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深度的挖掘。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而是将普通人推向极端境地的残酷考验。作者在描述战争的残酷性时,并没有沉溺于血腥场面的渲染,而是更侧重于展现人在极端压力下的道德选择和精神状态。我看到了普通民众在炮火下的坚守与无奈,看到了将领们在战略与道义之间的艰难权衡。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性不做简单标签化的处理,使得作品的立意得到了升华。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牺牲与求生的哲学沉思录。每次读到那些关于普通士兵的片段,都会让我对和平的珍贵产生更深一层的敬畏感。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挖掘工作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从那些罕见的档案资料和当事人的口述回忆中,我读到了许多过去未曾留意到的细节。这种扎实的考据基础,让整部作品的权威性大大增强。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历史读物那样,为了追求故事性而牺牲了严谨性。相反,作者似乎有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他总是在关键节点引用多方材料进行交叉比对,力求还原出最接近事实的原貌。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真正优秀的史学作品所必需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去查阅一些作者提及的背景资料,更能体会到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真实面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可靠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抓人眼球,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浓重的笔触勾勒出的烽火狼烟景象,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尘封的记忆。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字号适中,阅读起来很舒服,不会有视觉疲劳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历史照片和地图的插入,虽然是黑白的,但细节处理得很好,为文字内容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补充和佐证。装帧细节上的一些小设计,比如扉页的题字或者卷首语的版式,都体现了编辑的用心。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那种仪式感是很重要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实体书质量确实对得起它的内容分量,让人爱不释手,值得珍藏。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作者的叙事功力炉火纯青,他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懂得如何将宏大的战争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编织在一起。他擅长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摹那些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与挣扎,以及前线士兵面对绝境时的坚韧与恐惧。这种叙事风格避免了传统历史著作的枯燥和说教,让冰冷的数字和战报瞬间有了温度和血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战役部署时的条理性,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复杂的军事调动和战略意图,让一个对军事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精髓。他的文字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反思,读起来完全不会感到拖沓,反而有种欲罢不能的吸引力。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去消化大量的历史背景信息和人物关系梳理。但正是这种“不易读”,才保证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带着问题意识去研读的参考资料。对于那些对特定历史时期有浓厚研究兴趣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提供了一个极其详尽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一系列重大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如果你期望的是快节奏的、情节驱动的叙事,或许会觉得开头部分略显缓慢,但一旦进入其构建的历史脉络,便会发现其逻辑之严密,论证之有力,让人心悦诚服。这是一部需要被“认真对待”的佳作。
评分描写比较详细,送货也很快
评分在白崇禧的解释电文发出前,已经得到撤退命令的李品仙下令全线撤退。按照撤退计划,第86军一部和第176师负责掩护,其他部队在9月6日晚8时向指定位置转移。随后,牛岛支队进入了广济县城(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今村支队也推进到了广济南面。日军没有停留,7日一早继续尾追中国军队向西推进,直到受到第55军的阻击才停止。此时第6师团各部也十分疲惫,转入休整。
评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评分1月30日,日军冲进毛淡棉,这个萨尔温江(萨尔温江上游就是怒江)出海口附近的城市打成了一片废墟,市区接近地的203高地成了主战场,在这里担负守备的是殖民地部队中的1个英国营,很有战斗力。这个高地钳制着江岸,陡峭的坡上只有一条石条路直上直下,日军两翼第143联队、第112联队的几次突击都被打垮,死伤严重。但第112联队第3大队带领“缅甸义勇军”沿海而上加入了战斗,在滚雪球般扩大到5000人的义勇军的帮助下,第55骑兵联队绕道迂回突击203高地获得成功,从后面包围了203高地,守军旋即崩溃。在最后的阵地273高地上,战斗来半岛的德林达依省首府土瓦,在攻占这一重镇之后,日军还在当地组织了后来对日军帮助极大的“缅甸义勇军”。这支义勇军成立时只有少得可怜的190人,可是缅甸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干柴,很快就会被这个火星点起烈火,“缅甸义勇军”只要成立,人数不是问题。
评分此间,中国军队位于广济以东
评分不错不错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全书描写比较详细,例如部队的序列番号,指挥官姓名等。同时有许多照片。了解历史,记住历史。
评分韦维尔这才发现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兵力可救援毛淡棉,他只能向中国求救,虽然他也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接下来的战斗里他实在需要中国军队来帮助他挽救缅甸局势。可是他的汽车连紧急接送那些被日军打败的部队撤退都还不够,没有运输车辆,中国军队入缅的进程受到了严重干扰,这样窘迫的处境完全是由以韦维尔为代表的殖民地当局的短视造成的,殖民地军队已经遭受了很大挫折,更严峻的局面还在发展。这不过是个开头。
评分囤书待看。正版,全新。慕名购买。看完续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