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料王

酱料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景茹 等 著
图书标签:
  • 美食
  • 调味
  • 烹饪
  • 酱料
  • 食谱
  • 家常菜
  • 厨房
  • 美食教程
  • 中华美食
  • 创意料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76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67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尚锦王之味系列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酱汁,在记忆最深处编织着幸福的味道。腌酱、蒸酱、快炒酱、烧烤酱、淋拌酱、小吃酱、拌面酱……用对酱汁,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作者简介

基德培训学校专职教师,台北福华饭店厨师

目录

12 Part l
13 酱料基本类型
15 基本调味料介绍
18 酱汁和辛香料的美昧关系
22 调酱必备好帮手
24 调味酱料保鲜小秘诀
26 酱王秘诀大公开

27 Pamt 2 十三种家常调味酱
28 沙茶酱沙茶炒蛤蜊
30 沙茶酱沙茶羊肉片
32 辣豆瓣酱豆瓣鱼
34 辣豆瓣酱八宝辣丁
36 宫保酱宫保虾球
38 宫保酱宫保鸡丁
40 麻婆酱麻婆豆腐
42 麻婆酱麻婆茄子
44 鱼香酱鱼香烘蛋
46 鱼香酱鱼香肉丝
48 xo酱xo酱炒兰花蚌
50 xo酱xo酱蒸鸡
52 糖醋酱糖醋排骨
54 糖醋酱糖醋鱼
56 蒜泥酱蒜泥白肉
58 蒜泥酱蒜泥蒸草虾
60 三杯酱三杯鸡
62 三杯酱三杯豆腐煲
64 红油酱红油牛筋
66 红油酱红油抄手
68 醋熘酱醋熘白菜
70 醋熘酱酸辣鱿鱼丝
72黑胡椒酱黑胡椒牛柳
74 黑胡椒酱黑胡椒炒豆芽
76 红咖喱椰汁酱咖哩鸡
78 绿咖喱椰汁酱绿咖喱椰汁虾
80 酱王秘诀大公开

81 part3 今天晚餐就“酱”吃
153 part 4 美味菜肴的灵魂酱料
191 part 5 简易酱料随手拌
237 part 6 吃辣一族最爱辣椒酱
286 食谱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城市边缘的守望者》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任何关于“酱料王”的内容。 --- 城市边缘的守望者 摘要 《城市边缘的守望者》是一部深刻描摹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那些被主流叙事遗忘的角落与人物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敏锐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访了城市扩张的边界——那些高速公路匝道下的临时搭建、废弃工厂的阴影,以及在光鲜外表下挣扎求存的人群。本书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冷峻观察,更是一次对“家园”与“归属感”的哲学追问。它聚焦于一群坚守在城市“缝隙”中的群体:清晨在垃圾堆中淘宝的拾荒者、夜晚为外卖骑手提供短暂休憩的无名小店老板,以及那些被迫在钢筋水泥迷宫中开辟生存之道的家庭。 第一章:水泥丛林的呼吸 本书开篇,作者将读者带入了城市的最外环,一个被称为“灰区”的地方。这里是新旧交替的战场,高耸的写字楼与低矮的棚户区仅一墙之隔,形成一种荒谬的并置。作者细致描绘了灰区特有的气味——混合着沥青、潮湿的泥土和微弱的煤烟味。 在第一章中,我们认识了老魏,一个靠收集回收材料为生的中年人。老魏的“领地”是一段被遗忘的铁路涵洞。作者花了数周时间,记录了老魏如何精确计算每天的“收成”,如何利用有限的工具改造他的居所,以及他对城市变迁的独特理解。老魏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可利用性”之上的,每一块废弃的木板、每一根断裂的电线,都在他手中获得了新生。这种生存智慧,与城市高效率、快速迭代的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章:夜班的星辰 夜幕降临,城市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第二章聚焦于“夜间经济”的底层支撑者。他们是穿梭在霓虹灯下的外卖骑手、深夜仍在运转的物流仓库工人,以及维护城市运转的清洁工。 作者以“星辰”为喻,描绘了这些在黑暗中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其中,对一个名为小雅的年轻女骑手的深入刻画尤为动人。小雅在短短一年内换了四份工作,最终选择了高风险的外卖行业,只为尽快为远方的母亲筹集医疗费。书中详细记录了她在高峰期如何应对恶劣天气、系统延迟和顾客的催促。更重要的是,作者捕捉到了他们在短暂休息时,如何通过手机屏幕维系与外界的联系,分享彼此的艰辛与微小的成就感。他们的“家”不再是固定的物理空间,而是那一台随时待命的电动车和头盔下的片刻宁静。 第三章:无声的移民史 城市的发展史,往往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城市边缘的守望者》的第三章,将视角转向了那些被城市“消化”后又被遗弃的人群。他们可能是因为城市规划而被拆迁,失去了原有社区的养老者;也可能是那些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低收入循环中的年轻人。 本章通过对一个老式城中村改造案例的追踪,展现了权力、资本与个体命运的无力对抗。作者采访了一位曾是村里首富的王大爷。在拆迁过程中,他拒绝了象征性的赔偿,坚持要求保留那棵陪伴他七十年的老槐树。这场拉锯战不仅是关于土地的争夺,更是关于记忆和身份的固守。王大爷的故事,揭示了在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中,个人记忆和历史痕迹是如何被轻易抹除的。 第四章:缝隙中的人际网络 尽管生活在边缘,但人类对连接的需求从未停止。第四章探讨了在城市边缘形成的独特互助网络。这些网络往往是松散的、非正式的,但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边缘的小餐馆和修理铺中,作者发现了这些“守望者”。例如,张师傅的修车铺,不仅修理破损的车辆,更在寒冷的冬夜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一个暂时的避风港。这里的交易很多时候不是金钱,而是信任和人情债。作者深入分析了这种“边缘经济”中的道德体系:当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遥不可及时,人们如何依靠彼此的善意和共同的困境构建起临时的庇护所。 第五章:归属感的重构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流动的城市中,如何安放一个“家”? 作者记录了几组案例,他们并非完全被社会排斥,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主流格格不入。有人选择在城市中保持“游牧”状态,认为固定的居所反而是一种束缚;有人则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用艺术和植物来重建“内在的秩序”。 《城市边缘的守望者》的结尾,并非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城市并非铁板一块,它是由无数个光亮和阴影交织而成的复杂生命体。那些身处边缘的人们,他们既是城市的受害者,也是维持其运转不可或缺的支撑者。他们的存在,迫使每一个身处中心的人重新审视:我们所拥护的“繁荣”,是以谁的沉默和坚守为代价的?这本书,就是对这些沉默者的致敬与记录。 --- 作者简介: 李青松,独立社会观察者与纪实作家。长期关注城市地理学与底层社会结构研究。其作品以扎实的一手田野调查和富有文学性的叙事风格著称。 适合读者: 关注城市发展、社会公平、人类学研究的读者,以及所有对当代中国社会肌理感兴趣的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的书名《酱料王》真是太有意思了,光看名字就让人忍不住好奇起来,感觉里面肯定藏着不少关于各种美味酱料的秘密!我一直对烹饪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瞬间提升菜肴风味的酱料,简直是厨房里的魔法师。不知道这本书会带我走进一个怎样的酱料世界,是那些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比如番茄酱、辣椒酱、蒜蓉酱,还是那些更奇特、更地道的异域风味?我非常期待能学习到一些制作不同风味酱料的秘诀,或许还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搭配组合,让我的家常菜肴焕发新生。而且,一个“王”字,是不是意味着这本书会深入探讨酱料的起源、历史,甚至是某个地域的酱料文化?想想看,了解一种食材背后的故事,总是能让品尝它的时候,多一份仪式感和韵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食谱的堆砌,更能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酱料博物馆,每一页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颠覆我对酱料的认知,开启我全新的味蕾探险之旅!

评分

读到《酱料王》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各种诱人的画面:香气四溢的烤肉蘸着浓郁的酱汁,清新爽口的沙拉淋着酸甜的酱料,还有那一口就能勾起无数回忆的家常拌面…… 我一直觉得,酱料就像是烹饪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能够赋予一道菜肴灵魂和生命。很多时候,一道菜的成败,就取决于那一点点酱料。所以,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配方,更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制作酱料的原理,比如不同调料的比例、熬煮的时间、发酵的技巧等等。如果能有关于如何根据食材来选择和调制酱料的指导,那就更完美了。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自己动手制作的、比市售酱料更健康、更美味的替代品?有没有一些适合不同人群口味的酱料,比如儿童、素食者,或者对某些口味有特殊偏好的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我的厨房生活将充满更多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我的烹饪实践中,成为我自己的“酱料大师”!

评分

《酱料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霸气和专业感!我一直认为,想要在烹饪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而酱料绝对是烹饪细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酱料,或者自己制作出来的酱料不够理想而感到沮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给了我莫大的希望。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酱料制作方法。最好是能够涵盖各种口味类型,从酸甜到咸鲜,从微辣到重辣,让我在面对不同食材时,都能有对应的酱料选择。我特别想学习那些能够提升食材本身风味,而不是掩盖它的酱料。同时,我也对一些经典的、有历史渊源的酱料配方很感兴趣,了解它们的由来和发展,也能让我在制作过程中,多一份文化底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步骤说明,甚至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片,让我在制作酱料的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充满信心。总而言之,我希望《酱料王》能够成为我厨房里不可或缺的“酱料圣经”。

评分

《酱料王》这个书名,简直太戳我了!作为一名对美食有着执着追求的吃货,酱料在我心中的地位可是相当高的。想想看,同样的食材,因为搭配了不同的酱料,味道会天差地别。我一直梦想着能够掌握各种酱料的制作精髓,让自己的烹饪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它一定能满足我对酱料的所有好奇心和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酱料世界,介绍各种经典和创新的酱料配方。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配方是切实可行、容易上手的,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酱料搭配的建议,比如哪些酱料适合搭配海鲜,哪些适合搭配肉类,又有哪些适合做沙拉的基底。如果书中还能分享一些关于酱料的历史文化,或者是不同国家地区特色酱料的介绍,那将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自信地为家人朋友制作出各种美味的酱料,让他们惊叹于我的厨艺。

评分

收到《酱料王》这本书,我的心情就像期待已久的美食一样激动!封面设计就很有风格,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遐想。我一直觉得,一道菜的灵魂往往在于酱料,它是连接食材和食客味蕾的桥梁。很多时候,即使是最简单的食材,只要搭配上恰到好处的酱料,就能瞬间变得妙不可言。这本书的书名《酱料王》让我觉得,作者一定对各种酱料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分享哪些制作酱料的“独门秘籍”,有没有一些是能够在家轻松复刻,又能做出令人惊艳效果的?我尤其关心那些能够为烧烤、拌面、蘸食等场景量身定制的酱料配方。此外,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否会讲解不同酱料的科学原理,比如为什么有些酱料能够带来独特的风味,又有哪些食材能够与特定的酱料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不同地域的特色酱料,比如川渝的麻辣酱、日式的照烧酱、泰式的甜辣酱等等?我对所有能让我烹饪技艺更上一层楼的知识都充满渴望,而《酱料王》似乎正是为此而生。

评分

评分

物流还行,内容很丰富。。

评分

偏台湾口味多一些,不够接地气

评分

酱料王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酱汁,在记忆最深处编织着幸福的味道。腌酱、蒸酱、快炒酱、烧烤酱、淋拌酱、小吃酱、拌面酱用对酱汁,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

评分

印刷好,介绍的十分详细,看起来也非好的好吃~

评分

快教孩子学理财,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一本书多读几次,1.幼不学理财,财不理终生从女儿接受生产笔袋的订单说起2009年冬天,9岁的女儿格格在班级做了第一笔生意,赚到了3元钱。这要从她在电视上学会用海绵纸做笔袋说起。格格先是用普通硬纸做了一个笔袋,确认做出的笔袋没有问题后,才让妈妈给她买了海绵纸和打孔机,自己动手做起笔袋来。小家伙做出来的笔袋还真不错,很漂亮也很实用,自己还加了个福娃钥匙链,既可作为装饰,也可作为笔袋的提手用。格格做的笔袋拿到班里后,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很喜欢,都向她要现在的小孩都很尊重他人的劳动,所谓要就是买。格格回家征求妈妈的意见,到底要不要同学的钱呢如果要,应该收同学多少钱合适。妻子说,做笔袋是有原料成本的,并给她算了一下一张海绵纸2元,能做三个笔袋,外加一个3角钱的福娃钥匙链一个笔袋的成本能达到1元钱这不包括女儿的手工费。格格最终决定还是应该要钱,理由有两个第一是同学们主动找她要,第二是做这个笔袋是有成本的。她结合妈妈的意见,给笔袋定价为1.5元一个。她把几种颜色的海绵纸拿给同学,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这也算是按客户个性需求下订单了。女儿第一批笔袋一共订出去6个,每个1.5元,这样相当于赚了60.5元3元。这件事过后我问女儿有什么收获。她告诉我一个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喜欢才是好东西,任何商品都是有成本的。格格明白这些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当然,她不能想到一个真正的商品销售出去还有很多成本,去掉这些成本才是商品的利润。实际上从成本角度来说,这单生意是没有利润的,她赚的仅仅是加工成本(手工费)。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觉得格格不应该要同学的钱。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要不要钱都会有争议的,

评分

好书 非常常细 内容丰富

评分

这本书里面写的太简单了,不方便操作~

评分

还行 不难做 事在人为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