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关良——中国名画家全集
:58.00元
作者:关良 绘,柯文辉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543448643
字数: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
本书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多得的史料性著作,(尤其李流芳、程孟阳、梅清、陈半丁、陶冷月等人专集为填补画史空白之作)更是广大青少年和美术爱好者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书记述了关良的艺术生涯和他的绘画特点。
目录
一 关良其人
二 关良其画
三 论艺摘选
四 各家评论摘录
五 年表简编
附 常用印
主要传世作品目录
作者介绍
关良,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时随二哥去日本,进川端绘画学校,学习西画,1923年归国,历任上海美专、广州美专、国立艺专、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等职,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他早年的绘画,是以西画为主的,1935年才对中国画发生兴趣。因他自
文摘
序言
我尤其欣赏关良先生在处理“线条”上的功力。他的线条,看似随意,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技巧和对物象的深刻理解。他的人物画,那些勾勒衣纹的线条,既有力量感,又不失流畅感,能够精准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服装的质感。他笔下的那些脸谱,更是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神态,充满了表现力。再看他的山水画,那些勾勒山峦的线条,粗犷有力,仿佛能够感受到山峦的起伏和坚实;那些勾勒树木的线条,遒劲有力,充满了生命力。他对于线条的运用,并非一味地追求精细和工整,而是更注重线条的“骨力”和“神韵”。他能够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来表现不同的物象,展现出他卓越的造型能力。他对于留白的处理,也与线条的运用相得益彰,使得画面在简洁中又不失丰富,在空灵中又不失厚重。他的画,是一种“以少胜多”的艺术,通过最简洁的线条,去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这正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所在,也是关良先生艺术造诣的体现。
评分关良先生的画,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他那种“游戏三昧”的创作态度。他的画,不拘泥于形式,不追求客观的写实,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童趣和想象力。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夸张变形的,带着一种漫画般的趣味,却又不会显得低俗。那些戏曲人物,被他画得活灵活现,仿佛真的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他的色彩运用,也是天马行空的,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组合,却又显得和谐统一,充满了视觉冲击力。我曾经看到他画的“钟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威严凶猛的钟馗,他笔下的钟馗,有时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有时又显得有些笨拙可爱,充满了人情味。这种对传统题材的创新和解构,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过人之处。他的山水画,也同样充满了趣味。他不会刻意去描绘山水的壮丽,而是选择一些简单而有代表性的元素,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去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空间。他的画,就像一位老顽童在尽情地挥洒他的才华,既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又不失童真和趣味。每一次欣赏,都能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评分在欣赏关良先生的画作时,我常常会被他笔下那些“简单而又深刻”的意象所打动。他似乎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用最简洁的笔墨将其表现出来。他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他们的神态和动作,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唱念做打。他画的那些花鸟,不一定追求形似,而是捕捉花鸟的神韵,展现它们的生命力。他画的那些山水,也并非一定要描绘千山万壑,有时只是一泓清泉,几块顽石,便能营造出一派宁静致远的意境。他的画,有一种“大道至简”的哲学意味。他似乎并不在意形式的繁复,而是更注重内涵的深刻。他能够用最简单的笔触,去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正是他艺术功力的体现。他的作品,能够让人在简洁中感受到力量,在朴实中体会到深刻。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感悟人生,这便是艺术的真谛,也是关良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
评分关良先生的画作,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他那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他似乎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更加超脱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世界。他的作品,很少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绪,更多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观察。我曾经看到他画的那些佛像,不同于传统佛像的庄严神圣,他笔下的佛像,有时带着一丝慈祥的微笑,有时又显得有些亲切,仿佛一位邻家老者。他对这些神圣题材的世俗化处理,却又丝毫没有减弱其艺术魅力,反而增添了一种人性的温暖。他的山水画,也同样如此。他描绘的山水,并非一定要雄伟壮阔,有时只是一两间茅屋,几株松树,便能勾勒出一片宁静致远的意境。他的画,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追求,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那么恰到好处。这或许就是一位艺术家真正达到“化境”的表现。他的作品,能够带给人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
评分初识关良先生的画作,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水墨世界。我并非科班出身,对中国画论也仅是略知皮毛,但先生的画,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最让我着迷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戏曲人物。那些勾勒脸谱的线条,虽寥寥几笔,却生动传神,仿佛能听到锣鼓点在耳边回响。比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那纤细的身段,那含泪的眼神,即使没有绚丽的色彩,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悲怆与决绝。再比如那些粗犷的武将,或威风凛凛,或怒目圆睁,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跃然纸上,无需任何文字说明,观者便能心领神会。关良先生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别具匠心,他大胆地将西方的一些色彩观念融入中国水墨之中,却又保持着东方审美的含蓄与典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他并非一味追求写实,而是注重表现人物的情感与神韵,这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他的画作,无论是对传统题材的 reinterpretion,还是对现代生活元素的融入,都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艺术的永恒追求。我常常沉浸在他的画中,想象着那些故事发生的场景,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气息,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便是艺术的魅力,也是关良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
评分关良先生的作品,总能带给我一种“惊喜”。他的艺术风格,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因为他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色彩”的运用。他并非墨守成规,而是大胆地将西方的一些色彩理念融入中国水墨之中,却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韵味。他会使用一些鲜艳的、对比强烈的色彩,却又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艳。例如,他画的那些人物,有时会用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来点缀他们的服饰,却又显得十分得体,充满了现代感。他的山水画,也常常会融入一些明亮的色彩,使得原本沉寂的山水充满了活力。这种“色彩的魔术师”般的运用,是关良先生艺术独到之处的体现。他用色彩打破了人们对中国画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中国画更广阔的可能性。他的画,是一种视觉的盛宴,也是一种艺术的革新,让我对中国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翻到这本关于关良先生的画集,瞬间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将古老韵味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的作品。关良先生的画,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画风,我用“古拙稚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的人物画,线条简洁有力,却又不失灵动。那些表情,那些动作,仿佛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带着一种质朴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那些老者,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故事。再看他的山水画,与市面上常见的工整细腻的山水不同,关良先生的山水更显写意,几笔淡墨,几抹重彩,便勾勒出一片意境深远的景象。他似乎并不在意山水的形似,更注重的是那种“气韵生动”。他的画,有一种“遗貌取神”的境界,让人在粗放的笔触中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宁静。他对于色彩的大胆运用,也着实令人惊叹。他会将一些中国传统画中少见的鲜艳色彩融入其中,却又不会显得突兀,反而增添了一种活泼与现代感,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位“中西合璧”大师的独到之处吧。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他的笔墨间感受到一种豁达与洒脱,仿佛在喧嚣的尘世中觅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评分我对关良先生的画作,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对于“意境”的营造。他并非一味地描摹对象,而是通过笔墨和色彩,去捕捉和传达那种无形的情感和氛围。举例来说,他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并非严格按照脸谱和服饰的规制来绘制,而是通过夸张变形的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比如,一位正在唱念做打的演员,在关良先生的笔下,可能眉毛会微微上扬,嘴角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而这些细微的笔触,却能将角色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山水画,也是如此。他不会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每一个细节,而是选择最能代表景物特征的几个元素,通过简洁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去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山水意境。那些留白之处,更是妙不可言,仿佛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他画作中的色彩运用,发现他常常会使用一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却又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这体现了他深厚的色彩功底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体悟到生活中的哲理与诗意。
评分不得不说,关良先生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他笔下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他画的那些市井人物,那些挑担的小贩,那些街头卖艺的艺人,甚至是那些嬉戏打闹的孩童,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朴实的喜悦。他捕捉到了这些人物最真实、最生动的瞬间,并将之用他独特的笔墨表现出来。他的人物画,线条粗犷有力,却又显得十分灵活,不会给人僵硬的感觉。他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大胆而富有创新。他会将一些鲜艳的色彩,如大红、明黄、翠绿等,巧妙地运用在画面中,却又不会显得刺眼,反而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生活的热闹。他的山水画,也同样充满了生命力。他笔下的山峦,或许不像传统山水画那样层峦叠嶂,却显得格外挺拔坚毅;他笔下的河流,或许不像传统山水画那样蜿蜒曲折,却显得格外奔放自由。他的画,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也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对生活的热情,这或许就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魅力所在。
评分谈及关良先生的画作,我最先想到的便是他对于“东方韵味”的独特诠释。尽管他学习了西方的艺术理论和技法,但在他的作品中,却始终贯穿着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他的人物画,尤其是那些仕女和老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和内敛,即使是描绘欢乐的场景,也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他的人物造型,虽然有时会借鉴西方的解剖学知识,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他的色彩运用,也充满了东方特色。他不会过度追求色彩的鲜艳和浓烈,而是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协调,营造出一种淡雅、素净的画面氛围。他笔下的山水,更是将东方山水画的意境发挥到了极致。他笔下的山峦,虽然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巍峨的气势;他笔下的流水,虽然几笔淡墨,却能展现出清澈的韵味。他似乎总能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土壤中,汲取养分,然后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将其重新诠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的画,就像一首古老的诗歌,在现代的语境中,依然能触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