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Q/GDW 616-2011)

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Q/GDW 616-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电网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DL/T860
  • 变电设备
  • 在线监测
  • 应用规范
  • 电力系统
  • 状态监测
  • 设备诊断
  • 智能电网
  • Q/GDW 616-2011
  • 电力电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6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17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Q/GDW616-2011)》主要包括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应用规范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缩略语、在线监测设备建模、服务、配置、测试等内容。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缩略语
4 在线监测设备建模
5 服务
6 配置
7 测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在线监测逻辑节点定义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统一扩展的公用数据类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数据文件格式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数据文件示例
编制说明

前言/序言


智能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现代变电站监控技术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领域的热点与前沿技术,旨在为电力行业的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它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是理解和实施现代变电站智能升级的必备读物。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数字化转型 本部分首先对电力系统从传统运营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驱动力及总体框架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在现代电网中的核心地位。 1.1 智能变电站的架构与关键技术 详细介绍了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ation)的层次化结构,包括间隔层(Process Level)、站控层(Bay Level)和站控管理层(Station Level)。重点探讨了智能电子设备(IEDs)的功能演进,以及如何通过面向过程的通信协议(如IEC 61850)实现设备间的互操作性。书中特别分析了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和Sampled Values(SV)在快速故障保护和精确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机制和配置要点。 1.2 状态感知与信息融合 探讨了如何从海量的运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状态信息。这包括对传统仪表数据、新型传感器数据(如局部放电、局部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数据的集成与融合。详细介绍了时间同步技术(如IEEE 1588/PTP)对于保证系统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性,这是实现精确故障定位和协调控制的基础。 第二部分:基于先进传感与诊断的前端设备监测 本章深入探讨了保障变电设备健康状态的关键技术,侧重于非侵入式和高精度传感技术的应用实践。 2.1 关键电力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的健康监测 变压器健康评估: 详述了溶解气体分析(DGA)的最新进展,包括在线DGA系统的集成方法和数据解释标准。同时,系统介绍了基于局部放电(PD)检测技术的传感器选型、安装规范和信号处理方法,以早期发现绕组和套管的绝缘缺陷。 断路器状态评估: 重点讲解了基于机构动作特性分析的断路器健康评估。内容涵盖了对分合闸时间、速度、超行程、压力波形等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测技术。讨论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预测机构老化程度和机械故障风险。 2.2 绝缘状态的在线评估 深入分析了高压电气设备绝缘退化的物理过程及其在线监测手段。详细介绍了介质频谱分析(FDS)和功率因数(Tan δ)在线监测的技术原理、数据采集流程及其在评估绕组和套管绝缘特性的应用。书中还包含了对电磁暂态与工频信号分析在识别绝缘缺陷中的作用的探讨。 第三部分:数据驱动的智能维护策略 本部分将重点从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维护决策,介绍如何构建高效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维护体系。 3.1 预测性维护(PdM)模型构建 介绍了构建变电站设备预测性维护模型的通用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和模型选择。详细阐述了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例如如何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RUL)。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模型训练与验证案例,强调了模型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 3.2 风险评估与维护决策支持系统 阐述了如何将设备健康指数(HI)与设备重要性、运行风险相结合,形成风险矩阵。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因素的维护优先级排序方法,指导运维人员优化维护资源的分配。讨论了如何设计一个直观的维护决策支持系统(MDSS)界面,使用户能够快速理解设备状态和推荐的维护行动。 第四部分:信息安全与网络可靠性 随着变电站信息化的深入,网络安全成为运行可靠性的核心要素。本部分专门讨论了保障电力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策略与措施。 4.1 IEC 61850网络安全加固 分析了IEC 61850通信网络中的潜在安全威胁,包括未授权访问、数据篡改和拒绝服务攻击。详细介绍了网络分段(VLAN)、访问控制列表(ACLs)在站控层和间隔层部署的安全策略。 4.2 安全事件响应与审计 介绍了如何利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对工业控制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如何建立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流程。强调了系统日志的合规性收集、存储与审计机制,以满足监管要求并支持事后追溯。 结论:面向未来的电网运维生态 本书最后对下一代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边缘计算在电网中的应用、5G技术对海量数据传输的赋能,以及人机交互界面(HMI)的进一步优化,以期为电力系统运维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和工程实践,图文并茂,数据翔实,是电力行业从业人员提升专业能力、推动电网数字化升级的优秀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它不仅仅局限于硬件选型和软件接口的讨论,更深入探讨了集成与联调阶段可能遇到的系统级兼容性问题。例如,在描述不同厂商监测单元接入主站平台时的互操作性挑战时,作者提供了多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框架,这对于项目集成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书中对信息安全和数据加密传输的章节处理得尤为到位,放在一个强调“在线”和“实时”的规范应用指南中,体现了作者对全方位风险控制的重视。这种对系统整体架构稳定性的关注,而非仅仅局限于单一功能模块的优化,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量级。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给我带来一种沉稳、严谨的阅读体验,仿佛是直接面对一位资深的项目经理在进行技术交底。它着重强调了系统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关键节点,特别是关于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的长期归档和趋势分析部分。其中关于数据结构化存储和可追溯性的论述,我认为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似乎非常明白,在线监测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发现即时故障,而在于通过历史数据的积累,实现预测性维护(PdM)。书中对不同时间尺度数据聚合的方法论探讨,非常具有前瞻性,它指导读者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对设备寿命有真正影响的“特征量”。这让阅读者不再仅仅关注“如何监测”,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监测结果来优化资产管理决策”。

评分

这部著作,从技术层面的剖析来看,它似乎深入探讨了电力系统设备状态评估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那一块的论述,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非常具体地描绘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保证传感器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书中提及的那些针对性噪声抑制算法,对于一线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我记得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变电设备的运行特性(比如变压器和断路器)来定制化采样频率和阈值判断逻辑,这种“因地制宜”的实践指导,是很多标准解读类书籍所欠缺的。更不用说,它对实时性要求的细致区分,让我对如何平衡数据密度和网络带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一个宏大的“在线监测”概念,拆解成了无数个可执行的技术步骤,让读者能够真正地将规范落地,而不是束之高阁。

评分

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对于“合规性”与“实用性”之间平衡的精妙处理。它不仅仅是冷冰冰地复述了某个行业标准条款,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在实际项目部署中,标准条款是如何被灵活、高效地转化为系统功能的。比如,书中对故障诊断逻辑的构建流程描述得极为详尽,从初级异常(温度漂移)到高级故障(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每一步的决策树设计都清晰可见。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标准的读者,也能迅速掌握其核心思想——即如何构建一个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具备高可靠性的监测体系。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技术规范的门槛,让技术细节不再晦涩难懂,而变成了可操作的工具箱。

评分

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试图搭建一座技术规范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坚固桥梁。不同于很多官方指南那种侧重于“是什么”的描述,这本书更侧重于“怎么做才能做得好”。特别是关于设备接入流程和系统验收标准的部分,其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提供了一套近乎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模板,帮助读者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走弯路。这种强调流程化、模板化的写作思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指导性。对于那些即将或正在实施大型变电站在线监测升级的团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实战手册,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遵循规范,更是如何在规范的框架内实现卓越的工程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