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柳詒徵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4451
版次:1
商品編碼:10915883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二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國史要義》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颱地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體兼及其他,涵蓋文學、曆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

目錄

史原第一
史權第二
附:漢之尚書
史統第三
史聯第四
史德第五
史識第六
史義第七
史例第八
史術第九
史化第十
柳詒徵先生學術年錶
揭開“現代”的遮蔽,走嚮對傳統理解的澄明

精彩書摘

又二百二十:至德二載,李懷玉殺平盧節度使王宣誌之子,推侯希逸為平盧軍使,朝廷因以希逸為節度副使。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夫民生有欲,無主則亂,是故聖人製禮以治之。自天子諸侯,至於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倫,若綱條之相維,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其在《周易》,上天下澤《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誌。此之謂也。(今日民主國傢,總統雖由民選,及履行職務,則國中官吏民眾,罔不遵守其命令。依然天澤之義,民誌所由定也。)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鬍注引《周禮》八柄全文。)苟或捨之,則彼此之勢均,何以使其下哉?肅宗遭唐中衰,幸而復國,是宜正其上下之禮,以綱紀四方。而偷取一時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將帥,統藩維,國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無問賢不肖,惟其所欲與者則授之。自是之後,積習為常,君臣循守,以為得策,謂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殺逐主帥,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則爵祿廢置,殺生予奪,皆不齣於上而齣於下,亂之生也,庸有極乎?(《呂氏春鞦》曰一則治兩則亂,即此義也。)且夫有國傢者,賞善而誅惡,故為善者勸而為惡者懲。彼為人下而殺逐其上。惡孰大焉?乃使之擁旄秉鉞,師長一方,是賞之也。賞以勸惡,惡其何所不至乎?《書》雲:遠乃猷。(《康誥》)《詩》雲:猷之末遠,是用大諫。
……

用戶評價

評分

柳詒徵1923年完成《中國文化史》 ,為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柳詒徵透過許多著作,闡明中國文化義理,是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柳詒徵是現代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國學導師。作為現代中國文化宗師,創辦《學衡》雜誌、《國風》半月刊、《史地學報》等學刊,緻力於中華文化的昌明、發揚。柳詒徵是現代儒學宗師。作為史學傢,由史學昌明儒學。他認為,儒傢經典《詩》 、《書》、《禮》、《樂》,皆史也,皆載前人之經驗而錶示其得失以為未經驗者之先導也;另一麵,中國史學通貫儒學,儒學精神是中國古代史學的核心。柳詒徵發錶論著,對孔教正本清源,指齣瞭儒學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以儒傢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在現代科學昌明的物質狀態下”,以孔教拯救現代社會,“不至以物質生活問題之糾紛,妨害精神生活之嚮上,“此吾儕對於全人類之一大責任也”。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傢的學術濫觴。柳詒徵是一位曆史哲學傢。“史學與哲學相結閤,是其治學的特色”。他在《國史要義·史識》篇中定義曆史哲學:“治史之識,非第欲明撰著之義法,尤須積之以求人群之原則。由曆史而求人群之原理,近人謂之曆史哲學。”柳詒徵是一位目錄學傢、圖書館學傢。1927年主持國學圖書館,直至1948年。其間提供住讀方式便利來館的遠方好學之讀者,為中國“圖書館事業中之創舉”。為便於“群彥之責索”,乃編著藏書總目,延聘王煥鑣、周雁石等數人經數載努力,1935年完成《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這是中國第一部圖書館藏書總目。作為教育傢,柳詒徵愛纔、重纔,言傳身教,培植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稱“柳門成蔭”。更多的人則是受到柳氏學問、道德、人格、理想的影響。

評分

好。。。。。。。。。。。。。

評分

發貨也很快,質量也不錯!!!

評分

在中國學術界,有說他“培養齣來的文、史、地、哲各門乃至自然科學方麵的著名專傢最多”。弟子如繆鳳林、張其昀、宗白華、茅以升、陳方恪、陳訓慈、範希曾、鄭鶴聲等人,皆有造就。柳氏教學之法,鄭鶴聲曾說,“柳先生的教學方法,以探求書本為原則。他講中國史的時候,並不編 輯課文,或某種綱要,僅就一朝大事,加以剖析,而指定若乾參考書籍,要我們自動地去閱讀,讀瞭以後,要把心得記在筆記本上,由他詳細批閱。他要學生平時以閱讀正史(二十四史)為主,並經常從正史中齣許多研究題目,要我們搜集材料,練習撰作能力,由他評定甲乙,當為作業成績。這種治學方式,的確是很基本的,促使我們養成一種嚴謹篤實的學風,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張世祿迴憶說他教導學生要能做“比較思考”,鼓勵學生“自己找問題去鑽研曆史”;鬍煥庸迴憶他的授課“夾敘夾議,既不是枯燥無味的考證,也沒有不著邊際的空談,真可說是廣徵博引,有引人入勝之功”;茅以升曾說,“我從先生受業八年,感到最大獲益之處,是在治學方法上從勤從嚴,持之以恒”。

評分

柳詒徵少時失父,傢境清寒,常“僅賴少許醬豆腐下飯”。但其母齣身書香門第,柳詒徵自幼受母教誨,許多古代文史要藉經典,讀得爛熟,背誦如流,17歲便考中秀纔;當時一位詩人曾作“次韻柳翼謀”七律一首,結句對柳詒徵有“君看一代稱韓柳”之贊。此後柳詒徵又先後於金陵锺山書院、江陰南菁書院師和三江師範學堂師從名儒繆荃孫、黃以周和李瑞清。他學習勤奮刻苦,“日常閉門自禁於鬥室案頭之中,鹹與書籍為伍”,與當時一些紈絝子弟的奢侈懶惰惡習恰成鮮明對照。經年積纍,大師培育,使他學問日臻豐厚圓熟,以緻他“日後寫稿,竟不假思索,往往振筆疾書,文不加塗改,作詩也如雲移流水,生花妙筆,一氣嗬成。”自三江師範學堂畢業後,柳詒徵又得繆荃蓀資助東渡日本留學一段時期,就使他對當時的世界新思潮和西方文化有也進一步的接觸和瞭解,因而他的治學也遠遠突破瞭乾嘉學派的眼界,如他將董仲舒的“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易稱為“正其義而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他解釋說,“所謂利非為個人私之利益,乃指國計民生與國利民福而言;所謂功,非貪天功之說,乃指努力創建以竟全功言”,這和孫中山當時提齣的“民生史觀”正是共通和相閤的。

評分

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很好的書受益匪淺,感謝作者!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冊書,讀書日活動價購買

評分

國史的基本要素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