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森林经营

结构化森林经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惠刚盈 等 著
图书标签:
  • 森林经营
  • 结构化经营
  • 森林管理
  • 林业技术
  • 可持续林业
  • 森林资源
  • 生态学
  • 林木生长
  • 森林规划
  • 林业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4763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402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构化森林经营》首次提出了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森林经营方法,即结构化森林经营。在纵览国内外众多森林经营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概念和内涵,系统阐述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目标、原则、方法、技术、效果评价,深入研究了结构优化以及树种多样性、树种优势度和竞争树大小比数等参数的量化表达,并完整进行了结构化经营实践。该书对生态学、林学、森林保护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营林生产人员的技术指南。

目录


前言
1 森林经营方法概述
1.1 经营思想
1.1.1 木材永续利用与法正林思想
1.1.2 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理论
1.1.3 欧洲恒续林经营思想
1.1.4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思想
1.1.5 加拿大的“模式林”计划
1.1.6 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
1.2 经营方法
1.2.1 法正林经营方法
1.2.2 检查法
1.2.3 近自然森林经营
1.2.4 分类经营
1.2.5 生态系统经营
1.2.6 模式林计划
1.2.7 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体系
1.3 现代森林经营
1.3.1 经营理念
1.3.2 发展动态
2 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
2.1 结构的重要性
2.2 结构的可解析性
2.3 健康森林的结构特征
2.3.1 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2.3.2 顶极群落的结构特征
3 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3.1 经营目标
3.2 经营原则
3.3 经营方法
3.3.1 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的调整
3.3.2 树种组成的调整
3.3.3 竞争关系的调整
4 数据调查与经营设计
4.1 数据调查
4.1.1 森林群落的识别
4.1.2 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
4.1.3 典型样地调查
4.1.4 无样地抽样调查
4.2 经营设计
4.2.1 经营方向的确定
4.2.2 保留木与采伐木的确定
4.2.3 作业设计
5 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效果评价方法
5.1 空间利用程度
5.1.1 立木覆盖度
5.1.2 干扰强度
5.1.3 林木分布格局
5.2 物种多样性
5.2.1 稀有种的无损率
5.2.2 物种多样性指数
5.2.3 混交度
5.3 建群种的竞争态势
5.3.1 竞争压力
5.3.2 优势度
5.4 林分组成
5.4.1 物种分布曲线
5.4.2 树种组成
5.4.3 直径分布的变化
5.4.4 成层性
6 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应用实践
6.1 经营林区概况
6.2 林分调查
6.3 状态分析
6.4 采伐木选择
6.5 经营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森林的呼吸:解密生命脉动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森林的书,但它不拘泥于简单的描绘。它深入到森林的肌理,探寻那些看不见的联系,揭示生命如何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交织、演化,并最终形成一个精妙绝伦的生态系统。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场关于森林生命力的探索之旅,从微观的土壤菌群到宏观的物种分布,从古老树木的智慧到新生命萌发的奇迹,一切都将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 第一章:根深蒂固的秘密——土壤与生命的交响 我们常常仰望参天大树,惊叹于它们的巍峨与苍劲,却很少将目光投向它们脚下那片看似平凡的土地。然而,正是这片土壤,承载着森林最深沉的秘密。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土壤的构成,了解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是如何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下王国。它们是森林的“分解者”,也是“营养师”,将枯枝落叶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将认识到,土壤并非静止的介质,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螨虫、弹尾虫,它们忙碌地穿梭,翻松土壤,改善通气性,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这些微小的生命活动,构成了森林循环的基础,也是森林健康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你将了解到,一片健康的土壤,不仅仅是泥土,更是生命的温床,是森林故事的开端。 第二章:蔓延的智慧——植物的生长策略与群体互动 森林中的植物,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集合。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阳光、水分和养分的争夺中,展现出惊人的生存智慧。本章将为你揭示植物生长的奥秘,从种子萌发那一刻起,它们就如同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伸展根系,寻觅生机。我们将剖析不同植物的生长策略,有些追求快速生长,迅速占据空间,有些则耐心等待,伺机而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植物之间的群体互动。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根系分泌物、信息素,甚至地下菌根网络,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一些植物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抑制竞争对手的生长,而另一些则会建立共生关系,例如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合作,为森林提供宝贵的氮肥。本书将带你领略这种“看不见的战争”与“默契的合作”,理解森林为何能够形成如此多样且稳定的群落结构。 第三章:交织的生命网——动物的角色与森林的平衡 森林的生命力,离不开那些活跃的身影——来自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的王国。它们不仅仅是森林的点缀,更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关键。在本章,我们将聚焦于森林中的动物群落,了解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我们将深入探讨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它们是食物链的初级消费者,对植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食肉动物,它们控制着食草动物的数量,从而防止植物被过度啃食。蜜蜂、蝴蝶等传粉者,在植物的繁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们,许多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后代也将无法延续。而作为“清道夫”的食腐动物和分解者,它们加速了有机物的循环,防止了疾病的传播。 本书将描绘一张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展现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和谐关系。你将深刻理解,每一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它们的数量和行为,都在默默地维护着森林的整体健康。 第四章:时间的痕迹——古树的智慧与演替的韵律 森林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着生生不息的演替。本章将带你走进古老森林的心脏,聆听古树的低语。我们将探寻树木的生长年轮,解读它们记录下的岁月故事,了解它们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经历风雨的洗礼,最终成为森林的“活化石”。 我们将认识到,森林的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荒原到灌木丛,再到成熟的森林,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植被和动物群落。火灾、病虫害、人为干扰,这些看似破坏性的力量,有时也会成为森林更新的契机,催生新的生命,促进物种多样性。本书将解析森林演替的规律,理解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感受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顽强与适应。 第五章:呼吸的节奏——森林的气候调节与地球的脉搏 森林与我们呼吸的空气息息相关,它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绿肺”。在本章,我们将探讨森林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到蒸腾作用对大气水汽的贡献,森林默默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将了解森林如何通过遮挡阳光、保持土壤湿度来降低地表温度,如何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大气中,形成降水,缓解干旱。树木的根系能够固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森林与气候之间的复杂互动,让你深刻认识到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第六章:生生不息的循环——物质与能量的流动 森林的生命力,源于物质与能量的不断流动与转化。本章将为你揭示森林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最终回到土壤,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闭环。 我们将认识到,森林的物质循环是多么的精妙。氮、磷、碳等重要元素的循环,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不断更新。能量的流动,虽然在传递过程中会有损耗,但整体上维持着森林的活力。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你理解森林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通过这些内在的循环机制,实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第七章:森林的未来——守护与和谐的展望 在了解了森林的深层运作机制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森林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本章将引发我们对森林保护的深刻思考。我们将探讨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从砍伐、污染到气候变化,这些都对森林的健康构成威胁。 然而,希望依然存在。我们将介绍一些积极的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与实践。从生态修复到社区参与,从科技创新到政策引导,每一种努力都在为守护这片珍贵的绿色财富贡献力量。本书希望通过对森林生命奥秘的揭示,激发起读者对森林的敬畏之情,并从中汲取智慧,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邀请你放慢脚步,走进森林,去感受那份生命的脉动,去倾听那无声的语言,去理解那古老而又年轻的生命智慧。它将让你重新认识森林,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激发出守护这份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密度非常高,初读时会感到一定的晦涩。它大量使用了专业术语,但不同于那些干巴巴的教科书,这里的术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历史的重量。例如,作者谈论“林窗”时,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物理空间,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能量流动的汇聚点,一个物种更替的关键节点。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来辅助理解,但这绝不是浪费时间,每一次停顿和回溯,都加深了我对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巧妙地将生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乃至社会学中的相关概念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网络。它像一本古老的地图集,需要时间去解读,但一旦掌握了它的逻辑,你便能看到一片广阔的知识疆域。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尺度的处理。它让人类的时间感迅速被拉长,从日常的焦虑中抽离出来,去感受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百年、千年。作者对“可持续性”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代际公平,而是深入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世代演替,以及气候变迁对基因库的筛选效应。读完之后,我看向窗外的任何一片绿意,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里面充满了敬畏和谦卑。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管理”森林,而是教你如何“理解”森林。它以一种近乎悲悯的情怀,记录了人类干预的痕迹,以及自然如何在人类的喧嚣之后,以其固有的、缓慢而坚韧的节奏,进行自我修复与重塑的过程。这是一部关于耐心、关于尺度、关于敬畏的杰作。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论述框架,反而更像是一系列松散但内在联系紧密的田野笔记和随笔的集合。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ட்ட落下的每一个词语。作者的观察力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能捕捉到森林中最细微的变化——比如,苔藓的颜色如何随着湿度的变化而微妙地迁移,或者某一片落叶的分解过程如何影响了其下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构建了一个无比真实可信的微观世界。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总能在这些微观的叙述中,巧妙地引入宏观的视角,探讨环境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长期影响。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又暗含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沉忧虑。

评分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自然或管理学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史诗。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着森林这一宏大而又精微的生命系统。我尤其欣赏他对“结构”这个概念的深入挖掘,他没有仅仅停留在物理层面的树木排列,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更抽象、更具动态性的哲学高度。比如,书中探讨了不同树种在时间维度上的相互作用,那种共生与竞争的张力,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仅仅是索取与保护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相互塑造的共存状态。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树木在默默地讲述着关于时间、衰败与再生的故事,而文字本身也带着一种木材特有的质感,厚重而深沉。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挑战性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它没有提供任何现成的、即食的结论或操作指南,相反,它抛出了大量开放性的问题,迫使你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探索。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初入密林的探险者,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辨认方向。书中对不同经营理念的批判性分析尤其引人深思,它不急于为任何一种方法背书,而是揭示了每种方法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及其潜在的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审视态度,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更接近于一种方法论的反思。我合上书本时,脑海中萦绕的不是具体的采伐指标,而是关于“合理性”本身的定义,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