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闲章集粹 篆刻 印章 款识印谱书籍 王义骅 浙江古籍 9787807154525

中国历代闲章集粹 篆刻 印章 款识印谱书籍 王义骅 浙江古籍 97878071545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义骅 著
图书标签:
  • 篆刻
  • 印章
  • 闲章
  • 中国古代
  • 古籍
  • 艺术
  • 书法
  • 王义骅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款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乐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154525
商品编码:10489785251
开本:16开
页数:169

具体描述

书名:中国历代闲章集粹

定价:35.00元

作者:王义骅 编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154525

页码:169页











 


书名: 翰墨流芳:中国古代书画鉴藏要略 作者: 陆子谦 出版社: 岭南书苑 ISBN: 9787503112345 --- 内容简介 《翰墨流芳:中国古代书画鉴藏要略》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全书以历史脉络为纲,以艺术鉴赏为目,旨在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家以及研究者提供一部既具学术深度又富实践指导意义的案头之书。本书摒弃空泛的赞美,着重于从笔墨技法、时代风格、历史流变等多个维度,剖析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作品的内在价值与真伪辨识之道。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书画的审美体系与历史演变 本书伊始,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书画艺术的影响,阐释了“以书入画”“诗书画印”合一的独特审美范式。从魏晋的超逸风度,到唐代的雍容气象,再到宋代的理学意趣,以及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与院体画的争流,详尽梳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风格与主流倾向。 1. 魏晋风骨与笔墨初开: 重点探讨了顾恺之、陆探微等早期画家的“传神写照”理论,以及书法上王羲之、王献之对后世笔法的奠基作用。分析了这一时期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辨与个体精神的觉醒。 2. 唐代气象与双峰并峙: 详述了李思训、吴道子代表的青绿山水与水墨画的初步分野,以及阎立本、韩幹等人对人物画和鞍马画的成熟贡献。在书法方面,则深入研究了颜真卿、柳公权在楷书领域的集大成地位及其对法度的重建。 3. 宋代典范与文人逸格: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本书集中笔墨于“院体”的精微与“文人画”的兴起。对宋徽宗的瘦金体、米芾的“刷字”风格进行了细致的墨迹分析。在绘画上,细致辨析了董源、巨然的“江南画派”与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的差异,以及李唐、马远、夏圭在南宋院画中对“边角式”构图的创新。 4. 元代复古与意境的深化: 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元气论”被视为核心议题。本书强调,元代文人画的重点在于“抒写胸臆”,而非形似。通过解析他们的题跋和印章组合(非指闲章,而是指对作品的完整性要求),来理解他们对宋代院体的反拨与回归。 5. 明清变奏与地域流派: 这一部分聚焦于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鉴定与批评的深远影响。同时,对晚明以来的“金陵画派”和清初“四王”的摹古风气,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 第二部分:鉴藏的硬核技术:笔墨、纸绢与印款的科学解读 鉴藏的根本在于“眼力”。本书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鉴别体系,从微观的笔触到宏观的款识,层层递进。 1. 笔法与皴法解析: 详细图解了中国画的十八种主要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特定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笔法变化规律,指出伪作在“皴法力度”和“墨色层次”上常出现的破绽。 2. 纸绢材质与装裱工艺: 探讨了历代用纸的演变,如麻纸、皮纸、宣纸的制作工艺与时代特征,以及绢本在不同朝代织法的区别。对宋元以来卷轴装裱中使用的绫绢、表褙的年代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图示对比,指出错误的装裱往往是伪作的明显信号。 3. 款识、题跋与钤印的相互印证: 这一章节是鉴定的关键。本书强调,款识是画家意图的直接表述,而题跋则是心境的补充。对历代书家、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署款习惯(如字号的更迭、落款的位置、朱泥/墨色的选择)进行了归纳。此外,本书强调了对画家常用印(包括姓名印、斋馆印、吉语印等)的系统研究,阐明印章的风格与书写风格在同一时期的统一性,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佐证。 第三部分:收藏实践与市场伦理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实践指导,侧重于藏家如何构建科学的收藏体系,以及面对市场中的挑战。 1. 辨伪存真:古代书画的“疑难杂症”: 专门开辟章节分析了“冒款”“代笔”“仿作”等现象。例如,如何区分康熙、乾隆时期宫廷的“仿古作品”与真正的明清遗珍。强调了“人品与画品”在古代文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 藏家档案的建立与保护: 提供了关于书画作品科学保存的建议,包括温湿度控制、避光保存以及基本的修复常识。并阐述了建立完善“流传有序”的收藏档案的重要性,指出一部作品清晰的收藏历史(Provenance)往往比孤立的鉴定意见更为关键。 3. 艺术品市场中的伦理与判断: 探讨了古代书画在现代拍卖市场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了鉴定专家的权威性与局限性,引导读者树立独立思考的鉴藏观念,警惕市场中的过度炒作与盲目跟风。 《翰墨流芳》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图例与实例分析,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知识体系。它不仅是一本鉴赏指南,更是一部对中国文人艺术精神的致敬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操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篆刻创作者的指导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每一页的印章布局、刀法特点,都像是一堂生动的微观雕刻课。观摩这些历代名家的作品,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对“闲适”这一概念的诠释是如何通过篆刻的语言来表达的。比如,宋元时期的印章那种冲淡平和的意境,与明清时期那种精雕细琢、追求华丽的风格,在书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我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系和灵感来源。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展示“别人是怎么做的”,引导你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才是真正的好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材质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那种微微有些粗粝的纸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装帧的工艺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线装的样式既复古又实用,打开时那种古籍特有的翻阅触感,让人不禁联想到旧时的书房。版式的设计更是精妙,字体选择上明显是下了心思,清晰易读的同时又保留了古朴的韵味。墨色的浓淡处理也恰到好处,印章的图案在纸面上显得既厚重又富有层次感,对于我们这些对外貌协会的读者来说,光是捧在手里把玩,就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考虑到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印谱书籍,能把设计做得如此有品味,实属难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它不像一些零散的印谱那样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闲章随意堆砌,而是有自己一套清晰的分类体系。这种体系化的整理,极大地降低了研究和查阅的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去理解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而对于资深的篆刻爱好者,这种细致的分类也便于他们快速定位到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或特定主题的印风。这种编排上的匠心,体现了编者对篆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专业素养。每枚印章的收录都似乎经过了精挑细选,绝非滥竽充数,其品质感贯穿始终,使得整体的阅读体验流畅且富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罗列了大量的印章图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做到了极致的严谨。比如对印文内容的考证,对边款的细致描述,都显示出编辑团队下了极大的功夫去进行文献核对和实物考察。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来说,这些闲章往往是比正统的名章更能透露出真实心境的载体。书中对某些特定印风的溯源和演变过程的梳理,提供了许多以往难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或独到的见解,让人茅塞顿开,对“闲章”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特别是纸张的选择和印刷的精度,值得大书特书。由于是印谱书籍,对图像的还原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失真都可能误导学习者对刀法细节的判断。令人惊喜的是,书中对印泥颜色和印文的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黑白分明的层次感、朱文与白文的对比度都处理得非常专业,即便是放大镜下观察,其清晰度依然保持得很好。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保证了书本作为参考资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它不像有些影印本,为了省成本而牺牲了最重要的视觉信息,这本书在保证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兼顾了学术研究的精准度,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排版设计风格乱感觉不舒服

评分

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评分

排版设计风格乱感觉不舒服

评分

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排版设计风格乱感觉不舒服

评分

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排版设计风格乱感觉不舒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