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画家诗史(套装全三册)》内容特色如下:
1.收集全面,辑录作者2000余人,诗作4000余首。
2.编撰严谨,视角独特,为清代绘画及诗歌研究重要文献。
3.附录人名索引,便于使用。
李浚之(1868—1953),号响泉,近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美术史家,山东宁津县人。响泉先生酷嗜诗画书篆,精于鉴赏,生平收藏古人名迹甚为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于故宫书画鉴定、研究贡献殊多。
以人存诗,以诗存画,权衡精密,寄托乃弥。于张浦山、秦谊芬著述之外,别开蹊径,自树风标。论六德于三百年间者,不读此书,不足为知人,又何有于论世、论艺乎?
——爱新觉罗·启功
权衡精密,嘉惠艺林。论清代绘画不读此书,不足为知人。
——史树青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典绘画都怀揣着一份敬意,但往往在欣赏层面,对画家背后的故事和创作动机了解不多。这套《清画家诗史》的出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冰冷的艺术作品与鲜活的生命个体联系起来。我看到了画家们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个人遭遇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又是如何用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来升华他们的画作。书中那些精选的诗句,配以对画作的解读,简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清代绘画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上升到了对画家心灵世界的探索。
评分最近读完一套《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画家诗史》,真是一次令人惊喜的艺术文化之旅。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实际内容却非常吸引人。作者以详实考证为基础,却又不失文笔的生动性,将清代画家们的生活、创作心路历程以及他们与诗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几位大家,如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深入解读,不仅仅是他们的画作,更是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如何深刻影响了他们的笔墨意境。书中穿插的大量诗歌,既是画家情感的抒发,也是他们艺术理念的印证,读来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被这套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严谨的学术背景和“丛刊”的身份,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学术专著。然而,读下去才发现,事实完全相反。《清画家诗史》的叙事方式极具感染力,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清代画坛的繁花似锦之中。他善于从看似零散的文献中,抽丝剥茧,构建出画家们的生活轨迹和艺术演变。每一位画家,无论其名气大小,都在作者的笔下焕发了生命。尤其是那些关于诗与画相互辉映的篇章,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浪漫与才情。这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学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杰作,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艺术的同好。
评分这套《清画家诗史》的价值,远不止于对绘画史的梳理。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清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书中不仅涉及了高雅的艺术创作,还巧妙地融入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他们如何品茗论画,如何与友人唱和,甚至是如何在仕途上的进退与艺术追求之间的挣扎。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生活的温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才华横溢的画家们,是如何在泼墨挥毫间,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用诗与画共同谱写着属于他们的史诗。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套《清画家诗史》无疑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作品之一。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有对绘画技法和风格的精辟分析,更有对画家们创作思想的深刻挖掘。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或被忽略的画家,通过作者的梳理,他们的艺术成就得以重新审视,为我们了解清代绘画的全貌打开了新的视角。同时,书中对于诗歌与绘画结合的论述,更是点睛之笔,让我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阅读都能有新发现的经典之作。
评分“哔哔——”蓝色小卡车就是这么有礼貌:路上遇到蟾蜍、牛、马等动物时,都会亲切地打招呼。但翻斗车可太傲慢啦,不仅对别人不理不睬,还仗着自己个头大,抢道先行,结果一不小心陷进了淤泥。他喊啊叫啊,却没人来帮他。这时,蓝色小卡车冲进泥潭里……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低幼宝宝可以从头听到尾的故事绘本
评分很好的书,清晰,纸张也很好
评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画家诗史(套装全3册)
评分2.编撰严谨,视角独特,为清代绘画及诗歌研究重要文献。
评分很好的书,清晰,纸张也很好
评分2.编撰严谨,视角独特,为清代绘画及诗歌研究重要文献。
评分京东的书非常好我非常喜欢买了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