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彩色摄影

百年彩色摄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罗伯茨 著,胡齐放 等 译
图书标签:
  • 摄影
  • 彩色摄影
  • 历史
  • 百年
  • 图像
  • 艺术
  • 文化
  • 纪实
  • 视觉
  • 档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686945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632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摄影于1839年甫一诞生,摄影师就随之着力寻求彩色摄影的技艺。在整个19世纪,摄影师不断进行各种实验,直到1907年,卢米埃兄弟将第一种商业彩色印相法——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投入期待已久的市场,业余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同样可以获得真实的彩色影像复制。自这项早期的富有创意的技术发明后一个世纪以来,彩色摄影的技术和艺术都不断得到提高。现在,只用黑白色来观察这个世界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虽然这曾经是惯常的事实。《百年彩色摄影》作者帕梅拉·罗伯茨曾经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研究员,她收集了一系列出色的彩色摄影作品,包括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作品和早期的其他彩色印相法作品,影像的新鲜和清晰感仍然令人折服。书中还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迷人作品、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纪实作品、20世纪50年代由杂志引导的彩色摄影作品激增,以及20世纪60年代彩色摄影的流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彩色摄影实验和21世纪前后彩色摄影新的发展趋势。 由帕梅拉·罗伯茨编著的《百年彩色摄影》全面、巨大的信息量和海量的影像作品,不仅能吸引对摄影感兴趣的人,而且因书中不同的影像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各时期彩色摄影发展的方向,从而令人感到社会变化常常和科技发展同样具有影响力。

作者简介

  帕梅拉·罗伯茨是一位独立学者、策展人和作家。1982年至2001年,她是位于英国巴斯的皇家摄影协会的研究员。她组织了70多次展览,包括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耶芳德夫人、爱德华·斯泰肯、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和唐·麦卡林等摄影大师的展览,并编撰了很多影展的目录。1995年,她获得博物馆交流项目,在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工作。2003年,她在位于洛杉矶的J·保罗·盖蒂博物馆做访问学者。她最近的出版物包括《F·霍兰德的岁月》(2000),《上镜》(2000),还有两篇论文收入《伟大的世界:罗杰·芬顿的照片,(1852—1860)(2004),多篇论文收入弗里欧书社出版的《最杰出的一百幅照片》(2006),还有给位于伦敦邦德街的科尔纳吉画廊举办的影展所编撰的目录《罗杰·芬顿和其他摄影师》(2006)。近期,她正与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合作筹办阿尔文·兰登·科伯恩的影展和创作一本关于他的书,并对科伯恩的档案进行整理,拟编一《百年彩色摄影》,详细介绍位于美国罗切斯特的乔治·伊士曼博物馆所收藏的科伯恩作品。

目录

前言 第1章 彩屏干版之前(1839—1907) 第2章 彩屏干版(1907—1932) 第3章 彩屏干版之外的其他工艺(1900—1930) 第4章 全民彩色时期(1930—1939) 第5章 彩色的文献(1940—1949) 第6章 彩色的发展(1950—1959) 第7章 如今我们都是彩色摄影师(1960—1969) 第8章 彩色的实验(1970—1979) 第9章 彩色是对黑白的新阐述(1980—1989) 第10章 数码化趋势(1990—)

前言/序言


百年影像:定格时代变迁与人文光影 《百年影像:定格时代变迁与人文光影》并非一本聚焦于摄影技术发展史或色彩科学的学术专著,也非描绘某种特定时期社会风貌的纪实作品。相反,它是一次深刻的、以图像为载体的思想漫游,是一次对“观看”本身以及观看背后所承载的人类经验的探索。这本书试图通过一系列精选的、跨越百年的摄影作品,引发读者对于时间、记忆、身份、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书中汇聚的并非是当下所熟知的“百年彩色摄影”概念下的色彩杰作,而是那些在黑白、单色甚至早期彩色试验性影像中,所蕴含的、足以穿透时间与空间的“光影故事”。这些故事,或隐晦,或直白,都在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讲述着人类社会的脉络、个体生命的轨迹、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捕捉、被记录、被遗忘的瞬间。 本书的结构并非按照年代顺序或地域划分,而是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感性的方式进行组织。每一章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个主题可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遗忘的轮廓”、“无声的回响”、“存在的碎片”,也可能是一个具象的场景,如“陌生人的凝视”、“城市肌理的呼吸”、“寂静的风景”。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配合富有启发性的文字,引导读者一同进入这些主题所构建的精神空间。 第一篇:时间的凝视与流逝 这一部分,我们不探讨彩色技术如何复原了曾经失去的色彩,而是关注摄影作为一种“冻结瞬间”的能力,如何挑战、玩弄甚至颠覆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静止的河流”: 这里收录的作品,往往捕捉了看似静止的画面,但在这些静止之下,却涌动着无尽的时间洪流。例如,一张拍摄于百年前港口的黑白照片,画面中静候的船只、忙碌的人群,仿佛将那一个瞬间凝固,却也暗示着日夜的交替、潮汐的涨落、以及船只即将启程驶向远方的未知。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影像,感受到时间的“厚度”,体验到“过去”并非全然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记忆的折叠”: 本节关注的并非色彩的饱和度,而是影像如何承载和折叠我们的记忆。一张老旧的肖像照,可能勾起观者对于童年、家族、或者某个曾经熟悉的面孔的回忆。这些照片,即便色彩斑驳,甚至略显失真,却因为与个人情感的连接,而拥有了超越物质本身的生命力。我们探讨的,是如何透过这些影像,重拾那些被时间冲刷、但仍旧深藏于心的情感印记。 “瞬间的永恒”: 摄影捕捉的“决定性瞬间”,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它不是指技术上的完美捕捉,而是指那个包含着叙事张力、充满哲学意味的刹那。例如,一张街头摄影作品,可能抓拍到一个人物微妙的表情,或是一组人物偶然的互动,在这一瞬间,过去、现在、未来似乎都交织在一起。作者将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让一个短暂的瞬间,拥有了触及永恒的力量。 第二篇:身份的显影与消融 在这一部分,我们不分析彩色照片如何更真实地还原肤色,而是探索影像如何成为我们理解自我与他者、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媒介。 “镜中的陌生人”: 这里的作品,多为肖像摄影,但重点不在于色彩的细腻,而在于人物眼神中的故事,姿态中的犹豫,以及背景环境所透露的线索。一张特写肖像,可能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一组人物群像,则可能揭示出社会阶层、职业身份的微妙差异。读者将被引导去“观看”这些影像中的“他者”,并反观自身。 “流动的边界”: 本节关注那些模糊了个人身份与集体身份、个体与环境界限的影像。一张描绘群体活动的纪实照片,可能看似色彩单调,但其中人物的互动、表情的共鸣,却能传递出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或者,一张描绘城市角落的街景,看似普通,但其中穿梭的人影,却构成了城市生命力的脉络,也暗示着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面具与真实”: 探讨影像如何揭示或隐藏真实的自我。一些作品可能捕捉了人物刻意摆出的姿态,或是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的“表演性”;另一些作品则可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色彩的运用,在这里不再是评判标准,而是作者用于引导读者关注焦点、制造氛围的手段。 第三篇:存在的触痕与回响 本篇将目光投向那些非人物主体,但同样承载着人类活动痕迹与情感温度的影像,以及那些沉默存在,却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物体和场景。 “被遗忘的角落”: 这里的影像,可能捕捉了被时光侵蚀的老建筑、废弃的工厂、或是被遗忘的物件。这些画面,或许色彩褪去,光影斑驳,但其本身就充满了故事。一张布满灰尘的旧照片,一件磨损的工具,都仿佛在低语着曾经的使用者、曾经的辉煌与衰落。作者将引导读者,在这些“非生命的”物体中,寻找“生命的”触痕。 “风景的低语”: 探讨自然与人文景观如何相互映衬,讲述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幅描绘荒野的黑白风景照,可能通过光影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与孤寂;一张乡村生活的场景照,则可能通过对房屋、田野、人物劳作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人与土地的深厚联系。这些影像,不在乎色彩是否鲜艳,而在于其能否唤起观者对土地、对自然的敬畏与情感。 “无声的叙事”: 聚焦那些看似普通,但细节处却蕴含深意的画面。一双放在角落的旧鞋,一个摆放整齐的书架,一个窗台上未干的水杯,这些看似微小的元素,却能够勾勒出主人的生活习惯、情感状态,甚至是一段未完的故事。作者将引导读者,学会“听”懂这些影像的“无声叙事”。 本书的独特之处: 《百年影像:定格时代变迁与人文光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拒绝将“彩色”作为评判摄影价值的唯一标准。相反,它深入挖掘了那些在不同技术媒介下,所呈现出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影像。书中讨论的,并非是色彩的物理属性,而是色彩(或缺乏色彩)在情绪表达、氛围营造、主题呈现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的文字部分,并非是对影像的简单描述或技术解析,而是充满了哲学性的思考和文学性的语言。作者试图通过文字,与读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视觉信息,去感受影像背后的情感、思想与生命力。 这本书并非一本“教程”,也非一本“图录”,它是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可以窥探人类百年的视觉经验,体验影像的无限可能。它邀请你放慢脚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观看”,去感受那些跨越时间的“光影故事”,去体悟那些潜藏在每一帧影像深处的人文温度。 本书适合所有对摄影、对历史、对人类自身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它或许不能直接回答“百年彩色摄影”的技术问题,但它能够帮助你理解,为何那些跨越百年的影像,无论色彩如何,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灵魂,激荡我们的思想。它是一场关于“看”与“被看”、“存在”与“消逝”、“时间”与“记忆”的深刻思考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它的“非聚焦性”。它像一个收纳了所有与“光线和色彩”有关的边角料的杂货铺,却缺少一条清晰的主线索来串联起这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我本来非常期待能看到关于正片、负片技术,以及后来数码时代色彩管理的一些对比分析,这些才是构成“百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本书对这些关键节点一带而过,仿佛它们不值一提。取而代之的是,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追溯一些早期欧洲摄影师尝试用玻璃板记录“梦境色彩”的尝试。这些“梦境记录”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臆造色彩,图像效果模糊、对比度极低,充满了迷幻的色块堆叠。作者将这些近似于抽象画作的实验,置于历史叙事的核心地位,仿佛彩色摄影的百年史就是由这些不成熟、甚至可以说失败的尝试所构成的。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彩色摄影发展史上那些成功、实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技术或美学成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实在太过偏离轨道,让人摸不着头脑。

评分

翻开这本厚重的《百年彩色摄影》,我原本以为能找到一些关于色彩演变和技术革新的深度剖析,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对历史的庄重致敬。然而,这本书的篇幅大量篇幅都集中在了对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一些不那么主流的艺术运动的解读上,比如某些先锋派雕塑家对光影的痴迷,以及他们如何试图将“色彩”的概念融入到他们原本以形体为主的创作中。读到这里,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文不对题”的错位感。作者似乎热衷于挖掘那些被主流摄影史忽略的“旁门左道”,比如某些业余爱好者在自家后院进行的、极其晦涩难懂的光谱实验记录。这些记录充斥着大量手写的笔记和模糊不清的化学公式,即便是对摄影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更别提那些期待看到杜邦或柯达早期彩色胶片发展史的普通读者了。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拖沓,仿佛作者是在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学术漫游,鲜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真正触及“彩色摄影”核心技艺或美学实践的精彩篇章。那种期待感,随着每一页的翻阅,都在缓慢而坚定地消磨殆尽。

评分

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精神上的马拉松,而且终点线似乎永远遥不可见。我本以为《百年彩色摄影》会像一本精美的画册,用大量的优质图版来引导读者进入色彩构建的世界。结果呢?书中印刷的彩色图片少得可怜,而且质量堪忧,许多页面的彩色图像看起来像是用四色印刷机勉强拼凑出来的低保真复刻品,颜色失真得厉害,完全无法体现任何时代的美感或技术进步。相反,书里倒是配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十九世纪末期,一些富裕阶层的家庭相册中,那些经过手工后期着色的黑白照片的“社会学意义”。作者煞有介事地探讨了这些着色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异域风情”的想象与焦虑。虽然社会学视角本身没错,但在一个以“彩色摄影”为名的作品中,如此轻描淡写地对待真正的早期彩色成像技术,转而聚焦于手绘着色这种“拟彩色”手段,让人不禁怀疑作者的真正研究方向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视觉修饰史”的副产品,而非核心主题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极具匠心,皮革封面,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传世典籍”的味道,让人在尚未翻开之前,就已经对内容抱有了极高的期待。我本想探究的是那些定义了“百年”的里程碑式的彩色影像,那些定义了我们今天审美标准的色彩运用和光线捕捉的经典瞬间。然而,书中的大量篇幅被用于描述一位二十世纪中叶的德国植物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用最原始的湿版火棉胶技术去记录热带雨林中奇异花卉的“真实”色彩。这种“真实”的追求,在当时的技术限制下,结果往往是晦暗、偏色、且缺乏美感的图像。作者花费了整整三章的篇幅,详细描述了这位植物学家如何为了达到他所认为的“准确性”,在野外与湿疹、疟疾和化学品打交道。这与其说是摄影史,不如说是一部“野外科学考察的艰辛生活录”。对于一个渴望欣赏彩色摄影艺术魅力的读者来说,这种对过程的过度沉迷,无疑是一种折磨,它用枯燥的、非艺术性的技术细节,淹没了任何可能存在的视觉享受和历史洞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极其晦涩、句子冗长到令人发指。它似乎更倾向于模仿十九世纪的学术论述腔调,每一个论点都需要经过三拐四弯的铺垫和大量哲学思辨才能引出结论。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普通人生活如何被彩色摄影改变的叙事线索,比如家庭生活、广告宣传、或者新闻纪实的演变。然而,书中讨论的大多是那些极为小众、只在特定圈子内流传的理论争论。例如,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分析了一场围绕着“人类视觉感知是否能真正捕捉到光谱的全部信息”的跨学科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数十年,但与实际的摄影器材发展几乎没有关联。读完好几页,我依然没能理解,究竟是哪一种化学过程或哪一项发明,真正推动了彩色摄影从实验走向商业化。作者仿佛沉浸在自己的象牙塔里,用一种完全不考虑普通读者接受度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理论迷宫。读完感到的是一种智力上的疲惫,而非知识上的充实。

评分

很难比较的书

评分

帮搞摄影的朋友买的,朋友很满意,京东价格便宜.

评分

摄影最初在黑白片上着色,特别有意思。

评分

没有包装

评分

买来学习买来学习买来学习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很难比较的书

评分

粗翻了几页,与预想的有距离,可能买的时候太冲动了。

评分

摄影最初在黑白片上着色,特别有意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