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吴榮光 著,栾保群 校
图书标签:
  • 中国艺术
  • 中国美术
  • 清代绘画
  • 文徵明
  • 书法
  • 绘画
  • 艺术史
  • 文献
  • 古籍
  • 辛丑销夏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
ISBN:97875340305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0296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字数:2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穴辛丑销夏记》五卷,清代昊荣光鉴赏书画的精心之作辛丑为道光二十一年,时伯荣已放归田里,因采历年赏鉴所得,略仿高士奇穴江村销夏录¥之例,详记款识一一录出而成。全书首录《穴定武兰亭》并以唐宋诸本证其真,绩记五代至明书画真迹百余件。昊氏于是书不仅详记书画作品尺寸,楷释围记,且具录题跋,并间出识语,其学养眼光令人称赏。昊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可庵,或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属广州市)人。伯荣工书,由欧阳询人手,旁涉苏轼。康有为评曰:孟昌吾天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能昼,山水宗昊镇,花卉得惮寿平意。好收藏,精鉴赏。历年所积碑帖数十箱、图书数万册。著作另有穴吾学录移、《绿伽楠馆诗稿》、《筠清馆金石文字》、《帖镜》等。《辛丑销夏记》一书初刻于道光年间,此次整理即以该本为底本。

目录

点校说明
重刊辛丑销夏记序
昊氏自记
凡例
辛丑销夏记卷之
宋揭五字不损真定武兰亭叙
定武兰亭赵子固落水本
宋揭定武兰亭
唐临兰亭墨迹册
唐人书七宝转轮王经墨迹
唐贞观人书藏经墨迹册
唐临右军二帖
五代周文矩赐梨图卷
五代张戡人马轴
五代人按乐图
宋元佑三年范纯仁告身
宋徽宗祥龙石图
宋徽宗御疠图
宋封灵泽勅
宋徐熙梅竹文禽
宋范宽山水
宋御府荔枝图卷
宋文潞公札
宋苏文忠题文与可竹卷
宋苏文忠送家安国教
授成都诗册
宋人十札
宋黄文节书李太白忆
旧游诗
宋黄文节书几帖
宋米元章天衣禅师碑真迹
辛丑销夏记卷之二
宋米元章多景楼诗册
宋米元章虹县诗
宋米元章书杜诗
宋石恪春霄透漏图卷
宋苏文定札
宋袁立儒芦雁卷
宋米元晖云山得意卷
宋米元晖札
宋李唐画采薇图卷
宋夏珪长江万里图卷
宋胡舜臣蔡京送郝元
明使秦书画合卷
……

精彩书摘

欲其心无苏、董,终不可得,亦犹此唐人书,必不能使有宋人一笔。何以故?心所本无故。嘉庆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成亲王识。
正是真文印度来,乌丝供奉尽仙才。一枝青琐婵娟笔,特为君王麻纸开。五纸重添九纸长,墨绿迦叶有余香。葫芦小印装池例,愧付书家趟子昂。贾相《洛神士二行》后归趟松雪。文皇监目赖中书,米老语。家令题名惜阙如。此是梵香真妙谛,可容七宝较墦瑛。谁向迦维植胜绿,万花飞舞墨痕鲜。波罗妙偈同宣出,神往贞观廿二年。《心经》得残经后九纸,喜题。伯荣。
成亲王跋后,绩得四页半,恰与上经文相连,因装于后。道光庚子六月,解组南行,侨寓昊门十三日。伯荣时年六十有八。
外袈裟辽颈,内行不净法,已行恶法故,死即堕地狱。铁丸热光焰,宁可吞取死,若有破戒者,不应吞信施。外袈裟逵颈者,以袈裟缚置肩上,此是外取圣表式,内空元所有。譬如画器内成臭物,如此之虚假,定元一可取。恶比丘亦复如是。第二偈者,何以如来作如是说:宁吞铁火丸,而不吞檀越供养施食。何以故?吞铁火丸肝肠烂死,不以此因缘堕于地狱,是故作如是说。呵责婆裘比丘已,告诸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言:若比丘虚诳忘语马初。佛结第四波罗夷坚已,复次随结,除增上慢者。如是佛已为比丘说随结已,于随结中,不见谓为已见者,以慧眼不见阿罗汉想,而谓已见,如是未至谓至,未得谓得。未得句者,以道谛未得。作真实者,以慧眼覆见真实。增上慢者,作是言:我已得圣利法。于中生慢,或言过慢,或言增慢,自念言:我于阿罗汉法,我已作之。云何慢?以舍摩施毗婆舍那力故,烦恼踅住,是名为慢,若后见欲境,烦恼便起,唯此人不犯。问曰:何人起慢?何人不起慢?声闻罗汉不起慢,既得道果,一切诸烦恼减故,以慧眼覆观,元有未得谓得狐疑。云何狐疑?我得须陁洹、斯陁鎗、阿那鎗为初,如是于四道果慢不起,复不起慢于破戒人。云何不起?
……

前言/序言


辛丑销夏记:一部关于生活艺术的雅集 《辛丑销夏记》并非一本艰深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套宏富的史料汇编。它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特定时代、特定人群的艺术生活之窗。辛丑年(1901年)的夏天,在江南某个幽静的庭院中,一群风雅之士,以文字、以画笔、以收藏,记录下他们对抗酷暑、消磨时光的独特方式。这本书,便是他们留下的雅集印记,是那个年代文人生活情趣的生动写照。 “销夏”的深意:不止是避暑 “销夏”二字,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饱含深意。它不仅仅是指驱散夏日的燥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调适与升华。古人深知,漫长的夏季,若仅是煎熬与等待,未免辜负了时光。因此,他们会在这个相对沉寂的时节,通过各种方式来陶冶情操,充实内心。 《辛丑销夏记》中所展现的“销夏”,便是如此。它并非局限于单纯的避暑纳凉,而是包含了一系列与艺术、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文人们如何将夏日的光景,化为创作的灵感,化为审美的享受。他们会在庭院中品茗赏花,观赏雨丝,倾听虫鸣,将这些日常的感知,转化为笔下的诗词,画中的意境。这种将生活点滴融入艺术的情怀,正是《辛丑销夏记》最动人的地方。 雅集的构成:多元化的艺术实践 《辛丑销夏记》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并非单一的文体或主题,而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共同构建的艺术世界。 文字的雅趣: 书中少不了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笔记随感。这些文字,或描绘夏日景致的清幽,或抒发对生活哲思的感悟,或记录与友人间的诗文唱和。它们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作者们的心绪与情怀,展现出汉语文字独特的韵味和审美。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文坛的风貌,以及文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绘画的雅韵: 鉴于时代背景和文人阶层的艺术偏好,《辛丑销夏记》中很可能包含有绘画作品的描摹或记录。也许是描绘庭院景致的写生,也许是仕女闲适的剪影,又或者是花鸟鱼虫的细致描摹。这些画作,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作者们情感和审美的直观表达,与文字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收藏的雅鉴: 对于许多文人而言,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艺术鉴赏的体现。《辛丑销夏记》中,或许会记录下作者们在夏天中偶然得获的珍贵古籍、字画、古董,或是对已有的收藏品进行整理、品鉴的经历。这种对艺术品的珍视与解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也展现了当时文人阶层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追求。 生活的雅致: “销夏”的重点在于“生活”。书中必定会穿插着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如品茶、听曲、弈棋、赏玩花草、布置居室等。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文人笔下,却被赋予了艺术的光辉。它们是艺术家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他们内心宁静与和谐的写照。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精致、从容、充满情趣的生活态度。 时代的印记:辛丑年的社会剪影 辛丑年(190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经历了一系列内忧外患之后,这个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虽然《辛丑销夏记》的重点在于描绘个人化的艺术生活,但即便是在这样相对私密的记录中,时代的印记也难以完全抹去。 我们可以设想,在那些消夏的庭院中,在那些文人聚会的场合,或许会有一些隐晦的讨论,一些对时局的忧虑,一些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即便不直接提及政治事件,作者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艺术的追求,本身也可能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回应。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对精神世界的守护与经营,对艺术审美的沉浸,成为一种自我慰藉,一种精神的避风港。 阅读的启示:现代人的“销夏”之道 《辛丑销夏记》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遗物,它对现代人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与焦虑。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乐趣?《辛丑销夏记》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路。 它告诉我们,艺术并非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首诗,一幅画,一次品茗,一次散步,都可以成为我们“销夏”的途径。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去发现寻常中的不凡。它提醒我们,在物质丰裕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的富足。 阅读《辛丑销夏记》,就像走进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庭院,与一群才情横溢的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学习他们如何用艺术去热爱生活,如何用智慧去消磨时光,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守护内心的那一份安宁与雅致。这本书,是一次对古典生活美学的致敬,更是一次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邀请。它邀请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为自己开辟一片属于“销夏”的净土,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这个书名,一股浓浓的学术探究欲便油然而生。我知道“辛丑”是中国农历的一个年份,而“销夏”则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意境。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这本书很可能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记录了在辛丑年间,关于中国艺术的某一特定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学术讨论,甚至是未曾公开的史料。我猜测,这套“丛刊”的性质,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或者是对某一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挖掘和阐释。而“辛丑销夏记”这个副标题,则可能暗示着这些文献的产生背景,是在那个夏日,学者们在交流、思考、整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找到关于当时艺术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某个重要艺术事件的记录、某位艺术家的详细生计考证、某件艺术品的来龙去脉、亦或是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艺术生态的细致描摹。这种带有时间印记和地域特色的文献,对于理解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对于特定时期的艺术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光是这个名字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我能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丛刊”二字,预示着这并非一本孤立的著作,而是系列性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辛丑”,明确了时间节点,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即将窥探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扇窗口。“销夏”,则为这扇窗口蒙上了一层雅致的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个年代的文人雅士,是如何在酷暑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如何在艺术的海洋中驰骋。我试着去想象,这本书里可能收录的是一些关于古代文人在夏日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交流的实录。或许会有关于当时流行的绘画题材、书法风格的探讨,也可能涉及到园林艺术、戏曲表演等方方面面。我尤其好奇,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通过文字、图画等形式,将他们的艺术感受和学术见解传递下去的。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艺术,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评分

我拿起《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内心涌现出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这个名字本身就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我猜想,“辛丑”这个年份,或许是中国艺术史上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而“销夏”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季,一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或学者,将他们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一部珍贵的文献。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口述史”或“笔记体”的集合,充满了个人化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我期望能在其中发现一些关于艺术创作的“秘辛”,比如某位大家在创作时的灵感火花,或是对某件艺术品独到的见解。也许书中还会有对当时社会风气、文化思潮的侧面反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这种贴近时代脉搏、充满人情味的书籍,往往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品的生命力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基因。

评分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探究学术深度的兴趣。我理解,“丛刊”意味着这是一系列有组织的学术研究成果的汇集,而“辛丑”这个具体的年份,则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时间锚点。我猜想,“销夏”不仅仅是简单的消磨夏日时光,更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在相对闲暇的时期进行的学术梳理、文献整理或是艺术理论的构建。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呈现的是当时学者们对某一艺术门类,例如书画、陶瓷、建筑、音乐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辨析和评论。也可能收录了当时未曾流传的艺术理论著作、艺术家传记、或者对重要艺术事件的详尽记录。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在辛丑年间,中国艺术界有哪些新的思潮涌现,有哪些学术争鸣,以及那些埋藏在历史深处的艺术瑰宝是如何被重新发现和解读的。这种带有明确时间标记和学术指向的文献,对于深化我们对中国艺术史某一阶段的认知,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初翻开《中国艺术文献丛刊:辛丑销夏记》,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旧时文人夏日消暑的闲适景象。虽然我尚未来得及深入探究书中的具体内容,单看这书名,便已经足够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想象着在那一年的夏天,或许是炎炎烈日下的一阵凉风,或许是骤雨初歇后的一抹斜阳,某个才华横溢的士大夫,在远离尘嚣的雅室之中,手捧古籍,心随文走,随笔记录下那些触动灵魂的艺术见闻、感悟,甚至是只言片语的随想。这样的记录,往往是最真实、最鲜活的。我猜测,书中或许会收录那些在那个特定年份,人们对于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各类艺术形式的独特解读,亦或是对某些艺术作品的赏析评论。也许会有对当时流行的艺术流派的讨论,对名家轶事的追忆,甚至是对于艺术创作背后精神层面的深刻剖析。这种“销夏”的行为,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超脱与品味,不是简单的打发时光,而是对艺术的沉醉与升华。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艺术气息,去聆听那些久远的声音,去触摸那些凝固在纸上的情感。

评分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评分

现在希望听听较权威的关于此书在点校方面的情况。

评分

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

评分

卷三

评分

9. 吴居父(琚)书碎锦帖卷,上海博物馆藏,有王文治、翁方纲、吴锦麟、赵怀玉、蔡之定、林则徐诸人题记。吴氏题考二段。

评分

这套丛书装帧精美,排版大方,字迹清晰,就是价格小贵,还好京东活动给力,收了二十几册。

评分

4. 宋黄文节(黄庭坚)书李太白忆旧游诗卷,日本友邻馆藏,卷末张铎、沈周、祝允明跋

评分

多读书,可以使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 你变得更加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这样,你又可以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结实的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 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你的身 体的血管流动,使你感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 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你的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方法。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 ,给人以知识和智慧。

评分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