编辑推荐
和珅为什么能
“乾隆病死,和珅跌倒;和珅灭诛,嘉庆饭饱”,这是对清朝贪官和珅捞钱捞权的形象描述。
和珅贪婪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可谓是天下第1人。在捞钱捞权上,和珅堪称亘古未有。在短短几年间,竞拥有相当于大清王朝十年国库总收入的财产……
和珅凭什么能呼风唤雨、平步青云、一手遮天?
和珅的升富发财秘诀是:一只穷困瘦弱的小羊想要在势力庞大的狼群中生存,首先要先当孙子,苦心求学,卧薪尝胆,喜怒不形于色,修炼自身的涵养和忍耐力。一旦时机成熟,加以垂青,马上由羊变狼,并迅速采用权能生钱,钱能捞权的政治邪道之手段,大肆掠权捞钱,让所有人都服从他,看他的脸色,把过去瞧不起他的人全部踩在脚下,从而实现个人极端的政治野心。
以史为鉴,可以明成败,
以人为鉴,可以明美丑,
以和珅为鉴,可以明贪婪、腐败之邪遵!
和珅 利用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之手段和“先羊后狼”的生存哲学,敲响了大清王朝的丧钟,敲醒了当今社会之警钟。
内容简介
和坤,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一个专横、狡诈的反面人物。乾隆皇帝虽然堪称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却对他的卑劣行径视而不见,反而对他倍加宠信。这到底是何缘故?是和珅有令人不可抗拒的魔法?还是因为他善于揣摩帝意、溜须拍马?抑或是像传说中所讲的,他是“妃子转世”……种种推测,各执一词,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客观的说,和坤有能臣的一面,这一面因为贪官的大帽子扣在他头上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忽视了。和坤有贪官的一面,这一面在官方文字和民间传说中也逐渐被无限制地放大,以至于掩盖住了和珅的本来面目。
《怀才纳贿的“二皇帝”和珅》将用诙谐的语言、文学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和坤。其实,贪官和坤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也很珍视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感情,也有他善良的一面。
总之,走近和坤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人性、对历史有更多的体会。
作者简介
刘行光,男,汉族,1980年生,2004年大学本科毕渡。虽自幼醉心文学,借乎资质鲁钝,高中时始有文章见诸报端。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来京,曾在图书公司作编辑,后辞职做自由撰稿人。信奉“勤能补拙”的古调,多年来笔耕不辍,已编撰出版的作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卡耐基大全集》、《卡耐蒸写给女人大全集》、《中国通史》、《我是魔术师》、《试学笃行——与大学生谈人文素养》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内容提要
小档案
个人简历
贪污清单
引子
一、贫寒美少年立志奋斗
权臣吊死铁窗内
进入贵族学校
贵人终于来了
被锁定的孙女婿
英廉府内大露脸
突如其来的桃花运
天上掉下个俊媳妇
对不起,我考砸了
看你还怎么得瑟
纪晓岚是怎么混的
下决心回炉再深造
节俭的有点变态
进入皇家护卫队
终于瞅见皇帝啥样了
当官的感觉真是爽
二、领导小侍卫平步青云
跟着一把手出去打老虎
生死关头救了皇上一命
引起最高领导的注意
又暴露出一处闪光点
喜事一件接着一件
在脖子上弄一个记号
有些卖弄的一问一答
和坤这小子到底是谁
风流皇子的青春骚动
儿子喜欢上老爹的女人
今生无缘,来生再会
有一副好脑壳真管用
老婆,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
三、溜须一把手自结党羽
四、扳倒李侍尧再获殊荣
五、到处插手一身兼数职
六、两次查案结果大不同
七、八面玲珑自保消危机
八、技高一筹除敌显才干
九、专权跋扈清除异己者
十一、乾隆驾崩权臣终覆亡
精彩书摘
权臣吊死铁窗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一大早,紫禁城中忽然传出一阵喇叭声,声音特大、特震撼、特悲哀,几乎把宫女、太监的干嚎声都掩盖住了。原来是乾隆皇帝终于翘了辫子,这老小子活了八十九岁,赖在皇位上达六十年之久,退休后又发挥余热干了三年太上皇。他的儿子嘉庆当备胎好多年,早就憋得不耐烦了。
喇叭声还没有结束,着急抢班夺权的嘉庆皇帝就下了一道命令:当着好多衙门一把手的和珅给老头子守灵,不得随意出入。随后,又任刘罗锅为大学士,急调自己的老师、安徽巡抚朱琏入京。有朱老师在,嘉庆心里也就有了主心骨。
果然,朱老师来到京师,顾不得洗脸刷牙,就愤怒地控诉派去镇压白莲教的前线军官,说他们整天嘻嘻哈哈,不干正事,理应严惩。因此,嘉庆就拿和珅开刀,解除了他的兵权,命令他必须要趴在乾隆的棺材前大声地哭,不许乱动……实际上,这等于将和珅的所有军政大权一撸到底。
然后,朱老师给大臣们递眼色、努嘴巴,暗示他们写报告,揭发和珅对朝廷、对人民犯下的严重的错误。有错误那就好办,三天后,正趴在乾隆棺材板前号啕大哭的和珅,被一群武装人员强行拖到了监狱里……
和珅两手抓着小窗子上的铁条,把脸贴在上面。灰暗的天空给他的光亮少的可怜,但就是这一点儿光亮也要马上离他而去了。他说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只有乾隆那双深情的眼睛总是在他的大脑里来回游动。
临死前,乾隆就那样直呆呆地望着和珅脖子上的红痣,和珅还记得那句吞吞吐吐却又令他魂飞魄散的话:“如妃,你也随我一起去吧……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
……
《权倾天下:和珅沉浮录》 第一章:乾隆盛世的影子 乾隆帝,这位“十全老人”,以其睿智与权谋,将大清推向了鼎盛时期。然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当朝的朝堂之上,早已不再是仅仅依靠皇权就能稳固的局面。权臣的崛起,官场的腐败,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的阴影。 故事的开端,便是那个看似风平浪静的乾隆朝。此时,一位名叫和珅的年轻人,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正悄然登上历史的舞台。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机敏。初入仕途的和珅,并非一鸣惊人,但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学习能力和对机遇的敏锐嗅觉。他深谙官场之道,懂得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如何在高高在上的帝王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 彼时的朝廷,虽有无数饱学之士,却不乏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之人。和珅的出现,如同给这潭死水注入了一股活力。他不像那些老臣般固步自封,也不像那些年轻官员般好高骛远。他能看透人心,善于揣摩帝王的心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才能与皇帝的意志相结合,从而获得信任与重用。 乾隆帝晚年,对这位年轻的宠臣渐生喜爱。他欣赏和珅的聪明伶俐,看重他处理政务的效率,更陶醉于和珅能够洞悉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这种君臣间的默契,在当时的朝廷中是极为罕见的。和珅的地位,也随着乾隆帝的恩宠而水涨船高。他开始担任更重要的官职,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着皇恩浩荡的同时,和珅也开始接触到权力背后更深层次的诱惑。朝堂上的利益纠葛,官员间的明争暗斗,以及那难以拒绝的巨额财富,都像一张张无形的网,渐渐将他笼罩。他开始明白,在这个权力至上的时代,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王朝的走向紧密相连。 此时的和珅,尚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青涩,但眼神中已然透露出一种早已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老练。他就像一位在漆黑夜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芒四射,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然而,没有人知道,这颗新星的轨迹,最终会指向何方。 第二章:权力的螺旋 和珅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但也绝非偶然。他凭借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在乾隆帝的默许下,一步步将自己的权力触角伸向了朝廷的各个角落。他懂得如何利用职务之便,如何将个人的利益巧妙地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做到既能讨好皇帝,又能为自己敛财。 乾隆帝晚年,体力和精力日渐衰退,对于政务的精细把控也开始有所放松。这给了和珅巨大的施展空间。他成为了乾隆帝的“代言人”,许多政务的批示,都经过他的手。他可以凭借着对乾隆帝的了解,在奏折上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批注,或者将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巧妙地隐瞒。 在朝堂上,和珅的地位无人能及。他身兼数职,权力集中。他可以随意调动官员,赏罚分明。那些想要升迁的官员,纷纷将目光投向和珅,将他视为通往权力顶峰的阶梯。而和珅也乐于接受这份“青睐”,他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忠诚的权力网络。 他不仅仅是一个善于钻营的官员,更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经济命脉。无论是盐业、矿业,还是漕运,这些油水丰厚的行业,都留下了和珅及其党羽的影子。他利用职务之便,垄断经营,高价出售,从中渔利。这些财富,一方面巩固了他的权势,另一方面也滋养了他更加嚣张的气焰。 此时的和珅,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官场、谨小慎微的年轻人。他变得自信而张扬,甚至带着几分目空一切的傲慢。他习惯了被人奉承,习惯了别人对他唯命是从。他相信,只要有乾隆帝的支持,他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 然而,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他树敌众多,那些被他排挤、打压的官员,都在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反击的机会。他的贪婪与奢靡,也引起了许多正直官员的不满,虽然他们敢怒不敢言,但心中的怨恨却日益加深。 和珅的权力,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表面光鲜亮丽,内部却暗藏着崩塌的隐患。他沉溺于权力的漩涡,享受着财富的滋养,却浑然不觉,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深渊。 第三章:盛极而衰的预兆 乾隆帝的统治,终究迎来了尾声。这位在位长达六十余载的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随着他的离去,大清王朝也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嘉庆帝的即位,标志着权力的交接,也预示着某些沉寂许久的暗流即将涌动。 嘉庆帝,这位年轻的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初,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局面。朝堂之上,和珅的权势如日中天,他已经成为了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即使乾隆帝在世时,嘉庆帝也早已感受到了和珅的压力和威胁。如今,乾隆帝已然驾崩,嘉庆帝终于迎来了摆脱和珅控制的时机。 嘉庆帝心中对和珅的积怨,并非一日两日。他亲眼目睹了和珅的骄奢淫逸,见识了和珅的贪婪无度。他知道,和珅的存在,不仅威胁着皇权,也正在腐蚀着整个大清王朝的根基。他明白,要稳定朝局,重振朝纲,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和珅这个最大的障碍。 然而,和珅并非等闲之辈。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拥有着大量的党羽和支持者。直接与和珅对抗,无疑是极其危险的。嘉庆帝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一个万无一失的策略,才能将其一网打尽。 他开始暗中联络那些对和珅不满的官员,收集和珅贪污受贿的证据。他不动声色,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和珅依旧沉浸在权力的巅峰,享受着无上的荣光,他丝毫没有察觉到,一股强大的反扑力量正在悄然集结。 在表面上,和珅依旧是那个受宠的权臣,他依然能够左右朝政,依然能够享尽荣华富贵。然而,在嘉庆帝的眼中,和珅的光芒,已经开始黯淡。他就像一盏即将燃尽的油灯,最后的辉煌,只是为了掩饰即将到来的黑暗。 大清王朝的盛世,正在悄然滑落。而和珅的命运,也如同这盛世的缩影,开始显露出衰败的迹象。他曾经一手遮天的权势,此刻却如同风中的残烛,摇摇欲坠。 第四章:落幕的辉煌 时机终于成熟。嘉庆帝在稳固了朝局,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果断出手。在乾隆帝驾崩的短短数日内,和珅便被突然逮捕,昔日不可一世的权臣,顷刻间沦为了阶下囚。 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京城。那些曾经依附于和珅的官员,瞬间树倒猢狲散,纷纷撇清关系,生怕被牵连。而那些曾经被和珅欺压的官员,则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和珅的落马,犹如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将整个大清王朝的政治格局彻底颠覆。朝廷开始对和珅及其党羽进行清算。海量的贪污证据被曝光,触目惊心的财富被抄没。曾经属于和珅的奢华府邸,成为了展示他罪行的活生生的证据。 和珅被指控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数十项罪名。在审判过程中,他企图辩解,但面对铁证如山,他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他被判处了极刑。 和珅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名字,也成为了贪婪与腐败的代名词,被载入史册,警示后人。 然而,和珅的出现,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贪官的悲剧。他的 rise and fall,折射出了乾隆盛世后期,王朝内部存在的深刻矛盾。他的权力膨胀,与皇权的衰落,以及官场的腐败,相互交织,共同谱写了一曲盛极而衰的悲歌。 和珅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他的辉煌,如同昙花一现,最终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而他留下的教训,却值得后人深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