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传宝,l962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1979—l983)、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l996)。l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l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曾经访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2002—2003)。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德育原理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
截至200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5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棵风中的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前言
第一辑 理论篇
1. 什么是“大德育”和“小德育”?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2. 为什么当代中国德育要以培养“公民意识”为终极目的?培养“合格公民”对学校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3. 什么是德育专业化?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有哪些?
4. 道德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是怎样的?这对学校德育有何启示?
5. 在德育过程中,一定的灌输是必要的吗?
6. 德育为什么应当是“美丽”的?如何才能使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
7. 为什么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如何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8. 为什么教师应当具有必要的人权意识?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权利?
9. 教师应当拥有的德育专业意识包括哪些内容?
10.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有怎样的生命意识?
11.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有怎样的性别观念?
12. 如何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价?
13. 如何增强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4. 如何培育和呵护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15.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哪些?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哪些基本问题?
16. 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在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7. 有的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人准则,不关心公共事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
18. 如何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第二辑 流派篇
19.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哪些启示?
20.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哪些启示?
21. 美国品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工作有哪些启示?
22. 诺丁斯关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启示?
2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我国德育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24.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25. 价值澄清德育模式的操作程序是什么样的?对德育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26. 体谅德育模式的操作程序是什么样的?对德育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三辑 热点篇
27. 韩寒、丁俊晖和比尔?盖茨等人的成长道路似乎成为了“读书(学校教育)无用论”的新“佐证”,对此,教师应如何进行积极引导?
28. 唐骏学历造假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诚信(道德)与成功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功”与“道德”的关系?
2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教育及其德育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环境教育有哪些德育价值?如何发挥环境教育的德育价值?
30. “拜金”取向正日益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在此社会背景之下,学校教育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幸福的真谛,追求幸福人生?
31. 社会对当代青少年(“新新人类”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着诸多抱怨,教师应当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32. 在使用《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教育读物时,怎样正确发挥其德育价值?
33.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如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针对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第四辑 实务篇
一 德育环境
34. 价值多元时代,学校德育如何用共同价值观引导学生?
35. 学校如何应对媒介时代的挑战?
36. 学校如何与社区合作发掘德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7. 当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的道德成长因此受到了哪些影响?学校德育应该如何应对?
38. 如何发挥学校制度的教育功能?
39.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的学校文化?
二 学校德育管理
40. 加强德育一定不利于升学率的提高吗?
41. 学校如何从制度着手解放班主任?
42. 德育处(政教处)如何与教务处(教导处)协调好关系?
43. 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如何发挥有效的德育职能?
44. 在有住宿生的学校,如何发挥宿舍管理工作的德育功能?
45. 班主任如何与德育处(政教处)协调沟通,做好德育工作?
46. 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沟通配合,结成“德育联盟”?
三 班级管理
47. 什么是班集体?如何形成班集体?
48. 班主任如何把握工作的边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9.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民主管理?
50. 如何培育积极向上、向善的班级文化?
51. 如何做好后进班级的转化工作?
52. 如何制定“班级公约”?
53. 如何培养优秀班干部?
54. 学生的个性实际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班级生活中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55. 中间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促进中间生的发展?
56.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57. 奖励多多益善吗?如何正确发挥奖励的教育作用?如何正确运用惩罚的教育手段?
58. 学生向老师打同学的“小报告”时,如何正确处理?
59. 如何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事件?
60. 如何妥善处理学生盗窃事件?
四 家校合作
61. 当代社会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意义和局限?
62. 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为家长和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
63. 如何组织召开一次“成功的家长会”?
64. 家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5. 家长与教师的教育分歧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如何处理与家长的教育分歧?
五 师生交往
66. 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民主平等?
67. 教师为什么应当具有公正之心?如何做到教育公正?
68. 教师为什么应当具有仁慈之心?如何践行教育爱?
69. 与学生沟通交流应注意哪些问题?
70. 与学生关系“太好”,会不会有损教师权威?
71. 学生对教师出言不逊,教师怎么办?
六 学生心理
72. 准确把握中小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的途径有哪些?
73. 如何区分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
74. 同伴群体对学生品德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75. 如何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进行爱情教育?
76.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77. 如何帮助学生调控不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
七 课程与教学
78. 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有什么不同?
79. 德育课程为什么要生活化?德育与生活相联系的途径有哪些?
80. 德育课程有哪三种形态?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81. 如何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德育(以语文、历史为例)?
82. 如何组织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
八 德育活动
83. 为什么学生知而不行?如何实现德育对象的知行统一?
84. 如何以“游戏精神”指导德育活动?
85. 学校德育活动如何规避安全风险?
86. 如何使社会服务活动触动学生的心灵?
87. 如何组织开展新生军训,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
88. 如何发挥成人仪式的德育功能?
九 学生文化
89. 教师为什么要了解当代青少年文化?
90.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迷恋网络?
91. 学生为什么热衷于个性化的装扮?
92. 学生为什么容易崇拜明星偶像?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榜样学习?
十 行为习惯养成
93. 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当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94. 开展礼仪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95. 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
96. 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97. 老师遭遇学生的恶作剧,怎么办?
98.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怎么办?
99. 学生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迟到、旷课等)有时会反复出现,我们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00. 课问学生的追逐打闹行为都是问题行为吗?如何对此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致谢
第一辑 理论篇
1.什么是“大德育”和“小德育”?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德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德育到底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包括的内容十分繁杂。很多老师都反映,在学校
中,除了智育、体育之外的所有事务,包括安全、心理健康,等等,都是德育的
任务。因此,很多老师都戏称“德育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那么,德育真的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吗?要想对德育有较为准确、科学的把握,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德育包括什么内容?德育过程是什么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会影响我们对德育的认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德育到底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在我国,德育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的确如广大教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筐”。而且在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和一般的教育学著作中,德育基本上也是一个包含众多内容的概念。总体而言,现实的德育至少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学校德育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诸如环境教育、毒品教育、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等,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这样一个无所不包的德育概念,就是所谓的“大德育”。
但是,现实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无所不包的“大德育”已经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第一,一个无所不包,没有边界的“大德育”概念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德育这个概念的具体所指。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使用德育这个概念,但是,每个人所具体指向的内容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实际上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多困难。
第二,“大德育”概念使得现实的德育工作者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展工作。而且,面对这样一个任务繁重的工作,很多德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
……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高到令人惊叹。我原本以为这类主题的书籍难免会有些晦涩难懂,充斥着理论术语,但这本书显然走出了这个误区。它非常注重“落地”和“转化”,提供了大量的具体情境分析和可供参考的行动指南。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再是纯理论,而是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书中对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的阐述,考虑得极其周全,几乎涵盖了大多数人可能遇到的困境。这种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步骤的能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实践积累。对于任何想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急救包,随时可以翻阅并从中汲取即时有效的指导。它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让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就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内容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恰到好处的重量感,以及纸张细腻的触感,都传递出一种品质感。我尤其喜欢它排版上的用心之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调整非常人性化,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品位。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从目录的清晰结构到内页的插图(如果有的化,或者说设计元素),都体现出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这种对书籍实体本身的重视,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毕竟,一本用心制作的书,里面的文字想必也是精雕细琢的吧。它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专业且值得信赖”。
评分这本书在情感连接上做得非常出色,这或许是它最出乎我意料的优点。它没有将读者视为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而是像一个老朋友般,用充满共鸣的语气,讨论着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困惑。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感受到那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的温暖。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身处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压力与挣扎,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刻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这种真诚的共鸣,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有些严肃或沉重的话题,读起来也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它不仅仅提供了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它为读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持续前行的动力,这是一种比纯粹的知识传授更为珍贵的东西。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式口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娓娓道来,充满了亲切感和实操性。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让人瞬间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它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它仿佛为你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思维框架,让你能够系统地理解整个领域的脉络,而不是零散地接收知识点。读完其中几章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现象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能够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眼光去审视问题。这种引导思考而非直接灌输的写作风格,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真正激发了我探索更深层次知识的欲望。
评分从学术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建树是毋庸置疑的。它似乎融合了多学科的视角,在讨论核心议题时,能够巧妙地引用和融合不同领域的精髓,使得论证显得尤为扎实和全面。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前沿或有争议性的观点时,展现出一种极为审慎和平衡的态度,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力求站在一个更宏观的历史坐标上来定位问题。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升。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位思想的引导者,引领读者去质疑、去辨析、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阅读这样的书籍,无疑是对智力的一次高强度的锻炼,它挑战了你既有的认知边界,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评分希望有所收获,多读读看
评分不错,但感觉言之无物
评分无论你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评分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包括的内容十分繁杂。很多老师都反映,在学校
评分给别人买的,适合班主任等做学生管理工作的人
评分2、减轻压力
评分不错的,值得一读,很好
评分价格实在,,,
评分书籍的排版印刷和保存都很好,物流很快。满意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