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评分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美国著名批评家,哈佛大学博士,曾先后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现为加州大学厄湾分校杰出教授,1986年担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主席。米勒的早期学术兴趣足现象学,后转向解构主义,成为影响巨大的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六七十年代以来,米勒-直是解构,主义的信徒和不遗余力的鼓吹者,他和德里达、德曼一起成为解构主义的三巨头。迟至今日,米勒的努力依然是将解构论同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融合起来。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与重复》、《地志解剖》、《阅读的道德》等。《重申解构主义》是来勒特意为中国者选编的论文集,是他的理论和思想核心部分。
评分书很好,正是我需要的
评分[QY]"
评分促销时购买,物美价廉支持京东
评分结构筑一文化中心莅临指导。
评分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1908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迄今。
评分在这一时期英国文化研究倾向于“避免命名(exnominate)”民族性领域,追随这一潮流的澳大利亚人却明确无误地关注民族文化所附加的意义,关注通过这些意义所强加的包容和排斥的模式及其为之服务的利益。倘若80年代英国文化研究将“民族文化”视为某种完全吸引了保守派文化政治的东西,因而并不值得为之费心的话,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则将其视为完全值得论争的东西。所以,许多早期的澳大利亚文化研究集中研究“澳大利亚”在所有文本和媒体中是如何被表征的,以及这些表征的后果及影响。这类研究的焦点包括在多元文化主义之下对本土澳大利亚人以及非盎格鲁一撒克逊族裔的表征。澳大利亚文化研究逐渐地融入国际论坛有助于在90年代后期扩展这些论争,使其成了一个并不那么带有民族主义倾向且在政治上更加多样的探索领域。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