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译注》为国学经典译注丛书之一种,《老子》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极具影响的思想、哲学著作。苏联汉学家李谢维系说“老子是国际性的”,美国学者蒲尧明肯定《老子》“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纽约时报》曾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然而,这一部思想蕴藏极为丰富的智慧宝库,却只是用区区五千言的韵文写成的,它那过于简略的表达方式,连司马迁也慨叹:“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这正是我们对其重新加以译注的理由。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体道第一”
第二章 “养身第二”
第三章 “安民第三”
第四章 “无源第四”
第五章 “虚用第五”
第六章 “成象第六”
第七章 “韬光第七”
第八章 “易性第八”
第九章 “运夷第九”
第十章 “能为第十”
第十一章 “无用第十一”
第十二章 “检欲第十二”
第十三章 “猒耻第十三”
第十四章 “赞玄第十四”
第十五章 “显德第十五”
第十六章 “归根第十六”
第十七章 “淳风第十七”
第十八章 “俗薄第十八”
第十九章 “还淳第十九”
第二十章 “异俗第二十”
第二十一章 “虚心第二十一”
第二十二章 “益谦第二十二”
第二十三章 “虚无第二十三”
第二十四章 “苦恩第二十四”
第二十五章 “象元第二十五”
第二十六章 “圣德第二十六”
第二十七章 “巧用第二十七”
第二十八章 “反朴第二十八”
第二十九章 “无为第二十九”
第三十章 “俭武第三十”
第三十一章 “偃武第三十一”
第三十二章 “圣德第三十二”
第三十三章 “辩德第三十三”
第三十四章 “任成第三十四”
第三十五章 “仁德第三十五”
第三十六章 “微明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章 “为政第三十七”
下篇
第三十八章 “论德第三十八”
第三十九章 “法本第三十九”
第四十章 “去用第四十”
第四十一章 “同异第四十一”
第四十二章 “道化第四十二”
第四十三章 “遍用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章 “立戒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章 “洪德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章 “俭欲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章 “鉴远第四十七”
第四十八章 “忘知第四十八”
第四十九章 “任德第四十九”
第五十章 “贵生第五十”
第五十一章 “养德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章 “归元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章 “益证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章 “修观第五十四”
第五十五章 “玄符第五十五”
第五十六章 “玄德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章 “淳风第五十七”
第五十八章 “顺化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章 “守道第五十九”
第六十章 “居位第六十”
第六十一章 “谦德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章 “为道第六十二”
第六十三章 “恩始第六十三”
第六十四章 “守微第六十四”
第六十五章 “淳德第六十五”
第六十六章 “后己第六十六”
第六十七章 “三宝第六十七”
第六十八章 “配天第六十八”
第六十九章 “玄用第六十九”
第七十章 “知难第七十”
第七十一章 “知病第七十一”
第七十二章 “爱己第七十二”
第七十三章 “任为第七十三”
第七十四章 “制惑第七十四”
第七十五章 “贪损第七十五”
第七十六章 “戒强第七十六”
第七十七章 “天道第七十七”
第七十八章 “任情第七十八”
第七十九章 “任契第七十九”
第八十章 “独立第八十”
第八十一章 “显质第八十一”
这本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比较研究性译注,简直是历史学习者的福音。它不像那种专注于单一思想体系的著作,而是巧妙地将《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进行对读,并在篇章的交叉处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和分析。作者的功力体现在他能够非常冷静客观地梳理出不同学派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演变路径。例如,书中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阐释,就非常清晰地指出了它是如何与法家思想产生微妙的共振与区别的。译注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包含原文、详细译文、核心概念辨析和历史影响评估四个部分,逻辑性极强。我特别喜欢它在总结部分提出的“百家争鸣背后的时代困境”,这使得我们不仅了解了理论本身,更理解了理论产生的土壤。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辩证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思想史的源头活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评分我必须为这本《庄子逍遥游深度解析》点赞,它成功地将那位“濠梁之辩”的浪漫哲人拉回到了我们身边。许多庄子的译本,在处理那些光怪陆离的寓言和奇特的想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要么过度理性化,要么干脆弃之不顾。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大师级的——它将神话和比喻视为庄子“超越性思维”的载体,而非单纯的故事。译注部分对关键意象的分析尤其精彩,比如“胠箧盗 মোকাবি”的比喻,作者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偷窃,而是深入探讨了对既定规则的反叛和对个体自由的维护。文字风格上,这本书显得灵动而富有诗意,仿佛能跟着庄子的笔触一起遨游于天地之间。读完“逍遥游”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心中的许多束缚和焦虑都消散了,体会到了那种“至人无己,神明不死”的境界带来的巨大心理解放。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传神”,而非仅是“译文”。
评分这本《孙子兵法译注》简直是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全新的领悟。作者的译注非常精准到位,不仅解释了原文的字面意思,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军事谋略和哲学内涵。尤其赞赏的是,它没有将《孙子兵法》束之高阁,而是用大量的现代案例来佐证和阐释,使得那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论述,在商业竞争、团队管理乃至个人职业规划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译者显然下了深功夫,不仅精通古代汉语,对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也有深刻的见解。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质感和字体排版都让人爱不释手,捧在手里有一种庄重而沉静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势”的阐释,它不仅是军事上的态势,更是一种宏观的、动态的把握能力,对于我们理解复杂局势的变化非常有启发性。读完后,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都变得开阔了许多,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学会了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布局谋篇。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值得推荐给所有对战略思维感兴趣的人士。
评分这本《论语精义拾遗》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远超我预期的“儒家入门”读物。原本以为《论语》无非是些为人处世的教条,但经过这本译注的梳理,我才发现孔子的智慧是何等的精妙和富有弹性。不同于一些强调僵化礼仪的版本,这里的注释非常注重“情境性”,即孔子在什么背景下、对什么样的人说了哪些话,这一点至关重要。译者在每段的解读后,都附带了一个“现代语境关联”,这个设计极其巧妙,比如对“君子不器”的解释,就联系到了现代专业化与全面发展之间的权衡,让人拍案叫绝。书中的文字功底深厚,翻译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读者的易读性,比如对“仁”的诠释,就将其从一个抽象概念分解为若干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准则,非常实用。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儒学的许多刻板印象都在阅读过程中被悄然瓦解了,它展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人文关怀的先贤形象。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道德经新解》,对道家思想有了更系统和立体的认识。市面上关于《道德经》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空泛的说教或者过度神化,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回避老子思想中那些看似矛盾、晦涩的观点,而是将其置于先秦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细致的考量,然后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进行重构。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无为”时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其解释为“不作为”,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顺应自然、不妄加干涉的智慧。译注部分详略得当,对于一些关键的词汇,比如“道”、“德”、“常”,都给出了多层次的解释,结合了不同学派的见解,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温和的、引导性的力量,读起来非常舒服,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令人望而却步。它更像一位智者在身旁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生的许多困惑找到了新的出口。对于长期被现代社会高压节奏裹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急需的“精神慢跑”,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评分此书希望用好一些的纸张就好了。
评分《孫子三論(新版)》以十三篇、六千字的精練言辭,架構出一套涵括總體、主動、未來及務實導戲的戰略思想。不但兼具歷史與科學的途徑,更達於藝術及哲學的境界。其廣博玄妙,更令古今中外的戰略學者一致推崇,並不斷窮究。
评分读书有益,传统文华。我喜欢
评分诗经全篇收录,上海古籍大牌巨献,装桢设计典雅朴素,印刷精美,注释详细带注音,博采古代各家注释,译文为诗歌。
评分速度很快,快递员服务很好,好的让人陶醉,醉在其中让人无法忘怀京东的魔掌,掌心的购物宝典,典出手机京东APP!
评分书还没读,但是它的内涵在我们的生活中了,买来深入学习经典。买这个版本是大家力荐的,但是也会看看其他的,包容并蓄,方有自己见解。
评分上古社的孝经大学中庸是市面上最为显目的学术性普及古典之一,文释译有条有理,便于清识。社会文化价值有目共睹。
评分程俊英先生译注的诗经是一本难得的好参考书,解释非常的详尽,翻译也相当贴切,适合初学者,以及对诗经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或者老师使用。
评分快看完了,也很不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