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小世界”。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周作人似乎有一种超凡的定力,能够从日常的鸡毛蒜皮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他谈论的那些看似琐碎的往事、那些旧时的人情,如今读来,竟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我们总以为自己生活在更“进步”的时代,但翻开这些文字,才发现人性的幽暗、体制的压抑,乃至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界限感,从未真正改变。我特别留意了他对于“闲适”的定义,那不是懒惰,而是一种对精神自主权的捍卫。在充斥着信息轰炸的今天,如何保持那份“闲”,如何不被外界的声浪卷走,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古典而坚定的答案。行文的结构非常松散,却又自有其内在的逻辑脉络,像是一条蜿蜒的小溪,你不知道它下一刻会流向哪里,但你知道它最终会汇入一片开阔的水域。
评分说实话,初翻《谈虎集》,我差点被那种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的笔调给“骗”过去了。这哪里是闲谈?这简直是一部高级的“局外人”生存哲学教科书!不同于鲁迅的峻急和振聋发聩,周作人更像是那个坐在角落里,慢悠悠地用镊子夹起一片落叶,然后告诉你这片叶子的纹理结构,以及它为何会以这样的姿态凋零。他对“世故”的描绘,精妙得让人脊背发凉,他不是教你如何圆滑,而是让你看穿圆滑背后的虚假和可悲。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散文,而是在进行一场心理学的田野调查,对象就是我们自己——那个总想讨好别人,又总在不经意间被世俗同化的“我”。文字的密度极高,看似白描,实则句句珠玑,需要反复咂摸才能体会到那股冷峻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逗你笑,而是让你在心底里微微一笑,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了然。对于追求文字深度和思想厚度的读者来说,这本集子提供的精神食粮,远超一般的文坛佳作。
评分这本自编集,读起来完全不像是一本刻意为之的“作品选集”,反而像是一份私人日记的精简版,充满了未经修饰的个人气质。我欣赏他那种近乎于“古董爱好者”般的专注力,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段记忆,都抱持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没有试图去迎合任何时代的主流声音,而是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在特定历史节点下的感知和体验。特别是那些涉及家庭伦理和友人交往的篇章,虽然言辞克制,但那份深埋的情感张力,却通过文字的留白,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本书的语言是内敛的,但内敛之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要求读者主动去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去填补那些被刻意省略的部分。它不是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书,而是一系列高质量的、引发深思的“问题”。每读完一篇,我都会放下书,点燃一支烟(虽然我并不抽烟,但总有这种仪式感的冲动),去消化那份沉甸甸的、属于旧日知识分子的孤独和清醒。
评分这本《谈虎集》读来,仿佛与周作人先生在那个充满烟雨的江南庭院里对饮清茶,听他娓娓道来他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力量,不是那种激烈的呐喊,而是如同溪水涓涓,慢慢渗入人心,让你在不经意间反思自己的处世之道。他笔下的“虎”或许并非真正的猛兽,而是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弱点、世俗的偏见,甚至是文人相轻的尴尬境地。他用一种近乎疏离的、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剖析着这些“虎”,却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个体生命尊严的珍视。这种矛盾的和谐,使得文字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生活的温度。那些关于闲适、关于旧物、关于日常琐事的描摹,绝非简单的记录,而是他构建精神避难所的基石,是我们现代人在高压生活下,最渴望回归的宁静港湾。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内心的深度清洁,去除了浮躁的尘埃,只留下沉静的思考。他的文字节奏,总能牵引着我的呼吸放缓,进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非常适合在深夜独自品读,感受那份独有的“周氏”风骨。
评分作为一个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现代人,一开始接触《谈虎集》确实有点挑战性。它的节奏慢得像老电影的默片,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适应。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文字温柔包裹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作品都无法替代的。周作人很擅长使用“比喻”和“对比”,他常常用一种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并置起来,让你猛然间领悟到其中的深层关联。例如,他对某种特定人群的刻画,总能精准地抓住那种既想融入又保持距离的微妙心态,描绘得入木三分,丝毫没有多余的渲染或煽情。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怯懦和伪装。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去魅”,它剥去了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光环和标签,还原了作为个体在面对巨大时代洪流时的真实姿态。阅读后,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说话的方式,是否也带上了太多不必要的“表演”成分。
评分好评
评分《周作人自编文集》编辑杂记 止庵
评分好书
评分十月文艺新版,做得不错,618收了有货部分。
评分开本小,封面有压痕。
评分2007-10-24 23:40 3/3有用 来自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版 .
评分《知堂乙酉文编》一九六一年二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此书与《过去的工作》原系一书,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八日周作人日记云:“编订旧稿为一部二册,曰‘乙酉文编’。”即此是也。查周氏当时手订目录,其中十五篇后来收入《过去的工作》,十篇收入《知堂乙酉文编》,而《关于竹枝词》两书重出。原目录中《关于东郭》、《佐藤女士的事》、《□□□生老母》和《重来者之可怕》,两书均未见,后二篇已佚。《知堂乙酉文编》中另有七篇未在目录之列,即《孔融的故事》、《小说的回忆》、《报纸的盛衰》、《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红楼内外》、《谈文章》和《关于覆瓿》,《谈文章》末署“乙酉六月”,其实初稿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关于覆瓿》发表于一九三九年,其余五篇则为四十年代末所写。一九四五年的十篇,作于四月至十一月间(《古文与理学》篇末未注明写作日期,据周氏手订目录,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其中抗战胜利后一篇,只有少数几篇当时发表过。
评分周作人自编集,一定很好看...
评分印刷,装帧,用纸。都不错。希望价格再低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