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李清照诗词选

国学经典:李清照诗词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宋] 李清照 著,孙秋克 注
图书标签:
  • 国学
  • 诗词
  • 李清照
  • 宋词
  • 古典文学
  • 传统文化
  • 文学
  • 女性文学
  • 文化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60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919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在华夏文明的渊薮齐鲁大地上,诞生了一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7),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家世之高华,并不在于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而在于书香门第,文化根柢深沉。其父李格非是进士,文章称于一时;其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亦擅长文辞。李格非供职太学时,以文章为苏轼所赏识,与“苏门”关系甚密,名列“苏门后四学士”。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是封建时代女性的幸运,更是造就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家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妇女地位之日益低下,所受压迫之日益深重,使她们几乎不可能掌握文化,遑论跻身于文学殿堂,并成为其翘楚。“此花不与群花比”--这是李清照在其词《渔家傲》中对梅花的礼赞,也是她自己人格追求和文学成就的写照。“压倒须眉”--这是封建士大夫对李清照才华的折服,也是对女性文学地位的肯定。

精彩书评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漱玉词》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  ——清·沈曾植《菌阁琐谈》
  ★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  ——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吏》

目录

词选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殢人娇(玉瘦香浓)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怨王孙(帝里春晚)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行香子(草际鸣蛩)
念奴娇(萧条庭院)
点绛唇(寂寞深闺)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满庭芳(小阁藏春)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长寿乐(微寒应候)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声声慢(寻寻觅觅)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忆秦娥(临高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诗选
附录

精彩书摘

  耐人寻味的是,白昼与半夜,词人均一笔带过,却把黄昏这白昼与黑夜交替时分的意绪,充分地留给下阕来表现。以黄昏为抒发思念之情的背景,最早见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首诗表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在日落黄昏时分倚门而望,苦苦思念去服徭役的丈夫这一情境。“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清代的许瑶光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四首)黄昏成为表达相思的典型意象,起于此诗,这大概是因为黄昏之后黑夜就要登场,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情绪。可不是吗,在黄昏的背景下,菊花淡淡的幽香盈满了女主人公的衣袖,一盏美酒本为消愁,不料酒入愁肠,反觉愁情更深了。“莫道不消魂”一句以凝重的语气,使愈来愈深的愁情倾泻纸上,“帘卷西风”的意象在结句之前又平添了几分凄美。气氛到此已经渲染得足够浓郁了,最后以“人比黄花瘦”这一意象关合全词,尖新精警却又明朗如画。前人以花比人,多取花光之美,如李白以“一枝红艳露凝香”(《清平调》三首之二)比喻杨贵妃艳丽的容貌,白居易则以“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比喻杨贵妃因哭泣而倍增其美的脸庞,皆可谓曲尽其妙。但李清照这一比,独摹因相思之苦而憔悴的意态,别开生面,令人回味无穷:词人巧妙地由菊花之“黄”联想到人之“瘦”,把两者自然贴切地加以比并而人更有甚者,人花合一,难分彼此,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此其一;回应开篇的那个“愁”字,不道破一语而其情转深,使得通篇词气圆融,余韵悠悠,此其二。李清照用词的精练和贴切,在一个“瘦”字上表露无遗,令人不能不抚卷赞叹词人才情之高。  ……
凝眸处,风雅旧事——品读李清照词章的婉约情思与家国情怀 千载悠悠,长河落日。在璀璨的中国文学星空中,李清照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她以其独特的才情、深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中国诗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婉约而豪放,凄美而坚韧,她的词,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那个时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本书《国学经典:李清照诗词选》,旨在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近这位千古才女,细细品味她那穿越千年依然动人心魄的词章,体悟她那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感受她那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生平,如同她的词一样,充满着跌宕起伏的色彩。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钟爱诗词。她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两人志趣相投,情深意笃,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过着一段令人称羡的琴瑟和鸣的生活。然而,国破家亡的巨变,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她幸福的生活彻底撕裂。北宋灭亡,靖康之变,使得她不得不踏上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亲历了战乱的残酷、离散的痛苦,以及国破家亡的悲凉。这段经历,深刻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她的词创作。 翻开本书,我们首先会感受到李清照词作中那标志性的“婉约”。她的“婉约”,并非浅薄的缠绵,而是将细腻的情感,通过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笔下,无论是春日里的花开花落,夏日里的风起云涌,秋日里的月圆月缺,还是冬日里的雪舞风寒,都化作了她内心情感的载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初读之下,只是少女郊游的快乐时光。然而,细细品味,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无忧无虑,与“兴尽晚回舟”的意犹未尽,都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愁绪。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动画面,更是将这份小小的惊扰与欢乐,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便是李清照的“婉约”,她能够捕捉生活中最细微的瞬间,将其放大,赋予情感的温度,让读者感同身受。 再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的另一首,又是如何将一份敏感而细腻的情感,展露无遗。一场春雨,一场风,搅乱了春意,也搅乱了她敏感的心。她睡醒后,酒意未消,心中挂念着那庭院中的海棠。然而,卷帘人的一句“海棠依旧”,却让她心中涌起无限的伤感。她知道,海棠依旧,但经历了一夜风雨,它早已不是昨日的模样。那“绿肥红瘦”的对比,何尝不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慨叹,对韶华不再的忧伤?这是一种超越个人悲喜的淡淡忧愁,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敏感体悟。 然而,李清照的词,并非只有“婉约”二字可以概括。她的后期词作,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其词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一种“豪放”的特质,这在女词人中更是独树一帜。国破家亡的巨大变故,让她不得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她的词,不再仅仅是闺阁中的低吟浅唱,而是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时事的感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夏日绝句》,虽然篇幅不长,却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气势。她借赞美项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自己对民族气节的推崇,以及对苟且偷生的鄙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与她前期词作的婉约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她内心深处那份不曾磨灭的家国情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的开篇,便以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深入骨髓的凄凉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孤独,更是家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深层痛苦。她寻觅着什么?是逝去的故国,是破碎的家园,还是那早已不复存在的安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时的细雨,落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仿佛敲击在心头,勾勒出一种无尽的凄凉。愁,一个多么简单的字,却无法承载她内心万般复杂的情感。她用“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设问,将这种愁绪推向了极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自然地融入词中,显得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她对语言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用词准确而传神,往往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鲜活的意境。她还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使得词作更具感染力。例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黄花瘦”的比喻,将内心的憔悴与凄凉,具象化,生动而感人。 此外,李清照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她的《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强调了词的独特艺术特征,对后世词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认为“词,须要豪放,不须残刻”,强调了词的抒情性与意境美,反对一味追求雕琢与晦涩。 本书《国学经典:李清照诗词选》,不仅收录了李清照的代表性词作,还通过精心的编排和深入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我们将从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其词作的创作背景,探讨其情感世界的演变。我们将深入剖析词作的艺术特色,例如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我们还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词作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 本书力求做到: 精选佳作,力求全面:精选李清照各时期、各种题材的代表性词作,力求展现她创作的全貌。 疏证详尽,解读到位:对词作进行详细的疏证,解释词语的含义、典故的渊源,深入剖析词句的深层意蕴。 理论结合,深入浅出:在讲解词作的同时,融入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她的创作理念。 背景衬托,文脉清晰:梳理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宋代词坛的状况,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语言生动,赏析悦目: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进行赏析,力求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魅力。 翻开本书,您将走进李清照的心灵世界,感受她那如水般细腻的情感,如火般炽热的思念,如霜般凄冷的孤独,以及如山般坚韧的精神。您将看到,一位女性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诗词的笔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抒发不朽的悲歌。您将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是如何跨越时空的界限,至今依然能触动我们的灵魂。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您不仅能够欣赏到李清照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能从中汲取到智慧的力量,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本书将是您走进国学殿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重要窗口。让我们一同,在李清照的词章中,凝眸处,重温那风雅旧事,体味那千古情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本处理方式,展现了一种非常现代且人性化的编辑思路,尤其是在韵律和音韵的呈现上,为传统诗词的传播做了一次成功的“现代化转译”。我注意到,在一些长调或格律较为复杂的词作旁,有细微的标注,似乎是对其原有的平仄和押韵规则进行了提示,尽管我不是专业的词乐研究者,但这些标注确实帮助我在朗读时,能更好地捕捉到词句间的呼吸感和音乐性。此外,书中似乎收录了一些关于李清照生平背景的简短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寥寥数语便能将读者迅速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理解她词风转变背后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将文本赏析与历史背景有机结合的处理,让词作不再是孤立的文字符号,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和血肉。读到她晚年漂泊的词句时,那种隔着千年依旧能感受到的凄婉与坚韧,就变得格外真实可触,这无疑是这本书在情感沟通层面上的巨大成功。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和检索系统做得相当出色。作为一本选集,读者可能不会总是一口气读完,而是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绪下,想要重温某一句特定的意境。这本书的目录设计非常直观,除了传统的按篇目排序外,我隐约感觉到,它似乎还提供了按主题或者关键词进行交叉索引的便利——例如,我若想找所有描写秋日愁绪的词,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似乎能让我快速定位。另外,纸张的韧性也值得一提,它足够坚固,即使经常翻阅查找,书脊也不会轻易损坏或脱页,这对于一本经常需要“查阅”而非“通读”的工具型赏析读物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对读者使用习惯的体贴,让整本书的“耐用度”和“易用度”都大大提升,真正体现了它作为“国学经典普及读本”的价值定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是那种可以放心推荐给任何年龄层朋友的优秀版本。

评分

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选篇之精到与注释之详尽,简直是为我这样对宋词知之不深却又渴望领略其韵味的“半吊子”读者量身定做的。它并非简单地将李清照所有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精心筛选和编排,似乎能感受到编者试图勾勒出词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变化轨迹。每一篇词作的下方,都配有深入浅出的注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和俚语,都被白话解释得清清楚楚,绝不是那种生硬的、只查字典就能理解的翻译,而是融入了对当时社会背景和情感语境的深刻理解。更妙的是,有些关键的意象——比如“绿肥红瘦”中的“瘦”,或是“寻寻觅觅”中的叠字韵律——都有专门的解析段落,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解其所以然。这使得原本只停留在“好听”层面的欣赏,一下子提升到了能够探究作者心曲的深度。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走马观花地读词,而是开始琢磨每一个用字的妙处,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实在是令人沉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封面采用了一种温润的米白色纸张,手感细腻光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沉淀。烫金的标题“国学经典:李清照诗词选”字体古朴典雅,在光线下流转着低调而奢华的光泽,尤其是“李清照”三字,更是遒劲有力,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词人的大家风范。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为考究,留白的处理非常得当,使得每一首诗词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呼吸空间,阅读起来毫无压迫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它选用了高品质的印刷技术,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复的古体字,也能一目了然。我特别留意了附带的插图和装饰性花纹,那些淡雅的水墨晕染,与词作的主题完美契合,没有丝毫的喧宾夺主之感,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意境渲染作用。总的来说,出版社在物料选择和工艺设计上的用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便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与热爱。这绝对是一本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镇宅,也适合在闲暇时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完全打破了我以往认为国学经典就是枯燥和高冷的刻板印象。它在细节之处流露出的“亲切感”,是其他许多严肃学术著作所不具备的。比如,在某些被认为文学价值极高的篇章后面,似乎还附带着一些后世文人对该作的点评摘录,这些评论的角度各异,有的侧重其婉约的柔美,有的则赞叹其不让须眉的豪迈,这种“多角度对话”的编排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解读空间。它鼓励读者去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被单一的权威声音所禁锢。我甚至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李清照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争议性讨论片段,这使得全书的探讨维度更加立体和包容。它仿佛在对读者说:来吧,你不需要是大学教授,你只需要是一个对美有感知的心灵,就可以参与到这场千年的文学对话之中。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是现代阅读体验中极为宝贵的特质。

评分

非常不错,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快递超棒,包装很好无破损,书的质量很好,无论是纸张的印刷,还是文字内容都不错,看起来很古典。很满意。

评分

同事是个王维的粉丝,这本书不错。

评分

嗯,很好,很适合阅读,内容很齐全,编者下了很大功夫。

评分

在京东买书屯书早就过万了,乘活动买还是比较优惠的,不需要再买书了慢慢消化经典。。。

评分

很好,在京东买东西物美价廉,谢谢京东自营,希望迪迪香水多些自营品种,特别是浓香型。

评分

喜欢的女词人,认真拜读

评分

包装好,印刷质量好,快递服务好,送货速度快!不但有词,不有注解,爱不释手

评分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价格便宜,包装精美物超所值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