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约翰·弗里曼人像摄影教程》: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其他人围绕着。现今,一个人的第一张、肖像照片就是在出生时拍下的,从此以后在他一生中没有哪个重要事件或场合不被摄影记录下来——过生日、去上学的第一天、运动会、毕业典礼、婚礼等等。现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可能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胶片或电子照片上,从生至死。此后多年里,这些照片在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人手中传看。很难想象,只不过是在我们几代以前,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是多么让人惊讶并代代珍藏,远不像现在这样平凡普通。     
作者简介
       约翰·弗里曼,英国资深摄影家、摄影教育家、畅销摄影图书作者。已出版的摄影教程在20多个国家发行,多达50万册。约翰·弗里曼主要在伦敦生活,为了编写著作周游世界,并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摄影工作。     
目录
   1 基础知识
基本器材
更多器材
标准镜头
广角镜头
远摄镜头
景深
曝光
感光度
色彩平衡
视点
基本构图
日光
现场光
闪光灯
背景
使用道具
运用色彩
黑与白
情绪和表现力
2 拍摄技巧
婴儿
儿童
长者
群像
正装照
抓拍
工作照
街头肖像
特写
动态人像
3 技术进阶
数码背景
数码合成
Photoshop中的“滤镜”功能
基础摄影棚布光
摄影棚布光进阶
化妆
修图
反光器材
使用闪光灯补光
慢速同步闪光
高调和低调
调色
数码调色
老照片数码修片      
精彩书摘
       因为我们住在多彩的世界中,所以就把色彩的恩赐看作是理所当然,并不特别注意它。只有当有什么东西的颜色突然改变了,我们才会吃惊地注意到它的色彩。比如你家那条街上的一个住户,忽然把房子漆成了深紫色,或者你的同事本来是一头金发,某天早上却染成了鲜艳的绿色。当然这些例子很极端,但它们证明了要想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色彩得要经过多么大的变化啊。
    在摄影中也同样,很多照片拍得不成功是在于摄影师没注重色彩的运用。运用色彩需要色彩之间的搭配与对比。毕竟连你装修房子的时候都要看着色卡挑选墙壁的颜色,要是给木制品刷漆,你还得多道工序呢。
    色轮很有用,它可以让你看出哪些色彩搭配起来更好看。这并不意味着此后你都要在摄影包里装着它,但好好研究它可以帮助你领悟色彩搭配的道理,并更有底气地运用色彩。当然没有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甚至有时能“打破”出更好的效果来。记住重要的一点,如果最后拍出的照片漂亮、吸引人,那你就成功了。
    还要记住另外一点,摄影是对你眼所见的特定瞬间的表现,质量差的胶片、错误的白平衡设置、漏洞百出的后期制作,甚至糟糕的相机都会影响你想表达出的色彩效果。所以摄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无论哪种类型的胶卷,都要从正规渠道或可靠的供货商那里购买,并用正确的方法储存它们。如果胶卷没好好存储,拍出的色彩就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洋红色的偏色。你不能确定到了炎热的国家,胶卷不会因高温而变质。所以在旅行出发前多买点胶卷并妥善保存。至于数码相机,则万不可过于轻信自动白平衡,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模式。 
    ……      
前言/序言
     自人类开始绘画艺术,就已从周遭事务中寻求灵感。很多最早的书画记录,比如岩洞壁画描绘的就是当时基本的生存状况,篝火和打猎成为其反复出现的主题。在这些众多记录中,有一个主体最突出,那就是人类。当社会文明不断推进、记录影像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时,对人类的描述依然是最大的主题。摄影同样如此。早年,当诸如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一样的摄影先锋们把摄影作为创造和记录影像的首选媒介,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表达,人类肖像依旧是最流行和恒久的摄影主题。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其他人围绕着。现今,一个人的第一张、肖像照片就是在出生时拍下的,从此以后在他一生中没有哪个重要事件或场合不被摄影记录下来——第一次过生日、去上学的第一天、运动会、毕业典礼、婚礼等等。现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可能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胶片或电子照片上,从生至死。此后多年里,这些照片在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人手中传看。很难想象,只不过是在我们几代以前,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是多么让人惊讶并代代珍藏,远不像现在这样平凡普通。
  从早期照片开始,像达盖尔的银版照片、相纸印出的照片、幻灯片……摄影术已经发展到令人吃惊的地步。现在很难找到一个西方人的家庭是没有相机的。甚至有很多家庭同时有多台相机,其中可能会有台最新潮的数码相机、一台便携式相机和一台一次性相机。      
在线试读
                                                《约翰·弗里曼人像摄影教程》(精选)                                                                
自人类开始绘画艺术,就已从周遭事务中寻求灵感。很多最早的书画记录,比如岩洞壁画描绘的就是当时基本的生存状况,篝火和打猎成为其反复出现的主题。在这些众多记录中,有一个主体最突出,那就是人类。当社会文明不断推进、记录影像的技术也越来越复杂时,对人类的描述依然是最大的主题。摄影同样如此。早年,当诸如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一样的摄影先锋们把摄影作为创造和记录影像的首选媒介,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表达,人类肖像依旧是最流行和恒久的摄影主题。                                      
      
				 
				
				
					捕捉灵魂的艺术:人像摄影的视觉叙事指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摄影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记录,成为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能够触动人心,讲述故事,并定格永恒的瞬间。而人像摄影,更是其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富魅力的分支。它不仅仅是捕捉一个人的外貌,更是深入探寻其内在情感、个性特质,并将这一切转化为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的艺术。本书,并非直接教授一套固定的拍摄技巧,而是引导您踏上一段发掘人像摄影精髓的旅程,从理解人像摄影的本质出发,解锁与拍摄对象建立深层连接的秘诀,并最终创作出真正具有灵魂的作品。  第一章:理解人像摄影的“为什么”——超越表象的视觉对话  在开始任何技术性操作之前,我们必须回归人像摄影的初心。为什么我们要拍摄人像?仅仅是为了留下一张照片吗?答案显然并非如此。人像摄影的魅力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去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人像作为一种叙事: 每一张成功的人像作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关于一个人的过去,关于他们的梦想,关于他们此刻的心境,甚至是关于我们作为观察者对他们的解读。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在镜头前构建一个叙事框架,让被摄者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这个故事的讲述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眼神、姿态、表情以及环境元素,暗示出人物的背景、性格和情感状态。    建立连接,而非仅仅取景: 摄影师与被摄者之间的关系,是人像摄影成功的基石。生硬的指令和冰冷的设备,只会制造出僵硬而缺乏生命力的照片。我们强调的是一种互动,一种信任,一种情感的交流。您需要学会如何打破隔阂,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让对方放松下来,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建议,帮助您在拍摄前、拍摄中和拍摄后,与被摄者建立稳固而富有成效的连接。    人像摄影的伦理与责任: 每一个被拍摄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尊严和隐私。作为摄影师,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去尊重被摄者的意愿,去公正地展现他们的形象。本书将深入探讨人像摄影中的伦理问题,例如如何获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如何避免对被摄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以及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和分享照片。理解并践行这些原则,不仅能提升您的摄影道德,更能让您的作品赢得更深远的尊重。  第二章:与“你”对话——人像摄影中的沟通艺术  伟大的摄影师,往往是优秀的沟通者。他们懂得如何在镜头之外,与被摄者建立桥梁,从而在镜头之内,捕捉到最动人的瞬间。本章将聚焦于人像摄影中至关重要的沟通技巧。     前期准备:理解你的对象: 在按下快门之前,充分了解你的拍摄对象至关重要。他们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此刻的情绪状态,甚至是一些小小的习惯,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访谈、观察,甚至是通过社交媒体的了解,去构建一个关于被摄者的初步认知。这种了解,能够帮助您更精准地设计拍摄场景、选择服装和道具,以及把握拍摄的基调。    现场引导:解放真实的表达: 拍摄现场的氛围,直接影响着被摄者的表现。本书将提供一套灵活的引导方法,而非刻板的摆布。您需要学会如何通过提问、讲故事、播放音乐,甚至是通过一些轻松的互动游戏,来激发被摄者的自然反应。关键在于,您要成为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捕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感,而非强迫他们做出不自然的姿态。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开放式问题,如何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及如何调整节奏,让拍摄过程充满愉悦。    建立信任:情感的连接点: 信任是人像摄影中最珍贵的元素。当被摄者信任您时,他们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本书将分享一些建立信任的策略,例如真诚的赞美、适度的分享、尊重对方的节奏,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展现出耐心和专业。您需要学会如何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理解他们的不安,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化解。  第三章:光影的叙事——塑造人像的情感基调  光是摄影的灵魂,而光影的运用,是人像摄影中最具表现力的工具之一。不同的光线,能够赋予人物截然不同的情感和氛围。本章将深入探讨光线在人像摄影中的叙事作用。     理解光线的本质: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光线原理讲起,理解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例如,午后柔和的侧光如何勾勒出脸部轮廓,直射的阳光如何在人物身上留下强烈的戏剧感,而阴天的散射光又如何创造出柔美而宁静的氛围。    利用光线塑造情绪: 不同的光线角度、强度和质量,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我们会探讨如何运用“黄金时段”的光线来营造温暖、浪漫的氛围;如何利用高调光线来表现人物的纯洁、明亮;如何运用低调光线来营造神秘、深沉的戏剧感;甚至如何利用逆光来突出人物的轮廓,制造出空灵飘渺的感觉。    人造光线的巧妙运用: 除了自然光,人造光源(如闪光灯、持续光源)也是人像摄影的重要工具。本书将引导您了解不同人造光源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角度和强度,来达到预期的拍摄效果。我们不会局限于教授具体的灯光设置,而是强调理解光线如何与人物的脸部结构、服装和背景相互作用,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画面。例如,如何使用柔光箱来创造柔和的皮肤质感,如何利用束光筒来突出人物的眼神,以及如何利用多灯布光来营造复杂的立体感。  第四章:构图的语言——引导视线的视觉逻辑  构图是摄影师在画面中安排元素的方式,它决定了观众的视线如何在画面中流动,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画面所传达的信息。在人像摄影中,构图更是直接影响着人物的呈现方式以及画面的整体张力。     打破“中心法则”: 虽然中心构图有时有效,但过于依赖中心构图会使画面显得平淡。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三分法、黄金分割等经典的构图法则,将人物放置在更有吸引力的位置,引导观众的目光。    利用线条和形状: 画面中的线条(如地平线、建筑线条、人物的肢体线条)和形状(如圆形、方形)能够影响观众的感知。我们会分析如何利用这些视觉元素来增强画面的动感、稳定感,或者创造出特定的视觉引导。    留白的艺术: 画面中的留白并非空无,而是为了突出主体,营造意境。本书将探讨如何运用留白来平衡画面,让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人物本身,同时也能传达出人物的情绪或意图。    景深与前景的运用: 景深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分离主体与背景,突出人物。我们会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前景元素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第五章:细节的力量——捕捉“瞬间”的灵魂  人像摄影的魅力,往往体现在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节之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     眼神的交流: 眼神是人像摄影的灵魂所在。成功的眼神捕捉,能够直接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观察被摄者的目光方向,以及如何在拍摄过程中引导他们的视线,来捕捉到富有故事感的眼神。    表情的捕捉: 表情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本书将分享如何通过观察、引导和耐心等待,来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动人的表情。这包括如何捕捉微妙的笑容、自然的惊讶,甚至是略带忧伤的沉思。    肢体语言的表达: 人物的姿态和手势,也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被摄者的肢体语言,使其更加自然、舒展,并与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相呼应。这并非要摆出僵硬的姿势,而是要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成为叙事的一部分。    服装、道具与环境的烘托: 服装、道具和拍摄环境,并非仅仅是背景,它们是烘托人物、完善叙事的关键元素。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选择与人物气质相符的服装和道具,以及如何利用环境来强化人物的个性和故事。例如,一位作家可以在书房拍摄,一位音乐家可以在舞台上拍摄,这些场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第六章:后期探索——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后期处理并非对照片的“修改”,而是对摄影师创作意图的二次诠释和升华。本章将引导您理解后期处理在人像摄影中的作用,并探索如何运用它来强化作品的情感表达。     后期处理的理念: 我们将强调,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作品的叙事和情感表达,而不是为了制造虚假或不真实的形象。这意味着,您需要根据拍摄时的初衷,来决定后期的方向。    色彩与影调的运用: 色彩和影调能够极大地影响画面的情感基调。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色彩饱和度、对比度、白平衡等参数,来营造温暖、冷峻、复古等不同的视觉风格。    细节的增强与润饰: 在保留自然感的前提下,对局部细节进行适当的增强或润饰,可以使画面更加精致。这包括对皮肤质感的处理、眼神的提亮,以及对杂物的移除。然而,我们强调的是“恰到好处”,避免过度处理,以免破坏画面的真实感。    风格的统一与探索: 后期处理也是形成个人摄影风格的重要环节。我们将鼓励您在掌握基本技巧后,不断探索不同的后期风格,并尝试将其与自己的拍摄理念相结合,从而形成独具辨识度的作品。  结语:人像摄影的永恒追寻  人像摄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它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观察、思考,并勇于实践。本书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和实践的指引,但最终的成就,取决于您是否能够真正投入其中,去感受,去连接,去创造。愿您在这场视觉叙事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捕捉到那些触动人心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