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陳繼儒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經典
  • 散文
  • 隨筆
  • 清代文學
  • 袁中郎
  • 小窗幽記
  • 精裝
  • 典藏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畫報齣版社
ISBN:97875146063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13165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明代散文中最清新脫俗的文字,古典文學裏的典雅大成者。溫潤流暢,警句迭齣。
  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
  寫景、寫情、寫人、寫道
  修身、養性、明理、處世
  古雅意蘊,當代哲思
  冷雋悠遠,深刻警醒
  順著清澈的文字,進入心靈的世外桃源。

內容簡介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捲,格言警句類小品文。本書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集,內容主要闡明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首,錶現瞭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之情,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為明代清言的代錶作之一。此書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中國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從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有不小助益。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灕世風的批判中,透露齣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文今日讀來,頗有風緻,清賞美文外,於處世修身,砥礪操守或有啓發。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被專業人士評為“端莊雜流灕,爾雅兼溫文,有美斯臻,無奇不備”。被大眾稱之“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

作者簡介

  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鬆江華亭人。諸生,隱居昆山之陽,後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徵不起。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今存著作,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閤同春》、《陳眉公詩餘》、《虎薈》、《眉公雜著》等。

目錄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精彩書摘

  捲一 醒
  醒食①中山之酒②,一醉韆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趨名者醉於朝,趨③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醒④。集醒第一。
  【注釋】
  ①醒食:清醒時飲用。②中山之酒:中山,春鞦戰國時期諸侯國中山國,地處今河北定縣、唐縣一帶。晉乾寶《搜神記》中記載:“狄希,中山人也,能造韆日酒,飲之韆日醉。”③趨:追求、追逐。④解醒:清醒。
  【譯文】
  有人在清醒時喝瞭中山人狄希釀造的酒,一醉韆日不醒。今日塵世中人迷於俗情世務,昏昏沉沉,可說沒有一日不在醉鄉。追逐名利的人沉醉於朝廷的官位,喜歡功利的人癡迷於世間的財富,富足的人則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如何能得到一劑清涼的藥,讓每個人都清醒過來呢?
  【評點】
  喝醉的人,給他喝下一碗“醒酒湯”就能清醒,可是,在功名利祿中沉醉的人,如何纔能喚醒他呢?
  1.1 澹泊①之守,須從穠艷②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嚮紛紜境上勘過③。
  【注釋】
  ①澹泊:淡泊。②穠艷:富貴奢華。③勘過:驗證。
  【譯文】
  淡泊清靜的操守,必須在聲色富貴的場閤中纔能試得齣來。鎮靜如一的操守,要通過紛紛擾擾的環境纔能驗證。
  【評點】
  一個人心境的淡泊和始終如一的操守,能讓人不但在貧賤之時保住自己的尊嚴,更能讓人在曆經聲色豪富時,也經受住考驗。世間絢麗多彩、誘動心誌的事物太多。淡泊就是不貪濃艷之境,任何時候,都能夠保持自己的平常心,不為環境所動。在紊亂的環境中也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掌握自己的方嚮。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相移,這纔是真正的淡泊。
  1.2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①不如直節②之為真。
  【注釋】
  ①矯情:自命清高。②直節:坦誠。
  【譯文】
  給予他人恩惠,不如報答他人的恩德更為厚道。想要一個好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來得輕鬆自在。故意違背常情以自命清高,不如坦白率真做人來得真實。
  【評點】
  費盡心思討好彆人,不如真心實意地報答彆人對自己的幫助。因為最大的報恩是心存感激地以德報恩。很多人想獲得名聲,並以此為榮,倒不如迴避名譽來得逍遙自在,因為隻有平凡中的偉大纔更讓人敬佩。
  1.3 使人有麵前之譽①,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②交之歡③,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注釋】
  ①譽:動詞,誇奬、奉承。②乍:初次。③歡:形容詞。形容一種好的感覺。
  【譯文】
  要他人當麵誇奬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在背後毀謗自己。讓彆人對自己在第一次交往時就有好感,不如保持讓對方與自己長久交往而不會有討厭反感的情緒。
  【評點】
  人多是虛僞客套的,要讓他人當麵贊美自己並不睏難,而要他人在背後保持對自己好的評價卻很難。所以,與其刻意地追求彆人的奉承,不如好好修養德行,讓人們身前身後都能發齣由衷的贊譽。
  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也不必刻意去修飾和追求,否則日後缺點暴露時,會讓人生厭。
  1.4 天薄我福,吾厚①吾德以迎之;天勞我形,吾逸②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③吾道以通之。
  【注釋】
  ①厚:加強。②逸:放鬆。③亨:加強。
  【譯文】
  命運安排給我的福分淡薄,我會努力提高我的品德修養來麵對它。命運使我的形體勞苦,我便安樂我的心情來調節它。命運使我的際遇睏窘,我會加強我的道德使它通達。
  【評點】
  福分薄,是指生命常有缺憾。若內心修養不夠,便會怨天尤人。若內心修養深厚,能使人安然自適,也可活得知足快樂。人生際遇無常,睏厄在所難免,此時不可灰心喪誌,不如充實自己的學問,擴充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道德,來彌補這些先天不足。
  1.5 澹泊之士,必為穠艷①者所疑;檢飾②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事窮勢蹙③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注釋】
  ①穠艷:豪華奢侈。②檢飾:檢點。③事窮勢蹙:窮途末路,走投無路。
  【譯文】
  恬靜寡欲的人,常為豪華奢侈的人懷疑。謹慎而檢點的人,會被行為放肆的人所嫉恨。一個人到瞭窮途末路之時,我們應看看他最初的心誌如何。一個功成名就的人,我們要看他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評點】
  習慣豪華奢侈生活的人,會懷疑恬淡寡欲的人;放蕩不羈的人,會忌恨言行謹慎的人。不是因為有多大冤仇,隻是因為這些人讓他們感到不自在。我們不必看扁一個窮途末路的人,也不必羨慕一個十分成功的人,因為最終的結果怎麼樣,大傢都不知道。畢竟笑到最後,纔是笑得最好的人。
  1.6 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①;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②,賢愚共受其益,纔是生成的德量。
  【注釋】
  ①契:契閤。②平:平和。
  【譯文】
  如果把美醜區分得過於明確,就無法與事物相契閤。把賢與愚劃分得太清楚,則無法與人親近。精明應該藏在內心,對外處事要仁厚相待,使得美醜兩方都能平和,賢愚都能受到益處,這纔是上天培育我們的氣度和品德。
  【評點】
  世間萬物都不絕對,美醜也無一定的標準。如果對事物美醜太過挑剔,人為地將其絕對化會背離事物的本來麵目,不能準確鑒彆事物。
  1.7 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譯文】
  情愛最難保持長久,所以情感豐富的人反而會顯得淺薄無情。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為的人終不會失去他的天性。
  【評點】
  “情到深處情轉薄”,一是因為情甚苦,一是因為情難長久。一旦用情,便會執著,得不到必定痛苦;情又很難以捉摸,掌握甚難,再加上環境多變,見人難見心。能由情愛之中得到快樂的人隻是少數,而生命無常,至親至愛也敵不過生死的摧殘。所以,多情之人在備受命運捉弄之後,多半要遠離情感,而變得寡情瞭。
  1.8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所以為貪。大巧無術,用術者,所以為拙。
  【譯文】
  真正廉潔的人不是為瞭名聲,那些追求名譽,以廉潔自我標榜的人,無非是貪圖名望罷瞭。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運用種種技術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評點】
  真正的廉潔錶現在很多方麵,不是不貪財就是廉潔,為廉潔而立名,雖不貪利,卻是貪名,這種“貪名”的行為也不能稱為廉潔。廉潔能為世人所稱道,是因為極其難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潔自律,廉潔成為很正常的事情,又何必為此而立名呢?
  1.9 譚①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②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譚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注釋】
  ①譚:談論,議論。②真得:真正領悟。
  【譯文】
  喜歡談論山居生活之樂的人,未必真正領悟山林隱居的樂趣。喜歡在口頭上厭惡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將名利完全忘記。
  【評點】
  有許多事情,錶麵和事實往往相差甚遠。正如有些人,好談山林之樂,本身卻不一定真正瞭解山林之趣。而真正瞭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經樂不思蜀,身處其境而不返瞭。還有一些口口聲聲厭惡名利的人,也是最放不下名利的人。這些人形雖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心非。
  1.10 伏①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②獨早。
  【注釋】
  ①伏:潛藏。②謝:結束
  【譯文】
  長久潛伏在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一定會一飛衝天;事物若太開發得太早,往往會很快結束。
  【評點】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法則,在長久的潛伏下韜光養晦,會將自己的內心曆練得飽滿充實,有朝一日錶現齣來,必能“不飛則已,一飛衝天”。 “開先者,謝獨早。”人生經驗的開發也不宜太早,應該像一壇酒一樣,愈陳愈香,要讓它經曆長久的歲月自然地醞釀和成熟,纔能成為一罐好酒。
  1.11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要看他會救。
  【譯文】
  上天想要把災禍給一個人,必定先給他一些福分,讓他升起傲慢之心,目的是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上天想把福分給一個人,必定會先給他一些禍事,來使他警醒,目的是看看他能否自救。
  【評點】
  著名的思想傢老子曾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說:“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這就是天道,天道尚且如此,更何況人事。欲降福而先降禍,是天之善意。豁達的人居福不驕,處禍不憂,知曉禍福隻在於一己之所為,天意難違,也難以預料,但是人的內心若能自救,便能常葆泰然。
  1.12 世人破綻①處,多從周鏇②處見;指摘③處,多從愛護處見;艱難處,多從貪戀處見。
  【注釋】
  ①破綻:過失。②周鏇:交際應酬。③摘:指責。
  【譯文】
  世人在行為上的過失,多發生在與人交際應酬時。指責彆人,是齣於愛護的緣故。覺得艱難放不下時,多是貪戀留戀所緻。
  【評點】
  交際應酬,就算人做得八麵玲瓏,也很難麵麵俱到,日常交際到煩人之處,恩多反怨,會生齣種種嫌隙。所以,喜歡在人情場上周鏇的人,也必定會在人情場上齣現過失。人生中的許多艱難,往往由於貪婪和留戀。貪生者害怕死亡,戀情者害怕失去。可是,大凡執著於何處,何處便容易齣現睏難。惟有能捨一切得失,不貪戀一切,纔能自由豁達地行於世間,而不被外物所束縛。
  1.13 山棲①是勝事,稍一縈戀,則亦市朝。書畫鑒賞是雅事,稍一貪癡,則亦商賈。詩酒是樂事,稍一麯②人,則亦地獄。好客是豁達事,稍一為俗子所擾,則亦苦海。
  【注釋】
  ①棲:居住。②麯:屈從。
  【譯文】
  寄居山野本來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過於迷戀,則與世俗沒有什麼不同瞭。喜歡書畫是一種高雅的行為,但過於貪得無厭,則跟商人沒有二緻。作詩飲酒是一件快樂的事,可若總是屈從他人,敷衍應付,則跟地獄沒什麼區彆。熱情好客是一件令心胸豁達舒暢的事,但一旦成瞭世人喧鬧的場所,便成瞭苦海。
  【評點】
  寫字繪畫,本是一件高雅的事,若每次都花費大量金錢購置名傢之作纔甘心,這就雅意盡失,成瞭炫財傲富的事,還有什麼趣味?作詩飲酒,要興趣所緻,倘若沒有興趣,隻是為瞭應付,就很痛苦瞭。熱情好客亦是如此,廣泛交友可以舒展胸懷,但若是來者不拒,整天喧騰一堂,估計讓人避之猶恐太遲。所以,萬事不能貪,也不能過俗,一旦流於貪俗,則與世俗無異。
  1.14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①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②人。
  【注釋】
  ①量寬:胸懷寬闊。②率:錶率。
  【譯文】
  對錢財不看重,可以集聚眾人,對自己嚴格約束可以使眾人信服,寬宏大量會很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凡事敢為人先則可以領導他人。
  【評點】
  能夠實現自我約束是讓人心悅誠服最好的方法,如果不能約束自己,又怎麼能要求彆人呢?隻有嚴於律己,纔能讓人心生敬意,自然就會跟隨你,聽從你瞭。 想領導他人,要敢為人先,這樣纔會有領導力。
  1.15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譯文】
  在最容易讓人迷惑的地方識破迷惑,則任何時候都是清醒的狀態。將內心最割捨不下的事情放下,那麼到處都是寬廣的路。
  【評點】
  人心若無太多牽牽絆絆,天地便會始終遼闊。眼前無路往往是由於心中無路所緻,如果將內心的石塊拿走,自然諸事順遂,萬境寬廣。
  1.16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譯文】
  遇到大事和難事的時候,可以看齣一個人是否具有擔當責任的勇氣。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看齣一個人是否具有胸襟和氣度。而逢到讓人或喜或怒的事情時,則可以看齣一個人的涵養。在與眾人同行同止時,可以看齣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識。
  【評點】
  很多人遇事沒有主見,容易追隨彆人,做齣和彆人一樣的事,但這樣做齣來的事情未必就是對的。不盲目從眾,心中自有取捨,這纔是真正有見識的人。
  1.17 良心在夜氣清明之候,真情在簞食豆羹之間。故以我索①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②。
  【注釋】
  ①索:要求。②露:暴露。
  【譯文】
  隻有在深夜內心清靜平和的時候,纔能看齣一個人的良知,也隻有在最簡單的飲食生活中纔能流露齣真實的情感。所以與其不斷去要求彆人,還不如經常進行自我反省。與其去揭露他人的弱點,不如先檢查自身的錯誤。
  【評點】
  深夜來臨,萬籟俱寂之時,獨坐靜思,細想一日言行,纔會發覺多有不是的地方,而生愧意。因此,在夜氣清明時,人最容易自我反省。
  1.18 寜為隨①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傑。
  【注釋】
  ①隨:順應。
  【譯文】
  寜願做一個順應世人的平庸愚笨之人,也不要做一個智力超群而欺世盜名之徒。
  【評點】
  真正的豪傑應該是運用自己的聰明纔智來造眾人之福,否則隻能被稱為寇盜梟雄,即使名聲在外,隻不過是沽名釣譽罷瞭。所謂欺世之豪傑,便是說的這類人。
  1.19 清福上帝所吝,而習忙可以銷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謗可以銷名。
  【譯文】
  清閑安逸的生活是上天所吝嗇給予的,如果讓自己整天處於忙碌的狀態中,習慣忙碌的生活,則可以減少這種雖然清靜但不善的福分。好的名聲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毀謗,則可以削弱這種名聲所帶來的負擔。
  【評點】
  維持一個好的名聲是很難的,也很纍人。而且完美的名聲有時也會帶來災禍。所以,如果偶爾遭受他人的毀謗,不用著急生氣,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名聲受損後,就不易遭人妒忌,還可以擺脫盛名之纍,可以讓自己有自己的空間,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1.20 人之嗜名節,嗜文章,嗜遊俠,如好酒然①,易動客氣②,當以德消之。
  【注釋】
  ①然:一樣。②客氣:衝動。
  【譯文】
  人們珍惜名聲氣節,愛好舞文弄墨,喜歡仗義豪氣,就如同愛好喝酒一般,容易一時興起,應當用道德修養來改變它。
  【評點】
  喜歡名節的人可以為名節拼瞭性命,喜好文章的人可以為文章的措辭反目成仇,而以遊俠自居的人卻常常仗義不足。這些都不是發自內心的真正喜歡。究其原因,隻不過是好麵子罷瞭,對自己卻毫無益處,更說不上什麼有利他人瞭。
  1.21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譯文】
  一個善良的念頭,可以讓降福的吉神伴隨左右;而一個邪惡的念頭,可以招來惡鬼為禍作災,明白這個道理,便可以差使鬼神瞭。
  【評點】
  其實所謂吉神與惡鬼,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是想做善人,還是想做惡人。禍福並不是由鬼神給予,而是惟人自取。長期為善的人心胸坦蕩,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長期為惡的人本身形為惡鬼,心中充滿蒺藜,自然會有惡鬼跟著他,引誘他作惡,最終自食其果。
  1.22 眉睫綫交,夢裏便不能張主①;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注釋】
  ①張主:控製自己的主張。
  【譯文】
  當雙眼閉上,在睡夢中人便不能自作主張。當夢醒之後,眼光落到地下,想到夢中都不能自主,死後在九泉之下又如何能想得分明呢?
  【評點】
  在佛教中,說生命有六道輪迴,又說死後會齣現一種“四大分離”的可怕現象,說我們這個色身為幻身,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我們所追逐的一切功名利祿,不管看起來多麼宏偉,可在永恒的時空裏,也隻是渺小的幻影,因此,麵對死亡,許多事情都可以釋懷。
  1.23 佛隻是個瞭仙,也是個瞭聖。人瞭瞭不知瞭,不①知瞭瞭是瞭瞭;若知瞭瞭,便不瞭。
  【注釋】
  ①不:沒有。
  【譯文】
  佛隻是一個善於瞭卻俗塵凡事的神仙,也是個善於瞭卻煩惱的聖人。人類雖然很聰明,卻不知該如何瞭卻一切的煩惱,不知萬事放下便是無事;若心中還有放下的念頭,便是還沒有完全放下。
  【評點】
  人總是自以為很聰明,卻整日在煩惱欲望的溝壑中不能自拔。很多事情沒有來臨之時瘋狂地去追逐,真正來臨之時渴望一直擁有,過去之後還在心中念念不忘,全然不知放下即收獲快樂,隻是不斷地以欲望來煩惱自己,束縛自己。
  1.24 剖去胸中荊棘以便人我往來,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譯文】
  將心中最易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荊棘去除,以最寬闊的胸懷和人交往,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評點】
  去除胸中惡念,以便於和他人真誠交往,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作為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人,要善於與人交流,與人溝通,不要把自己塵封在另一個世界裏,鎖住自己的心靈。要打開心扉讓憂愁哀傷釋放齣去,把愛和歡樂帶迴傢,這樣的生活,會讓自己感覺輕鬆愉快。
  1.25 居不必無惡鄰①。會不必無損友②,惟在自持者兩得之。
  【注釋】
  ①惡鄰:可惡的鄰居。②損友:有害的朋友。
  【譯文】
  居住在一個地方,不一定非要避開不好的鄰居。會友聚會時也不一定要除去不好的朋友。關鍵在於自己,如果自己能夠把持,即使是惡鄰和損友,自己也能從中得到益處。
  【評點】
  無論是惡鄰還是損友,都是在考驗我們的定力和修養。倘若我們與鄰居吵架,以牙還牙,也把垃圾丟在他傢門口,也放狗在他傢門口拉屎拉尿,這樣,我們與毫無涵養的惡鄰有什麼不同呢?很多時候,一些事情稍加忍耐也就過去瞭,即使實在說不過去,去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於損友,那就完全看自己的把持瞭,如果自己的定力足夠,就不會被人影響。這樣的惡鄰或損友,不過是對自己修養的試金石罷瞭。
  ……

在綫試讀

《小窗幽記》相關資料

本書被專業人士評為“端莊雜流灕,爾雅兼溫文,有美斯臻,無奇不備”。被大眾稱之“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是一部凝結著文人雅士生活情趣、哲思感悟與審美情趣的經典隨筆集。它並非一本故事冗長的敘事小說,也不是一本深入探討某項專業學問的學術專著,更不是一本匯集瞭世俗功名利祿的勵誌指南。它的魅力,在於以一種細膩、內斂、疏淡而又意味深長的筆觸,描繪瞭中國古代文人對待生命、自然、藝術、人情以及內心世界的獨特態度和觀察。 本書所呈現的,是一種“幽”的境界。這種“幽”並非深山老林中的隱匿,也不是孤燈獨坐的淒涼,而是一種淡泊寜靜的心境,一種超脫世俗的誌趣,一種於尋常事物中體味不凡韻味的能力。作者在字裏行間,不急不躁,不溫不火,娓娓道來,仿佛與讀者並肩而坐,於一間雅緻的小窗前,一同品茗,一同賞景,一同感懷。窗外的景色,可能是潺潺的流水,可能是搖曳的竹影,可能是拂麵的微風,也可能是飄渺的雲煙。窗內的思緒,則可能涉及對四季流轉的感悟,對花鳥魚蟲的憐惜,對琴棋書畫的雅好,對人生無常的體認,以及對友誼、情感的珍視。 《小窗幽記》並非以篇幅取勝,而是以“精”字著稱。每一則都如同一顆精心打磨的珍珠,雖小,卻光華內斂,蘊含著深遠的意境。它不像史書那般需要嚴謹的考證與宏大的敘事,也不像遊記那般需要詳盡的地理描繪和旅行見聞。它的內容,更像是文人墨客在閑暇之餘,隨手拈來的感觸,或是對於生活細節的妙語點撥。例如,書中可能會描繪在雨天,靜觀雨滴敲打窗欞,聽其滴答之聲,體會“潤物細無聲”的意境,並由此聯想到生命中那些不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滋養;又或者,會描寫在月下賞花,感受月光的清輝如何為花瓣披上一層朦朧的美,並從中領悟到美的瞬間與永恒;再者,可能會記錄與三兩知己,圍爐夜話,談論古今,品味茶香,享受那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慰藉。 這部精裝典藏本,更側重於呈現其經典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品味。其文字,雅緻而不失生動,精煉而不顯生澀。它如同古人留下的墨跡,帶著歲月的沉澱和人文的溫度。閱讀《小窗幽記》,如同進行一場與古人的精神對話,感受他們所處的時代風貌,理解他們所信奉的價值觀念,體會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它不會告訴你如何去快速緻富,如何去贏得權力,更不會提供現成的“雞湯”來解決你人生中的所有睏境。相反,它提供的是一種視角,一種思考方式,一種滋養心靈的力量。 書中可能涉及的“內容”,是一種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感捕捉。比如,它可能會描繪如何在一杯清茶中品齣四季的味道,如何在一片落葉中看到生命的輪迴,如何在一聲鳥鳴中聽懂自然的語言。這種“內容”,是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一種體味生命的深度。它引導讀者去發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中,其實隱藏著無數的詩意與哲理。作者的筆下,沒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沒有驚心動魄的愛情,更沒有跌宕起伏的權謀鬥爭。有的,隻是對於生活點滴的靜默迴味,對於內心世界的一往情深。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其精裝的裝幀本身,就傳達瞭一種對經典的尊重和對藝術的追求。硬挺的封麵,考究的紙張,精美的排版,都力求還原古籍的風貌,給予讀者一種珍藏的儀式感。翻閱此書,不僅是閱讀文字,更是一種與美學對話的體驗。它可能包含一些古樸的書畫插圖,或是一些精美的字體設計,這些元素共同烘托齣全書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品位。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慢”的生活哲學。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任務裹挾著前進,很少有機會停下來,靜靜地思考,靜靜地感受。而《小窗幽記》恰恰提供瞭一個喘息的齣口。它邀請你放慢腳步,遠離塵囂,在字裏行間尋覓一份內心的安寜。它不會告訴你必須做什麼,而是啓發你,可以怎樣去感受,怎樣去理解。它可能描繪在春日裏,欣賞桃花的盛開,感受生命的蓬勃;在夏日裏,聽蟬鳴陣陣,體會生命的活力;在鞦日裏,看紅葉染霜,感悟生命的成熟;在鼕日裏,圍爐煮雪,體會生命的沉寂與希望。這些自然景物的描繪,並非簡單的景物介紹,而是飽含著作者對生命哲學的深刻理解。 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文人生活美學的一種提煉和展現。它可能涉及對“四藝”(琴、棋、書、畫)的閑適描繪,不求精通,但求其樂;對“養生”的淺顯體悟,注重調和身心,順應自然;對“園林”的雅緻品鑒,在方寸之間營造天地;對“古玩”的清玩賞鑒,體味曆史的痕跡與人文的情懷。這些,都構成瞭古代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它不會提供具體的“如何做”的指導,而是通過對這些場景和事物的描繪,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態度。 《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不包含任何涉及現代科技、流行文化、商業運作、政治鬥爭、社會新聞、科學研究、技術教程、教育規劃、法律條文、醫療保健、體育賽事、遊戲娛樂、網絡技術、金融投資、市場分析、國際關係、曆史事件的詳述,也不包含任何具體的故事情節、人物對話、情節衝突、懸念設置、反轉結局、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市場營銷文案、實用手冊、生活技巧、招聘信息、産品說明、廣告宣傳。它的核心在於一種精神的傳遞,一種對生命和美的靜觀與體悟。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作者內心深處的風景,同時也邀請讀者在其中照見自己的靈魂。 它所傳達的“內容”,是一種關於“悟”的智慧,而非“知”的積纍。通過閱讀,讀者或許能從中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一種對生活更深刻的理解,一種對內心更清晰的認知。它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心靈的啓迪。它可能讓你在麵對生活中的煩惱時,多一份從容;在欣賞自然的美景時,多一份感動;在與人交往時,多一份體諒。這種“內容”,是無形而又彌足珍貴的。 這部精裝典藏本,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文人精神的一次緻敬。它以精美的形式,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讀者提供瞭一個遠離喧囂、迴歸內心的精神空間。閱讀《小窗幽記》,就是一場與古人靈魂的對話,一次對生命美的探索,一次對內心寜靜的追尋。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齣引人深思的問題;它不是改變世界,而是啓迪內心。它所包含的,是一種曆久彌新的智慧,一種對人生永恒價值的探尋。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厚重、典雅的書,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承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往事。封麵設計簡約卻極具藝術感,淡淡的素色背景襯托著醒目的書名,讓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其內在的沉靜與力量。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極為舒適,微黃的色澤透露齣一種懷舊的韻味,仿佛時光在此刻凝固。我喜歡這種精裝典藏本的質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風景。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一種儀式感,讓人更加投入到閱讀的世界中去。它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這本書值得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慢慢體會。我期待著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相信它不會辜負這份沉甸甸的期待。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蘊含著深刻哲理,又以優美文字呈現的作品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獨特的意境,讓人聯想到那透過小小的窗戶窺見的、寜靜而深邃的世界。封麵上那個若隱若現的“幽”字,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仿佛在邀請我一同探尋那隱藏在日常之下的、不為人知的妙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筆下的“幽記”究竟是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感悟,又將為我打開怎樣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窗戶。或許,它會帶領我重新審視生活中的點滴,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又或許,它會教會我以一種更加淡然、更加豁達的態度去麵對人生的起伏。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像是一位沉默的朋友,一位智慧的導師,等待著與我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評分

這本“小窗幽記(精裝典藏本)”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驚喜。書的質感不必多言,無論是觸感還是視覺效果,都屬上品,絕對是值得珍藏的書籍。單單是它的外觀,就已經足夠讓人心生歡喜。然而,我更期待的是它“幽記”二字所蘊含的深意。它是否會像一個隱秘的寶藏,等待我去一點一點地挖掘?是否會像一段靜謐的鏇律,在翻頁間悄然流淌?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同時又充滿文學美感的內容。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扇開啓內心世界的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門後究竟藏著怎樣的風景,又有哪些觸及靈魂的低語。它讓我覺得,擁有這本書,不僅僅是獲得瞭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種對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和一種精神的滋養。

評分

收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被它精緻的裝幀深深吸引。書脊挺括,字體清晰,每一處細節都透露齣製作者的用心。尤其是那觸感細膩、散發著淡淡墨香的紙張,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書名“小窗幽記”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讓人聯想到一個獨處、沉思、與內心對話的場景。我好奇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將這份“幽”境展現在讀者麵前的。是娓娓道來的故事?是觸動人心的感悟?還是對生活細微之處的獨到觀察?無論如何,我都能預感到,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讀的書,不能囫圇吞棗,否則便會辜負瞭它“幽”的真意。我計劃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泡一杯清茶,然後靜靜地坐在窗邊,讓這本書帶領我進入那個屬於“小窗”的、彆有洞天的小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十分用心,無論是外盒的材質還是內部的保護,都做得無可挑剔。打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個令人驚艷的精裝典藏本。它的設計風格很復古,充滿瞭人文氣息,仿佛從時光的縫隙中穿越而來。書名“小窗幽記”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都非常考究,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雅緻。我知道,有些書,光是捧在手裏,就能帶來一種莫名的滿足感,而這本書顯然就是其中之一。我期待它所蘊含的內容,能夠像它的外在一樣,給我帶來深刻的觸動。我希望它能讓我暫時忘卻外界的喧囂,沉浸在文字所構建的那個屬於“小窗”的寜靜世界裏,去感受那些細微而真實的情感,去體味那些深刻而雋永的哲思。

評分

古代文人誌士,文人墨客的一本心靈雞湯。文筆精美,對仗工整,是,古代散文的一本最經典的,心靈雞湯。

評分

活動超給力,質量很好,希望京東多做做這樣的活動,還有欠著沒發的趕緊發!

評分

自己以前沒有聽到過這本書。是在網上看到的。說是不錯

評分

趁著活動買瞭一堆。。。。

評分

這本等的時間真的很長,不過最後書的質量很不錯。

評分

這本書是老師推薦讓看的,剛買迴來,快遞小哥給的,送也特彆快,當我讀完以後把感想再給大傢分享,謝謝啦

評分

修身養性奇書,好好閱讀。

評分

物美價廉,絕對正版,好評!

評分

價格很實惠,東西也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