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来新夏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2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544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02
字数:11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叙录明末迄清末三百年间人物年谱,收录谱主1251人,叙录年谱1581篇。全书分为十卷,前八卷为书录,按年代编次,卷九为知而未见录,卷十谱主、谱名、编者、谱主别号索引。所著录者,除卷九,均为编著者经眼。著录内容包括谱主小传,年谱著录情况,年谱内容特色、价值等,十分丰富,一书在手,既可以指引门径,又有省却翻检之功。

作者简介

来新夏,1923年生,浙江萧山人。194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曾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校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系系主任等职。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顾问、日本独协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学术团体职务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古典目录学、中国近代史、方志学和图书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2002年获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年度“杰出贡献奖”、2003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术著作有《林则徐年谱新编》、《古典目录学》、《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中国近代史述丛》、《中国地方志》、《北洋军阀史》、《结网录》、《邃谷文录》、《三学集》和《清人笔记随录》等近30种。随笔集有《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邃谷谈往》、《枫林唱晚》、《一苇争流》、《且去填词》及《来新夏书话》等10余种。

目录

卷首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序言凡例
卷一 生于明卒于清人物
卷二 生于顺治、康熙、雍正时期人物
卷三 生于乾隆时期人物
卷四 生于嘉庆时期人物
卷五 生于道光时期人物
卷六 生于咸丰、同治时期人物
卷七 生于光绪元年至十九年前人物
卷八 生于光绪二十年后人物
卷九 知而未见录
卷十
1.谱主索引
2.谱名索引
3.编者索引
4.谱主别名字号索引
卷尾 原印本代序与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包装太TMD的差,一个塑料袋就完事。书都折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次购的书实在太多了,还没得看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本世纪初,还生活着一个名叫尤利乌斯·施托泽,以教书为业的人。当他还是一个学生,一个十六岁的文科中学学生的时候,与艾克曼博士住在距歌德寓所仅几步之遥的同一幢房舍里。施托泽与跟他同住的一个同学有时当老人坐在他的窗下时,偶然会伴随着怦怦心跳瞥见他若明若暗的身影。两个孩子怀着真正从近处仔细看他一眼的热切愿望,求助于这个与他们同舍居住的助手,恳请他无论如何要为他们寻找这样一次机会。艾克曼天性和善可亲;他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夏日从后门进入这个著名寓所的花园,他们惴惴不安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歌德,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他确实也走了过来,身着一件浅色外衣——大概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件法兰绒睡衣——每逢这一时刻在这里漫步,由于他看见了这两个孩子,便向他们走去,散发着eau-de-Cologne(科隆香水)的香味,自然是背着手,挺着腹,面带一副帝国直辖市法律顾问的表情,借以掩饰——这已被证明是可信的——他的尴尬,他站在他们面前,问他们的名字和要求——很可能同时问两个孩子,若果真如此,这就显得很严肃了,而且几乎不容作出回答。由于他们有点儿吞吞吐吐,老人建议他们努力学好功课,他们也许将这领会为:这胜似在这里张着嘴巴发呆,他们最好是坐下来做好自己的功课,——接着他继续走下去了。

评分

一个睿智的知识分子,不愤青,文章都是一篇一篇的小文,不过是用心在写,有感而发,不是在课本上看到的宣传的知识分子的愤青的形象。讨论的也不是关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话题,都是些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让人觉得平实、真诚、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看着觉得心里平静、舒服、踏实、真实、自然。

评分

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历代文献收藏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情况来看,其内涵比较广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献发展史外,还涉及文字的校订,版本的鉴别,对内容得失的评品及目录的编制等。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其著名观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要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但他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工作称为“校雠学”。最早以“文献学”作为书名的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书中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1982)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1986)则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二书认为文献学就是版本学、校勘学(见校雠学)和目录学三者的结合。其中张舜徽还认为文献学就是校雠学。由于“文献” 这一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特定涵义,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献学实际上是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由于文献数量、内容、形式和载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献工作的复杂性,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代文献的实际和揭示其发展规律。因此,作为现代文献学,还必须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量学方法,丰富了文献学的内容。80年代中期以后,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专科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著述大量问世。

评分

非常不错,发货很快非常不错,发货很快

评分

是人物书目,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