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效逑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地理学
  • 地理学
  • 地球科学
  • 自然科学
  • 环境科学
  • 地形地貌
  • 气候
  • 人文地理
  • 地图学
  • 区域地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486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296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9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字数:4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然地理学》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全新的体系阐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驱动力量和基本规律。
全书近40万字,分成13章,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学与一般系统论;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地球表层系统地物质循环;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此外,《自然地理学》还注重借鉴物理学、化学和生态学的概念和成果来阐述地球表层中各种自然现象与过程的机理,以反映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有些内容排成小号字,可供读者选读;各章后均附有参考书目和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可作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和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并可作为大气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等学科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适用于周学时4,总学时72的教学)。

目录

第1章 自然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1.1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1.2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1.3 当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2章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2.1 系统的概念
2.2 系统的特征
2.3 系统反馈
2.4 系统模型
2.5 地球表层系统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3章 太阳辐射
3.1三者太阳能量的输出形式
3.2 太阳常数和太阳活动
3.3 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
3.4 天文季节与二十四节气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4章 地球大气
4.1 大气的基本物理量
4.2 大气的结构与组分
4.3 大气对辐射的削弱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5章 辐射平衡
5.1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5.2 地球表层的长波辐射
5.3 地球表层的辐射平衡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6章 大气温度
6.1 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6.2 海平面温度分布特征
6.3 近百年气温变化趋势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7章 大气环流
7.1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7.2 大气环流的模式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8章 大洋环流
8.1 表层大洋环流
8.2 深层大洋环流
8.3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9章 水分循环
9.1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9.2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
9.3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
9.4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
9.5 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10章 全球气侯系统
10.1 气侯的概念
10.2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10.3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11章 地质循环
11.1 地球的内部结构
11.2 地球表面的形态
11.3 内外力地质作用
11.4 岩石圈地质循环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12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2.1 地壤的组成
12.2 地壤的性质
12.3 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2.4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2.5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
12.6 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2.7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第13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13.1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13.2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13.3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
参考书目
思考题
索引

前言/序言







《星际航行与量子纠缠:超越光速的探索》 图书简介 浩瀚的宇宙,是人类永恒的向往与终极的谜团。本书并非关于脚下大地的描摹,而是对遥远星辰、未知空间以及支配它们运行的底层物理法则的深度剖析。我们生活在相对论的时空中,但人类对“快”的定义,早已不满足于光速的限制。本书将带领读者,挣脱牛顿和爱因斯坦对我们日常经验的束缚,进入一个由量子场论和弦理论构建的、充满颠覆性可能性的新领域。 第一部分:时空的尽头与边界 第一章:相对论的牢笼与逃逸的渴望 本书开篇即探讨了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对宇航探索的深刻限制。光速,这宇宙设定的最高限速,成为了星际旅行的天然屏障。我们详细分析了时间膨胀效应在极端速度下的应用与局限,解释了为何即使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光速,抵达最近的恒星系也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主观时间。 然而,人类的目光并未止步于此。本章深入探讨了“曲速驱动”(Warp Drive)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阿库别瑞引擎(Alcubierre Drive)的数学模型。我们不再试图让物体自身加速超过光速,而是通过扭曲其周围的时空结构,使飞船“搭乘”空间本身的褶皱前进。详细的章节将解析负能量密度(Exotic Matter)在理论构建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目前我们观测和模拟这种物质的尝试与遇到的巨大能量鸿沟。这不是科幻臆想,而是基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严肃推导。 第二章:虫洞的几何学与跨越维度 虫洞,理论上连接宇宙中遥远两点的“捷径”,是另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可能路径。本章将从微分几何的角度,详细解析虫洞的拓扑结构。我们区分了爱因斯坦-罗森桥(Schwarzschild wormhole)的不可穿越性,转而聚焦于如何通过引入奇异物质来维持一个“可穿越虫洞”(Traversable Wormhole)的喉部开放。 重点内容包括:虫洞稳定性的挑战、潮汐力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量子引力理论的最新进展来预测虫洞的生命周期。我们还将介绍关于“时间机器”的理论关联性——任何稳定的虫洞都可能同时作为时间旅行的通道,并详细讨论由此引发的因果悖论及其可能的物理学解决方案,例如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 第二部分:量子信息与超光速通信 第三章:纠缠态的非定域性与信息传输的悖论 量子纠缠,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是超越经典物理学的核心现象。本章将深入讲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贝尔不等式及其实验验证,确凿地证明了量子世界中的关联性是非定域的。 然而,本书严肃指出,虽然两个纠缠粒子之间的状态关联是瞬时的,但这一特性并不能直接用于传输经典信息。我们将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解释“无通讯定理”(No-Communication Theorem)的推导过程,澄清为何即时的关联性不等于即时的信息传递。 第四章:超光速通讯的理论前沿:隐变量与信息重构 尽管经典信号传递受光速限制,理论物理学家们仍在探索绕过这一限制的方法。本章将探讨一些高度投机的理论模型,例如基于高维空间(如卡鲁扎-克莱因理论)的信号泄漏,以及利用量子隐变量理论中可能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非定域物理机制。 我们分析了“宏观量子效应”在信息学上的应用潜力,例如设想中的“纠缠态信息放大器”。此外,本书还引入了对“量子场论中的拓扑缺陷”的考察,探讨这些缺陷是否能作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实现信息的超光速传输,即使这仍然需要宏大的能量输入和对现有物理定律的修正。 第三部分:深空推进与能源革命 第五章:反物质推进与聚变火箭的现实性 在传统的化学火箭和核裂变推进的范畴之外,本书着重介绍了最具前景的两种深空推进技术。首先是反物质湮灭推进。我们详细计算了制造、储存和精确引导反物质束流所需的技术难度。书中对比了不同类型的反应堆设计,如磁约束和电磁喷射系统,并对当前粒子加速器产生的反物质产量进行了严格的经济和物理学评估,指出其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多远的距离。 其次,我们深入探讨了核聚变推进,特别是对D-He3(氘-氦3)和质子-硼(p-B11)聚变反应的研究。这些清洁、高能的反应被认为是实现数十年内抵达火星甚至更远目标的最现实的途径。章节内容包括磁约束(如仿星器和托卡马克概念的演进)和惯性约束聚变(如高能激光点火)在航天推进器中的具体工程挑战。 第六章:零点能提取与真空能量利用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触及了理论物理学中最具争议和前沿的领域——真空能量的利用。零点能(Zero-Point Energy)并非凭空想象,而是量子场论的必然结果。我们详细阐述了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的物理机制,并将其作为提取零点能的宏观证据。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将这种能量转化为可用推力的巨大障碍。本章探讨了“零点能场的非对称性调制”这一理论构想,即通过精密的电磁场或几何结构改变局部真空的能态,从而产生净推力。虽然目前仍处于理论推演阶段,但它代表了对宇宙基本能量库的终极探索。 结语:人类的星际身份 《星际航行与量子纠缠》旨在提供一个严谨、但充满想象力的视角,审视人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跨越太阳系的文明。本书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展示了通往下一个技术奇点所需的物理学深度、工程精度和理论突破。它描绘了一个未来:在那里,距离不再是绝对的障碍,而时空本身成为了我们手中可以操控的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它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语言,而是用一种更加生动、充满画面感的方式来描述地理现象。我仿佛能看到巨大的地壳板块在地幔上缓慢而坚定地移动,感受它们碰撞时产生的强大能量;我能听到风在沙漠中呼啸,将细沙堆积成连绵起伏的沙丘;我更能想象冰川在漫长的岁月中如同巨兽般缓慢却不可阻挡地前进,将山体切割、打磨,留下壮观的U型谷。书中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描述,例如高原的雄伟、盆地的辽阔、海岸线的曲折,都让我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里独有的气候、植被和水文特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过程中穿插的那些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它们将抽象的地理理论具象化,让我对那些复杂的地理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我,那种深邃的蓝色让人联想到浩瀚的海洋和广袤的星空,中间点缀着几处象征地理地貌的抽象图形,简洁却不失力量。拿到手上,纸张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我一直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形成和演变充满好奇,从巍峨的山脉到深邃的峡谷,从奔腾的河流到沉默的沙漠,每一个地貌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漫长而壮阔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那些塑造了地球面貌的古老力量,了解板块运动如何挤压出高山,风和水如何雕刻出千奇百怪的地貌,以及这些地貌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特别期待能读到关于冰川如何塑造地貌的章节,以及火山活动带来的既毁灭又孕育新生的力量。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扇通往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美丽窗口。

评分

从这本书的结构来看,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它从宏观的地球整体概况开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地理要素,例如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它能够帮助我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书中对每一个地理要素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从它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到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到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循环的章节,它生动地描绘了水在地球上的各种形态和运动,让我深刻理解了水资源的宝贵和重要性。同时,书中对不同地貌的分类和成因分析,也让我对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我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

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敬畏,而这本书则让我对这份敬畏有了更科学、更系统的认识。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我一直好奇的地理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地方地震频发,有些地方却平静安宁;为什么河流总是向低处流淌,并最终汇入大海;为什么不同地区会有如此迥异的气候带,孕育出不同的生态系统。书中关于地质构造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地球内部能量的巨大作用,也理解了地形地貌是如何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很感兴趣,它不仅分析了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也探讨了人类活动是如何改变着地球的气候模式,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有机体,而了解它的运作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与之和谐相处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地理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充满了各种数据和图表,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仿佛跟随作者一起,在世界各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探险。我能想象自己站在安第斯山脉之巅,俯瞰壮丽的雪峰;我能感受到撒哈拉沙漠的干燥与炙热;我能听到亚马逊雨林中各种奇异的鸟鸣声。书中不仅有理论知识,更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图片,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兴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析,它让我了解了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灾害的发生机制,也让我对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灾害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地理学,它不仅仅是关于山川河流的描述,更是关于地球生命的演变,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评分

看看长点知识,书没有太多特色

评分

书收到了,考试要用。。希望能有所帮助。。。

评分

北大地理学考研的参考书,不仅实用,还实惠。

评分

北大地理学考研的参考书,不仅实用,还实惠。

评分

看看长点知识,书没有太多特色

评分

此书为01版而非所说的04版,而且印刷纸张也非胶版纸,图表也十分模糊。申请换退货,过去10来天了都未处理。

评分

值得收藏 价廉物美 推荐

评分

内容讲解的很形象,不枯燥。

评分

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