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半月形文化带...... 001
一、弹、弓、弩、弋...... 007
二、带索鱼镖...... 019
三、骨梗石刃镖枪...... 029
四、打兔的猎槌...... 039
五、鸬鹚捕鱼...... 043
六、海冬青捕雁...... 049
七、鹿笛...... 056
八、《秋猎图》器物考...... 064
九、尖木棒...... 075
十、耒与耜...... 080
十一、鹤嘴锄...... 099
十二、木牛...... 115
十三、铜犁铧与铜犁镜...... 122
十四、瓠种...... 127
十五、牛拖和雪橇...... 132
十六、原始马镫...... 138
十七、研磨轮...... 146
十八、纺轮...... 162
十九、机杼...... 175
二十、鼻环...... 191
廿一、金钏...... 194
廿二、男根...... 197
廿三、对鸟骨牌...... 209
廿四、蝶形器...... 220
廿五、陪嫁画...... 233
廿六、爱药...... 237
廿七、虎噬人铜杖首...... 243
廿八、木燧...... 257
廿九、火镜...... 267
三十、石烹法...... 272
卅一、针管...... 277
卅二、桦皮器皿...... 282
卅三、角杯考...... 293
卅四、筷子...... 299
卅五、胡床与胡掰...... 303
卅六、腰舟和皮船...... 310
卅七、覆面...... 324
卅八、五服图...... 334
卅九、地画...... 350
四十、猪埙...... 359
四十一、陶响球...... 363
四十二、舞马衔杯...... 374
四十三、舞蹈盆 ...... 381
四十四、鹿皮画 ...... 390
四十五、太和二年扁平铜鼓...... 395
四十六、大定三年扁平铜鼓...... 402
四十七、龙舟竞渡...... 407
四十八、古老的历书...... 417
四十九、史前萨满遗迹...... 433
五十、人面尖桩神像...... 449
一、弹、弓、弩、弋
这类猎具主要以一定的工具,利用弹力将弹丸或箭头射出去,击中禽兽。主要有弹弓、吹枪、弓、弩、弋射等。
(一)弹
弹弓是利用带兜的弓弦把弹丸射出去。《说苑》:“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其起源很早,在新石器时代出土不少陶弹丸,其中有不少是由弹弓发射的。《吴越春秋》中陈音对越王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古者人民质朴,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父母为禽兽所食,则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害。’”这种猎具在甲骨文中屡见不鲜,近代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克木人和黎族等仍然在用,是猎鸟、护禾工具。
1. 吹筒
这是利用竹、木筒置弹丸,将弹丸吹射出去以击飞鸟。美洲玛雅人就用这种猎具。
2. 弹弩
不久前北京还有这种猎具,是弩的一种,臂上有槽,可射弹丸。徐中舒在《弋射与弩之溯原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一文中说:“弹弩或连珠弩,直臂,臂上置一匣以盛弹或矢(如匣增大,则发弹或矢之数亦可增多)。匣近臂处留一弦道,弦道之后端向下,微凹以为衔弦之用。机牙一长方形小骨片,即置于此凹处,可自上下移动。匣与臂相连之关键,一端藉弦通过弦道之力,一端别有一柄,俗称为拐子(古当称曰枢),夹于匣与臂之两旁,两键贯之,一键在匣,一键在臂。用此弩时,先置弹或矢于匣中,然后将拐子向前转动,待弦落于弦道后端凹处,则将拐子向后转动,当转动时,匣之后端与臂并不紧接,待匣与臂紧接时,则牙为臂所阻而上升,因而将弦挤出凹处以发弹或矢,如此往复转动,则弹与矢即连续发射不已。”
(二)弓
弓箭产生较早,山西峙峪已有石镞出土,距今两万多年,传统认为弓箭是
中石器时代的发明,看来这种说法是保守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箭头更多,有石、骨、角、牙质地。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岩画上,有不少以弓箭射猎的形象,这是当地民族的基本狩猎方法。民族学资料中也多有保留。
《契丹国志》:“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杆。”满族男孩生下来,必在门上悬一弓箭,自幼习之。《建州闻见录》卷六九“妇孺皆娴于骑射”,女人执鞭驰马,不异于男子,十几岁小孩即骑马射箭。《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二二:“其面傅以牛角,背加以筋胶,外饰桦皮,胎一而角两接,接处用鹿角一块,固以筋胶,加煖木皮于外……光削一面,以鹿角为方,钉于角端,曰垫弦。”这就是牛角弓。过去满族“七姓”曾脚踏滑雪板,以弓箭狩猎。入关以后,该族还保留不少狩猎传统。直至清末民初,东北的赫哲族、鄂伦春族还以弓箭狩猎,当地的桦木弓十分有名,箭也是桦木制的,但箭头多涂毒药。南方民族也普遍使用弓箭,《琼州海黎图》称黎族“其弓则以硬木为胎,柔竹为弦,矢则贯以铁镞,无羽,每猎则必挟以从,发则十有九中焉”。台湾高山族也使用弓箭,由于多用毒矢,对箭保护极为精心,都置于箭箙之中。
弓必用箭,箭头有木、竹、骨、角、牙等。也用扳指,在邳县大墩子44 号墓出土一件骨扳指,在商代妇好墓出土一件玉扳指,说明此具由来已久。满族、鄂伦春族也利用骨扳指、玉扳指,其用法是把扳指套在右手大拇指上,以利保护手指。很好,值得一读,值得研究
评分在京东买书还是蛮放心的,碰到活动,性价比高
评分从史前文化找线索,有一定参考价值!
评分第一节对商代社会性质的探讨
评分书很好,放了很久终于下单了
评分喜欢在京东买书,又快又方便
评分第三节我国甲骨学研究的展望
评分书很一般,与孙机先生的书比,感觉差很多,有些失望!
评分第四节甲骨文的辨伪和缀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