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三國誌
:12.80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7989
字數: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三國誌》是由西晉史學傢陳壽所著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瞭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曆史,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享譽極高。《三國誌》全書共計六十五捲,其中《魏書》三十捲、《蜀書》十五捲、《吳書》二十捲。陳壽依照紀傳體的體例,為同時並立的魏、蜀、吳三個國傢各自修史,然後閤為一本書。因陳壽是晉代朝臣,而晉承魏乃得天下,所以《三國誌》的編纂是以魏為正統。魏國的君主均稱帝,編寫本紀;而蜀國、吳國的君主則稱為主,分彆立傳,這與人們所熟悉的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立場是不同的。陳壽在編寫時做到瞭謹慎地選取史料,中肯得當地進行評價,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史料的選取上,陳壽再三斟酌,摒棄瞭那些不實的記載,求真務實,不妄加評論,客觀公正,做到瞭“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蔽缺點”。
內容提要
《三國誌》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明清和近代學者更是對宋元以來的各種版本進行瞭不懈的校勘考訂工作。1959年,中華書局根據當時通行的四種刻本——南宋紹興、紹熙年間的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和江南書局刻本,進行瞭全麵整理,刊印齣版瞭新型的點校本。本書即以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誌》為底本,參考瞭盧弼1936年齣版的《三國誌集解》以及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精選其中有代錶性的篇目集結成冊,並配以譯文,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注重提高譯文的準確性和生動性,使得全書既具有曆史文獻的可靠性,又具有文學作品的可讀性。當然,書中難免有失誤不妥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目錄
魏書
武帝紀
文帝紀
董卓傳
曹仁傳
蜀書
先主傳
諸葛亮傳
關羽傳
吳書
孫策傳
吳主傳
周瑜傳
魯肅傳
作者介紹
文摘
武帝紀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鞦,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齣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纔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久之,徵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裏。
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靈帝,立閤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敗。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徵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後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後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後,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錶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齣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後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傢財,閤義兵,將以誅卓。鼕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譯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漢相國曹參的後人。東漢桓帝年間,曹騰為中常侍大長鞦,被封爵費亭侯。曹騰的養子曹嵩,官至太尉,誰也不清楚他的齣生由來。曹嵩是太祖的生父。
太祖從小就很機警,有權變心計,任俠放蕩,不注重修養操行,不喜歡研習學問,所以當時的人並不把他看做不平常的人;隻有梁國人橋玄和南陽人何顒認為他不是普通人。橋玄對太祖說:“天下將要大亂,隻有具備治國安邦纔能的人纔能拯救,能安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您瞭!”二十歲時,太祖被舉薦為孝廉並任郎官,不久又做瞭洛陽北部都尉,升為頓丘縣令,後又被徵召擔任議郎。
靈帝光和末年,黃巾軍起義。太祖被授任為騎都尉,徵討潁川的叛軍黃巾軍。後來被升為濟南國相,濟南國有十幾個縣,各縣長官大多依附權貴,貪贓受賄、聲名狼藉,於是太祖上奏朝廷罷免瞭其中八個人;並且禁止不閤禮製的祭祀活動,使得作奸犯科的人紛紛逃竄,國內的局勢平定下來。過瞭很久,太祖被徵召為東郡太守;他沒有去上任,而是稱病迴到傢鄉。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陽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人聯絡各路豪傑,密謀廢掉靈帝,另立閤肥侯為皇帝,並把這個計劃告訴瞭太祖,太祖拒絕瞭。王芬等人果然終失敗瞭。
金城郡人邊章、韓遂殺瞭刺史和郡守起兵叛亂,聚集瞭十多萬人,以緻天下騷動。朝廷徵召太祖為典軍校尉。這時恰逢靈帝駕崩,太子即位,何太後臨朝主政。大將軍何進和袁紹謀劃誅殺宦官,何太後不同意。於是何進召董卓進京,想以此來要挾太後,但是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宦官殺死瞭。董卓進京以後,廢少帝為弘農王而另立獻帝,京都大亂。董卓上錶推薦太祖為驍騎校尉,想要和他共議大事。太祖便改換姓名,抄小路嚮東逃迴傢鄉。等到齣瞭鏇門關,路過中牟縣的時候,太祖被亭長所懷疑,抓到瞭縣裏,縣裏有人私底下認齣瞭他,為他求情纔被釋放。終董卓殺害瞭太後和弘農王。太祖迴到陳留,散瞭傢財,聚集義軍,準備討伐董卓。鼕季十二月,太祖開始在己吾縣起兵,這一年是靈帝中平六年。
……
序言
《三國誌》對於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扇通往古老靈魂的窗戶。當我翻開它,我仿佛聽到瞭戰鼓擂動的聲音,聞到瞭硝煙彌漫的氣息,觸摸到瞭刀劍相擊的冰冷。它刻畫的英雄群像,各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我為曹操的雄纔大略、不拘一格降人纔而驚嘆,也為他的奸雄之名而感到惋惜。我欣賞劉備的仁德寬厚,但也看到瞭他性格中固執和優柔寡斷的一麵。孫權則是一位更加內斂的君主,他的隱忍和決斷,讓他能夠守住江東基業,並最終與曹魏、蜀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除瞭這些帝王將相,書中對那些默默無聞卻貢獻卓著的人物,如魯肅、諸葛瑾等,也給予瞭足夠的筆墨,展現瞭他們作為謀臣、將士的智慧與擔當。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戰爭場麵的描繪,那些著名的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被作者寫得驚心動魄,充滿策略與變數。我能感受到士兵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也能體會到指揮官們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如何調兵遣將,以少勝多。這種閱讀體驗,讓我對古代戰爭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對那些叱吒風雲的軍事傢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的記載,更是一部關於勇氣、智慧、忠誠和背叛的史詩。
評分閱讀《三國誌》的過程,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烈酒,初入口時可能有些辛辣,但迴味無窮,越品越有滋味。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所展現齣的那個時代的宏大敘事和復雜人性。它不迴避殘酷的戰爭和陰謀詭計,但也同樣歌頌著忠誠、義氣和理想。我曾對劉備的仁德和諸葛亮的智慧傾倒,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更加關注書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比如,曹操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奸雄”,他也有著詩人的一麵,有著對人纔的渴求,甚至在某些時刻,他展現齣瞭超乎尋常的遠見。而劉備,他的“仁德”也並非總是有效的策略,有時反而成為瞭他政治上的負擔。孫權的政治智慧,則體現在他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如何利用地理優勢,以及如何在他兄長和兄弟們的陰影下,建立起自己的威信。這些 nuanced 的描繪,讓我看到瞭曆史人物的多麵性,也讓我認識到,曆史評價並非非黑即白。書中對政治鬥爭的描寫,更是讓人大開眼界。閤縱連橫,爾虞我詐,各種權謀策略層齣不窮,讓人不得不嘆服古人的智慧。讀完之後,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曆史的走嚮,思考人性的復雜,也思考我自身在曆史大潮中的位置。
評分《三國誌》在我心中,是一部關於“時代印記”的百科全書。它不僅僅是關於戰爭和政治的記錄,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瞭那個時代社會風貌、文化習俗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著作。書中所描繪的官場規則、民間生活、甚至士人的風骨,都讓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我欣賞書中對軍事策略的詳盡描述,那些行軍布陣、戰術運用,都充滿瞭古人的智慧。但我也同樣著迷於書中對人物情感的細膩捕捉。無論是君主與臣子之間的情誼,還是兄弟之間的忠誠,亦或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袍澤之情,都讓人動容。它讓我看到,在那個充滿戰亂的年代,依然有許多美好的情感和值得堅守的道義。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邊緣人物的描寫,他們雖然沒有叱吒風雲的功績,但他們的存在,也構成瞭那個時代的一部分。通過他們,我能看到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讀《三國誌》,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是與那些古老而鮮活的靈魂進行對話,感受他們的人生,理解他們的選擇。它讓我明白,曆史是一個連續的進程,而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印記,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理解。
評分《三國誌》對我來說,是一部關於“選擇”與“命運”的史書。它生動地展現瞭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無數人物如何做齣影響自己乃至整個時代命運的選擇。我常常會被那些關鍵性的決策所吸引,比如曹操是否應該揮師南下,劉備是否應該接受諸葛亮齣山,以及孫權是否應該與劉備聯閤抗曹。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後果。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極其細膩。我能看到劉備的仁愛之心,曹操的雄心勃勃,孫權的隱忍果斷。但同時,我也看到瞭他們各自的局限性。劉備的固執,曹操的猜忌,孫權的保守,都曾在關鍵時刻成為他們命運的轉摺點。而那些被後人津津樂道的謀略,如空城計、火燒赤壁,在書中被描述得更加真實可信,充滿瞭智慧的較量和膽識的比拼。我常常會為書中人物的悲歡離閤而感嘆,為他們的奮鬥和犧牲而動容。它讓我明白,曆史並非隻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書寫齣的波瀾壯闊的畫捲。每一次翻開,我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對曆史,對人生,都有更深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史情有獨鍾,而《三國誌》無疑是我心中一座巍峨的高山,一座讓我反復攀登、每次都收獲新風景的寶藏。初讀時,我如同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仿佛親眼目睹瞭群雄逐鹿的壯烈場麵。那些熟悉的名字,如劉備、曹操、孫權,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人物,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雄心壯誌和無奈悲涼。我會被諸葛亮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精神所摺服,也會為關羽韆裏走單騎、義薄雲天的氣魄所感動,更會為趙雲長阪坡七進七齣的勇猛而熱血沸騰。然而,《三國誌》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政治史、人物史。書中對政治鬥爭的描寫,權謀策略的運用,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我能感受到不同派係之間的明爭暗鬥,君臣之間的信任與猜忌,以及政治格局的瞬息萬變。每一個決策,每一次博弈,都可能牽動整個局勢的走嚮。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是其中的一員,我會如何選擇?我會做齣怎樣的決定?這種代入感,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人性的復雜有瞭更深的體會。它讓我明白,曆史的洪流並非由簡單的善惡對錯來定義,而是由無數個個體在特定環境下,基於自身立場、利益和情感所做齣的選擇共同推動的。
評分産品不錯,外觀好看,內容豐富,一次買瞭這麼多……
評分書挺好的,店傢非常負責!還會來
評分東西不錯,經濟實惠。
評分客服態度很好,但物流時間太長。
評分客服態度很好,但物流時間太長。
評分東西不錯,經濟實惠。
評分東西不錯,經濟實惠。
評分物流挺快,價格便宜,質量也好,好評!!!!!
評分東西不錯,經濟實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