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歷史》
作者: 梁思成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1/05
ISBN: 9789620430534
語言:中文繁體
頁數: 320頁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梁思成遺孀林洙女士根據梁公的《中國的藝術與建築》一文中的雕塑篇文字,配上他拍攝收
集的圖片以及有關論述整理而成的著作。全書用簡潔的文字和珍貴的圖片,解說了中國古代佛像的
歷史發展以及每個時代的藝術特色和成就。
本書文字較簡短,但圖片豐富近 400 幅,清晰的說明瞭中國歷代的佛像藝術特色,對於藝術專業
的讀者是很好的引導讀物;對一般讀者而言,則可以領略中國佛像藝術之美。
作者簡介:
梁思成 ,中國的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教育事業,是這一
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在中,他作為「復古」的典型而被批鬥,但仍沒減他對中國建築的熱
愛和關注。在那艱難時期,第二任妻子林洙成為他大的支持。梁公曾為美國大百科全書寫過《中
國的藝術與建築》一文,林洙依據「雕塑篇」的文字,配上梁公拍攝收集的圖片及有關論述,寫成
《佛像的歷史》,以饗廣大讀者。
編者簡介:
林洙 (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建築師、教員、作家,中國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
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1963年-1972年),並陪伴其走過了人生艱難歲月的十一年。
目.........錄
中國早期的雕塑
佛像的由來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元魏——雲岡石窟
北魏——龍門石窟
北齊、北周
北齊——天龍山石窟
北周造像
隋
唐
龍門石窟
各地雕塑造像
唐代雕塑的興衰
宋、遼、金
各地雕塑造像
元、明
各地雕塑造像
我一直以为,对于佛像的理解,只需要懂点佛教教义,再加上一些对中国古典审美的感知就足够了。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梁思成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佛像艺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佛像”,更是在讲述“人”——创造佛像的人,信仰佛像的人,以及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人。 书中对佛像面部表情的解读,对我来说尤其震撼。他不再将它们仅仅视为神圣的象征,而是看到了其中所寄托的人文关怀、情感表达,甚至时代情绪。他分析了不同时期佛像眉眼、嘴角、神态的变化,是如何反映当时人们对“慈悲”、“庄严”、“智慧”等概念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又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而演化。这种“以人为本”的艺术解读方式,让我对佛像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共鸣感。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石雕木刻,而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承载着人类历史与情感的艺术品。
评分我一直以为,佛像艺术就是一种宗教表达,是用来供奉和观赏的。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佛像艺术其实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映射。梁思成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不仅仅是在讲解佛像的造型、材质,更是在讲述佛像背后的故事——是谁建造了它们?为什么建造?它们在当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对不同时期佛像的风格演变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一种清晰的历史轨迹。从北魏的秀骨清像,到隋唐的雄浑饱满,再到宋代的内敛圆润,每一种风格的转变,都不仅仅是艺术审美的变化,更是社会思潮、哲学理念、乃至经济发展的反映。梁先生将这些看似零散的艺术元素,串联成一条完整的历史线索,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这本《佛像的歷史》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梁思成先生的著作总是能带来如此深邃的洞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佛教造像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了那么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不同时期的佛像样式,更重要的是,梁先生将佛像置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中去审视,让我看到了艺术形式背后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信仰力量。 从早期的犍陀罗风格传入,到汉传佛教的本土化演变,再到唐宋时期的辉煌以及之后的衰落,书中对每一个阶段的佛像特点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又将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紧密联系。例如,他对于不同朝代佛像脸部特征、服饰、手势细微变化的解读,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他不仅仅关注“美”,更关注“为何美”以及“如何演变”。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本书读起来既像一本艺术鉴赏指南,又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在浩瀚书海中寻觅已久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本身是一名对建筑颇有研究的爱好者,而梁思成先生,这位伟大的建筑学家,将他敏锐的建筑学视角投向了佛像艺术,这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书中所展现的,远不止对佛像形态的描摹,更多的是一种空间感、结构感和比例感的考量。我惊讶地发现,很多佛像的姿态、比例、甚至开脸,都与当时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梁先生似乎总能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切入,然后深入到最细微的节点。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佛像长什么样”,而是告诉你“这个佛像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种设计又反映了当时的哪些技术和审美取向”。书中对不同时期寺庙建筑与佛像安放位置的关联,对壁画中佛像叙事性的解读,以及对不同地区佛像风格差异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他将艺术、建筑、历史、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佛像艺术发展图景,让我对佛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孤立的个体,而是看到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如何与环境、与文化、与信仰共生共存。
评分作为一名对佛教历史与文化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深入浅出地梳理中国佛像艺术发展脉络的书籍。梁思成先生的这部作品,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并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思想史、文化史的缩影。 梁先生在书中对不同时代佛像风格的阐述,并非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而是深挖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以及社会现实。他清晰地勾勒出佛像艺术如何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如何在中国本土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佛教艺术体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能够将一些看似抽象的宗教概念,通过对佛像具体形态的分析,变得触手可及,易于理解。例如,他对不同手印含义的解析,对佛陀不同化身的特征描绘,都充满了学者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敏感,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