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优质高产问答

马铃薯优质高产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迪轩,何永梅 编
图书标签:
  • 马铃薯
  • 土豆
  • 种植技术
  • 高产栽培
  • 病虫害防治
  • 优质品种
  • 农业技术
  • 农学
  • 种植问答
  • 马铃薯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2434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0132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页数:3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马铃薯优质高产问答》以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将理论知识溶于疑难解答中,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马铃薯新品种、主要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疑难解析、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以及主要贮藏加工技术。语言通俗,图文并茂。
《马铃薯优质高产问答》适合广大菜农、马铃薯生产与研究人员学习,也可供农业院校蔬菜栽培、植保专业等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马铃薯优良品种
1.适于鲜食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2.适宜鲜食和淀粉加工兼用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3.适于淀粉加工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4.适于薯片加工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5.适于薯条加工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6.适于全粉加工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7.特色马铃薯优良品种有哪些?
第二章 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一节 马铃薯设施栽培
8.马铃薯“大棚+地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9.马铃薯“小拱棚+地膜覆盖”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0.为什么说马铃薯地膜覆盖能增产?
11.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第二节 马铃薯常规栽培
12.春马铃薯露地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3.秋马铃薯露地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4.马铃薯秋延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5.马铃薯高山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第三节 马铃薯栽培新技术
16.什么叫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栽培技术?
17.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栽培有哪些优点?
18.冬闲稻田免耕覆草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9.二作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20.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的改良技术措施有哪些?
21.什么是马铃薯的抱窝栽培法?
22.马铃薯抱窝栽培有哪些优点?
23.马铃薯抱窝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第四节 马铃薯良种繁育
24.怎样进行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
25.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26.脱毒原种繁育有何技术要求?
27.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有何技术要求?
28.二季作区怎样进行脱毒马铃薯春季良种繁育?
29.二季作区怎样进行脱毒马铃薯秋季良种繁育?
30.怎样加快种薯繁育速度?
第五节 马铃薯间套作栽培
31.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有哪些?
32.如何进行大棚马铃薯-夏萝卜-结球生菜的套作栽培?
33.如何进行马铃薯-西瓜-芹菜(露地茬口)的套作栽培?
34.如何进行马铃薯-玉米-大白菜或莴笋(露地茬口)的套作栽培?
第三章 马铃薯优质高产疑难解析
第一节 马铃薯优质高产基础知识
35.马铃薯发展的市场前景如何?
36.北方一季作区对马铃薯种植有何特殊要求?
37.中原二季作区对马铃薯种植有何特殊要求?
38.南方冬作区对马铃薯种植有何特殊要求?
39.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对马铃薯种植有何特殊要求?
40.如何确定马铃薯的栽培季节 和栽培管理制度?
41.马铃薯常用的栽培方式有哪些?
42.马铃薯对温度有何要求?
43.马铃薯兑水分有哪些要求?
44.马铃薯对光照有哪些要求?
45.马铃薯栽培对土壤有什么要求?
46.马铃薯的再生特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47.为什么说马铃薯不宜连作?
48.如何安排马铃薯的轮间套作?
49.马铃薯各生长发育阶段有何特点?
50.马铃薯有哪些营养和药用价值?
第二节 脱毒马铃薯有关知识
51.什么叫马铃薯退化现象?
52.马铃薯为什么会退化?
53.马铃薯的退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54.马铃薯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55.如何防止马铃薯退化?
56.怎样利用实生块茎留种防止马铃薯退化?
57.什么叫脱毒种薯?
58.马铃薯种薯为什么需要脱毒?
59.为何要大力推广脱毒种薯?
60.马铃薯的茎尖培养有什么作用?
61.如何选购脱毒种薯?
62.脱毒种薯的质量标准有哪些?
63.如何建立脱毒种薯繁殖田?
64.脱毒马铃薯种薯为什么还会退化?
第三节 马铃薯种子种苗疑难解析
65.马铃薯秋播留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66.马铃薯优良品种的标准有哪些?
67.鉴别马铃薯品种的依据有哪些?
68.马铃薯二季留种是怎么回事?
69.大田商品马铃薯可以用作种子吗?
70.怎样进行马铃薯引种?
71.选用优良种薯的原则有哪些?
72.怎样精选种薯?
73.为什么说秋繁马铃薯做春马铃薯的种薯需要催芽?
74.怎样打破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75.为什么说马铃薯催芽前最好进行困种?
76.为什么播前催芽的马铃薯种薯产量高?
77.怎样对马铃薯进行催芽?
78.马铃薯催芽后为什么要进行晒芽处理?
79.春播马铃薯催芽有哪些注意事项?
80.马铃薯种薯如何进行正确切块?
81.马铃薯切块时如何对刀具进行消毒?
82.马铃薯切块后如何防止薯块腐烂?
83.马铃薯不宜采用切块的情形有哪些?
84.怎样进行马铃薯的掰芽育苗繁殖?
85.为什么说马铃薯播种用小整薯比切块好?
86.马铃薯种薯越大,产量是不是会越高?
87.马铃薯实生杂交种子可以作种吗?
88.马铃薯较好的留种方式有哪些?
89.马铃薯留种的关键技术要点有哪些?
第四节 马铃薯田间管理疑难解析
90.怎样进行马铃薯的土壤整理?
91.为什么说马铃薯不宜过早过迟播种?
92.马铃薯适期播种的依据有哪些?
93.马铃薯播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94.马铃薯播种深些好还是浅些好?
95.马铃薯的栽培方式是垄栽好还是平栽好?
96.为什么说秋马铃薯最好采用育苗移栽,如何进行?
97.马铃薯种植越密产量会越高吗?
98.马铃薯种植密度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99.怎样把握好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100.怎样使春马铃薯出苗快、出苗齐?
101.怎样做好马铃薯幼苗期的查苗补苗工作?
102.马铃薯中耕培土有哪些作用?
103.为什么说马铃薯中耕培土不宜过晚过浅?
104.怎样进行马铃薯的中耕培土?
105.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先覆膜或先播种,用黑色地膜或用透明地膜?
106.春马铃薯苗期地膜何时揭为好?
107.大棚内马铃薯长得飞快,如何控制徒长?
108.为什么说马铃薯整不整枝要因势而定?
109.马铃薯摘花摘蕾有必要吗?
110.为什么种植的马铃薯有时只长秧子不结薯,如何防止?
111.提高马铃薯产量应从哪些环节 着手?
112.怎样获得马铃薯杂交种子?
113.发了芽的马铃薯还能吃吗?
114.如何搞好马铃薯的收获?
115.用于贮藏的马铃薯怎样进行采后处理?
第五节 马铃薯施肥疑难解析
116.马铃薯需肥特点有哪些?
117.马铃薯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特点有哪些?
118.适合马铃薯施用的肥料种类有哪些?
119.马铃薯如何施好基肥?
120.马铃薯如何施用种肥?
121.马铃薯如何进行追肥?
122.马铃薯怎样进行叶面施肥?
123.什么叫马铃薯的配方施肥,为什么要进行马铃薯配方施肥?
124.怎样进行马铃薯配方施肥?
125.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配制马铃薯专用化肥?
126.在马铃薯生产上怎样施用海藻菌肥?
127.为什么说马铃薯生产中不宜偏施氮肥?
128.为什么说马铃薯生产中应重视磷肥的施用,怎样施用?
129.为何马铃薯施用钾肥效果好?
130.马铃薯可以施用含氯化肥吗?
131.马铃薯缺氮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2.马铃薯缺磷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3.马铃薯缺钾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4.马铃薯缺钙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5.马铃薯缺镁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6.马铃薯缺锌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7.马铃薯缺硼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8.马铃薯缺铁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39.马铃薯缺锰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140.马铃薯缺硫有什么症状,如何补救?
第六节 马铃薯优质高产用水疑难解析
141.马铃薯各生长阶段浇水有何讲究?
142.旱涝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143.怎样进行秋马铃薯灌溉?
144.马铃薯栽培的灌水方法有哪些?
145.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特点有哪些?
第七节 马铃薯优质高产用药疑难解析
146.马铃薯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有哪些?
147.马铃薯生产上推荐使用的农药有哪些,如何使用?
148.如何识别与防止马铃薯药害?
149.怎样进行马铃薯田杂草化学防除?
150.如何识别马铃薯除草剂飘移药害,有哪些补救措施?
151.马铃薯田除草有何注意事项?
152.植物生长调节 剂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有哪些?
153.在马铃薯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膨大素?
154.在马铃薯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多效唑?
155.在马铃薯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增产灵?
156.在马铃薯生产上如何使用“731”打破马铃薯休眠期?
157.在马铃薯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马铃薯抑芽剂氯苯胺灵?
第八节 马铃薯灾害及预防疑难解析
158.马铃薯高温为害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59.低温冻害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160.怎么预防马铃薯的低温冻害?
161.马铃薯在冰雪灾害期间如何进行管理?
162.如何按月搞好马铃薯的防灾减灾及薯事安排?
第四章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第一节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63.怎样进行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二节 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64.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
165.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166.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167.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
168.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粉痂病?
169.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枯萎病?
170.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171.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干腐病?
172.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白绢病?
173.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环腐病?
174.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青枯病?
175.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黑胫病?
176.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软腐病?
177.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灰霉病?
178.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白粉病?
179.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黄萎病?
180.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癌肿病?
181.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根腐线虫病?
182.如何识别与防治马铃薯茎线虫病?
第三节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防治技术
183.如何防止马铃薯出现绿皮(青头)块茎?
184.马铃薯块茎空心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85.马铃薯黑心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86.马铃薯块茎裂口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87.马铃薯块茎畸形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88.马铃薯块茎损伤的情形有哪些,如何防止?
189.马铃薯皮孔肥大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
190.马铃薯梦生薯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防止?
第四节 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91.如何防治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192.如何防治蚜虫?
193.如何防治茶黄螨?
194.如何防治马铃薯块茎蛾?
195.如何防治蓟马?
196.如何防治潜叶蝇?
197.如何防治马铃薯甲虫?
198.如何防治地老虎?
199.如何防治蛴螬?
200.如何防治蝼蛄?
第五章 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
第一节 马铃薯贮藏技术
201.马铃薯贮前怎样进行预处理?
202.马铃薯贮藏需要什么条件?
203.马铃薯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哪些?
204.怎样进行马铃薯窖藏?
205.马铃薯冬贮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06.马铃薯怎样进行夏季贮藏?
207.马铃薯种薯的贮藏有何特殊要求?
208.为什么说马铃薯与甘薯不宜同窖贮藏?
第二节 马铃薯加工技术
209.如何制作脱皮马铃薯?
210.如何制作马铃薯泥?
211.如何制作马铃薯片?
212.如何制作马铃薯果酱?
213.如何用马铃薯制作菠萝豆?
214.如何制作凉皮凉粉?
215.如何用马铃薯制作饴糖?
216.如何用马铃薯制鲜醋?
217.如何用马铃薯酿黄酒?
218.如何制作马铃薯虾片?
219.如何制作马铃薯软糖?
220.如何制作马铃薯脯?
221.如何制作马铃薯全粉?
附录一无公害食品马铃薯
附录二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附录三马铃薯等级规格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为解决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温饱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马铃薯已成为我国包括大豆在内的第五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1/4。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充分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民族产业发展和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应对农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
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平衡、营养价值高,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据测算,一个148克的马铃薯可提供人体每天所需维生素C的45%、钾的21%。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的双重优点,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是理想的食物来源。
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不高,是我国三北及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中部地区间作和南方地区冬种的粮经兼用作物,特别是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种植,可有效发挥温光等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马铃薯生长期短,再生能力强,对风雹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强,是有效的抗灾救灾作物。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加工形成的淀粉具有颗粒大、脂类化合物低、抗切割等特殊的理化性质,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纺织、印染、造纸、医药、化工、建材和石油钻探等行业。现已开发出2000多种马铃薯产品,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旺、增值潜力大、种植效益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种植作物之一,种植的国家达148个,总面积1838万公顷,总产量近3亿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的数据,2006年,中国马铃薯单产排在世界第88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马铃薯生产不仅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和品质也差,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制约我国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种薯质量差、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马铃薯规范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脱毒种薯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轮间套技术、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南方冬闲田马铃薯高效种植配套技术等在生产上的应用,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单产日益提高。
编者在参考国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生产实践,以解决生产中的疑难为重点,编写了本书,旨在为更好地推进马铃薯产业尽一份薄力。由于时间紧迫,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编者
2011年8月
《耕耘者手记:从土壤到餐桌的丰饶之路》 在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次播种都孕育着对丰收的期盼,每一次耕耘都凝聚着世代相传的智慧。本书并非深奥的学术论文,也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手册,而是献给所有热爱土地、辛勤劳作的耕耘者们的一份真诚分享。它以一位朴实农民的视角,娓娓道来,将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的辛勤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无数感悟与实践,一一呈现。 第一章:与土地的初语——认识我们耕耘的对象 在开始任何栽培之前,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至关重要的。泥土并非只是单纯的“土”,它是生命之源,是无数微生物、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复杂集合体。本书将带领读者重新审视我们对土壤的认知。我们将探讨不同土壤类型的特性,从砂土的疏松透气到黏土的保水保肥,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与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简单的测试,来判断自己土地的“脾气”。 我们将深入了解土壤的“健康”指标,那不仅是看得见的肥沃,更是看不见的活力。我们将讲解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性,为何它是滋养作物、提升产量的基石。不同于科学研究中繁复的化学分析,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观察和经验性的方法,帮助您初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比如,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感受它的湿度,甚至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土壤体检”,例如用手抓一把土,观察其是否能捏成团、易碎程度,来判断其质地和保水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土壤的pH值,但不是用专业的术语来吓倒读者,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它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您会了解到,为什么有些作物喜欢微酸性的环境,而另一些则偏爱碱性土壤。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的方法,如何在不依赖昂贵设备的条件下,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初步的判断,并提供一些改良土壤酸碱度的天然方法,比如通过适度施用石灰来降低酸性,或通过增加有机质来缓慢调节。 我们还将一起探索土壤中的“居民”——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是土壤生命力的象征,是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帮助植物根系吸收的关键力量。本书不会深入讲解微生物学的奥秘,而是会强调保护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少用化肥、多施有机肥,以及合理的轮作,来为这些有益的“伙伴”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 第二章:春的序曲——播种的智慧与技巧 当冰雪消融,大地苏醒,春天的脚步带来了新的希望。播种,是这个季节的核心,它不仅仅是将种子埋入土中,更是一门充满艺术与科学的实践。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作物的播种时机选择,这不是简单的“过完清明种”,而是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土壤墒情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我们会分享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的温度、湿度来精确判断最佳播种期,避免因过早播种而遭受霜冻,或因过迟而错过生长旺季。 播种的深度和密度同样至关重要。过深或过浅的播种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生长。本书将提供针对不同种类种子、不同土壤质地的播种深度建议,并讲解如何通过调整播种密度来平衡作物间的竞争与生长空间,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空气和养分。我们将探讨“稀植”与“密植”的利弊,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的密度。 种子是生命的起点,选择优质的种子如同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辨别优质种子的特征,例如饱满度、色泽、以及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我们会强调购买信誉良好的种子供应商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关于种子储存和处理的小技巧,以确保种子的活力。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传统的播种方法,例如条播、穴播、撒播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读者将了解到,如何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种植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方式,以提高播种效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第三章:夏的繁茂——田间管理与生长守护 夏天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田间管理最繁忙的时期。本书将聚焦于夏日农事的精髓。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水”的重要性。合理灌溉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我们将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讲解如何根据天气、土壤湿度和作物表现来判断何时需要浇水,以及每次浇水的量和方式。我们会介绍一些节水灌溉的方法,例如在傍晚或清晨浇水,避免水分过快蒸发,以及利用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肥”是作物茁壮成长的另一个生命线。在夏天,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达到顶峰。本书将分享如何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科学的追肥。我们不会仅仅列举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用量,而是会更侧重于有机肥料的运用,强调其对土壤健康和作物品质的长期益处。我们将探讨如何配制和施用各种有机肥,例如堆肥、腐熟的农家肥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施肥。 病虫害的防治是夏天农事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本书将以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理念来指导读者。我们将首先强调预防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合理的轮作、种植抗病品种、保持田间卫生等,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当病虫害发生时,我们将优先推荐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人工捕捉害虫、设置诱捕器、利用天敌等。对于实在无法避免的化学防治,我们将提供安全、高效且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农药使用建议,并强调严格按照说明使用,注意安全防护。 杂草是作物生长中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本书将分享多种除草的方法,包括人工拔草、机械除草,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覆盖物来抑制杂草的生长。我们将鼓励读者尽量减少使用化学除草剂,转而采用更加生态的方式。 第四章:秋的收获——成熟的喜悦与储存的智慧 秋天,是作物生命周期的顶点,是辛勤耕耘换来的丰收季节。本书将带领读者体验收获的喜悦,并学习如何将这份劳动成果妥善保存。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作物的最佳收获时机,这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的成熟度、天气状况以及储存条件。过早收获可能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而过迟收获则可能面临雨水、霜冻等风险。 本书将提供各种作物的采摘、收割技巧,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收获的效率和品质。例如,对于果实类作物,我们会讲解如何轻柔采摘,避免损伤;对于谷物类作物,我们会介绍不同收割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处理秸秆。 收获不仅仅是采摘,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辛勤的劳动成果转化为长久的财富。本书将提供实用的农产品储存方法,针对不同的作物,例如粮食、蔬菜、水果等,我们将分享不同储存条件的适宜性,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我们将探讨传统的储存方式,如晾晒、风干、窖藏等,并介绍一些现代化的储存技巧,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减少损耗。 在储存过程中,防虫、防霉是关键。本书将提供一些天然的防虫、防霉方法,例如利用某些植物的驱虫性,或者通过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来抑制霉菌生长,避免使用化学防腐剂。 第五章:冬的沉思——休养生息与来年的规划 冬天,并非农闲,而是农事的另一个重要阶段——休养生息与来年的规划。当作物收割完毕,土地进入休眠期,这正是为来年做准备的最佳时机。本书将引导读者审视一年的耕作得失,总结经验。 我们将强调冬耕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深翻土地,冻结害虫和病菌,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越冬作物的管理,以及如何为来年的播种做好土壤改良。 本书将鼓励读者进行详细的农事记录。详细记录每年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收获产量,这些宝贵的资料将成为未来农事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将帮助读者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记录体系。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新的一年里优化农事操作,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我们将鼓励读者不断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际的生产中。 《耕耘者手记:从土壤到餐桌的丰饶之路》是一本关于土地、关于生活、关于传承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真诚的分享;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实用的经验。它希望成为您手中一份可靠的指南,陪伴您在耕耘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希望与喜悦,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每一份劳动都饱含丰饶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我内心是有些许抗拒的,生怕又是那种冗长枯燥的学术论著。然而,仅仅翻阅了前几页,我就被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对土地的敬畏之心所感染了。作者的笔触充满了真挚的热情,那种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读者的负责感,字里行间都清晰可见。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对“细节决定成败”的极致诠释,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忽略的环节,从土壤的微环境分析到光照的细微调整,都给出了极其详尽的指导方案。我尤其欣赏它所倡导的那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收成,更注重长远的生态平衡和资源保护,这在当前强调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远见。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态度的塑造,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升华了对劳动的理解。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那股扑面而来的务实气息给吸引住了。这绝不是那种停留在理论空谈的著作,它更像是一本手把手的操作指南,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每一个建议都似乎经过了无数次田间地头的验证。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反而能让人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它用详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提前布局,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在现今快节奏的生产环境中尤为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做了细致的区分,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对地域差异的深刻理解。对于我们这些渴望精进技艺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小秘籍”,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

我通常对这类专业书籍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但这本书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偏见。它的结构组织得极其巧妙,从宏观的背景介绍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构建知识框架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事实和数据,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的演变和未来的趋势展望,使得整个阅读体验既充实又具有启发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被标记出来的“陷阱提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方框里,往往蕴含着无数前辈的血泪教训,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避开弯路的黄金法则。这本书的文字驾驭能力也极其出色,它能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既保证了专业性,又兼顾了可读性,这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底和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我敢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装帧,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经验传承。

评分

这本读物带给我的感受是全方位的震撼,它仿佛是一扇通往专业领域深处的“直通车”,速度快且信息密度极高。我过去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总是感觉缺乏一个权威的、系统的参考源,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编排结构极其紧凑,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流畅,不会让人在不同主题间产生跳跃感。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各种常见问题的归类和索引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临时需要查找某个特定技巧,也能迅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这种高效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读者使用场景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个知识库,更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箱,里面的每一个“工具”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拿出来就能用,效果立竿见影。对于任何想要在相关领域实现效率和质量双飞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良书。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我对这方面已经 cukup 了解了,没想到里面还是藏着这么多干货。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人性化,那种清爽的布局让人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即便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图文并茂的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复杂的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get到要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经典问题时的独到见解,没有落入俗套,而是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经过时间检验的解决方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知识升级,那些过去困扰我的小细节,现在都豁然开朗了。书中的语言风格很亲切,就像邻家老农在跟你唠嗑,不端架子,全是真东西,让人读起来特别踏实。这种平实而又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教科书,简直是好太多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此领域有兴趣的朋友,保证物超所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