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西方列强的压力,幕末的日本陆续派出六个外交使节团出访欧美。使者们在出访期间留下的大量日记,其内容不但包括对欧美各国政治、军事、科技、社会各方面的客观记述,对被殖民统治国家的近距离观察,也包括撰写者对二者的主观感受与价值判断,以及对日本自身出路的思索。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 评分以这些材料为依据,《近代日本的对外认识:以幕末遣欧美使节为中心》剖析了那个剧变时代的亲历者的精神世界和深层心理;并认为,正是传统华夷思想与近代西方丛林法则的双重作用,构成了近代日本亚洲政策的思想基础,而大国情结则是小国日本对外认知和行动的内在动因。
评分天文十二年(1543年)八月二十五日,①一艘载有葡萄牙商人的中国帆船,在遭受狂风巨浪侵袭破坏后漂流到日本南端的大隅(今属鹿儿岛县)种子岛。葡萄牙商人的到来,揭开了日本人与西方人交流往来的序幕。关于葡萄牙人初来时的情景,萨摩藩的禅僧南浦文之在《火枪记》(1606年)中记载道:漂流而至的船只上乘坐有一百多人,其中有些人的容貌是迄今从未华夷世界秩序观予以评析,以期对幕末日本对外认识的大体情况及特点做出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其次,选取幕末遣欧美使节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个例——福泽谕吉,对其对外认识发展变化的整体情况进行个案考察。再次,结合幕末开国思想的形成、演变情况,对日本幕末至明治初期的对外认识——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进行剖析、阐释。最后,梳理日本历史上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文化交流和外交关系的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概括分析其对外认识的发展规律或逻辑。
评分郭丽,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曾赴日本立教人学访学两年半,其间搜集、整理并翻译了本书的大部分原始资料。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外国问题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等刊物上。
评分 评分很 好
评分《近代日本的对外认识:以幕末遣欧美使节为中心》首先归纳、分析了幕府末年遣欧美使节的出使日记等资料,并参照日本由来已久的华夷世界秩序观予以评析,其次,选取幕末遣欧美使节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个例——福泽谕吉,重点考察了其对外认识发展变化的整体情况,再次,结合幕末开国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剖析并阐述了幕末至明治初期日本对外集训的基本形态,最后,梳理日本历史上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与外交关系的变迁,概括分析了日本对外认识的发展规律与根本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