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书评。这一类中,书评人与原创作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或激烈对质成为贯穿书评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线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从仁和山、智和水的关系论断,讲的该是思想型书评;如果以“乐”本身来说,道的却是情感型书评,它结构于书评人对被评书籍的直接情感体验。
评分从1522 年初至1524 年8 月,闵采尔较长时期住在德国东部小镇阿尔斯特德,担任教堂的神父。他积极进行人民的宗教改革活动。把一些拉丁文圣诗译成德文,传教和礼拜时用德语
评分*
评分不用拉丁语,圣餐礼时不分僧俗,一律享用两种“圣体”。他在被压迫群众中广泛组织秘密团体“上帝的选民同盟”(即“基督教同盟”),印发革命小册子和文章,阐述他的“千年天国”革命学说,并向四面八方派出密使,宣传和组织革命活动。闵采尔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一切主要观点。闵采尔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泛神论。他强调信仰的主要源泉是“人的理性”。他反对蒙昧主义和盲目信仰,否认《圣经》是唯一的启示。他主张理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之中”,从自己的理性中领悟启示便能“人人升入天堂”。闵采尔甚至提出了非基督徒一样可以有信仰;基督也曾和我们一样地是人,基督只是先知和师表的观点。闵采尔的在基督教外衣下的泛神论宗教哲学,是接近无神论的当时欧洲最进步的哲学观点。
评分出版说明
评分多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啊
评分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 年)出身于一个铸造钱币的小手工业者家庭。他的家乡原在采矿工业的中心地哈茨的施托尔堡。他14 岁时,全家迁移到邻近的克维德林堡,相传闵采尔的父亲死在施托尔堡伯爵的断头台上。闵采尔少年时深受“鞋会”斗争传说的影响,立志改造德国社会。15 岁在中学读书时,他组织过秘密团体,反对马格德堡大主教。17 岁入大学修哲学和神学,获神学硕士学位。他精通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深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不满意于人文主义者对劳动人民的冷漠态度。他喜欢到处游历,结交了许多贫苦农民、平民、矿工、纺织工和印刷工人为挚友。他走遍了几十个城市和数百个村镇,目睹了人民的饥苦,耳听了下层群众的倾诉。闵采尔精通《圣经》,他利用自己是下层传教士的条件,广泛开展了关于激进的宗教改革的宣传和活动。
评分①转引自陆世澄:《值得嘉许的现实主义精神》,载《世界历史》1979年第5期。
评分威廉•戚美尔曼(1807—1878)是德国资产阶级进步历史学家和诗人,出身于斯图加特的一个手艺人家庭,受过高等教育,曾在杜宾根工艺学院任历史、德国语言和文学教授,当过牧师。在1841年至1843年期间,他写了《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这部历史名著。在这之前,他还在1832年写了《诗集》,1836年写了《德国反拿破仑的解放战争》。1847年至1850年,他曾是法兰克福议会议员,由于他站在当时的极左派一边,曾被反动当局解除了教授职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