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一秋 著
图书标签:
  • 柳宗元
  • 唐代文学
  • 文豪
  • 散文
  • 唐传奇
  • 山水诗
  • 古文
  • 文学史
  • 中国文学
  • 经典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0835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95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93年),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第进士,十四年(798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年),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顺宗李诵即皇帝位,革新派执政,宗元深受器重,升礼部员外郎。同时他们实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相继出台,如罢黜贪官污吏,取缔宫市,免除苛捐杂税,释放宫女和女乐,把盐铁转运大权收归中央,并试图夺回宦官控制的兵权,结果遭到了宦官、藩镇和保守官僚的激烈反对。同年八月,顺宗李诵被迫把皇位传给宪宗李纯,并改元永贞。革新运动很快夭折,王叔文集团受到迫害。三十二岁的柳宗元被谪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他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0十年后,即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八月,又谪柳州(在今广西)刺史。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逝于任,时年仅47岁。

目录

柳宗元
仁孝之家
科举及第
文坛新星
“永贞革新”
永州孤囚
山水托郁
体贴民情
散文革新
再贬柳州
烂灿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作品选
诗赋
论辩
碑志
行状
问对



吊赞箴戒
铭杂题




表庆贺
奏状
祭文
古今诗
非国语
外集·补遗

精彩书摘

经过当地人民共同努力,在不很长的时间内,社会秩序逐步安定,许多荒地得到开垦,牛羊鸡鸭也繁殖了,城廓街道被修治得整整齐齐,路旁还种植了有名树木,交通船只也造了不少,流亡在外的人也纷纷回来。柳宗元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当地青年获得学习文化的机会。柳州人民由于生产发展、生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劳动情绪更加高涨,比较普遍地树立起事业心和讲道德、讲礼貌的风气,被中原人视为“蛮荒”的柳州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柳宗元在柳州政绩中值得注意的还有帮助许多奴婢获得赎免。在唐代,官僚、贵族和大地主家里大都蓄养了许多奴婢,进行惨酷的压榨;而贫苦人民则由于天灾人祸、苛捐杂税等种种迫害,不得不卖儿鬻女或直接沦为奴婢。南方一带,地处边远,抵押、贩卖奴婢风气尤为严重。柳州的情况是:穷人交不起地租或还不清债务,便把自己子女抵押给地主或高利贷者,到期没有钱去赎,本利相加,即被没为终身奴婢。柳宗元订出了一项办法,规定凡是已被没为奴婢的人,可以按照做奴婢的时间计算工资,如果应得工资已达到所欠债务的数目,便可以赎身回家。这个办法在柳州及附近几州被推行,只一年,就有一千左右的奴婢获得了自由。
一转眼,三年多过去了。柳宗元初来柳州时在江边种植的柳树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这使他想到又度过了几年贬谪生涯,引起深深的感慨;但这些柳树也象征了他这几年来工作的成绩,从中可以得到慰藉。不过他感到自己为人民所做的事情太少了。
……

前言/序言


《盛世文脉:唐宋八大家风华录》 导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脉赓续不绝。唐宋两代,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群星璀璨,群贤毕至。他们以笔为剑,以文载道,不仅塑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风貌,更奠定了后世文学的基石。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您勾勒出这八位巨匠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古文复兴的先驱——韩愈的雄浑与坚韧 韩愈,唐代中期的重要人物,被后世尊为“古文运动”的旗手。他一生坎坷,却以文章立身,力排浮靡,倡导质朴自然的文风。 1.1 逆流而上的文学主张 彼时文坛充斥着追求形式华丽、内容空洞的“骈文”。韩愈毅然投身于古文运动,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形式的桎梏。本书将深入剖析其著名的《师说》和《原道》,解读他如何阐明儒家思想的精髓,重塑文章的道德使命感。他的文字如泰山压顶,气势磅礴,充满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世俗平庸的批判。 1.2 诗歌中的奇崛与磅礴 韩愈的诗歌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常被后人低估。我们不能用单一的“险怪”标签来概括其诗风。从《山石》的深沉内敛,到《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的雄伟壮阔,韩愈展现了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本书将梳理其诗歌的意象选择和句法结构,展现其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到山水描写之中,形成独特的“以文为诗”的风格。 1.3 政治抱负与终极关怀 韩愈的生平与他坚守的儒家信念密不可分。他曾因反对“释老”(佛教和道教)而遭受贬谪,却始终不改初衷。我们将探讨他与佛骨表事件的始末,分析其维护纲常伦理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如何塑造了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 第二章:山水田园间的哲思——柳宗元的清峻与孤高 (注:本章节内容将避免提及柳宗元作为“中国十大文豪”的直接排序,而是侧重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同为古文运动的中流砥柱。然而,相比韩愈的激昂外放,柳宗元的风格更趋向于清峻、冷峻,内蕴着深沉的忧思。 2.1 贬谪生涯与山水诗的升华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至偏远的永州、柳州等地。正是这段被“放逐”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上的巅峰。本书将重点分析其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等。这不是简单的山水游记,而是文人精神困境的投射。在描绘奇绝的自然景观时,柳宗元寄托了对政治理想的幻灭与对自我精神的重塑。山水成为了他对话自我、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媒介。 2.2 寓言小说的艺术探索 柳宗元不仅是散文大家,更是寓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寓言,如《三戒》、《柳河东集》中的篇章,借助动物的形象和曲折的情节,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弊病。我们将探讨其寓言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以极简的文字达到深刻的批判效果。 2.3 诗歌中的哀而不伤 柳宗元的诗歌,尤其在贬谪后期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历经磨难后的超脱。他的边塞诗和山水诗,不同于盛唐的豪迈,更侧重于个体在广袤天地间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秩序的敬畏。 第三章:承启之变——欧阳修的革新与包容 宋代文学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阳修的开创之功。他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更是宋代文坛的“领袖”。 3.1 北宋古文的重建者 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柳的古文传统,并将其推向成熟。他提倡的“平易流畅”风格,使得古文更容易被士人接受和效仿。我们将解析他的政论散文,如何以温和而坚定的笔触,推动北宋的改革进程。 3.2 词坛的革新者 欧阳修对宋词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打破了花间派的柔靡之风,开始注重词的内容和意境,使之能够承载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怀。我们将细读其“以诗为词”的尝试,以及他如何为苏轼等后继者铺平了道路。 3.3 提携后进的文坛盟主 欧阳修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提携后进精神。苏轼、曾巩等重要作家皆出自其门下或受其大力推荐。本书将描绘他如何以宽广的胸襟,整合并引领了北宋中叶的文风。 第四章:三苏父子的家风与文学传承 苏洵、苏轼、苏辙,这三位父子同列八大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交集与差异,是研究中国士大夫家族传承的绝佳范例。 4.1 苏洵的冷峻与远见 苏洵以其深刻的政论和历史见解著称。他的文章,如《权书》、《衡论》,逻辑严密,见解独到。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培养出两位在不同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儿子,以及他独特的教育理念。 4.2 苏轼:全才的旷达与浪漫 苏轼,文学史上难以绕过的一座高峰。他的诗、词、文、书、画,无一不精。本书将剖析他如何将哲学思辨融入到日常叙事之中,无论是《赤壁赋》中对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还是他诙谐幽默的日常书信,都体现出一种超乎世俗的旷达胸襟。词的方面,我们将研究他如何开创豪放一派,打破了婉约的藩篱。 4.3 苏辙的沉稳与内敛 相较于兄长的光芒万丈,苏辙的文学成就更显沉稳内敛。他的文章以议论见长,观点持正,是父兄思想的有力补充和继承者。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苏轼、苏辙的政论文章,展现“同源异流”的文学现象。 第五章:以史为鉴的改革家——王安石与曾巩 王安石与曾巩,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国家社稷的深切关怀,共同构成了唐宋八大家中“经世致用”的一极。 5.1 王安石的古文与理学倾向 王安石的散文风格雄奇峭拔,气势磅礴,尤其在政论中,逻辑性极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我们将分析他在新旧党争中所展现的坚定信念,及其散文如何成为其政治主张的有力武器。 5.2 曾巩:平实稳健的文风典范 曾巩的散文被誉为“平易而不浅陋,谨严而不拘束”。他注重文章的结构布局和用字的精准。我们将研究其独特的“修饰”技巧,以及他对史学研究的贡献。 结语:不朽的文学遗产 唐宋八大家,他们或以文革新,或以山水言志,或以理学济世,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篇章。他们的作品不仅是研究唐宋历史、思想的宝贵资料,更是滋养后世文人精神世界的活水源头。本书力求通过详尽的文本分析和生动的历史叙述,让读者穿越千年,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柳宗元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他的文学作品层面。他的那些篇章,如《永州八记》,读来就让人神往,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脱。然而,抛开作品本身,我对于柳宗元这个人,其实知之甚少。我不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样的,不知道他年轻时是否也和其他读书人一样,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它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被誉为“十大文豪”之一的传奇人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柳宗元。书中会不会有他与家人的互动?他是否有挚友?他如何平衡仕途与创作?我尤其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在经历坎坷后,依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我期待这本书能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传记,而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我希望它能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我走进柳宗元的世界,让我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他的奋斗与坚持,他的悲伤与乐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淡雅的宣纸背景,点缀着几株潇洒的翠竹,中央是苍劲有力的柳体书法,写着“柳宗元”。光是看封面,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而又灵动的文人气韵。我刚翻开第一页,就被扉页上的一段引文吸引了——“尔其才志,名籍未著,而实有功于国家,此岂非圣人之所嘉也?”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仿佛能窥见柳宗元那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我一直对唐代那些怀才不遇、却又留下千古文章的文人墨客颇感兴趣,柳宗元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的诗文,那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傲与清高,那种“江山故宅思故人”的深情,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不仅仅停留在他的文学成就上,更能展现他作为一名官员,在官场上的起伏与挣扎,以及他对国家社稷的拳拳之心。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遭遇,塑造了他如此独特而又坚韧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那份文人的风骨?这本书,我想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柳宗元的传记,更是一次与一位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灵魂共鸣。

评分

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最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他在暗淡时刻的坚守。柳宗元的生平,我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有过被贬谪的经历,那段日子想必是极其艰难的。我买了这本书,最想了解的就是他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他会不会有过绝望?会不会有过自我怀疑?是什么让他能够从那些挫折中站起来,继续进行他的创作?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记载,展现他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时刻,以及他在其中展现出的非凡的韧性和豁达。毕竟,一个真正伟大的灵魂,往往是在风雨中磨砺出来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局限于他个人的经历,更能将他的作品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解读。比如,他的山水游记,是否反映了他对官场腐败的隐晦批判?他的寓言诗,又是否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读懂柳宗元作品中那些含蓄的表达,理解他字里行间的深意。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更深刻地体会到他那种“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学习态度,以及他那种“但求无愧于心”的处世哲学,那这本书就值了。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而柳宗元,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带有一种特别的意境。他的文章,总能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这本书,以“中国十大文豪”的名义,将柳宗元推到了聚光灯下,这让我充满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他的生平事迹,更能深入剖析他的思想内核。比如,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是如何看待名利与权力?他在面对挫折时,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释然又是如何实现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他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比如,某首脍炙人口的诗,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又或者,某篇散文,蕴含着他对当时社会怎样的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柳宗元作为一位文豪的深度,以及他作品中那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我希望读完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从而也更好地理解我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十大文豪”这个噱头吸引的,总觉得能入选“十大”,那必定是文坛巨擘,非同小可。柳宗元,我之前也接触过他的一些诗文,比如《捕蛇者说》,读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深感世事之不公。但对于他的整体生平,以及他到底有多“文豪”,我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系统、详尽的介绍。比如,他早期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后来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导致了他的文风发生了变化?书中会不会提到他与韩愈等人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文学争鸣又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尤其好奇他在被贬谪期间的心路历程,那种身处荒凉之地,却依然笔耕不辍,写出那么多传世之作的毅力,是何等惊人。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多人说它写得很“厚重”,这让我非常期待,希望它能不仅仅是堆砌史料,更能通过作者的解读,让我领略到柳宗元这位文豪的独特魅力,以及他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文关怀。我希望读完这本书,能对柳宗元有一个全新的、更立体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