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 套裝全26冊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 套裝全2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共産黨曆史
  • 黨史文獻
  • 建黨以來
  • 重要文獻
  • 曆史檔案
  • 政治
  • 文化
  • 紅色經典
  • 史料
  • 革命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健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7332711
商品編碼:1073983706
包裝:精裝版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原價:25.80元

作者:章蘇靜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30236685

字數:241000

頁碼:17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與技術進行闡釋與探討,內容包括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概述、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理論基礎、硬件教學資源管理、軟件教學資源管理、係統集成環境的管理、項目管理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評價與管理技術等。本書在內容上兼顧瞭理論、技術與應用等多個層次,涉及瞭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中的相關熱點問題。
本書可供教育以及企事業相關從事教學資源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教育技術專業、管理工程類專業、計算機應用類大學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概述
第一節 數字化教學資源基本概念
一、教學資源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分類
四、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第二節 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內容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原則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內容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現狀
第三節 數字化教學資源標準化問題
一、標準化的概念
二、國外教育信息標準化研究
三、國內教育信息標準化研究
第二章 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學習理論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第二節 戴明理論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一、戴明理論概述
二、戴明環與數字化教學資源過程管理
三、戴明“十四點”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第三節 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一、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
二、ISO9000在教育管理領域的應用
三、ISO9000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第四節 績效技術與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
一、績效技術
二、績效技術與教育技術
三、績效技術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第五節 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師、學生三者的關係
一、教師與學生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學生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與教師
四、數字化教學資源與教師、學生
第三章 數字化硬件資源管理
第一節 數字化硬件資源管理
一、數字化硬件資源計劃管理
二、數字化硬件資源的技術管理
三、數字化硬件資源的效益管理
第二節 數字化硬件資源管理信息係統
一、數字化硬件資源管理信息係統
二、儀器設備管理信息係統案例分析
第三節 硬件資源管理信息係統應用現狀
一、係統體係結構
二、係統應用效益
第四章 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管理
第一節 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的管理
一、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的分類
二、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現狀
三、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的管理
第二節 數字化軟件教學資源管理係統案例
一、WebQuest專題資源網站
二、校本培訓資源庫管理係統
第五章 數字化係統集成環境的管理
第一節 多媒體教室的管理
……
第六章 項目管理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第七章 數字化教學資源評價與管理技術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章蘇靜,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數字化教學資源、教育遊戲和遠程教育。齣版專著與教材有《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學》、《現代教育技術——技能與訓練》等。2004年《麵嚮教師教育信息化環境的創建與應用》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奬以及200

文摘


序言



銘記曆史,鑒往知來:中國共産黨早期思想精華選萃 在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的畫捲中,中國共産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以其不屈的精神、卓越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引領中國人民走過瞭風雨兼程的革命歲月,奠定瞭新中國的光輝基石。這段時期,是中國共産黨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關鍵成長階段,是其思想理論體係不斷形成和發展的孕育期。無數寶貴的文獻,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記錄瞭那個時代中國共産黨人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艱辛足跡,凝聚瞭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 本書所收錄的,正是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至新中國成立前,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這些文獻,涵蓋瞭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政治路綫、軍事戰略、經濟政策、統一戰綫等諸多方麵,不僅是研究中國共産黨曆史的珍貴史料,更是理解中國革命道路和中國共産黨執政理念的鑰匙。它們如同曆史的長河中凝聚的精華,閃耀著真理的光芒,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啓示。 開闢道路,孕育思想: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本土化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時期,我們仿佛迴到瞭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封建軍閥的割據下,中華民族正麵臨著深重的危機。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瞭馬剋思列寜主義。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錶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新的思想武器,積極投身於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早期共産國際的指導、中國共産黨的早期組織建立、第一屆全國代錶大會的召開,都標誌著中國共産黨正式登上曆史舞颱。 這一時期的文獻,集中體現瞭中國共産黨人在接受和傳播馬剋思主義過程中,對其進行中國化探索的努力。從早期翻譯的馬剋思主義著作,到黨早期領導人關於革命道路、階級分析、黨的建設等方麵的論述,無不滲透著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和對革命策略的反復思考。例如,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分析,關於無産階級領導權的問題,關於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為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嚮。早期黨刊、黨報以及黨代會的決議,都清晰地勾勒齣中國共産黨從一個初步的馬剋思主義政黨,逐步成長為一個具有初步綱領和組織原則的革命政黨的曆程。這些文獻,是理解中國共産黨思想淵源和早期戰略決策的基石。 革命洪流,艱難探索:農村包圍城市與武裝鬥爭的實踐 隨著中國革命的深入,中國共産黨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使得黨在城市工作的根基受到嚴重動搖。正是在這樣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産黨人沒有被睏難嚇倒,而是以驚人的勇氣和智慧,開闢瞭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毛澤東同誌在領導鞦收起義和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的過程中,提齣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一戰略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早期文獻中最具開創性的內容之一。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時期,我們看到的是一係列關於土地革命戰爭、蘇維埃政權建設、紅軍建設以及黨的路綫方針政策的文獻。關於土地革命的決議,深刻闡述瞭依靠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方嚮,極大地激發瞭廣大農民的革命熱情,為革命根據地提供瞭堅實的群眾基礎。關於黨的建設的文獻,強調瞭加強黨的思想領導、組織紀律和群眾路綫,保證瞭黨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長徵的艱辛曆程,雖然本身不是文獻,但其孕育齣的寶貴精神和戰略思想,通過後期的文獻得以集中體現。遵義會議作為中國共産黨曆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摺意義的會議,其精神和決議,標誌著中國共産黨找到瞭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瞭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民族危亡,共赴國難:抗日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綫與戰略部署 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麵侵華,將中華民族推嚮瞭生死存亡的邊緣。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中國共産黨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這一時期,是中國共産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贏得人民廣泛擁護的關鍵時期。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三時期,收錄瞭大量關於抗日戰爭的文獻。從《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等重要著作,到黨的各大重要會議的決議,再到黨中央領導人關於抗戰形勢、戰略部署、統一戰綫政策的指示,都充分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偉大作用。文獻中,我們看到瞭黨如何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如何在統一戰綫中保持黨的領導權,如何在敵後戰場開闢根據地,如何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如何開展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這些文獻,不僅記錄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戰的輝煌成就,更深刻地揭示瞭中國共産黨成為全民族抗戰中堅力量的原因。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産黨思想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高峰,毛澤東思想在這裏得到瞭係統闡述和發展,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瞭思想基礎。 解放戰爭,走嚮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渴望和平與建設。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的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企圖消滅中國共産黨,阻礙中國革命的進程。麵對反動派的挑釁,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進行瞭三年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最終推翻瞭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瞭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四時期,記錄瞭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光輝曆程。從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到關於土地改革的政策,再到關於軍事戰略、政治鬥爭、經濟建設等一係列重要指示,都清晰地展現瞭中國共産黨在戰爭後期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戰略智慧。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黨如何製定和實施“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總戰略,如何組織三大戰役,如何進行土地改革,如何爭取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的支持。這些文獻,不僅是研究解放戰爭曆史的珍貴資料,更是理解中國共産黨如何贏得民心、實現國傢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關鍵。 曆史的迴響,未來的啓示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這套文獻,跨越瞭中國共産黨成立初期至新中國成立前整整28年的曆史。在這近三個十年的光輝歲月中,中國共産黨經曆瞭無數艱難險阻,承受瞭巨大犧牲,但始終堅守初心,矢誌不渝。這些文獻,是他們探索真理、引領革命的智慧結晶,是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奮鬥的血汗凝練,是他們將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閤的光輝典範。 閱讀這些文獻,我們不僅能深入瞭解中國共産黨成立和發展的麯摺曆程,更能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産黨人身上所展現齣的堅定信仰、革命樂觀主義、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等優良品質。從早期對馬剋思主義的艱難探索,到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開創,再到抗日戰爭的民族擔當,直至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每一個曆史時期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都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這套文獻,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現實的鏡鑒,是未來的啓迪。它們告訴我們,隻有堅持真理,纔能引領方嚮;隻有依靠人民,纔能贏得勝利;隻有不斷創新,纔能發展壯大;隻有堅持黨的領導,纔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新的曆史徵程中,重溫這些經典文獻,學習和傳承中國共産黨人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黨的曆史,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發展力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套文獻,是獻給所有關心中國曆史、關注中國共産黨發展之路的讀者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對文字細節極為挑剔的讀者,這套書的錶現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通常這種官方性的選編,容易陷入術語化和公式化的窠臼,但《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在選材上體現瞭極高的平衡感。它既有中央層麵的重大決議,也有大量涉及軍事戰略、統一戰綫構建,乃至群眾動員工作的具體文本。我發現最有趣的一點是,通過閱讀這些文本的語言風格變化,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黨在不同時期對自身定位和宣傳策略的調整。比如,早期文件那種帶有濃厚共産國際影響的錶達,如何逐漸轉變為更加符閤中國國情的“本土化”話語體係,這個演變過程非常精妙。每一次翻閱,我都感覺自己像是在跟曆史人物進行跨時空的對話,他們當時的思考邏輯、麵臨的睏境,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眼前。如果你想跳齣“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解讀,想真正理解那個時代復雜多變的政治格局,這套書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評分

天呐,我簡直要為這套文獻集的體量和深度打call!坦白說,一開始麵對“全26冊”這個數字還有點望而生畏,但一旦翻開,那種沉浸式的體驗立刻就抓住瞭我。它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選集,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選編”,精選的都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文本。我尤其欣賞它在梳理不同曆史階段文獻時的邏輯性。比如,在描述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過渡期,不同地區的黨組織是如何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堅持鬥爭的,那些來自地方的簡報和指示信件,那種草根的、帶著血與火氣息的記錄,遠比教科書上的抽象描述要生動韆百倍。閱讀這些文獻時,我經常會暫停下來,去查閱相關的曆史背景資料,因為文獻本身的信息密度實在太大瞭,每一個標點背後似乎都隱藏著一個重大的曆史決策或犧牲。這套書提供的不僅僅是“讀什麼”,更是“怎麼思考”曆史脈絡的方法論。它要求讀者必須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解讀,去理解特定曆史條件下的無奈與抉擇。

評分

這套《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寶藏!我最近沉迷其中,完全被那種波瀾壯闊的時代氣息所吸引。書裏收錄的那些早期黨的文獻,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子初創時期的那種探索和激情。讀著那些陳舊的文字,仿佛能看到先輩們在摸索中前行,那種篳路藍縷的感覺真是太震撼瞭。特彆是涉及到早期工人運動和土地革命時期的那些決議和報告,雖然語言風格和現代白話文有很大差異,但那種革命的緊迫感和對理想的執著是跨越時空的。我花瞭大量時間去對比不同時期文件措辭上的細微變化,從中能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光是研究那些早期黨章的演變,就足以讓人對黨的思想脈絡有一個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做得相當考究,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舒適,即便麵對厚厚的文獻集,也不會感到枯燥。對於想要紮實瞭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的讀者來說,這套書提供瞭無可替代的原始資料支持,它比任何二手解讀都要來得更加原汁原味和有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近代史有嚴肅研究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

說實話,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景式”的曆史觀。我過去對某些關鍵曆史節點的理解,大多是通過後世的評論和總結建立起來的,難免會有偏差或遺漏。但這26冊的係統性閱讀,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結構。它不僅僅是關於宏大敘事的堆砌,更多的是關於“組織如何運作”的實錄。例如,關於紅軍長徵期間的軍委電報和政治決議,那種在戰略轉移、物資匱乏、內部意見分歧等多重壓力下的決策過程,被細緻地保留瞭下來。讀完這些,你會對“堅持”這個詞有瞭全新的、更具重量的理解。這套書的“重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它強迫你慢下來,去體會每一個轉摺點背後的艱辛和智慧。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田野調查之外最好的案頭工作資料,它構築瞭一個堅實、未經稀釋的史料基礎。

評分

從個人閱讀體驗上來說,這套文獻集是一場漫長但極其充實的智力冒險。我不是曆史專業的學生,隻是一個對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但我發現自己完全被吸引住瞭。閱讀的節奏需要調整,因為這些文獻的風格和目的性各不相同,有些是指導性的綱領,有些則是緊急情況下的通信。我采取的策略是“主題式”閱讀,比如集中一段時間研究“土地政策的演變”,然後再轉嚮“蘇維埃政權的建設”。通過這種方式,我看到瞭不同領域的工作是如何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在看似嚴謹的政治文本中,依然能捕捉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和革命者特有的理想主義光芒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的純粹性,它呈現的是曆史事件發生時的“原始數據”,沒有被後世的濾鏡所美化或扭麯,這對於任何想建立獨立曆史判斷的讀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