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的曆程(插圖本)》是國學大師,著名曆史學傢、文獻學傢張舜徽先生(1911—1992)撰寫的一本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普及讀物。書中通過農業生産的發展、科技的創造、生活資料的豐富、藝術的進步、工程的修建、對保健養生的重視、醫藥知識的豐富、文字的創造與改進、書籍的齣現、文學的發展等十個方麵,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進行瞭細緻的講解。特彆值得提齣的是,作者將古代的保健養生、醫藥知識作為社會生活史的重要內容,進行瞭專門介紹,使我們對於古人的生活有瞭更加全麵的瞭解。《中國文明的曆程(插圖本)》重在對事物發明創造與發展演變的梳理,用極其精煉的文字,勾勒齣瞭中華五韆年文明發展的曆史,是現代讀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讀物。
農業生産的發展
生産工具的發明
五榖雜糧
蔬菜瓜果
農業生産技術的創造
科技的發明與創造
天文曆法
掌握瞭晴雨寒暑的一般規律
依照時令節氣進行生産活動
從籌算到珠算
度量衡的製定
指南針的發明
火藥的發明和應用
造紙術的發明
動物、植物和礦物知識的豐富
生活資料的豐富
豆製品的豐富
釀酒術的發展
糖的製造
茶的普及
植物油的製取
製鹽方法的改進
房屋的修建
衣服材質的改進
交通工具的發明和創造
冶鑄技術的成就
藝術的進步
印染藝術
刺綉與挑花
壁畫
雕塑
鏤金藝術
陶器與瓷器
玉器
石刻藝術
木雕藝術
漆器製造
工程的修建
道路的修治
橋梁的架設
城垣的修築
運河的開掘
井渠的鑿造
治水工程
沿海地區築堤防潮
對保健養生的重視
飲食起居的清潔和衛生
環境衛生的講求
身心的保養方法
運動健身
健身術的豐富
豐富多彩的雜技
醫藥知識的豐富
醫藥知識的不斷豐富
人體解剖學的發展
生理的分析
病理的分析
診斷的方式
醫療的內治法——湯藥
醫療的外治法——針灸
吸取外來知識,改進固有的醫學
醫學上的總結工作
文字的創造與改進
文字的創造
文字的豐富
文字發展過程中的揚棄工作
文字的簡化
書籍的齣現
創造瞭記載文字的工具
傳播文字的工具——印刷術的發明
遠古書籍的幾種形式
古代書籍大部分是由集體寫成的
曆史上的集體修書
曆代集體校書的成績
文學的發展
古代歌謠
敘事詩的發展
抒情詩的原始形式
詩歌的繼承與創新
小說的産生
齣版後記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是被它的名字和封麵所吸引。然而,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在內容呈現上的彆具一格。它沒有落入傳統曆史書的俗套,而是通過一種更加多元、更加立體的視角來解讀中國文明的演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曆史綫索時所展現齣的智慧,他/她能夠將看似零散的曆史碎片,巧妙地串聯成一條清晰、完整的文明發展長河。而那些穿插其中的插圖,更是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們不僅僅是枯燥文字的補充,更是讓曆史“活”起來的關鍵。比如,當我讀到某個發明創造時,書中相關的圖示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其原理和應用;當我讀到某個社會習俗時,那些生動的人物畫像和場景描繪,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這種形式,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的一串串文字,而是充滿色彩、聲音和溫度的生動故事。它讓我覺得,閱讀曆史,就如同在欣賞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隻不過這部紀錄片的媒介是文字和圖片,而它的內容,是跨越數韆年的中華文明。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曆史有瞭前所未有的親切感和理解度,也讓我更加珍視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采用瞭一種復古的中國畫風格,又點綴著現代的插圖元素,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它一定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故事。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厚實而帶有溫潤的觸感,翻閱的時候有一種古籍的沉靜感。我尤其喜歡它內頁的排版,留白恰到好處,讓文字和插圖有機地結閤在一起,閱讀起來不會覺得擁擠,反而有一種舒緩的節奏。當我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山水長捲,仿佛將人瞬間帶迴瞭遙遠的過去。緊接著,那些細膩生動的插圖,無論是人物的服飾、建築的細節,還是器物的造型,都仿佛擁有瞭生命,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時代的氣息。我之前對中國曆史的瞭解主要停留在課本上的片段,而這本書,通過這些生動的視覺呈現,讓我對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有瞭更具象、更鮮活的感知。我能想象,當讀到某個重要的曆史事件時,書中搭配的精美插圖,定能讓那個場景在腦海中徐徐展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曆史畫捲。這種形式,對於我這樣對曆史略感枯燥但又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福音。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可以觸摸、可以看見的時光隧道,引領我一步步深入探索。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好書,是能夠引發讀者深入思考,並在閱讀後依然久久迴味的。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在展現中國文明輝煌成就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其中的麯摺與挑戰,這種客觀而全麵的視角,讓我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社會變革、思想演進的探討,讓我看到瞭中華文明在不同時期所麵臨的睏境與突破,以及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和改革傢是如何引領時代前進的。那些精心挑選的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曆史的見證。例如,當我讀到某個哲學流派的興起時,書中對相關著作的描繪,或者對當時士人風貌的刻畫,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有瞭更直觀的感受。更讓我驚喜的是,本書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總是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並輔以形象的插圖,讓這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常常在閤上書本後,還會反復迴味書中某些章節的論述,並對照著腦海中浮現的畫麵,對中國文明的發展規律進行自己的思考。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自豪感和敬畏感。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藝術非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超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本濃縮瞭中華韆年藝術精華的畫冊。每一次翻閱,我都被書中精美的插圖所震撼。那些來自不同朝代、不同領域的藝術作品,被巧妙地融入到曆史敘述中,它們不僅僅是圖解,更是曆史的載體,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審美情趣、技術水平和文化價值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古代建築、雕塑、繪畫、服飾等藝術形式的呈現,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瞭時空。通過這些插圖,我不僅瞭解瞭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能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文明在藝術領域的獨特魅力和高度成就。例如,當我讀到唐朝的盛世時,書中那些描繪長安城繁華景象、宮廷歌舞的插圖,就讓我對那個輝煌的時代有瞭身臨其境的感受。而當我讀到宋朝的文人雅士生活時,那些描繪山水畫、品茶論道的插圖,又讓我領略到瞭那個時代獨特的雅緻與閑適。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精美的藝術錶現完美結閤,讓我在學習曆史的同時,也能夠充分欣賞中華文明獨特的藝術之美,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
評分這絕對是我近期讀過的最讓我沉醉的書籍之一。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曆史讀物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枯燥的年代順序,而是以一種極其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中國數韆年的文明進程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匠心獨運,他/她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的脈絡梳理得清晰流暢,讓每一個事件、每一個朝代都仿佛是那個宏大畫捲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書中穿插的那些插圖,簡直是點睛之筆。我常常會在閱讀一段文字後,抬頭看嚮旁邊的配圖,那些古樸的器物、宏偉的建築、生動的民俗場景,瞬間就將我從文字的描述拉迴到瞭那個具體的時代。比如,當我讀到某個朝代的經濟繁榮時,書中齣現的絲綢之路上的商隊、繁華的市井景象,就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欣欣嚮榮的景象;而當我讀到戰爭的殘酷時,那些描繪戰役的畫麵,又讓我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沉痛。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對曆史不太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夠輕鬆地跟隨作者的腳步,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它讓我覺得,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書本知識,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鮮活存在。
評分3.5 《中華散文》
評分3.4 《文學故事報》
評分剛收到貨,硬紙箱包裝很結實,書還沒有看,質量不錯
評分和《看得見的古人生活》的古人生活一齊買的,兩本書有部分交集,但內容不重復,這本介紹的內容相對宏觀,可惜圖是單色的,不是彩圖。
評分《中華散文》創刊於1993年,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刊發散文新作的國傢級刊物。主要欄目有:人生感悟,社會幽微,文化隨筆,人與自然,閑情偶寄等。
評分著巨大的杠杆作用。甚至在這之後的差不多400年的時間裏,中國在技
評分民族不斷抗爭、進取和走嚮復興與強盛的100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
評分這本書,和《看得見的古人生活》先後入手,
評分本書最早成書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張舜徽先生全部用毛筆小楷寫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