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

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D.M.Smith et al,R.K Mackie 編
圖書標籤:
  • 有機閤成
  • 有機化學
  • 閤成方法
  • 反應機理
  • 藥物閤成
  • 化學閤成
  • 閤成路綫
  • 有機試劑
  • 第三版
  • 實用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06250337
版次:3
商品編碼:1091421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1-04-01
頁數:387
正文語種:英文

具體描述

目錄

1 Introduction
2 Functional group chemistry: the basics
2.1 Selectivity of organic reactions
2.2 Functionalization ofalkanes
2.3 Functionalization ofalkencs
2.4 Functionalization ofalkynes
2.5 Functionaliz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2.6 Functionalization of 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2.7 Functionalization of simpl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2.8 Interconvers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Summary
3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the principles
3.1 General strategy
3.2 Disconnections and synthons
3.3 Electrophilic carbon species
3.4 Nucleophilic carbon species Summary
4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reactions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4.1 Grignard reagents and electrophiles
4.2 Other organometallic reagents and electrophiles
4.3 Reactions of nucleophiles derived from alk-l-ynes
4.4 Review
4.5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5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s: the use of stabilized carbanions
and related nucleophiles
5.1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two -M groups
5.2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one -M group
5.3 Carbanions stabilized by neighbouring phosphorus or sulfur
5.4 Nucleophilic acylation
5.5 Alkene, arene and heteroarene nucleophiles
5.6 Review
5.7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6 Formation of carbon-heteroatom bonds: the principles
6.1 Carbon-halogen bonds
6.2 Carbon-oxygen, carbon-sulfur and carbon-selenium bonds
6.3 Carbon-nitrogen and carbon-phosphorus bonds
6.4 Carbon-silicon bonds Summary
7 Ring closure (and ring opening)
7.1 l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by electrophile-nucleophile interaction
7.2 Cycloaddition
7.3 Electrocyclic ring closure
7.4 Ring opening
7.5 Review
7.6 Worked examples Summary
8 Reduction
8.1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8.2 Metal hydride reductions
8.3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s
8.4 Reduc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8.5 Reductive cleavage of carbon-heteroatom bonds
8.6 Reductive ring opening of oxiranes
8.7 Reduction Of a/B-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8.8 Reduc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8.9 Reduction of aromatic and 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Summary
……
9 Oxidation
10 Protective groups
11 Boron reagents
12 Phosphorus reagents
13 Silicon reagents
14 Selenium reagents
15 Asymmetric synthesis
16 Selected synthese
Endnotes to the text
Further reading
Index

前言/序言



化工工藝與流程優化:現代工業的基石 一、 導論:麵嚮未來的化工生産 本書聚焦於現代化工領域的核心——工藝設計、流程優化與安全工程。在當前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資源效率日益關注的背景下,化工行業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傳統依賴經驗和綫性思維的生産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能源成本波動以及市場對高純度、特種化學品的需求。因此,掌握前沿的化工過程模擬技術、熱力學與反應動力學的深入理解,以及係統化的安全管理體係,成為瞭每一位化工工程師和研發人員的必備技能。 本書並非化學閤成反應機理的百科全書,而是旨在構建一套完整的、麵嚮工業化生産的思維框架。我們相信,卓越的化學閤成成果必須通過可靠、經濟且環境友好的工程手段纔能轉化為有價值的工業産品。本書將帶領讀者從宏觀的工廠布局設計,深入到微觀的單元操作控製,全麵解析如何將實驗室中的成果高效、安全地放大到噸級乃至萬噸級的生産規模。 二、 化工過程的係統化設計與模擬 現代化工設計的基礎是精確的數學模型和先進的軟件工具。本書將化工過程分解為一係列相互關聯的單元操作,並詳細闡述如何應用熱力學和傳輸原理(動量、熱量、質量傳遞)構建這些單元的數學描述。 2.1 工藝流程圖(PFD)與管道及儀錶流程圖(P&ID)的繪製與解析 我們首先從工程圖紙的語言入手。詳細講解瞭PFD和P&ID的構成要素、符號標準以及它們在工藝溝通中的核心作用。重點剖析如何通過這些圖紙,清晰地錶達物流、能源流以及控製迴路,確保設計意圖的準確傳達。 2.2 過程模擬軟件的深度應用 本書以主流的過程模擬軟件平颱(如Aspen Plus, HYSYS等)為載體,係統性地介紹瞭穩態模擬與動態模擬的應用。在穩態模擬部分,我們著重探討瞭: 1. 物性方法的選擇與評估: 針對復雜體係(如非理想溶液、電解質體係)如何準確選擇和調整物性參數集,以確保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2. 關鍵單元操作的建模: 深入解析瞭精餾塔(包括共沸和萃取精餾)、吸收/解吸塔、反應器(CSTR, PFR, 反應精餾)的精確數學模型及其在軟件中的實現。 3. 流程優化: 如何利用模擬工具進行靈敏度分析,識彆流程中的瓶頸環節,並通過調整操作參數(溫度、壓力、迴流比等)實現能耗最低化或産品收率最大化。 動態模擬部分,則側重於應對生産過程中的瞬態變化,如啓動/停機過程、故障響應及控製係統驗證。 2.3 熱力學與相平衡的工程化處理 化工生産的效率往往受限於相平衡關係。本書將超越基礎的Raoult定律,詳細討論Van Laar、Wilson、NRTL、UNIQUAC等修正模型在處理高壓、多組分體係中的適用性與局限性。特彆關注瞭反應過程中的化學平衡與相平衡的耦閤問題,以及如何利用反應平衡常數與溶解度數據指導分離過程的設計。 三、 單元操作的工程優化與放大 成功的工業生産依賴於對每個單元操作的精細化控製和優化。 3.1 傳熱設備的設計與能效管理 重點解析瞭管殼式換熱器(固定管闆、浮頭式)的殼程與管程設計計算,以及緊湊型換熱器(如闆式、螺鏇闆式)的應用場景。引入瞭“過程集成”的概念,強調如何利用熱集成網絡(HEN)分析,通過Pinch技術確定最佳的熱量迴收潛力,從而顯著降低蒸汽和冷卻水的消耗。 3.2 分離過程的效率提升 在精餾領域,本書探討瞭高效填料(如規整填料)和新型塔盤(如導流盤式塔盤)的設計原理,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塔內件布局提升傳質效率。對於涉及共沸或恒沸體係的分離,詳細對比瞭加壓精餾、共沸精餾和萃取精餾在工業實踐中的可行性分析和經濟性評估。 3.3 反應工程的放大效應 從實驗室到工廠的放大過程中,反應器內部的混閤效率、傳熱能力以及停留時間分布(RTD)是決定性的因素。本書深入討論瞭: 1. 攪拌反應器(CSTR)的混閤模型: 湍流與層流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 管式反應器(PFR)的熱點控製: 針對強放熱反應,分析瞭多段絕熱操作、夾套冷卻或管束內循環冷卻的技術方案。 3. 催化劑床層設計: 顆粒尺寸、裝填密度對外壓降和傳質效率的影響,以及固定床反應器中徑嚮與軸嚮的溫度梯度管理。 四、 化工安全與環境工程集成 現代化工流程設計必須將安全和環保置於首位。 4.1 工藝安全管理(PSM)與風險評估 係統介紹瞭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What-If分析等定性風險評估方法。著重講解瞭如何通過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預測潛在的泄漏、火災和爆炸(F&E)場景,為安全泄放係統和緊急停車係統的設計提供依據。詳細討論瞭失控反應的風險分析,包括熱積纍分析(TMA)和量熱分析(ARC),確保反應失控的起始條件得到精確界定。 4.2 三廢處理與綠色化工原則 強調在設計源頭實現“三廢”的最小化。重點分析瞭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迴收技術(如冷凝、吸附、焚燒)以及高鹽廢水的零排放(ZLD)處理流程。此外,探討瞭如何將原子經濟性原則融入到工藝流程優化中,鼓勵采用更清潔的溶劑和更高效的催化體係。 五、 過程控製與自動化 穩定可靠的運行依賴於先進的過程控製係統。本書涵蓋瞭從經典PID控製到先進控製策略的工程應用。 1. PID迴路的整定與優化: 針對流程中的延遲環節(如大型換熱器、長管綫),如何應用Ziegler-Nichols法或基於模型的控製(MPC)方法進行精確整定,以保證係統的快速響應和抗擾能力。 2. 先進過程控製(APC): 詳細介紹模型預測控製(MPC)在處理多變量耦閤問題(如精餾塔的塔頂壓力與塔釜液位耦閤控製)中的優勢與實施步驟。 3. 安全儀錶係統(SIS): 介紹SIL等級的概念,以及SIS在實現安全聯鎖(Interlock)功能中的設計與驗證流程。 結語 本書旨在為化工工程師提供一套綜閤性的工具箱,它連接瞭基礎科學原理與復雜的工業實踐,強調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以最高的安全標準和環保要求來構建和優化化工流程。掌握這些知識,意味著能夠設計齣更具韌性、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現代化工生産綫。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讀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的學生,平時實驗課和科研都要大量接觸有機閤成。市麵上關於有機閤成的書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很多都偏嚮於理論推導或者某個特定領域的深入研究,對於我這種需要一個全麵、實用的參考手冊的學生來說,找到一本恰到好處的書並不容易。這本《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非常務實,書中提供瞭大量經過驗證的、可行的閤成方法,而且不僅僅是列齣反應式,還會詳細介紹反應條件、産率、後處理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這些細節對於實際操作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極大地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減少不必要的試錯。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試劑選擇和反應條件優化的討論,這部分內容往往是決定閤成效率的關鍵。而且,這本書的編排也很有條理,按照官能團或者反應類型進行分類,查找起來非常方便。每次在設計實驗路綫或者遇到閤成瓶頸時,我都會翻開它,總能從中找到一些啓發或者直接可用的方法。它就像是我的“工具箱”和“備忘錄”,讓我在繁雜的有機閤成世界裏,能夠更加遊刃有餘。

評分

我是一個對化學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雖然不是科班齣身,但一直很喜歡通過閱讀書籍來瞭解各種有趣的化學現象和知識。之前對有機閤成的瞭解非常有限,總覺得它是一個非常高深莫測的領域,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纔能入門。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閱讀,結果完全齣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生動有趣,不像很多科普讀物那樣枯燥乏味,也沒有像專業教材那樣充滿晦澀難懂的術語。它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有機閤成概念解釋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曆史故事和科學傢的趣聞,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瞭科學的魅力。雖然我可能無法像專業人士那樣進行實際操作,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有機閤成有瞭一個全新的認識,也對化學這門學科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復雜的化學反應,背後也有著清晰的邏輯和規律,是可以被理解和欣賞的。

評分

作為一名多年經驗的藥物化學研究員,我深知在藥物發現和開發過程中,高效、可靠的有機閤成策略是多麼關鍵。我們團隊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掌握最新閤成技術、同時又能提供經典反應紮實基礎的參考書。《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絕對是近幾年我讀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之一。它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做得相當齣色,既涵蓋瞭諸如不對稱催化、金屬有機化學等前沿領域,又不乏對SN2、E1/E2等基礎反應的細緻講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閤成策略的討論,它不僅僅是介紹單個反應,更側重於如何將不同的反應組閤起來,構建復雜的分子骨架。這種宏觀的視角對於藥物化學傢來說尤為重要,能夠幫助我們從全局齣發,設計齣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的閤成路綫。此外,書中對於一些“陷阱”和“技巧”的介紹也十分寶貴,這些經驗之談往往是在實驗室摸索多年纔能積纍的,而在這本書中卻得到瞭清晰的總結。它已經成為我們實驗室的必備參考書,每次有新的閤成項目,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查閱它,從中獲得靈感和指導。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在化學學習道路上遇到的一個裏程碑!作為一個非化學專業背景,但對有機閤成有著強烈興趣的學習者,我一直覺得很多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很難找到一本能係統性地將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完美結閤的書。而這本《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需求。它不僅僅是羅列反應和試劑,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非常清晰、邏輯性強的思路,引導讀者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僅僅“怎麼”做。從基礎的官能團轉化,到更復雜的碳鏈增長和立體化學控製,這本書都循序漸進,用大量的實例來佐證理論。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經典反應機理時,圖示清晰,文字描述也很到位,讓我能夠真正理解電子的流動和成鍵斷鍵的過程。即使是之前覺得非常棘手的概念,在書中得到瞭如此詳盡的闡述,也變得容易理解瞭。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舒適,重點突齣,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它讓我從一個對有機閤成感到畏懼的門外漢,逐漸建立起信心,敢於去設計和嘗試一些簡單的閤成路綫。感覺就像擁有瞭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時刻在我身邊指點迷津。

評分

作為一個已經工作多年的化學工程師,我對有機閤成的應用性有著非常直接的認知。在工業生産中,效率、成本、安全和環境影響是幾個關鍵的考量因素。而《有機閤成指南(第3版)》在這幾個方麵都給齣瞭非常有價值的視角。它不僅僅關注反應本身,還深入探討瞭如何優化反應條件以提高産率、減少副産物,以及如何選擇更經濟、更環保的試劑和溶劑。書中對一些工業上常用反應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瞭理論知識如何在實際生産中得到應用,並且是如何不斷被改進和優化的。我特彆欣賞它在討論一些反應時,會涉及到一些規模化生産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傳熱、傳質、混閤等,這對於我這種需要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工業生産的人來說,非常有啓發性。這本書就像是連接實驗室理論和工業實踐的橋梁,它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有機閤成的價值和挑戰,也為我解決實際生産中的問題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思路。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溫故而知新

評分

很有參考價值,溫故而知新

評分

很好,很好,價格實惠

評分

發貨速度快,書質量基本沒問題

評分

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

評分

發貨速度快,書質量基本沒問題

評分

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

評分

這本書非常好,建議購買

評分

這本書非常好,建議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