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程(插图本)》是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1911—1992)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创造、生活资料的丰富、艺术的进步、工程的修建、对保健养生的重视、医药知识的丰富、文字的创造与改进、书籍的出现、文学的发展等十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将古代的保健养生、医药知识作为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介绍,使我们对于古人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文明的历程(插图本)》重在对事物发明创造与发展演变的梳理,用极其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是现代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
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发明
五谷杂粮
蔬菜瓜果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造
科技的发明与创造
天文历法
掌握了晴雨寒暑的一般规律
依照时令节气进行生产活动
从筹算到珠算
度量衡的制定
指南针的发明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造纸术的发明
动物、植物和矿物知识的丰富
生活资料的丰富
豆制品的丰富
酿酒术的发展
糖的制造
茶的普及
植物油的制取
制盐方法的改进
房屋的修建
衣服材质的改进
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造
冶铸技术的成就
艺术的进步
印染艺术
刺绣与挑花
壁画
雕塑
镂金艺术
陶器与瓷器
玉器
石刻艺术
木雕艺术
漆器制造
工程的修建
道路的修治
桥梁的架设
城垣的修筑
运河的开掘
井渠的凿造
治水工程
沿海地区筑堤防潮
对保健养生的重视
饮食起居的清洁和卫生
环境卫生的讲求
身心的保养方法
运动健身
健身术的丰富
丰富多彩的杂技
医药知识的丰富
医药知识的不断丰富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生理的分析
病理的分析
诊断的方式
医疗的内治法——汤药
医疗的外治法——针灸
吸取外来知识,改进固有的医学
医学上的总结工作
文字的创造与改进
文字的创造
文字的丰富
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扬弃工作
文字的简化
书籍的出现
创造了记载文字的工具
传播文字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
远古书籍的几种形式
古代书籍大部分是由集体写成的
历史上的集体修书
历代集体校书的成绩
文学的发展
古代歌谣
叙事诗的发展
抒情诗的原始形式
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小说的产生
出版后记
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让我沉醉的书籍之一。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历史读物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枯燥的年代顺序,而是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匠心独运,他/她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脉络梳理得清晰流畅,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朝代都仿佛是那个宏大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书中穿插的那些插图,简直是点睛之笔。我常常会在阅读一段文字后,抬头看向旁边的配图,那些古朴的器物、宏伟的建筑、生动的民俗场景,瞬间就将我从文字的描述拉回到了那个具体的时代。比如,当我读到某个朝代的经济繁荣时,书中出现的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繁华的市井景象,就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当我读到战争的残酷时,那些描绘战役的画面,又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沉痛。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对历史不太精通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书本知识,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故事的鲜活存在。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并在阅读后依然久久回味的。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展现中国文明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中的曲折与挑战,这种客观而全面的视角,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社会变革、思想演进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如何引领时代前进的。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例如,当我读到某个哲学流派的兴起时,书中对相关著作的描绘,或者对当时士人风貌的刻画,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在处理一些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并辅以形象的插图,让这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常常在合上书本后,还会反复回味书中某些章节的论述,并对照着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规律进行自己的思考。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自豪感和敬畏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采用了一种复古的中国画风格,又点缀着现代的插图元素,第一次看到就觉得它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厚实而带有温润的触感,翻阅的时候有一种古籍的沉静感。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让文字和插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起来不会觉得拥挤,反而有一种舒缓的节奏。当我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长卷,仿佛将人瞬间带回了遥远的过去。紧接着,那些细腻生动的插图,无论是人物的服饰、建筑的细节,还是器物的造型,都仿佛拥有了生命,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气息。我之前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课本上的片段,而这本书,通过这些生动的视觉呈现,让我对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有了更具象、更鲜活的感知。我能想象,当读到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时,书中搭配的精美插图,定能让那个场景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这种形式,对于我这样对历史略感枯燥但又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可以触摸、可以看见的时光隧道,引领我一步步深入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艺术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本浓缩了中华千年艺术精华的画册。每一次翻阅,我都被书中精美的插图所震撼。那些来自不同朝代、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被巧妙地融入到历史叙述中,它们不仅仅是图解,更是历史的载体,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技术水平和文化价值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古代建筑、雕塑、绘画、服饰等艺术形式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了时空。通过这些插图,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明在艺术领域的独特魅力和高度成就。例如,当我读到唐朝的盛世时,书中那些描绘长安城繁华景象、宫廷歌舞的插图,就让我对那个辉煌的时代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当我读到宋朝的文人雅士生活时,那些描绘山水画、品茶论道的插图,又让我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雅致与闲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美的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让我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欣赏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之美,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和封面所吸引。然而,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在内容呈现上的别具一格。它没有落入传统历史书的俗套,而是通过一种更加多元、更加立体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文明的演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历史线索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他/她能够将看似零散的历史碎片,巧妙地串联成一条清晰、完整的文明发展长河。而那些穿插其中的插图,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枯燥文字的补充,更是让历史“活”起来的关键。比如,当我读到某个发明创造时,书中相关的图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当我读到某个社会习俗时,那些生动的人物画像和场景描绘,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种形式,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一串串文字,而是充满色彩、声音和温度的生动故事。它让我觉得,阅读历史,就如同在欣赏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只不过这部纪录片的媒介是文字和图片,而它的内容,是跨越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和理解度,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民族不断抗争、进取和走向复兴与强盛的100年:1911年的辛亥革命,
评分想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会帮助你。
评分3.3 《当代》
评分很好的书,可惜里面裁剪有问题
评分图文并茂。内容祥实。爱不释手呢。
评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站在历史新纪元的起点上,我们对
评分这本书,和《看得见的古人生活》先后入手,
评分难的深渊,至今让我们不堪回首。从“存天理、灭人欲”成为正统到
评分了解了不少古代的事情,很有趣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