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12年1月1日,旅游卫视推出全新文化栏目《泰学》,隆重推出曾仕强教授40年研究《易经》之成果,倾心讲述160集鸿篇巨制《易经的智慧》系列讲座,全面讲解《易经》中的64卦与人生一一对应,以及如何运用64卦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该系列节目收视率直逼CCTV《百家讲坛》!
在《易经的智慧》中曾教授告诉我们,64卦代表了人生的64种情境,掌握这64种情境的应对方式,趋吉避凶,是学习《易经》的基本点。此番曾教授针对《易经》原文来讲述《易经》的智慧,从64种情境中抽离出人生智慧,并讲《易经》本经晦涩难懂的语言进行现代化诠释,赋予《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也让更多徘徊在易学门外的人们,能够有机会进入易学圣殿,领悟那深邃而又简单易行的人生智慧。
如果说《易经的奥秘》是打开易经之门的金钥匙,
那么《易经的智慧》则是把握人生各个阶段的64个秘诀!
内容简介
《易经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易经的智慧1: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师出正道,亲比和谐等人生智慧。通过对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八个卦进行细致分析,引出卦象背后的大智慧。
本书《易经的智慧2:从小有畜聚到见微知著》,从卦有次序说起,慎始善终首尾。从小有畜聚、以小养大、实践天道、柔能克刚、天下太平、君子的责任、否从泰来、无道则愚、一视同仁、万众一心、否极泰来、为富要仁、谦恭合礼、谦谦君子、乐极生悲、择善而从、政治腐败、临事而惧、亲临现场、观察瞻仰、见微知著等多方面,详细讲述: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12个卦反应出的宇宙人生大智慧!
曾仕强教授秉持一贯的幽默讲述方式,中西结合,贯通古今,引用我们身边的大量案例,用浅近的语言娓娓道出深邃的智慧,引人入胜,更令人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曾仕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二十二集 卦有次序
第二十三集 小有畜聚
第二十四集 以小养大
第二十五集 实践天道
第二十六集 柔能克刚
第二十七集 天下太平
第二十八集 君子的责任
第二十九集 否从泰来
第三十集 无道则愚
第三十一集 否极泰来
第三十二集 一视同仁
第三十三集 万众一心
第三十四集 为富要仁
第三十五集 谦恭合礼
第三十六集 谦谦君子
第三十七集 乐极生悲
第三十八集 择善而从
第三十九集 整治腐败
第四十集 临事而惧
第四十一集 亲临现场
第四十二集 观察瞻仰
第四十三集 见微知著
第四十四集 慎始善终
精彩书摘
大家如果用心看《易经》,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根据自己的见地,根据自己的胸襟,根据自己的涵养,做不同的诠释。所以每一个人讲《易经》,多少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
伏羲氏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个三画卦又互相组合,成为六画卦,就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六画卦一共有六十四种变化。
那么,六十四种变化所产生的卦,该怎么去安排次序?这个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你排你的,他排他的。我们知道,有一种把艮卦排在第一卦的,叫做《连山易》,因为艮就是山,艮卦上艮下艮,下面一个山,上面一个山,山外有山。当时在天地之间最高的就是山,而且山连续不断,统治者希望他的统治能够像山一样连绵不断,所以就把艮卦摆在第一卦,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有把坤卦摆在第一卦的,叫《归藏易》。因为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所以在人类文明草创时期以坤卦为首,也是有道理的。而《周易》是把乾卦摆在第一卦。当然,我们也相信有很多人会把谦卦摆第一卦,因为谦卦本来就是《易经》中核心的一卦!还可以把泰卦摆在第一卦……可是弄来弄去,最后大家慢慢地取得一致的想法——就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历史上《易经》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为首的排序方式。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门作了《序卦传》。那么,《序卦传》是如何解释这种排序的呢?
《序卦传》是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六十四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进行了推演。第一句话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就是乾坤两卦,所以实际上一出来就是两个卦,不是只有一个卦。因此我们再说一遍,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儒家跟道家分开来看。儒家比较偏重乾卦的发挥,道家比较偏重坤卦的使用,道家的以柔克刚、不敢为天下先,都在讲坤卦。我们只能说把乾卦解释得最精彩的是孔子,把坤卦讲得最精妙的是老子。
……
前言/序言
《易经的智慧2》是一部旨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的著作。本书并非对《易经》原文的枯燥解读,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这部饱含古老智慧的经典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乃至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展现其跨越时空的普适性和深刻洞见。 全书围绕“智慧”二字展开,将《易经》的核心概念,如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转化为一套理解世界、指导行动的思维框架。作者深谙《易经》的精髓在于其动态变化、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因此,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卦象,而是着力于提炼出《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智慧,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拨云见日——《易经》智慧的基石 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为读者铺设理解《易经》智慧的基石。不同于许多将《易经》描述得神秘莫测的论述,本书强调的是其内在的逻辑性和理性。 阴阳之道:辩证的思维,动态的平衡。 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代表着事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本书将详细阐释阴阳如何体现在自然界(如昼夜、寒暑)、人类社会(如男女、君臣)以及个体心理(如积极与消极、进取与退守)之中。它教会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和相互制约之中。理解阴阳,就是掌握了辩证思考的钥匙,能够避免非黑即白的片面判断,学会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从而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平衡点。例如,在工作生活中,过度的进取可能导致疲惫和失误,而适度的休息和反思则能积蓄力量,更好地迎接挑战。 五行生克:关联的视角,协同的力量。 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不仅仅代表五种物质,更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生成和克制关系。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五行之间的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与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理解自然界的循环、人体的健康、乃至团队协作和企业管理。通过五行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环节的改变会影响到整个系统。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全局观出发,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预测和调控。例如,在组织管理中,理解不同部门、不同职能之间的五行关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方协同,形成强大的合力。 八卦象形:象数之学,万物之母。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是《易经》的核心符号系统,它们以卦象的形式,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八种基本状态和发展趋势。本书将详细介绍每个卦象的象征意义、所代表的事物以及其内在的哲学内涵。例如,乾卦代表天、阳、刚健,象征着创造、领导力;坤卦代表地、阴、柔顺,象征着包容、承载。通过对八卦象形的理解,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套直观的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会从“象”中窥探“理”,从具体事物中提取抽象的规律。这就像一套观察世界的“解码器”,帮助我们更快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二部分:卦象乾坤——人生智慧的开端 《易经》中的“乾”和“坤”作为六十四卦之首,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代表了天地之道,也蕴含着人生最根本的智慧。 乾卦的启示:刚健为用,自强不息。 乾卦代表着最纯粹的阳刚、创造和动力。本书将深入剖析乾卦的六爻变化,从“潜龙勿用”的蓄势待发,到“见龙在田”的初露锋芒,再到“飞龙在天”的功成名就,以及“亢龙有悔”的警示。它教导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达到顶峰时,要保持谦逊和警惕,避免因骄傲自满而导致衰败。这对于个人成长、事业发展、领导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坤卦的智慧:柔顺而为,厚德载物。 坤卦则代表着最纯粹的阴柔、包容和承载。本书将解读坤卦的六爻,从“初六,履霜,坚冰至”的谨慎前行,到“直,方,大”的稳健持重,再到“黄裳,元吉”的内敛智慧。它教会我们,柔顺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万物,以厚重的品德承担责任,才能汇聚力量,成就伟业。在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家庭关系中,坤卦的智慧尤为重要,它指引我们如何以柔软的力量化解冲突,如何以宽广的胸怀凝聚人心。 第三部分:六十四卦的动态人生——情境中的智慧 六十四卦是对宇宙万物变化更细致入微的描绘,每一卦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和发展趋势,书中将精选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卦象,进行深入剖析。 观卦:认识世界,正己待人。 观卦的意象是“风行天下,观于天上”。它教导我们,要认识和理解事物,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从高处着眼,全面观察。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观察外界的同时,更要反观自身,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观察、危机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卦:君临天下,责任与担当。 临卦的意象是“山上有水,君子以治则安,临照则可,临下则安”。它象征着领导者或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需要承担起责任,审慎行事,公正对待下属,才能使国家或组织稳定安宁。本书将探讨临卦在领导力、管理艺术、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强调责任感、决策力和公平的重要性。 颐卦:饮食有节,内外兼修。 颐卦代表着“养”和“进食”。它不仅指物质上的饮食,更涵盖了精神层面的滋养。本书将解读颐卦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自我提升,以及如何平衡物质与精神需求。它强调规律生活、适度进取、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损益之道:得失之间,智慧取舍。 损益卦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得与失,以及如何在变化中进行合理的取舍。本书将分析损卦(有所损失)和益卦(有所受益)的哲学含义,教导读者如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如何在变化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实现长期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这对于个人理财、职业规划、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随与蛊:顺势而为,变通创新。 随卦代表“随从”,意为跟随、顺应。而蛊卦则代表“事有蛊”(事物败坏)。本书将通过这两个卦象,探讨在不同情境下,是应该顺势而为,跟随大众,还是需要果断变革,力挽狂澜。它强调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既要懂得适时地跟随,也要敢于在必要时进行创新和改革。 第四部分:易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将抽象的哲学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职场进退:把握时机,规避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如何判断时机,如何与同事、领导相处,如何应对挑战,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易经》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例如,在“潜龙勿用”之时,需要默默积蓄力量;在“飞龙在天”之时,需要把握机遇,大胆作为;在“亢龙有悔”之时,则需警惕,及时调整。 人际之道:理解人性,化解冲突。 《易经》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性洞察。通过对卦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化解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学习坤卦的包容和柔顺,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和团队协作。 决策谋略:洞察规律,趋利避害。 在面临人生中的重大决策时,《易经》提供了一种全局观和动态观。它帮助我们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判可能的后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趋利避害。 心性修养:辩证看待,安然处之。 《易经》的智慧,最终落脚于个体的内心修养。它教导我们如何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安然处之。 《易经的智慧2》并非一本简单的入门读物,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将书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启一段与古代智慧的对话,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它是一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一条通往内在平和与外在成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