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汪昂撰于1683年,增订于1694年。书名“本草备要”,意即所载药物学内容既完备又扼要。 该书据汪昂增订原本整理。全书精选常用中药479味,分列8部(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虫鱼、人)。各药内容简要实用,用大字重点突出药物的功效特点与主治范围,又用小字随文简释该药取效的原理、主治疾病的特点、临床用药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同类药物的作用比较等。书中穿插与该药疗效相关的医案、典故等,读之令人趣味盎然,方便记忆。各药之后,还简述药物的产地、鉴别、炮制等相关内容。 该书自初刊以来,深受医家欢迎,已经翻印200多版次,是翻印次数很多的中国古代本草著作。该书影响经久不衰,至今仍为学习中药很好入门书,以及临床用药的实用参考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实在感。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许多事物,从而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例如,当我读到关于“艾草”的部分时,文中描述了它“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我立刻就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常常用艾叶水泡脚,尤其是在冬天,那种暖暖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书里还提到艾草在端午节挂在家门上的习俗,这让我回想起许多童年的场景,那些模糊的记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书中对于一些常见药材的描述,更是让我有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我之前一直以为某种草药只是用来驱蚊的,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它还有其他的药用价值,而且在古代医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辨识”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采集和使用药材时一定要谨慎,这让我意识到,虽然知识很重要,但安全和准确性才是根本。我喜欢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讲解方式,它不会让你觉得知识是遥不可及的,反而让你觉得这些古老的智慧就蕴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运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整体观”的哲学思想。它不仅仅是孤立地介绍每一种药材,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体健康中的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的解读,这种精妙的组合方式,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他们是如何在看似简单的药材中,找到最佳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读到关于“阴阳五行”与药材对应的内容时,我更是觉得大开眼界,它将自然界的规律巧妙地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医不仅仅是对症下药,更是一种对生命整体的理解和调理。它让我开始思考,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身心灵的整体平衡。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我今后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最初的想法是它可能有些过于专业,不太适合我这种对中医药了解不深的人。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药材知识娓娓道来。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解释了各种药材的特性和用途。举个例子,书中在介绍薄荷的时候,没有直接说它清热解毒,而是形象地描述了它“入肺经,散风热,清头目”的效果,并且还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薄荷的场景,比如夏季容易中暑时,用薄荷泡水饮用可以解暑提神。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立刻就感觉和书中的内容拉近了距离。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药材,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药材采集、炮制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药同源”的论述,它强调了许多食材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来养生保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中医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而是迈出了了解和学习的第一步,内心充满了继续探索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别有一番趣味。刚拿到手的时候,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封面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翻开第一页,那些我从未见过的中药材名称就扑面而来,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股草木清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味药材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功效和主治,更包含了它们生长在哪里,长什么样子,甚至在民间有哪些有趣的传说。读到关于人参的那一段,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它形容成“山林中的老人”,不仅点出了其珍贵,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让我忍不住想象着它在幽静的山林中默默生长、汲取天地精华的景象。还有关于当归的描述,文中细致地讲了它的“归”字寓意,说它能让离家的人回到亲人身边,这样的解读一下子就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对这种药材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特别,不像是那种冷冰冰的说明文,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亲近。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药材的模样,甚至会想象着它们在古代医者手中如何被炮制、入药,最终治愈病人的过程。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寻根”的体验。它让我有机会去探寻那些曾经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古老智慧,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植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中对各种药材的起源和发展脉络都有着详细的阐述,让我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历史感”,它不仅仅是列出药材名称和功效,而是将这些药材放置在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讲述,让你能够感受到它们是如何从零散的经验积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我曾对某些药材的名称感到好奇,比如“何首乌”这个名字,书中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释,让我对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讲解方式,让我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品味到了历史的醇厚。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药材的书,更像是在翻阅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人民生活、智慧和信仰的史书,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强的归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