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套装共4册) [Selected Translation Works of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套装共4册) [Selected Translation Works of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向远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47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885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Selected Translation Works of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字数:16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分“古代卷”(上下册)和“近代卷”(上下册),是日本古典文论的编选翻译文集,精选89位文论家的文论著述170篇,共计160余万字,绝大多数篇目为首次翻译。
日本古典文论的文献资料相当丰富,而且自成体系,但迄今为止译成中文的甚少。本书可以为文学理论、美学、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日本文学与东方文学的学习与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文献,并且有助于改变我国东方文论的翻译严重不足、与西方文论翻译相比明显失衡的状况,有助于改变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中文论翻译十分薄弱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为东方美学、比较诗学等学术领域的开拓与展开打下一定基础。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学者、著作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400万字,2007年版)及各种单行本著作21种(含合著4种),发表论文160余篇。译有《审美日本系列》(全4卷,含《日本物哀》《日本幽玄》《日本风雅》《日本意气》)、《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全4卷)及井原西鹤等日本古今名家名作多种,共计250余万字。

内页插图

目录

《古代卷(上)》
古代卷译序:日本古代文论的传统与创造
一 和歌论
空海
文笔眼心抄
藤原滨成等
歌经标式
喜撰式
孙姬式
石见女式
菅原道真
《新撰万叶集》序
纪贯之
《古今和歌集》真名序
《古今和歌集》假名序
《新撰和歌集》序
壬生忠岑
和歌体十种
藤原公任
新撰髓脑
和歌九品
源俊赖
俊赖髓脑
藤原俊成
古来风体抄
鸭长明
无名抄
藤原定家
近代秀歌
每月抄
藤原亲经
《新古今和歌集》真名序
后鸟羽院
后鸟羽院御口传
京极为谦
为谦卿和歌抄
正彻
正彻物语
荷田在满
国歌八论
贺茂真渊
歌意考
本居宣长
石上私淑言
香川景树
《新学》异见
歌学提要
二 连歌论
二条良基
连理秘抄
筑波问答
十问最秘抄
心敬
私语
宗祗
长六文
宗长
连歌比况集

《古代卷(下)》
《近代卷(上)》
《近代卷(下)》

精彩书摘

在《古今集》之后编纂《后撰集》,从延喜五年始,历经朱雀帝①在位时,仅有四十年时间。然而,当时从大臣到大纳言、中纳言等中下层官吏,例如曾是大纳言、后官至西宫左大臣的高明公②、师氏大纳言、朝中中纳言、敦忠中纳言等等,歌人众多。曾经入选《古今集》的歌人,后来也吟咏了许多新作品。女性方面,伊势、中务、承香殿大辅等人,也是人才辈出。并且天皇也十分热衷诗歌之道,故再次敕撰了这部和歌集。
一四、《拾遗集》
此后,花山法皇③敕撰《拾遗集》,将《古今集》、《后撰集》遗漏的作品编纂起来,故名日《拾遗集》。由此,《古今集》、《后撰集》和《拾遗集》,总称“三代集”。大纳言藤原公任又将《拾遗集》做了摘抄,名日《拾遗抄》。后世更多人的欣赏《拾遗抄》,而《拾遗集》则多少被掩蔽了。从《拾遗集》,到《后拾遗集》的编纂,时间也不太长,但因为被《古今集》、《后撰集》遗珠者不少,《后拾遗集》予以收录,并了加上了当时的歌人写了许多新作品,对《万叶集》中的和歌,如柿本人麻吕、山部赤人的和歌也选收不少,优秀作品固然很多,但也不免有些杂乱。还是《拾遗抄》尽收优秀之作,而且随着时光推移,更合今世读者之心。近世的歌人作和歌时,也多效法《拾遗抄》的风格。
一五、《后拾遗集》
《拾遗集》后,和歌长时间没有收集编纂。歌人及其作品积累多了,白河天皇④颁诏编选和歌集,通俊卿领命。因编纂的是《拾遗集》之后的作品,故名为《后拾遗集》。从该集的和歌可以看出,和歌的风格有所变化。《古今集》之后的《后撰集》,歌风较为古朴,用词较为古雅,其中赠答歌为多,和歌的编排有些杂乱。
……

前言/序言

unll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们看作者他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写的,但是他用的史料几乎全是日本的史料,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优点,我们知道如果从日本人的立场上来写日清战争,他不可能得到中国人的认同。这本书也许也不可能得到很多读者的认同,但是我想谁都没有办法否定,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的孤意苦心,他搜集了那么多资料,他对于这场战争来龙去脉,对这场战争很多具体的方面,所做的研究和探索,我看在中国的历史学家里面,没有人能够做的到,至少中国的历史学家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到日本去做这样的史料的搜证。

评分

日本古典文论选译。。

评分

   第二章是清日战争关,第三章是清日战争大事记,第四章清日战争图记,全是图表。然后第五章是清日战争的表记。相当完整的图文并茂,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图文并茂,作者搜集了日本方面所收藏的保存大量的图片,而且图片的质量相当的高,都非常的清楚,我觉得很有一种惊异之感。

评分

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日本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未曾中断,至今仍繁盛不衰。可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具有独自历史传统的文化和文学大国,像日本这样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内,持续不断地从一个特定国家(中国)撷取题材。因而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它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学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深化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学巨大的、持续不断的影响,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人如何塑造、如何描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并看出不同时代日本作家的不断变化的“中国观”,并由此获得应有的启发。《王向远著作集(第5卷):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为该《著作集》的第5卷本。《王向远著作集》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王向远著作集(第5卷):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为该《著作集》的第5卷本。《王向远著作集》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王向远著作集(第5卷):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为该《著作集》的第5卷本。《王向远著作集》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

评分

   而这些细节,我们说魔鬼就在细节当中,而这些细节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这样一场战争,在一个庞大的大清帝国和一个小日本之间的战争,日本在所有的方面,它都占了上风,所以只要看战争的背景和军力的分析你就可以知道,这场战其实是没有办法打的,打的话大清是必输的。

评分

   所以,作者他用清日战争,从日本的角度来讲,就是日清战争,是有它的深意的。然后我们要讲到作者,刚才我已经说过了作者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科班出生的历史学家,宗泽亚先生他原来在中国科学院,我们知道中国科学院它是一个自然科学这样的一个机构,中国最高的科学机构,原来在中国科学院的某一研究所工作。

评分

   后来八十年代末他去了日本,在日本他先是留学攻读,然后他先后做过化学工程师,又做过电子工程师,说起来我们说电子工程师、化学工程师也好,这都是和历史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这位宗泽亚先生他对日本的民族,日本的文化,乃至于对清日战争他有浓厚的兴趣,然后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日本这些主要的图书馆,查考了大量的史料,就有了这样一本中国的著作《清日战争》。

评分

   这本书我们看作者他是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写的,但是他用的史料几乎全是日本的史料,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优点,我们知道如果从日本人的立场上来写日清战争,他不可能得到中国人的认同。这本书也许也不可能得到很多读者的认同,但是我想谁都没有办法否定,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的孤意苦心,他搜集了那么多资料,他对于这场战争来龙去脉,对这场战争很多具体的方面,所做的研究和探索,我看在中国的历史学家里面,没有人能够做的到,至少中国的历史学家好像还没有人能够到日本去做这样的史料的搜证。

评分

就是书店对待书有点粗暴,寄过来的两套书其中一套已经被拆开,封面弄得很脏,本来就是白底,弄点脏东西很难看,麻烦书商和快递对书爱惜一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