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ilos]

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ilo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編
圖書標籤:
  • 鋼筋混凝土
  • 筒倉
  • 施工
  • 質量驗收
  • 規範
  • 土木工程
  • 建築工程
  • 結構工程
  • 混凝土結構
  • 工業建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1511220261
版次:1
商品編碼:11013153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ilo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頁數:8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共分11章和2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基礎工程、筒體工程、倉底及內部結構工程、倉頂工程、附屬工程、季節性施工、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保護、工程質量驗收等。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4 基礎工程
4.1 一般規定
4.2 地基與樁基礎工程
4.3 基坑工程
4.4 鋼筋工程
4.5 模闆工程
4.6 混凝土工程

5 筒體工程
5.1 一般規定
5.2 鋼筋工程
5.3 模闆工程
5.4 混凝土工程
5.5 預應力工程
5.6 倉壁內襯

6 倉底及內部結構工程
6.1 倉底結構、填料工程
6.2 漏鬥、錐體工程
6.3 漏鬥內襯

7 倉頂工程
7.1 倉頂鋼結構
7.2 倉頂混凝土結構

8 附屬工程
9 季節性施工
9.1 一般規定
9.2 鼕、雨期施工

10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保護
10.1 職業健康安全
10.2 環境保護

11 工程質量驗收
11.1 工程質量驗收的劃分
11.2 工程質量驗收
11.3 工程質量檢查評定

附錄A 筒體結構實體檢驗
附錄B 筒倉垂直度和全高檢測方法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5.1.1簡體結構施工方法較多,本規範推薦使用目前工藝比較成熟技術比較先進的滑動模闆工藝和三腳架倒模施工工藝,采用其他方法施工時也應符閤本規範在質量、安全等方麵的相關規定。
倉底以下設有多個結構層的筒倉,如果采用滑模施工則操作程序較多,如果缺少相應施工技術或可靠工程經驗,在施工進度和工期方麵可能不具有明顯優勢。對於此類結構可采用牆梁闆結構的支模方法施工,或采用竪嚮構件倒模和平麵結構支模相結閤的方法施工。
5.1.2本條是對筒體模闆體係的設計、使用作齣的規定,目的是滿足模闆係統的使用要求和施工安全。筒體工程模闆具有施工荷載大、高空或架空施工等特點,模闆體係構造閤理並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模闆及支撐體係均應進行結構構造、承載力、穩定性的設計和計算,特種模闆構造還應按照相關專門的技術標準進行設計驗算。施工中應按照規定對模闆使用情況和工作狀態進行監控,做好維修和維護,以保證使用安全。
5.1.3本條是對簡體模闆的一般性規定。要求按照經濟閤理、安全可靠的原則選擇模闆類型。對於圓形筒倉,為保證簡體結構尺寸準確,當單塊模闆的麵積較大時,推薦使用帶弧麵的模闆;當采用直麵模闆時,本規範給齣瞭一個模闆最大寬度的限值供施工時參照執行。
……

前言/序言


建築工程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實踐:一本麵嚮結構工程師與質量管理人員的綜閤手冊 圖書名稱:《現代建築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理論、規範與工程實踐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結構工程師、項目經理、質量控製人員以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書,聚焦於現代建築工程中最為核心的結構形式之一——鋼筋混凝土(RC)結構的設計、施工、檢測與質量控製。本書內容涵蓋瞭從結構材料的性能評估到復雜結構體係的深化設計,再到現場施工過程的質量保證與驗收的全過程管理。 第一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基礎與規範解析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和現行國傢/國際規範的精髓。 材料科學與性能: 詳細分析瞭普通混凝土、高強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以及各種新型膠凝材料(如地聚閤物)的力學性能、耐久性指標及其對結構承載力的長期影響。重點闡述瞭鋼筋的疲勞性能、抗震性能以及連接方式對結構整體性的貢獻。 結構設計理論: 係統迴顧並深入解析瞭極限狀態設計法(LSD)的核心原理,包括材料的本構關係、截麵受力分析(彎麯、剪切、扭轉)、構件的配筋設計原則。特彆關注瞭剪力牆、框架節點、梁柱交接處的應力集中與詳細配筋策略。 規範深度解讀: 對現行主要的結構設計規範(如中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歐洲規範EC2或美國ACI 318等,根據目標讀者群選擇側重)進行逐條精講,強調規範條款背後的工程意義和設計意圖,避免僅停留在公式的羅列,而著重於如何將規範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設計圖紙。 特殊結構設計考量: 涵蓋瞭復雜受力構件的設計,如大跨度梁、深梁、懸挑結構以及在特殊荷載作用下(如風荷載、地震作用)的結構響應分析與加固設計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與工藝控製 本部分將理論設計轉化為可實施的工程步驟,是指導現場施工管理的核心參考。 模闆工程的精度控製: 詳述瞭各種模闆體係(木模闆、組閤鋼模闆、爬升模闆、滑升模闆)的搭設要求、支撐體係的穩定性驗算,以及模闆安裝過程中垂直度、平整度和軸綫的精確控製方法。強調模闆拆除的時機選擇與後澆帶的設置規範。 鋼筋工程的質量要點: 詳細闡述瞭鋼筋的采購、驗收、運輸、加工(包括冷/熱軋帶肋鋼筋的機械連接技術、焊接工藝的質量控製)。重點分析瞭鋼筋綁紮的順序、間距控製、搭接長度的精確計算與現場復核,尤其對密集的抗震區結構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施工要求進行瞭細緻說明。 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與現場施工: 深入探討瞭滿足特定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要求的配閤比優化,包括外加劑的選擇與摻量控製。詳細描述瞭混凝土的運輸、澆築工藝(包括泵送、高程澆築),振搗密實的技術要點,以及層間接茬的處理方法,確保新舊混凝土的有效粘結。 現澆與預製結構的裝配連接: 對於裝配式結構,詳細介紹瞭預製構件的吊裝精度要求、節點錨栓的預埋與灌漿密實技術,以及後植鋼筋的植入與化學錨固的質量驗收標準。 第三部分:結構工程的質量檢驗與驗收管理 本部分側重於工程後期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體係的建立與執行。 原材料的進場檢驗: 規定瞭水泥、骨料、鋼筋、外加劑進場時必須執行的取樣檢驗頻率、標準與判定依據,確保源頭的質量可控性。 施工過程的巡檢與監控: 建立瞭從隱蔽工程到關鍵節點的多級巡檢製度。重點講解瞭混凝土澆築期間的溫度監測、養護製度的執行與記錄,以及對垂直度、綫形偏差的實時測量技術。 成品檢測技術: 詳細介紹瞭無損檢測技術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包括迴彈法、超聲迴彈法、鋼筋位置掃描儀(RISA)的使用規範、電磁波法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方法與精度評估。對於關鍵部位,還介紹瞭取芯試驗的標準操作規程與強度評定方法。 結構驗收的程序與文件管理: 梳理瞭各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的驗收流程,明確瞭各方責任主體(設計、施工、監理)在驗收會議中的職責。指導如何編製和歸檔完整的工程質量證明文件,為後續的竣工驗收和結構安全評估提供可靠依據。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注重理論與現場操作的有效結閤,力求成為一本指導工程實踐、提升工程質量的權威性工具書。通過對材料、設計、施工、驗收全生命周期的係統梳理,幫助讀者構建起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全麵認知與風險控製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在過去的幾個項目中遇到一個持續的睏擾:不同材料、不同施工方在不同季節交接時,規範的執行標準似乎總是在模糊地帶産生爭議。比如,鼕季低溫環境下大體積混凝土的保溫養護,規範要求通常很嚴格,但具體到現場保溫材料的選擇、熱防護層的厚度,以及監測點溫度麯綫的持續時間,往往需要施工方和監理方進行大量的拉鋸式溝通。我真誠地希望,貴書能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嚴寒或酷暑)的施工工藝上,提供更為細緻的溫度控製麯綫圖和不同環境溫度下的最小養護周期建議。此外,對於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偏差控製,僅僅要求“閤格”是不夠的,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分析保護層厚度不足對結構耐久性的長期影響機製,並給齣在鋼筋密集區域,如何通過三維建模和BIM技術提前預判並規避保護層偏差的有效方法。這種深層次的、關乎結構“生命周期”的質量控製,遠比錶麵的尺寸測量重要得多。

評分

說實話,對於“質量驗收”這部分內容,我關注的焦點在於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深度。單純依靠百分之百的取樣送檢,在大型、高聳的筒倉結構中,不僅成本高昂,效率也低下,而且對結構本身的損傷也難以避免。我們迫切需要瞭解,在哪些關鍵部位——比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均勻性檢查、混凝土密實度驗證,或者結構裂縫的深度和分布——可以采用超聲波探傷、電磁波掃描(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等無損檢測手段,以及這些檢測結果應如何量化地對應到現行規範的驗收標準上。如果書中能詳細闡述如何建立一套基於風險等級的、多層次的質量控製體係,將無損檢測結果納入整體質量評定的權重,那無疑會為我們大大減輕驗收壓力,同時提升檢測的全麵性。我希望能看到關於不同檢測設備的操作精度範圍、數據解讀的專業指南,而不是簡單的設備列錶。一個真正實用的驗收規範,應該能教會我們如何科學地“看穿”混凝土內部的真實情況。

評分

閱讀一本關於“規範”的書,我最怕的就是它變成一本枯燥的官方文件匯編。我更希望它是一本能幫助我提升項目管理和風險預控能力的工具書。具體來說,筒倉的施工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任何一個環節的延誤都可能導緻巨額的連鎖反應。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成熟的“過程質量控製點”矩陣,明確指齣哪些驗收環節如果齣現不閤格,其對後續工序的影響等級(例如,I級、II級影響)以及相應的緊急處理流程和資源調配建議。此外,在“返修與加固”章節,如果能包含一些針對已建成筒倉因使用不當或設計校核不足而齣現的疲勞裂縫、滲漏等問題的經典處理方案,並附帶這些方案在結構安全性和經濟性上的對比分析,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呈幾何級數增長。我需要的是一本能讓我從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預防風險”的權威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規範性文件,但對於一個追求卓越工程品質的工程師來說,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規範背後隱藏的“最佳實踐”和技術革新。我手頭有很多關於筒倉設計的資料,但真正令人頭疼的是,如何確保施工階段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完美地復刻設計意圖,尤其是那些對結構整體性要求極高的部位,比如筒倉的底部錐鬥連接處,或者大型齣料口周邊的加強結構。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後張預應力技術在大型筒倉結構中的應用細節,包括預應力筋的布置、張拉順序的時機控製,以及如何精確檢測和記錄張拉過程中的應力損失。市場上很多資料對預應力部分的描述都比較簡略,往往隻提及瞭“應力必須滿足要求”,卻沒能給齣實際操作中如何避免張拉過程中鋼絞綫打滑或錨具失效的具體經驗教訓。如果本書能提供一些國際先進的筒倉結構施工案例,對比分析我們國內現行規範與國際標準的差異,並給齣優化的建議,那將是極具價值的補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驗收”,更是“引領”質量的標杆。

評分

天哪,最近在工地忙得焦頭爛額,急需一本能徹底解決我們眼前難題的“救星”!我聽說你們這本《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挺有分量的,但說實話,我更關心的是,它到底能不能幫我搞定那些讓人頭疼的實際操作問題。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琢磨筒倉壁闆的滑模施工,那個控製精度簡直是個噩夢,稍微有點偏差,整個結構就可能齣現問題。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滑模過程中如何精確控製垂直度、水平度和接縫質量的有非常具體的、手把手的指導,最好是能提供一些不同直徑筒倉的典型控製參數範圍和應對常見偏差的實時糾偏措施。另外,對於那些深基礎的施工,比如樁基的承載力設計校核,以及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後如何有效控製溫度應力裂縫的産生,這些工程實踐中繞不開的硬骨頭,本書能不能給齣一些前沿且成熟的解決方案?如果這本書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羅列一些規範條文,那對我們一綫施工人員來說價值有限。我需要的是那種一看就能立刻應用到現場,並且能顯著提升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的實戰手冊,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寶典。希望能看到詳盡的施工組織設計範例和常見質量缺陷的案例分析,這樣我心裏纔有底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