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龙玉(修订本)》一书收录了许多编者及其他收藏者的收藏作品,从中可以感受到黄龙玉的玉质美、色彩美、造型美、含蓄美、神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黄龙玉作品时,就是在追求一种美的品德。天下美玉皆有,但黄龙玉艺术品的气质美和神韵美,唯“黄”色气质者独有,给我们精神上与物质上以享受。
官德镔,翡翠发源地云南腾冲县人,历史上有名的翡翠名家“官四玉”后人,自幼得祖父之影响,受玉之熏陶,得玉文化之启蒙。
三十有六,遇黄龙玉,惊诧干黄龙玉绚丽之美。感黄龙玉前途之远大,顿悟此生因有黄龙玉而充实。从此,长醉“三醉堂”,随着祖辈,与玉结缘,与黄龙共舞。
序
第一章 中国“黄”
世纪新玉,伟大的发现
黄龙玉的使命
第二章 黄龙玉
什么足黄龙玉
黄龙玉的价值
黄龙玉相关名词
黄龙玉的主要产地
黄龙玉的分类
黄龙玉的品种
黄龙玉的色彩
黄龙玉器
黄龙玉雕刻工艺的发展
第三章 黄龙观赏玉
黄龙玉“一玉两玩”
大自然的恩赐——黄龙观赏玉
黄龙观赏玉的主要品种
黄龙观赏玉鉴评方法
第四章 收藏黄龙玉
以心养玉,以玉养心同是一种境界
黄龙玉的收藏
第五章 解疑黄龙玉
黄龙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黄龙玉文化的现状是怎样的?
黄龙玉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龙玉的玉质美表现在何处?
黄龙玉矿脉的状态是怎样的?
怎样从皮的表现看玉质?
籽料的质地为什么更加细腻温润?
什么是分层?
怎样从黄龙玉分层的现象看玉质?
为什么说色带是判断黄龙玉的依据?
色带与玉质有什么关系?
色带与颜色有什么关系?
黄龙玉色带与棉有什么关系?[
怎样判断黄龙玉毛料内有没有棉?
如何理解和看待黄龙玉的棉?
怎么鉴评黄龙玉玉质?
什么是正色?
怎样区分老种与新种?
什么是黄龙玉的龙种?
怎样鉴评黄龙玉的颜色?
怎样鉴评黄龙玉的光泽?
怎样鉴评黄龙玉的透明度?
怎样鉴评黄龙玉净度?
黄龙玉的色与水的关系是怎样的?
灯照十分通透的黄龙玉玉质就好吗?
怎样从外部表现判断黄龙玉毛料玉质?
荧光表现是什么样的?
黄龙玉形成因素影响其玉质吗?
黄龙玉的雕琢工艺有何特点?
怎样鉴赏黄龙玉雕件作品?
怎样鉴赏黄龙玉雕件作品的设计造型?
怎样鉴赏黄龙玉雕件作品的雕琢工艺?
黄龙玉籽料的储量大吗?
雕琢籽料一定要留下籽料原皮吗?
为什么有些草花玉看不到裂绺呢?
怎样分析黄龙玉的价值前景?
为什么黄龙玉会升值呢?
为什么高档黄龙玉器升值快?
为什么说收藏黄龙玉不能盲目跟风?
什么是玉雕?
什么是“灯下不观色”及“灯下美玉”?
黄龙玉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因为在苏帕河里发现的黄龙玉是次生矿,敏感的芒市人邵文认为苏帕河的黄龙玉是因地质运动,由河边小黑山上滚落到河里的,由此推断小黑山上应有丰富的原生玉矿资源。2004年9月,他率人在当地村民引导下,从苏帕河流域向小黑山溯源而上,探寻黄龙玉的原生矿脉。几经艰辛与周折,一个月后,终于在大场村上方一条小溪旁找到了散落在山体表面的黄龙玉,从而证实了小黑山上有黄龙玉的原生矿脉。“小黑山里藏着玉石”的消息马上在附近村镇传开了,当地村民纷纷加入到挖宝的行列。黄龙玉开始被大量开发利用。
此时,芒市人大量收购黄龙玉,把它加工成首饰、雕件等玉器,向全国大力推广。芒市逐渐形成了最早、最大的黄龙玉毛料及成品集散地。
2006年5月,云南省德宏州观赏石协会在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煌先生的组织下,组团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第一次把黄龙玉向世界推广,获得各界的一致好评。
色彩艳丽、晶莹剔透的黄龙玉吸引了敏锐的收藏家,大家纷纷到芒市、龙陵抢购黄龙玉。
……
从我国出土的文物看,用玉的时间已有一万年左右了。这一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玉文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的。玉文化的主要内涵,就在于它独特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是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的。
我国玉文化的发展可分为古玉文化、白玉文化、翡翠文化。目前,云南龙陵所产以黄色为主色调的黄龙玉,在几年的时间里,走向市场,并被各界人士认可接受,实为奇迹。它继承了以上三种玉文化而且在健康地发展着。
滇西人民自古以来就具开拓精神,六百年前滇西人民发现并使用了翡翠,使它走向中原,走向世界。如今又是滇西儿女发现了黄龙玉,并因“黄”施艺创作出了各种玉器作品来,使它很快走向全国。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黄色玉是一种充满魅力,代表权力与高贵,和大自然、宇宙有着神秘联系的美玉。因“黄”而美,因“黄”而尊,因“黄”而贵,因“黄”而敬,已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千百年来,先民们为得一块色如黄菊的色泽晶莹的黄色美玉,寻遍山川大地而不得。如今,这个美丽愿望因黄龙玉的发现而实现了。
古玉、白玉、翡翠及黄龙玉均为山川大地之精华,玉文化是民族智慧与山川大地精华完美结合的产物。黄龙玉文化同样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成。它的文化内涵,更具中国味。它把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经济集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且黄色是中国几千年来唯一被默认的“国色”,更能体现它的威严、权力、高贵。
整体来看,这是一本试图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著作,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需要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我发现作者在试图囊括从地质源头到市场终端的全部信息链条,这种雄心壮志值得称赞。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可能需要一个更清晰的阅读路径指引。我希望书中能够增加一些“快速入门”或者“核心知识速查”的板块,帮助那些时间有限的读者迅速抓住重点。此外,我非常好奇书中对现代高科技检测手段的介绍有多深入。随着科技发展,宝石鉴定已经进入了光谱分析和显微成像的新时代,这本书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详细介绍了这些前沿技术是如何应用于黄龙玉的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估中的?一本“修订本”,理应在保持经典内容的同时,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这才能真正体现其“修订”的价值所在。
评分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和权威,作者似乎对黄龙玉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近乎偏执的钻研。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矿物学特征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那些关于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详细数据,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是更偏向于故事性和实战经验的分享。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不同产区玉石的对比分析,比如A矿区和B矿区出产的玉石在细微之处有何差异,以及在雕刻和抛光工艺上,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何影响最终的成品效果。一本好的专业书籍,理应在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如果能配上一些业内资深雕刻师或鉴定师的访谈录,那就更完美了,他们的经验之谈往往能提供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活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看起来非常清晰,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设计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让人产生阅读冗长文字时的疲惫感。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缺陷与优化”部分的论述尤其感兴趣。在自然界中,完美的玉石几乎是不存在的,如何科学地看待和处理这些天然的瑕疵,是衡量一件玉石价值的重要标准。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探讨那些被认为是瑕疵的特征,它们是否真的会大大降低玉石的价值?而市面上常见的优化处理手法,哪些是被行业广泛接受的,哪些则属于“过度美化”甚至欺诈行为?这种客观、中立的分析,对于保护我们普通消费者的权益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伦理标准,指导读者如何以更健康的心态去欣赏和收藏黄龙玉,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科普的范畴,更像是一份收藏界的“道德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纸张的选取和印刷的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对于一本介绍矿物和宝石的书来说,简直是锦上添花。我打开目录时,立刻被那些专业却又不失趣味的章节标题所吸引,它们似乎在暗示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市场行情的章节,现在的玉石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套科学、理性的评估体系,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商家的片面之词。理想情况下,这本书应该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鉴别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光照、手感甚至是声音来初步判断一块玉石的优劣。更深层次的,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黄龙玉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介绍,了解它在古代或现代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寓意和精神价值。这样,一块玉石就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矿物,而是有了灵魂和历史的载物。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封面那几块精美玉石的照片吸引住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珠宝鉴定师,但对玉石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产自特定地域、带着独特故事的玉石。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行家,带我走进黄龙玉的神秘世界,从它的地质成因、矿物特征,到不同品质的鉴别标准,都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想知道,那些色彩斑斓、结构复杂的黄龙玉,究竟是如何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书中的配图质量如何,能不能清晰地展现出玉石的内部纹理和光泽变化,这一点至关重要。毕竟,对于玉石这种实物来说,没有直观的视觉参考,再多的文字描述也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更能成为一本引人入胜的艺术鉴赏指南,让我领略到黄龙玉那独有的“帝王之色”和温润之美。
评分喜欢,图片多,欣赏喜欢,图片多,欣赏
评分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评分希望每个同学能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评分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评分纸质不错,都是图画,老爸很喜欢
评分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评分很好的书,黄龙玉收藏必须的。还来不及读。
评分喜欢玉石,看看《中国黄龙玉》。
评分内容非常好,图片很精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