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评分然而,在我们引进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注意哲学的内容和学理,而很少去注意西方人是怎样学习和教授哲学的,实际上,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哲学教学的方法是两种不同的但是相辅相成的方法,学习哲学和教授哲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学理路径。早在17世纪,笛卡儿就注意到,研究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他把这些发现表述出来告诉别人的方法是不同的,而霍布斯还专门研究了发现的方法和教导的方法之间的区别,这表明他们在研究哲学的同时还是十分注重哲学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哲学表述清楚、传扬出去、教授给别人也是哲学家研究哲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对于西方哲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评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评分作为基础理论的介绍 此时不落俗套 内容丰富
评分作为基础理论的介绍 此时不落俗套 内容丰富
评分评分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评分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这一概念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 、“习惯” 的意思相联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后来罗马人用“moralis”来翻译“ethics”,介绍该词的西塞罗说这是“为了丰富拉丁语”的语汇,它源自拉丁文“mores”一词,原意是“习惯”或“风俗”的意思。[1]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的内容,特别是君君臣臣、孝悌之道等。其实在古希腊同期,中国的伦理学已然兴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