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知識管理》是基於作者多年從事知識管理課程教學的實踐,在學習和藉鑒國內外本領域前沿成果的基礎之上編著而成。《知識管理》係統、簡潔而通俗地對知識管理的理論、方法及最佳實踐個案進行瞭總結、梳理。並且結閤國內各類組織知識管理的現實狀況與未來發展需求進行瞭實證分析。
《知識管理》適閤於組織學習及人力資源領域研究者、高層管理者、該領域的從業人員及培訓機構從業人員閱讀,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還可作為政府、企業及學校網絡學習部門的參考用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 知識管理概述
本章主要內容
1.1 知識管理的興起和發展
1.1.1 知識管理産生的背景
1.1.2 知識管理的發展曆程
1.1.3 知識管理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1.2 知識管理的概念和內涵
1.2.1 知識管理的定義
1.2.2 知識管理的框架
1.2.3 組織知識管理流程
1.3 知識管理與相關領域的關係
案例1 2006年至2010年全球MAKE奬分析
第2章 知識的特性與類型
本章主要內容
2.1 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
2.1.1 從數據到信息
2.1.2 從信息到知識
2.1.3 從知識到智慧
2.1.4 知識的特性
2.2 知識的分類
2.2.1 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
2.2.2 個人知識與組織知識
2.2.3 0ECD的分類
2.2.4 波蘭尼的分類
2.2.5 管理實踐中的其他分類方式
2.3 隱性知識
2.3.1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區彆
2.3.2 隱性知識的類型
2.3.3 隱性知識的特性
2.3.4 隱性知識是組織創新的源泉
2.4 知識資本
2.4.1 知識資本的特性
2.4.2 知識資本的構成
案例2 埃森哲的知識管理
第3章 知識型組織與知識工作者
本章主要內容
3.1 知識型組織與知識工作
3.1.1 傳統組織結構的特徵及其局限
3.1.2 知識型組織的特點
3.1.3 知識工作的特點
3.2 知識工作者及其管理
3.2.1 知識工作者的特點
3.2.2 知識工作者的管理與激勵
3.3 首席知識官(CKO)
3.3.1 首席知識官的角色和職責
3.3.2 首席知識官的能力要求
案例3 印孚瑟斯公司的知識管理
第4章 知識的共享與創造
本章主要內容
4.1 實踐社團
4.1.1 實踐社團是一種管理知識的社會結構
4.1 2 實踐社團的價值和作用
4.1 3 培育實踐社團的七項原則
4.2 知識市場
4.2.1 知識市場中的三類角色
4.2.2 知識市場的價格體係
4.2.3 信任是影響知識市場運行的重要因素
4.2.4 如何發展有效的知識市場
4.3 促進組織知識共享的其他策略
4.4 知識創造
4.4.1 組織知識創造的兩種主要方式
4.4.2 知識轉換的“SECI”模型
4.4.3 組織知識創造的一般理論
案例4 聯想集團的知識管理
第5章 知識管理技術
本章主要內容
5.1 組織知識管理技術概述
5.2 知識地圖
5.3 知識管理係統
5.4 從知識管理係統到知識管理體係
案例5 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的知識管理
第6章 知識管理的實施
本章主要內容
6.1 知識管理的編碼化戰略和個人化戰略
6.2 知識管理實施的舉措
6.2.1 埃森哲的知識管理實施策略
6.2.2 知識管理實施的六個切入點
6.2.3 安達信知識管理導入模式
6.2.4 知識管理實施的經驗與障礙
6.2.5 變革管理是確保知識管理成功實施的關鍵
6.3 知識管理的評估
6.3.1 組織知識管理評估簡介
6.3.2 組織知識管理的成熟度評估
6.3.3 組織知識管理流程的評估
案例6 如何保存離職專傢的知識
第7章 政府知識管理
本章主要內容
7.1 政府知識管理概述
7.2 政府知識管理是電子政府的深入發展
7.3 知識型政府和學習型政府是政府知識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證
7.4 政府知識管理係統
案例7 美國政府的知識管理
附錄2006-2010年全球MAKE奬簡錶
精彩書摘
知識經濟時代,任何組織乃至國傢的發展都離不開知識管理。
雖然目前知識管理的主要應用領域在商業、企業,商業、企業由於其切身利益及生存需要的驅動,是最早、最成功開展知識管理的組織,但隨著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特彆是知識型組織)開始意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價值。因此,除瞭較為成熟的企業知識管理之外,近年來逐步形成瞭諸如政府知識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學校知識管理、醫院知識管理等多種知識管理的應用領域。
政府是社會信息資源的擁有者、生産者、使用者和傳送者,與之相關的信息量占整個社會的比重相當高,如果政府不對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進行變革,沒有知識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作為支撐,將無法應對和處理海量信息。隻有藉助知識管理,政府纔能夠使知識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進而推動政府的管理創新。另一方麵,政府傳統的科層組織結構是工業社會的産物,
建立在這種組織結構之上的政府部門運作和管理缺乏彈性,存在幅度小、層次多、信息傳遞失真、對外界變化反應遲鈍等弊端,政府的管理正在嚮以知識為中心的管理體製和組織方式轉變,構建一個扁平化、彈性化、虛擬化、網絡化和柔性化的政府組織。同時,傳統的政府組織在嚮服務型、學習型、創新型政府轉變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所麵臨的壓力和挑戰也要求提高公務員的能力素質(尤其是學習能力),促進知識(特彆是隱性知識)的共享。最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要求也使知識和知識管理在政府管理的決策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知識管理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最恰當的管理模式。
政府知識管理是一個係統工程,發達國傢和地區在政府內部實行知識管理已有許多年,2002年美國政府入選“全球MAKE奬”,是第一個被MAKE奬評為知識型組織的政府。2009年,中國香港警務處人選“亞洲MAKE奬”。
前言/序言
《洞悉之泉:信息洪流中的智慧導航》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被無盡的數據和知識浪潮所裹挾。從浩如煙海的網絡文章,到堆積如山的專業文獻,再到日常交流中的點滴信息,我們每天都在接收、處理、甚至遺忘海量的信息。然而,僅僅“知道”信息,並不等同於“擁有”智慧。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洪流中,精準捕捉有價值的知識,將其內化為己用,並能靈活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洞悉之泉》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手冊,而是一次關於如何優雅地駕馭知識、淬煉智慧的實踐探索。它拋開瞭那些陳詞濫調的“如何學習”的套話,深入到信息處理的底層邏輯,探究人類大腦如何感知、存儲、加工和檢索信息,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普遍存在的誤區和陷阱。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種全新的認知框架,讓你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與信息互動,從中汲取養分,滋養思想。 第一章:解碼信息迷霧——認知偏差與信息過載的戰場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理性的信息接收者,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本章中,我們將剖析那些隱藏在信息處理過程中的認知偏差,例如證實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如何讓我們隻看到符閤自己預期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顛覆我們現有認知的證據;“可得性啓發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又如何讓我們高估那些更容易被迴憶起來的信息的重要性,導緻判斷的偏差。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這些認知陷阱,避免被錶麵的信息所濛蔽,從而更客觀、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質。 同時,我們也必須麵對“信息過載”這個現代人的常態。無休止的推送、彈窗、新聞更新,極易讓人産生焦慮和疲憊。本書將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你從信息的洪水中抽身,建立起個人信息過濾的“防火牆”。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個人目標和需求,設定信息攝取的“邊界”,如何運用工具和方法,對信息進行分級分類,將精力聚焦於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在無謂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嚮。 第二章:知識的 DNA——信息如何轉化為內在認知 信息是原始的素材,而知識則是經過提煉、加工、內化的智慧。那麼,這個“轉化”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在本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理解”的機製。它不僅僅是簡單地閱讀和記憶,更涉及到將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體係進行連接、整閤,並在此過程中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我們會討論“概念圖”(concept mapping)等可視化工具在梳理和連接知識點方麵的強大作用,如何通過繪製關係圖,清晰地看到信息之間的內在邏輯,從而加深理解。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關注“深度加工”(deep processing)的重要性。淺層加工(如機械記憶)往往難以持久,而深度加工則要求我們對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問、反駁、比較、類比,甚至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重新闡述。本書將提供多種深度加工的技巧,例如“費曼技巧”(Feynman technique),即嘗試用最簡單的語言嚮一個完全不懂這個領域的人解釋一個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你纔能真正發現自己理解的漏洞。我們將鼓勵讀者養成質疑和反思的習慣,將每一個信息點都視為一次思考的契機。 第三章:記憶的煉金術——讓知識“活”在腦海中 強大的記憶能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訓練和優化的。本章將揭示記憶的科學原理,並提供一係列經過實踐檢驗的記憶策略。我們將探討“間隔重復”(spaced repetition)的驚人效果,如何通過科學的復發時間間隔,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讓知識在腦海中“紮根”。告彆死記硬背,迎接高效記憶。 此外,我們還將介紹“情境記憶”(contextual memory)和“聯想記憶”(associative memory)等技巧。通過為信息賦予情感色彩、將其與生動的意象聯係起來,或者將其置於特定的情境中,我們能極大地增強信息的提取效率。本書將提供豐富的實例,教你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將枯燥的數字、復雜的公式,甚至是晦澀的理論,變得更容易記憶和提取。我們將讓你明白,記憶並非被動地“存儲”,而是主動地“構建”和“連接”的過程。 第四章:洞察的藝術——從信息到洞察的飛躍 “洞察”是比知識更進一步的存在,它意味著能夠看到事物背後隱藏的規律、本質和聯係。而洞察的産生,往往源於對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多角度審視。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學會分析信息的來源、評估證據的可靠性,並識彆論證中的邏輯謬誤。我們鼓勵讀者擁抱“不確定性”,認識到很多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而是在不同的視角和權衡中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橫嚮思維”(lateral thinking)和“垂直思維”(vertical thinking)的結閤,打破思維定勢,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橫嚮思維鼓勵我們跳齣常規的思維模式,從不同尋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垂直思維則幫助我們深入挖掘,對一個問題進行係統性的分析和論證。本書將提供一係列激發洞察力的練習和案例,引導讀者在麵對復雜問題時,能夠超越錶麵現象,觸及問題的核心,從而做齣更具前瞻性和智慧的判斷。 第五章:智慧的踐行——讓知識成為行動的力量 知識的價值最終體現在其能否指導我們的行動,並産生積極的影響。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將內化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不是要讓你成為一個“書呆子”,而是要讓你成為一個“知行閤一”的實踐者。 我們將探討“問題解決模型”(problem-solving models),以及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定義問題、分析原因、製定方案並評估效果。本書將鼓勵讀者積極參與到真實的實踐中,通過“試錯”(trial and error)來驗證和深化理解。我們會分享一些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場景的案例,例如如何利用經濟學原理來優化個人財務,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改善人際關係,或者如何運用技術知識來提升工作效率。 最後,本書還將強調“持續學習”和“反思反饋”的重要性。知識的世界永無止境,而我們的智慧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打磨。我們將鼓勵讀者建立起一套個性化的學習和反思機製,定期迴顧自己的學習成果,總結經驗教訓,並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模式。 《洞悉之泉》是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和更高維度智慧的窗戶。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處理信息,更是關於如何塑造自己的思維,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並活齣更精彩的人生。閱讀本書,你將學會的,不是簡單的知識疊加,而是將信息轉化為真正的洞察力,將洞察力升華為行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