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情绪的奴隶吗?
看到漂亮衣服就想买;
作业拖到早自习才开始“抄”;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
一直想减肥,却总是瘦一斤长两斤;
设定起床的铃声,但铃声响了又反复延时;
计划每天学1小时英语,却总是因为打游戏而把任务拖到明天;
……
这些“放纵自己”“图痛快”“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行为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如果任凭感性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为了情绪的奴隶。
快拿起“自控力”武器,向不良情绪宣战吧!
情商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对于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来说,培养青年学子超常的情商,其重要性远远排在教授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前,正是这种教育思想使哈佛大学在文学、思想、政治、科研、商业等方面都造就出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才。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自控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恋情更长久,收入更高,事业也更成功。《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以哈佛大学在情商方面的成功教学案例为基础,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情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很多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控力的具体措施,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犹如徜徉在哈佛大学的文化殿堂,切身感受到情商带给自己的深刻体悟与巨大能量,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命运,成就美好的未来。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能抵御多少诱惑,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从自控力入手吧。
西武,青年学者,财经畅销书作家,已策划出版多部图书。著有《金科玉律》、《木桶定律》、《哈佛情商课》、《做实做到位》等一系列财经畅销书。
CLASS Ⅰ 命运的主宰者——自控力
“EQ”,一个时髦名词的诞生/ 003
我们应用 EQ 来教育下一代/ 006
大学校长的悲哀/ 009
付不起的是心态/ 012
米歇尔教授的软糖实验/ 014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017
Test 1:你的情绪稳定吗?/ 021
CLASS Ⅱ 开往自胜的首站——了解自我
天堂与地狱/ 027
你是情绪的奴隶吗?/ 029
情绪好像是“发电机”/ 032
绘制你人生情感的晴雨表/ 036
你属于糖果盒里的哪一种糖?/ 040
参考他人的评价/ 043
利用神秘的第六感/ 046
放弃和自己的关系/ 049
问一问自己的“WHWW” / 051
神奇的自我心像理论/ 054
Test 2:你的心境灰暗与否?/ 059
CLASS Ⅲ 一个人伟大的起始——管理自我
气急败坏的候选人/ 065
崇尚美好,也要接受丑陋/ 068
你不应该拒绝那杯热茶/ 070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073
因为冲动,父亲失去了女儿/ 076
因为宽心,豆商收获了快乐/ 079
因为豁达,狐狸拯救了自己/ 082
因为自信,小草赢得了尊敬/ 085
因为乐观,莱特战胜了病魔/ 088
因为执着,罗斯福征服了恐惧/ 091
因为忍耐,农夫原谅了邻居/ 094
因为放松,乘客远离了烦恼/ 100
CLASS Ⅳ 创造奇迹的阶梯——激励自我
聪明的画家/ 105
撕掉你身上的旧标签/ 107
以积极的暗示武装自己/ 111
6 美分,就能买一个奇迹/ 114
做个务实的梦想者/ 118
你是*一无二的,你就是一道风景/ 121
为自己鼓掌/ 123
不仅坐前排,而且还要大声发言/ 126
西格的“自信罐”/ 131
通过“伪装”进行转化 / 135
学会从不快乐中解脱/ 137
我的快乐我做主/ 140
假如你身后有一只“狼”/ 144
Test 3:你是个乐观的人吗?/ 146
CLASS Ⅴ 用情商提高洞察力——了解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151
像锁匠那样思索/ 154
寻找水面之下的“冰山”/ 157
弗洛伊德的倾听艺术/ 161
进行适当的提问/ 166
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170
你的表情“出卖”了你/ 176
由眼神识人心/ 179
就座位看心理/ 182
从穿戴辨性格/ 185
Test 4:你的观察力如何?/ 187
CLASS Ⅵ 用情商提高影响力——人际关系
情商与影响力/ 193
和尚如何制服大兵?/ 195
洛克菲勒的成功秘诀/ 199
说服需要揣摩/ 203
交往需要技巧/ 206
挑着灯笼的盲人/ 211
一个陌生人的温情/ 214
学会宽容:亮出你的风度/ 217
让自己表现得谦虚一些/ 221
记住别人的名字/ 224
懂得批评的艺术/ 228
幽默是*好的润滑剂/ 231
微笑是*好的通行证/ 235
Test 5:你的包容力如何?/ 239
CLASS Ⅶ 用情商提高领导力——团队情商
什么是团队情商?/ 245
夯实英雄团队的根基/ 248
如何提升团队情商?/ 252
做个和蔼可亲的团队领导/ 258
做个卓有功效的团队领导/ 261
做个会妥协的高情商下属/ 265
塞利格曼教授以提出“在人的成功中乐观情绪的重要性”的理论而闻名。他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他们会努力改变现状,争取成功。
接受该保险公司的邀请之后,塞利格曼对1。5万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该公司常规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利格曼自己设计的、用于测试被测者乐观程度的测试。之后,塞利格曼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
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智商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了“超级乐观主义者”的好成绩。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第1年,他们的推销业绩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通过塞利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为了该公司录用推销员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实际上,塞利格曼的乐观测试就是情商测验的一个雏形,它在保险公司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证明,与情绪有关的个人素质在预测一类人能否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为“情商”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有力支持。
正式提出“情商”这一术语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两年后,他们将情商定义为一种社会智力,并对其应包含的能力内容做了界定,分别为:
——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
自控力,主宰人生命运的情商
一个人成功与否,*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或许很多人会回答:智商、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然而,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风靡世界的《情商》一书中提出,在促使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商作用只占 20%,而情商作用却占 80%。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 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自控力)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如果说成绩由智商决定,那么综合素质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情商。只有提高情商,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也才能成为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领袖。
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等 8 位美国总统,乔治-明诺特、爱德华-珀西尔等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尔-盖茨、路易斯-郭士纳等几十位商业领袖,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作为哈佛大学的莘莘学子,他们都非常注重哈佛的情商课。
情商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对于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来说,培养青年学子超常的情商,其重要性远远在教授具体的知识技能之上,正是这种教育思想使哈佛大学在文学、思想、政治、科研、商业等方面都造就了灿若群星的杰出人才。
自控力作为意志的重要品质,情商的重要要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身心健康、心智水平、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等无不受到自控力的引导。然而,许多人都明显地意识到自己自控力非常薄弱,对大多数人而言,理性地控制自己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或者失控却是常态。
设定起床的铃声,但铃声响了又反复延时;作业拖到早自习才开始“抄”;看到漂亮衣服就想买;一直想减肥,却总是瘦一斤长两斤;计划每天学 1 小时英语,却总是因为打游戏而把任务拖到明天。这些“放纵自己”“图痛快”“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行为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自控力差者还时时地表现得情绪失控。比如有些年轻人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出现暴力行为,严重的甚至*终遭受刑事处罚,这都属于不冷静的处世态度。
自控力与人的性格有关。性格过于敏感的人总想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却常常临场发挥失常。比如你可能会因为马上要进行的一次很重要的公开讲话而紧张不已,生怕出现错误,结果上台演讲时,便面红口吃,语无伦次;比如有的运动员,平时成绩很好,到了重大比赛,就发挥不好。这种情况,无一例外地属于因紧张而导致的情绪失控。
自控力是感性与理性构成的一个矛盾体。如果任凭感性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为了情绪的奴隶。也许你觉得吸一支烟不会上瘾,吃一块巧克力不会使人立刻发胖,玩几次游戏不会染上网瘾,拖延一次任务也不会丢掉工作,但长此以往,量变必然带来质变。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自控力,为*有利于自己的大目标而控制自己的行为。
达尔文曾写道:“我们认识到应该控制自己思想的时候,便是道德修养达到*高境界的时候。”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自我克制”和“坚持不懈”的结果,缺乏自控力却妄谈成功就像盲人在谈论颜色。
自控力并非生来就有或者不可改变的,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
在《情商》一书中,戈尔曼也明确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下列三种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的:
——了解自我的能力:能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管理自我的能力:能够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忧郁以及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激励自我的能力: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自己的情绪,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如果你学会了审视和了解自己,学会了怎样激励自己、怎样调动情绪,你将不会再无助地听任消极情绪的摆布,而能够从容地面对痛苦、忧虑、愤怒和恐惧等情绪,你会发现自己能轻而易举地驾驭它们,驾驭一切。
心理学家利兰说:“一个有意锻炼自己并提升自控力的人,将会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完全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使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达到*所未有的高度,让一个人得到以前从未想过能拥有的智慧和能力。所有那些一直以来不为人们所发现的东西其实就存在于人的自身,自控力就是那把能够开启人的观察力和征服力之门的钥匙。”
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的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好的人生。*易干成大事的是那些情商高、能掌控自己的人。增强自控力,就会少一些失言、失手、失足,多一分珍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要把你变成什么样,只有自己要把自己变成什么样。完善人格修养,以自律为前提把握好自控力,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本书浓缩了哈佛大学关于情商方面精彩的 7 堂课,让广大未能进入哈佛学习的朋友也能领会名校的成功智慧,用世界上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情商,成为社会精英人物,成就卓越人生。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能抵御多少诱惑,如果你想生活美好、事业成功,就先从提高自控力开始吧。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这两个关键词,“自控力”和“哈佛”,都自带一种权威性和吸引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或者是一些来自顶级学府的独家秘诀。然而,当我真正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理论上的启迪,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觉察。书中关于“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论述,让我对自己的很多行为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总是抱怨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每次想坚持做某件事,总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败下阵来。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责怪自己,不如去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它深入地剖析了大脑的奖励机制、习惯的形成过程,以及情绪对我们决策的影响。我开始反思,我是否总是陷入了某种“思维陷阱”?我的情绪是否过于容易被触发?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模样,也让我有机会去正视那些一直被我忽视或逃避的部分。它提供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工具。我不再被动地接受自己的“缺点”,而是开始积极地去理解和调整。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改变,源于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更科学、更系统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并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觉得它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购买它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控制力”,告别那些让我头疼的“拖延症”和“情绪化”的行为。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我发现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远比我最初的设想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我们会缺乏控制,以及“如何”才能建立更强大的内在力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我调节”的论述所打动。它让我理解到,自控力并非是一种天生的“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和学习来提升的“技能”。书中提供的7堂“情商课”,就像是7个精心设计的训练营,引导我一步步去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情绪的运作机制,去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我曾经以为,要改变自己,就必须像机器人一样,严格地执行计划,压抑所有的冲动。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深刻理解和接纳之上的。它让我明白,我们不必完美,但我们可以更智慧。它提供的方法,不是强制性的约束,而是引导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注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并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了解了“情商”的重要性之后,更是渴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实践性的书籍来深入学习。这本《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通俗易懂的情商读物,只是停留在一些浅显的道理上,而是深入剖析了人类心理运作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了哈佛大学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书中的“情绪管理”部分,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控制”情绪,更是教我如何“理解”情绪,如何认识到情绪的积极和消极两面性,以及如何利用情绪来为我服务。我曾经是一个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的人,一点点挫折就能让我感到沮丧,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信号,如何找到情绪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和疏导。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真实可见的。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静,不再容易因为小事而大喜大悲。同时,书中关于“自我调节”的论述,也让我对“自控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前总觉得自控力是一种意志力的比拼,是一种与自己欲望的斗争。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控,是建立在对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之上的。它提供的方法,并不是要我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要我学会如何在高压和诱惑面前,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人生指南,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很容易被情绪左右,也常常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后悔。我渴望能够提升自己的“自控力”,让自己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更加冷静、理智地做出选择。这本书《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并没有给我灌输一些冰冷的道理,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它让我明白,情绪并不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是需要被理解和引导的。我曾经以为,要做到“情绪稳定”,就必须压抑自己的所有负面情绪,但这却是错误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去接纳它们,而不是与它们对抗。它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让我能够在情绪失控的边缘,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同时,书中关于“自我调节”的论述,也让我对“自控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不再把自控力仅仅看作是一种“意志力”,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技能”,是可以被不断训练和提升的。我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方法,比如设定更小的、可实现的目标,以及利用“环境设计”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执行计划。虽然过程并不总是那么顺利,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有信心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时,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我读过太多类似的“成功励志”类书籍,它们往往在激励人心的同时,却忽略了实际操作的落地性。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华而不实的理论,而是将心理学研究的精髓,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深入探讨。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的“情绪化”是导致我很多问题的原因,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真正地解决。这本书提供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视角。它告诉我,情绪并非是敌人,而是需要被理解和管理的。我开始学习如何去识别自己情绪的源头,如何去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逃避。它也让我明白,真正的“自控力”并非是铁一般的意志,而是一种更具弹性和智慧的自我管理能力。书中提出的“延迟满足”、“习惯养成”等方法,我都尝试着去运用,并且惊喜地发现,它们确实能够有效地改变我的行为模式。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眼前的诱惑所俘获,我开始能够更有意识地去追求长远的目标。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控制”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它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也给了我改变的勇气和力量。我感谢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并踏上了一条更加有意义的成长之路。
评分我一直认为,“情商”这个词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像是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或者只有那些情商极高的人才能拥有的特质。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心里其实是带着一点怀疑的。我担心它会充斥着各种空洞的理论和不切实际的建议。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书中那种严谨而又贴近生活的论述所吸引。它并没有给我灌输“情商有多么重要”的宏大叙事,而是从非常具体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如何管理自己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书籍那样,简单地告诉我“要保持积极乐观”,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我们行为的实际影响。书中提出的“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概念,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经是一个很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人,一点点小事都能让我开心一整天,或者沮丧好几天。现在,我开始学着去识别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然后思考这种情绪的合理性,最后再尝试用一些温和的方式去疏导它。这并非是压抑情绪,而是让情绪为我服务,而不是让我被情绪所奴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用一种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融入其中。我读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对照自己的经历,发现许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而是充满了探索和改变的勇气。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开始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立竿见影的“秘籍”,能够瞬间将我从“拖延症晚期”、“情绪失控”的泥沼中解救出来,让我摇身一变成为那个自律、高效、情绪稳定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次更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探索。它没有直接塞给我一堆“你应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像一位温和而睿智的引导者,带领我一步步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我开始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自控”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书中提出的很多概念,比如“思维陷阱”、“情绪触发器”等等,都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曾经无数次地抱怨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每次下定决心要坚持某件事,总是抵挡不住各种诱惑,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责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如去了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脑的奖励机制、习惯的形成过程,以及情绪对我们决策的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总是在一个错误的认知模式下打转?是不是我的情绪系统过于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兵荒马乱?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有时候会暴露出一些令人沮丧的真相,但同时也为我指明了改进的方向。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自己的“缺点”,而是开始积极地去理解和调整。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真实的模样,让我有机会去正视那些一直被我忽视或逃避的部分。它提供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工具,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平和、更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成长困境。我需要时间去消化书中的内容,更需要耐心去实践其中的方法。但至少,我现在知道,改变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更智慧、更系统的方法。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最初动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我一直饱受“完美主义”的折磨,一方面追求极致的细节,另一方面又常常因为害怕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迟迟不敢开始,或者在过程中反复修改,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状态让我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低下,也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捷径”,让我能够摆脱这种自我设限的困境。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的内容时,我发现它并没有提供什么“速成秘诀”,而是引导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它让我理解到,所谓的“完美主义”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书中关于“认知重构”、“情绪应对”的部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反思,我对于“失败”的恐惧,是不是过于夸张了?我是否过于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而忽略了整体的目标和价值?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放弃完美主义”,而是帮助我认识到,过度追求完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了更加健康、更具建设性的应对策略。我学习如何区分“优秀的”和“完美的”,如何接纳不完美,并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它也强调了“情商”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让我明白,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自我认知,是实现有效“控制”的基础。我现在不再把“自控力”看作是一种 rigid 的约束,而是把它理解为一种更灵活、更智慧地管理自己身心状态的能力。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我一点点拆解内心的障碍,重塑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样一直以来都感觉自己“控制力不足”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力不从心,明明有很强的目标意识,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分心、懈怠,最终导致事情半途而废。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制定详细的计划、使用各种效率工具,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在于计划本身,而在于我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它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拖延,为什么我们会抵挡不住诱惑,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放弃长远的计划。书中提出的“延迟满足”、“意志力储备”等概念,都让我对人类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并不是真的“不想”去做某件事,而是我的大脑在当下就优先选择了更容易、更舒适的选项。这本书让我明白,提升自控力,并非是靠一味地压抑欲望,而是需要运用一些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法来重塑我们的行为模式。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设定更有效的目标,如何创造更有利于自控的环境,以及如何在遭遇挫折时快速恢复。我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虽然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我也开始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并选择更理性的应对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控制”,它更是一本关于“理解”和“成长”的书,它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认为,“励志”类的书籍,常常流于表面,要么是空喊口号,要么是讲述成功人士的传奇经历,却难以触及我这种普通人的实际困境。所以,当我在看到《自控力:哈佛大学的7堂情商课》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带着一丝保留的。我担心它会像我过去读过的很多书一样,读的时候热血沸腾,合上书本,生活依旧。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励志”的看法。它不是那种让你“打鸡血”式的励志,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心理学原理,告诉你“为什么”你会感到力不从心,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改变。它强调了“情商”在个人成长中的核心作用,让我明白,拥有高智商不代表一切,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前总是觉得,情绪是无法控制的,我只能被动地承受。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教我如何去识别、理解和疏导自己的情绪,如何让情绪成为我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它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不够成功”,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在“自我调节”上存在问题。这本书提供的,不是虚无缥缈的鼓励,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我能够从内而外地进行改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励志”,不是让你看到别人的成功,而是让你找到改变自己的力量。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哈佛系列每本书都不错,应该是正版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宝贝不错,有时间认真读下局限,整理一下自己
评分没看呢,感觉还不错。一次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产品质量非常好,物美价廉,买给女儿看的,收货速度很快两天就收到了,值得大家看看的书籍!
评分好评(o^^o)
评分买了一直没看,京东商城值得拥有
评分挺好的
评分还不错,没事看看书别玩手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