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世界小史 |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6-01-01 |
| 作者:貢布裏希 | 譯者:吳秀傑 | 開本: 32開 |
| 定價: 48.00 | 頁數:368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49562749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1、 《藝術的故事》姊妹篇,貢布裏希畢生珍愛的小書。1936年,貢布裏希26歲,剛剛博士畢業,在因緣巧閤之下完成這本書(並趁機迷住瞭自己未來的妻子)。當他晚年重新拿起這本書翻閱的時候,仍舊自豪地說:“我覺得,它真的挺好的。”
2、 一部經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譯為18種語言,暢銷80年。《世界小史》齣版之後反響非常好,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的喜愛,一共被翻譯為18種語言。貢布裏希每次都會非常認真地聽取翻譯者的看法,並興緻勃勃地給不同國傢的讀者編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書齣版80周年,如果貢布裏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會有同樣的興緻,來跟使用這兩種語言的讀者對話。
3、 永遠期待美好的未來。本書曾因內容過於“和平主義”,被納粹查禁。在貢布裏希看來,曆史是一條長河,每個人都是浪花裏的小水滴,在時間之流中,流嚮霧氣濛濛的不確定的未來。所謂命運,就是水滴在浪花升落過程中的掙紮,而即便隻有這樣一個瞬間,我們也要利用好,因為如果大傢都去期待一個美好的未來,它必定會到來!
本書由著名藝術史傢貢布裏希撰寫,一經齣版便受到熱烈歡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筆,將人類自古至今幾韆年的曆程濃縮在這本小書裏,為讀者描繪瞭一幅幅神態鮮明、脈絡清晰的景象: 猛獁象獵人棲身的簡陋山洞,在廣闊水域上閃閃發光的雅典衛城,黑煙滾滾的迦太基城廢墟,充滿雄性荷爾濛和血淚的羅馬鬥獸場,摺戟沉沙的無敵艦隊,隻剩斷壁殘垣的圓明園,還有硝煙彌漫的二戰戰場。隨著貢布裏希的講述慢慢推進,當我們意識到曆史的存在的時候,它已經近在我們眼前瞭。
從來沒有一本講述世界曆史的書,像《世界小史》一樣,能用如此簡練生動、優雅平和的語言,勾勒齣時而輝煌燦爛,時而暗夜茫茫的文明進程中,人類對自由、平等、博愛不屈不撓的追求,以及對抗壓迫、邪惡、黑暗的無畏勇氣。如果說《世界小史》能帶給讀者什麼,那邊是對人性、對人類未來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恩斯特·貢布裏希(Ernst H. Gombrich,1909—2001),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英國著名藝術史傢、人文主義者,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譽為“英國乃至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史傢”和“20世紀*具影響力的學者和思想傢之一”。在二戰期間,他曾為英國廣播公司工作,專門負責監聽德語廣播;戰後在倫敦大學瓦爾堡研究所工作,後來一直擔任該校教授。
貢布裏希善於以簡明曉暢的語言講述嚴肅的主題,他既有給學者閱讀的專業著作,也寫過很多給普通讀者閱讀的入門書,受到學者的尊敬與普通讀者的喜愛。他的《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被認為是有關視覺藝術曆史*通俗易懂的作品。這本《世界小史》則是貢布裏希第一部作品,也是齣色纔華的*早展現,自1936年齣版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各年齡層讀者的高度評價。
2004年版前言
di一章 從前…… 001
第二章 前所未有的*偉大的發明傢 007
第三章 尼羅河畔的國傢 015
第四章 太陽日,月亮日…… 025
第五章 唯一的神 034
第六章 你能拼讀 040
第七章 眾英雄和他們的武器 043
第八章 一場力量懸殊的戰鬥 051
第九章 一國中的兩個小城邦 059
第十章 覺者和他的國傢 069
第十一章 一個偉大民族的“至聖先師” 078
第十二章 *偉大的冒險 085
第十三章 新的戰鬥者和新的戰鬥 098
第十四章 曆史的敵人 108
第十六章 福音 122
第十七章 帝國及其邊界上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129
第十八章 暴風雨 139
第十九章 群星閃耀的夜晚來臨 147
第二十章 安拉之外彆無他神,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 154
第十五章 西方世界的統治者 112
第二十一章 一個也能統治的徵服者 166
第二十二章 一場爭奪基督教世界統治權的鬥爭 175
第二十三章 有俠義精神的騎士 185
第二十四章騎士時代的皇帝 195
第二十五章 城市和市民 209
第二十六章 一個新時代 219
第二十七章 一個新世界 229
第二十八章 一個新信仰 239
第二十九章 爭鬥中的教會 248
第三十章 一個令人震驚的時代 256
第三十一章 一位不幸的國王和一位幸運的國王 264
第三十二章 當時在東歐發生瞭什麼 272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新時代 281
第三十四章 暴力帶來的動蕩 290
我必須承認,當我拿起這本書時,最初是帶著一絲懷疑的,畢竟“世界小史”這樣的標題聽起來似乎有些輕描淡寫,生怕內容不夠紮實。然而,閱讀過程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展現瞭一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廣博,但在處理信息時卻保持瞭驚人的剋製和精準。他不像某些曆史學傢那樣熱衷於羅列冗長的人名和事件,而是聚焦於那些推動曆史車輪前進的核心驅動力——技術創新、思想碰撞和環境製約。比如,關於近現代工業革命的論述,作者沒有花費過多篇幅去描述機器的構造,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社會結構的重塑過程,那種洞察力,令人拍案叫絕。語言風格上,時而如雄辯傢般充滿激情,時而又像冷靜的科學傢般嚴謹求證,這種節奏的切換處理得爐火純青,讓原本厚重的曆史主題變得易於消化,即便是對曆史不甚感興趣的讀者,也能被其敘事的魅力所吸引。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曆史,而是在參與一場精彩絕倫的跨學科對話。
評分我嚮來對那種試圖用一套簡單的理論解釋復雜曆史的著作感到厭倦,但這本卻讓我耳目一新。作者的筆觸極其靈活,他似乎能夠隨意切換視角——有時像一個俯瞰眾生的全知敘事者,宏觀地把握人口遷徙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有時又瞬間聚焦到某個具體的曆史人物或社會群體的微觀體驗,使得那些宏大的敘事擁有瞭人情味和溫度。關於“全球化”的早期形態的探討尤其精彩,作者巧妙地將絲綢之路與大航海時代的經濟邏輯進行對比分析,揭示瞭人類追求互聯互通的內在驅動力。語言風格的跳躍性很強,前一頁還在探討復雜的經濟模型,後一頁可能就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一個晦澀的哲學概念。這本書不要求你記住每一個日期,它更強調的是理解曆史的“模式”和“趨勢”。它成功地將一門看似嚴肅的學科,變成瞭一場充滿智慧交鋒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會。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知識的海洋,我仿佛跟隨作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旅行。開篇的敘事手法非常吸引人,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式的枯燥記錄,而是巧妙地將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發展脈絡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幅宏大而又細膩的曆史畫捲。讀到關於古文明興衰的那一部分時,我尤其震撼,作者對於社會結構、文化變遷的洞察力,遠超一般通史讀物。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讓原本冰冷的文字瞬間變得鮮活起來。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總能捕捉到那些看似微小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細節,這使得整個敘事充滿瞭張力和說服力。行文間,那種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沉關懷,也透過字裏行間流淌齣來,讓人在學習曆史的同時,也引發瞭對當下和未來的深刻思考。這本書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導讀手冊,引導讀者如何以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喝瞭一杯層次豐富、迴味悠長的陳年佳釀。它的敘事結構非常彆緻,不同於我以往接觸的任何一部全球史著作。作者似乎故意打亂瞭我們習慣的時間綫認知,通過主題而非時間來組織材料,這在一開始確實需要讀者集中精力去適應,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在不同文明之間建立的那些意想不到的聯係,比如某項東方哲學思想如何間接地影響瞭西方啓濛運動的某些思潮,這種跨文化的參照係,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文字的雕琢也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句子結構多變,用詞精準考究,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美感。它成功地做到瞭“以小見大”,通過幾個關鍵的曆史節點,勾勒齣瞭人類文明麯摺上升的宏偉軌跡。讀完後,我的感覺是,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曆史碎片,終於在腦海中找到瞭它們應有的位置,形成瞭一個更清晰、更具邏輯性的整體框架。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看似不高,但其思想的深度卻需要細細品味,屬於那種每隔一段時間重讀都會有新發現的類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處理“衝突與融閤”這一主題的手法。他沒有簡單地將曆史描繪成善惡對立的戰場,而是極其細膩地展現瞭文化摩擦、技術藉鑒以及觀念衝突是如何共同催生齣新的社會形態。在描述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時,那種對復雜因果鏈條的梳理能力,簡直令人嘆服。它沒有提供標準答案,反而提齣瞭更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分析某一特定曆史時期社會對技術進步的接受度時,作者引入瞭大量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使得分析維度更加立體豐滿。我感覺作者在寫作時,始終保持著一種批判性的距離感,既不盲目贊美,也不過度貶低任何一個曆史階段或文明,這種中正平和的態度,正是優秀曆史著作所必需的品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