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是為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齣版)一書所寫的導論。《北京開放大學經典讀本係列叢書:〈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對漢、唐、宋、明、清諸代的政府組織,考試選舉監察製度,財經賦稅製度,軍事與兵役製度,民族、宗教製度與政策進行瞭比較詳細的闡述,並對每一製度進行瞭利弊得失分析,對每一朝代的政治進行瞭評述,既繼承瞭原書的精華良質,又推陳齣新,是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製度史。《北京開放大學經典讀本係列叢書:〈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不失為條理性、邏輯性、生動性和有趣性為一體的導讀讀本。
作者簡介
呂正明,寜夏永寜縣人,1967年7月1日生,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本科、碩士畢業,曾在研究機構和齣版機構供職。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東方管理學院研究員。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漢代政治得失
背景與條件
第一節 漢代政府組織
一、皇室與政府
二、中央政府的組織
三、漢代地方政府
四、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第二節 漢代選舉製度
第三節 漢代經濟製度
一、漢代土地及賦稅製度
二、漢代山林池澤及商稅
三、漢代鹽鐵酒官營政策
四、漢代鑄幣權問題
五、漢代均輸平準政策
六、算緡和告緡
七、東漢的經濟
第四節 漢代兵役製度
一、漢代的軍事製度
二、漢代的兵役製度
第五節 漢代的民族與宗教
一、漢代的民族
二、漢代的宗教
漢代政治述評
第二章 唐代政治得失
背景與條件
第一節 唐代政府組織
一、漢唐相權之比較
二、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職權之分配
三、中央最高機構政事堂
四、尚書省與六部
五、唐代地方政府
六、觀察使與節度使
第二節 唐代考試製度
……
第三章 宋代政治得失
第四章 明代政治得失
第五章 清代政治得失
精彩書摘
清代的各禁區利弊得失分析
清代前中期疆域遼闊、廣大,但清代統治者卻在疆域之中劃分瞭許多禁區,禁止王朝的主體民族——漢族進入禁區,以保護統治民族——滿洲人、次統治民族——濛古族的利益,人為地把各民族分隔開來,充分體現瞭清代統治者分而治之,保護、維護滿洲貴族的利益的思想意識。
劃分的許多禁區,大多在邊疆。由於不許漢人進入,開發得特彆晚,人煙稀少,很大程度上保持瞭原始的自然狀態。從現代視角來看,有保護自然環境的積極意義,這一點應予以肯定。
鴉片戰爭之後,列強紛至遝來之時,齣現瞭問題。清王朝打不過列強,屢屢割地賠款,邊疆首當其衝,很大一部分邊疆地區被割讓給瞭列強,這是清代統治者萬萬沒有想到的,也是其私心政策導緻的惡果。隻是在這一狀態屢次齣現的情況下,同治、光緒年間的清代統治者纔開禁邊地,準許漢人移入,開墾田地,移民實邊,否則丟掉的邊疆土地可能會更多。
整體而言,清代的邊疆禁區政策不可取,應予以否定。
第四節 部族政權下之考試製度
清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基本上繼承瞭明代,但又有自身的特點。清代是一種部族政權,這首先體現在它的選官、用官製度上。滿洲人在政權之中居於絕對優勢和有利地位,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居於附庸和不利地位,以此維護和保護滿洲貴族的利益。清朝規定在行政機構、軍事機構中實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辦法。把全國的重要官職分彆定為宗室缺、滿洲缺、濛古缺、漢軍缺、漢缺等多種,其中以滿洲缺、漢缺為主,按缺補授。
……
前言/序言
由鬍曉鬆校長、雷原與王寜寜教授主編的北京開放大學經典讀本係列叢書分兩輯共二十四本,即將問世。
兩輯叢書有一些基本的特點:
第一,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解讀,以此體現述而不作的治學精神。對這些經典的闡釋有利於奠定文化基礎,厚積薄發,使我們的文化永遠有一個憑藉。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有經典著作,並且我們對經典永遠保持著一種敬意,使經典著作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與源泉,如此,也使我們的文化自始至終有一個中心。
《<論語>導讀》、《<大學中庸>導讀》不僅加瞭拼音,還加瞭注解與導讀。《論語》、《大學》、《中庸》被列入《四書五經》,自宋之後一直作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今天以這種敬意與溫情對待仍然是必要的,民族文化的傳承既離不開這種精神,也離不開這種做法,在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事業中,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種精神與態度。中華民族即使遇到磨難或災難,有這樣那樣的不測,若還有幾部經典,我們能朗朗上口地背誦下來,記在大腦裏,藏在心中,用在實踐,我們的中華民族就必然有復興之日。背誦和研讀經典,有熟能生巧的意義,修身養性,啓迪智慧,自覺覺他,這必將對改變人生的氣象具有積極作用。
……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洞悉王朝興衰的智慧之鏡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長河中,政治製度的演變是貫穿始終的一條重要脈絡。從封建王朝的巍峨聳立,到帝國時代的權力更迭,再到共和的曙光初現,每一個時代的政治架構都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軌跡,也塑造著民族的精神風貌。北京開放大學經典讀本係列叢書,以其精良的選材和深入淺齣的解讀,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其中,《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正是這樣一本凝聚著智慧與洞察的引路之作。 本書並非直接照搬《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原著內容,而是緻力於為讀者搭建一座理解這部經典作品的橋梁。它深刻理解到,對於許多初次接觸曆史學術著作的讀者而言,理解曆史背景、掌握核心概念、理清作者思路,是有效閱讀的關鍵。因此,《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通俗的語言錶達,引領讀者走進錢穆先生那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曆史分析之中。 一、 撥開迷霧,點亮曆史的智慧火炬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原著以其精闢的論述,對中國自秦漢至清的曆代政治製度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與評價。它不拘泥於史料的堆砌,而是著眼於製度本身的運作邏輯、優劣得失,以及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然而,要真正領會其中的精髓,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正是為彌補這一“門檻”而生。它將原著的核心思想、關鍵論點、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進行提煉與解讀。它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首先為讀者勾勒齣中國曆代政治製度發展的宏觀圖景,幫助讀者建立起清晰的曆史框架。例如,在導讀中,讀者將有機會深入理解中國中央集權製度是如何從萌芽走嚮成熟,其在不同朝代經曆瞭怎樣的演變與調整,以及這些調整背後所蘊含的政治智慧與現實考量。 本書將重點梳理以下幾個重要的政治製度演變階段,並輔以詳實的導讀分析: 秦漢的中央集權與郡縣製: 導讀將引導讀者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製度,尤其是郡縣製的推行,是如何打破舊有的分封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基礎。同時,也會探討其在鞏固統一、加強管理方麵的積極作用,以及在推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挑戰。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門閥政治: 在這一動蕩的時期,導讀將幫助讀者認識到,中央集權製度的削弱以及士族門閥勢力的崛起,對政治格局産生的深刻影響。我們將探討門閥政治的特點,以及其對社會階層流動和政治生態的製約。 隋唐的科舉製與三省六部製: 導讀將重點解讀隋唐時期在政治製度上的重大創新,尤其是科舉製度的創立,它如何打破世襲門閥的壟斷,為社會階層提供上升通道,以及三省六部製如何優化中央行政體係,提高行政效率。 宋朝的文官政治與“重文抑武”: 導讀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宋朝獨特的政治文化,分析其“重文抑武”政策的背景、內容及其深遠影響。我們將理解宋朝如何通過一係列製度設計,來維護文官的地位和權力,並探討這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軍事力量發展帶來的挑戰。 元朝的行省製與民族融閤: 導讀將解析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政治製度上的繼承與創新。特彆是行省製的推廣,如何在廣袤的疆域內實現有效的統治,以及其在促進民族融閤方麵的作用。 明清的君主專製與內閣、軍機處: 導讀將深入剖析明清時期君主專製製度的強化,以及內閣、軍機處等機構的設立,如何進一步集中權力,並探討這些製度在維護國傢統一、穩定統治的同時,也可能帶來的官僚主義和僵化問題。 二、 深度解析,挖掘製度背後的邏輯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梳理曆史脈絡,更在於引導讀者深入挖掘政治製度背後的邏輯。它鼓勵讀者跳齣“好”與“壞”的簡單評判,而是去理解製度的設計初衷、運行機製、以及它所處的曆史語境。 導讀將著重引導讀者關注以下幾個方麵: 製度的適應性與局限性: 每一個政治製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下産生並運行。導讀將幫助讀者理解,不同時代的政治製度是如何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又會在哪些方麵暴露齣其局限性。例如,我們可能會看到,在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高度集權的君主製度發揮瞭重要的穩定作用,但在近代化轉型的浪潮中,這種製度卻顯得步履維艱。 權力運行的製約與平衡: 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治體係,都離不開對權力的製約與平衡。導讀將引導讀者審視曆代政治製度中,關於權力分配、監督、以及製衡的各種設計。這可能包括對官僚體係的設置,對皇權的約束(雖然在君主專製下,這種約束往往是象徵性的),以及不同政治力量之間的博弈。 製度變遷的動力與機製: 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政治製度也隨之發生變化。導讀將幫助讀者理解,是什麼樣的力量驅動著這些變遷?是內外的壓力?是新興階級的訴求?還是思想觀念的革新?同時,也將探討這些變遷是如何發生的,是通過改革、革命,還是漸進式的演化? 製度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政治製度並非孤立存在,它與社會文化、思想觀念、民情風俗息息相關。導讀將引導讀者認識到,政治製度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是否符閤當時的社會文化土壤,以及它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社會文化。 三、 培養批判性思維,啓迪曆史的現代意義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最終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培養一種獨立思考、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它鼓勵讀者在閱讀中保持疑問,進行多角度的審視,而不是被動接受現成的結論。 通過對曆代政治得失的深入分析,導讀將引導讀者思考: 曆史的經驗教訓: 曆史是一麵鏡子,可以映照現實。通過學習曆代政治製度的興衰,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為當下的社會發展提供藉鑒。例如,對腐敗問題的根源分析,對權力失控的警示,對改革的必要性,都可以在曆史的案例中找到深刻的啓示。 政治智慧的傳承: 盡管時代在變遷,但許多政治智慧卻是跨越時空的。導讀將幫助讀者體悟先賢們在治國理政方麵的思考,理解他們是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下做齣決策,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及如何追求國傢的長治久安。 認識現代政治的根源: 現代政治製度並非憑空産生,它往往是對曆史製度的繼承、揚棄與發展。通過瞭解中國曆代政治製度的演變,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政治環境的形成,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層邏輯。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導讀,並非一本簡單的讀物,它更像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約。它以北京開放大學經典讀本係列一貫的嚴謹與溫度,為讀者提供瞭走進錢穆先生思想殿堂的鑰匙。閱讀本書,您將不再是簡單地瀏覽史料,而是將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者,在曆史的長河中,尋找那些關於國傢、權力、以及人民命運的深刻答案。它將點亮您的曆史智慧,讓您以更開闊的視野,洞悉王朝興衰的秘密,並從中獲得啓迪,去理解當下,也去構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