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同时把四本都买齐了。每天睡前看一两篇文章,很不错。
评分收入著作《柳文指要》《再生缘》“中国历史小丛书”《册府元龟》《唐六典》《诗词格律》“二十四史”《清史稿》《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等。
评分收入著作《柳文指要》《再生缘》“中国历史小丛书”《册府元龟》《唐六典》《诗词格律》“二十四史”《清史稿》《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等。
评分帮同学买的,他说很好~
评分1962年,我到中华书局工作,隶属近代史组。虽居“员外郎”,愧蒙一视同仁,给我安静的工作与学习条件。我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替老编辑朱彦频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说来竟是意外,我与辰伯先生有缘。在读、大学时,见到《在创丛书》出版,我不喜欢那《野玫瑰》,而爱看《由僧钵到皇权》。不久见到林同济教授,选了他开的西洋政治思想史课;离校后还听他讲莎土比亚,谈战后初露头角的萨特,并得知当年约请吴晗写朱元璋的本意。我当时还在隐蔽的读书会的一次集会上,报告过阅读《朱元璋传》的体会。建国后成立人民出版社,我北来参加工作,1954年,为了发展学术著作,我奉派去访问吴晗。
评分绝对好看,值得珍藏~
评分方韶毅《泥土社往事》中说,他和方续晓曾于二○○八年三月到平阳鳌江拜访泥土社幸存者张禹。张禹独居在一幢普通的商品房里,年虽七十有六,但身体尚健朗,能吸烟,还坚持读书写作。韶毅带了几本泥土社版的胡风文集请张禹老人题词,“但他翻了翻书,笔迟迟未落,最后缓缓合上书,递还了给我。往事如烟,想来是勾起了老人的伤痛。”其实韶毅不该用“往事如烟”这么一个轻飘飘的俗滥成语,对张禹老人来说,往事岂止如烟?该如刀、如剑才是。当年张禹做过一阵泥土社的兼职编辑,拜访过冯雪峰、叶籁士、唐弢、胡风等名家,组织的书稿质量都很高。胡风事件一起,泥土社同仁相继“灭顶”。张禹抓回上海受审,所幸“免予刑事处分”。后来又成了“右派”,接着又因当上了“反革命”再次被捕。三年刑满,留队就业,监督劳动,汗滴泥土,直到一九八○年代才摘掉了一顶顶帽子,去了《清明》编辑部,退休后回老家温州平阳度此残生。“笔迟迟未落”?是啊,这笔举起已经很难,落下谈何容易。【○九、十、二十七】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购买和阅读!作者一如既往的用他的理论来讲述,只不过这次讲的比较长,从头到尾了。大众读物,可能没什么深度,但思想性一点也不缺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