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珍本医书集成(套装共4册)》为著名中医药专家裘吉生先生所辑,流传至今,仍被视为一部中医药经典之作该书共收录中医典籍九十种,分为医经、本草、脉学、伤寒、通洽、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方书、医案杂著十类,囊括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从本草到方药的各方面内容,系统地反映了中医学的学术特点。该书所收的医籍,一起唐宋下至民国,其中颇多稿本、孤本、抄本、秘本为世人所少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作为中医爱好者收藏之精品。
目录
第一册
一、医经类 凡五种
内经紊问校义 一卷 增刘师培书后一篇。《三三医书》本重订。
内经博议 四卷 钞本。
难经古义 二卷 日本精钞本。原书已佚。
难经正义 六卷 未刊稿。
古本难经阐注 二卷 精刊本。内容与通行本不同。
二、本草类 凡五种
神农本草经赞 三卷 附《月令七十二候赞》卷。
本草择要纲目 二卷 稀有本。
本草撮要 十卷 资生堂原版。
本草思辨录 四卷 家刻初成,由裘氏借印百部,余无传者。
食鉴本草 一卷 精钞本。内容与通行本不同。
三、脉学类 凡三种
订正太素脉秘诀 二卷 卷首增有董志仁《太素脉考》一篇。孤本。
脉诀乳海 六卷 稿本
诊脉三十二辨 一卷 《三三医书》本重订。
四、伤寒类 凡四种。
伤寒括要 二卷 精抄本。
伤寒寻源 三卷 孤本。
伤寒捷诀 一卷 精钞本。甚切实用。
伤寒法祖 二卷 任氏为绍兴任讽波之祖,伤寒专家也。此为其原稿。
第二册
五、通治类 凡八种
松崖医径 二卷 天启初印本。世少流传。
古今医彻 四卷 稀有本。多发明处。
医略十三篇 十三卷 附《人迎辨》《关格考》。蒋氏为王九峰之高足弟子有潘世恩、阮元序。精刻本。
医经小学 六卷 刘氏更有《玉机微义》,与此并为难得之书。慈溪耕余楼珍藏本。
通俗内科学 一卷 甚切实用。
杂症会心录 二卷 精钞本。
鸡鸣录 一卷 王氏遗稿,未收入他集中。
医学传灯 二卷 程云来评钞本。
六、内科类 凡十二种
增订伤暑全书 二卷 三三医社国医百家重订本。
辨疫琐言 一卷 附《李翁医记》二卷。稀有本。
六气感证要义 一卷 周氏为《本草思辨录》之著者。
鼠疫约编 一卷 家刻本。多有发明。
湿温时疫治疗法 一卷 极精湛。无传本。
重订温热经解 一卷 稀有本。
温热论笺正 一卷 印送一次后,无传本。
医寄伏阴论 二卷 精钞本。独具见解。
霍乱燃犀说 二卷 钞本。多切合实用。
六因条辨 三卷 孤本。
瘴疟指南 二卷 附近贤宋爱人君《黑热病诊治指南》一篇。稀有本。
……
第三册
第四册
精彩书摘
四十八难日:人有三虚一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紧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日虚实也。
虚者,空虚,正气不足也。实者,强实,邪气有余也。以脉言之,濡者软细,故为虚也。紧牢者,紧弦劲牢沉劲,故为实也。然脉之虚实,不仅乎此,举此可类推也。以病言之,出者为虚,是五藏自病,由内而之外,所谓内伤是也。入者为实,是五邪所中,由外而之内,所谓外感是也。然出者间亦有实,入者间亦有虚,此言其大概耳。言者为虚,以病气内乏,神气自清,故惺惺而不妨于言也。不言者为实,以邪气外攻,入郁于内,故神志昏乱而不言也。缓者为虚,以缓病来迟,正气夺而邪气微,则病渐深也。急者为实,以急病来骤,正气漓而邪气盛,则病疾速也。诊者,按也,候也。按其外而知之,非诊脉之诊也。以诊候言之,痒者为虚,血气少而肌肉不充则痒。痛者为实,邪气聚而营卫不和则痛。又凡虚者喜按,实者拒按,故按之而痛者为实,按之而快者为虚也。濡者为虚,牢者为实,《脲经》引用此条,无此二句,或因上文而重出也。杨氏谓按之皮肉柔濡者为虚,牢强者为实,似亦可解,姑存备参。
四十九难日: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之自病也。
正经,本经也。五邪,五藏之邪也。心主思虑,若忧劳过用,则伤其心。肺主皮毛,形寒者,皮毛外受风寒也。饮冷者,内饮冷水也。其藏本寒,过则伤肺也。肝主怒恚,怒则木气郁而伤肝也。脾主四肢,劳倦太过,则伤脾。脾运五谷,饮食不洁,则亦伤也。肾主骨,用力作强,坐湿入水,则伤肾。盖肾属水,同气相感也。然忧思恚怒,饮食动作,人之不能无者。惟不可太过,过则伤人必矣。
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肝为风木,故风先入肝。心为君火,暑火之邪,故心受之。饮食劳倦,一味太过,则脾伤至病矣。寒侵皮毛则伤肺。雨雾蒸湿之气则伤肾。此五者,邪由外至,所谓外伤者也。‘按:《素问》本病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与此大同小异。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乃内伤七情,本藏自病之证乜。宣明五气论曰: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六淫之邪,外感之证也。皆似同而异。或谓越人既言本经自病,是从内而生,如形寒饮冷则伤肺,形寒是寒感于皮毛,此从外来也。饮冷是冷入胸腹,亦从外来也。饮食等亦然。况五邪亦有饮食劳倦,岂非自相矛盾乎。然其意谓正经虚,则不任寒冷之侵伐,侵伐则每易致病。正经虚,又伤于饮食者,为内伤。若伤饮食而致病者,则外感也。《素问》言肾恶燥者,言其水藏而恶燥气之耗竭也。此云水湿伤肾者,湿伤于下,故湿先归肾。肾属水藏,同气相求也。是古圣先贤之义,虽有异同,而辨内伤外感之理则一。读书贵乎融贯,不可执泥。先儒所谓以意逆志,是谓得之。信夫。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也。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假令心病者,举心藏为例也。此言心病,肝邪入而得中风之病,盖风气通于肝也。肝开窍于目,故主色。风邪自入肝经,则色青,肝在色为苍也。入心则色赤,心在色为赤也。入脾则色黄,脾在色为黄也。入肺则色白,肺在色为白也。入肾则色黑,肾在色为黑也。故肝之风邪入心,其色当赤也。其病身热者,外感之邪,先伤营卫,故身热。而又心属火,热为火邪之象也。胁下满痛者,胁下,肝之位也。其脉浮大而弦者,浮大心脉本象,肝邪犯之,故现弦脉也。
何以知伤暑得之?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
前言/序言
珍本医书集成(套装共4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