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

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正偉,王其紅,韓學超 著
圖書標籤:
  • EDA技術
  • 集成電路
  • 數字電路
  • 模擬電路
  • Verilog
  • VHDL
  • 電子設計自動化
  • 可編程邏輯器件
  • FPGA
  • ASIC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12604
版次:2
商品編碼:11186635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0
字數:58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在編寫時突破傳統課程體係的製約,對課程體係等進行綜閤改革,融入瞭本領域最新的科研與教學改革成果,確保課程的係統性與先進性,使之能更好地適應21世紀人纔培養模式的需要。教材的主要特點有:①創新性。本教材突破傳統的VHDL語言教學模式和流程,將普遍認為較難學習的VHDL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編排方式給齣,並與EDA工程技術有機結閤,達到瞭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大大縮短瞭授課時數。全書以數字電路設計為基點,從實例的介紹中引齣VHDL語句語法內容,通過一些簡單、直觀、典型的實例,將VHDL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解釋清楚,使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有效地把握VHDL的主乾內容,並付諸設計實踐。②係統性。本教材內容全麵,注重基礎,理論聯係實際,並使用大量圖錶說明問題,編寫簡明精練、針對性強,設計實例都通過瞭編譯,設計文件和參數選擇都經過驗證,便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③實用性。
  《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注重實用、講述清楚、由淺入深,書中的實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能夠使讀者掌握較多的實戰技能和經驗。它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電氣、自動化、計算機、通信、電子類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廣大ASIC設計人員和電子電路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第1章 eda技術概述
1.1 eda技術及其發展
1.1.1 eda技術含義
1.1.2 eda技術的發展曆程
1.1.3 eda技術的基本特徵
1.2 eda技術的實現目標與asic設計
1.2.1 eda技術的實現目標
1.2.2 asic的特點與分類
1.2.3 asic的設計方法
1.2.4 ip核復用技術與soc設計
1.3 硬件描述語言
1.3.1 vhdl
1.3.2 verilog hdl
1.3.3 abel?hdl
1.3.4 vhdl和verilog hdl的比較
1.4 常用eda工具
1.4.1 設計輸入編輯器
1.4.2 綜閤器
1.4.3 仿真器
1.4.4 適配器
1.4.5 編程下載
1.5 eda的工程設計流程
1.5.1 設計輸入
1.5.2 綜閤
1.5.3 適配
1.5.4 時序仿真與功能仿真
1.5.5 編程下載
1.5.6 硬件測試
1.6 max+plus ⅱ集成開發環境
1.6.1 max+plus ⅱ簡介
1.6.2 軟件的安裝
1.6.3 軟件組成
1.6.4 設計流程
1.7 quartus ⅱ集成開發環境
1.7.1 quartus ⅱ簡介
1.7.2 quartus ⅱ 9.0軟件的安裝
1.7.3 quartus ⅱ 9.0圖形用戶界麵介紹
1.8 eda技術發展趨勢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2.1 可編程邏輯器件概述
2.1.1 pld發展曆程
2.1.2 目前流行可編程器件的特點
2.1.3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結構和分類
2.1.4 pld相對於mcu的優勢所在
2.2 cpld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2.1 cpld的基本結構
2.2.2 altera公司max7000係列cpld簡介
2.3 fpga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3.1 fpga的基本結構
2.3.2 cyclone ⅲ係列器件的結構原理
2.4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測試技術
2.4.1 內部邏輯測試
2.4.2 jtag邊界掃描
2.4.3 嵌入式邏輯分析儀
2.5 cpld/fpga的編程與配置
2.5.1 cpld在係統編程
2.5.2 fpga配置方式
2.5.3 fpga專用配置器件
2.5.4 使用單片機配置fpga
2.5.5 使用cpld配置fpga
2.6 cpld/fpga開發應用選擇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原理圖輸入設計方法
3.1 原理圖設計方法
3.1.1 內附邏輯函數
3.1.2 編輯規則
3.1.3 原理圖編輯工具
3.1.4 原理圖編輯流程
3.1.5 設計項目的處理
3.1.6 設計項目的校驗
3.1.7 器件編程
3.2 1位全加器設計
3.2.1 建立文件夾
3.2.2 輸入設計項目和存盤
3.2.3 將設計項目設置成工程文件
3.2.4 選擇目標器件並編譯
3.2.5 時序仿真
3.2.6 引腳鎖定
3.2.7 編程下載
3.2.8 設計頂層文件
3.3 數字電子鍾設計
3.3.1 六十進製計數器設計
3.3.2 十二進製計數器設計
3.3.3 數字電子鍾頂層電路設計
3.4 利用lpm兆功能塊的電路設計
3.4.1 常用lpm兆功能塊
3.4.2 基於lpm_counter的數據分頻器設計
3.4.3 製作一個兆功能模塊
3.5 波形輸入設計
3.5.1 創建波形設計新文件並指定工程名稱
3.5.2 創建輸入、輸齣和隱埋節點
3.5.3 編輯隱埋狀態機節點波形
3.5.4 編輯輸入和輸齣節點波形
3.5.5 查看波形情況
3.5.6 保存文件並檢查錯誤
3.5.7 創建默認的功能模塊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vhdl設計初步
4.1 概述
4.1.1 常用硬件描述語言簡介
4.1.2 vhdl的特點
4.1.3 vhdl程序設計約定
4.2 vhdl語言的基本單元及其構成
4.2.1 2選1多路選擇器的vhdl描述
4.2.2 vhdl程序的基本結構
4.2.3 實體
4.2.4 結構體
4.3 vhdl文本輸入設計方法初步
4.3.1 項目建立與vhdl源文件輸入
4.3.2 將當前設計設定為工程
4.3.3 選擇vhdl文本編譯版本號和排錯
4.3.4 時序仿真
4.4 vhdl程序設計舉例
4.4.1 d觸發器的vhdl描述
4.4.2 1位二進製全加器的vhdl描述
4.4.3 4位加法計數器的vhdl描述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vhdl設計進階
5.1 vhdl語言要素
5.1.1 vhdl文字規則
5.1.2 vhdl數據對象
5.1.3 vhdl數據類型
5.1.4 vhdl操作符
5.2 vhdl順序語句
5.2.1 賦值語句
5.2.2 轉嚮控製語句
5.2.3 wait語句
5.2.4 子程序調用語句
5.2.5 返迴語句
5.2.6 null語句
5.2.7 其他語句
5.3 vhdl並行語句
5.3.1 進程語句
5.3.2 並行信號賦值語句
5.3.3 塊語句
5.3.4 並行過程調用語句
5.3.5 元件例化語句
5.3.6 生成語句
5.4 子程序
5.4.1 函數
5.4.2 重載函數
5.4.3 過程
5.4.4 重載過程
5.5 庫、程序包及其配置
5.5.1 庫
5.5.2 程序包
5.5.3 配置
5.6 vhdl描述風格
5.6.1 行為描述
5.6.2 數據流描述
5.6.3 結構描述
5.7 常用單元的設計舉例
5.7.1 組閤邏輯電路設計
5.7.2 時序邏輯電路設計
5.8 vhdl與原理圖混閤設計方式
5.8.1 4位二進製計數器的vhdl設計
5.8.2 七段顯示譯碼器的vhdl設計
5.8.3 頂層文件原理圖設計
5.8.4 查看工程的層次結構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有限狀態機設計
6.1 概述
6.1.1 關於狀態機
6.1.2 狀態機的特點
6.1.3 狀態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6.2 一般有限狀態機的設計
6.2.1 一般有限狀態機的組成
6.2.2 設計實例
6.3 moore型狀態機的設計
6.3.1 多進程moore型有限狀態機
6.3.2 用時鍾同步輸齣的moore型有限狀態機
6.4 mealy型有限狀態機的設計
6.4.1 多進程mealy型有限狀態機
6.4.2 用時鍾同步輸齣信號的mealy型狀態機
6.5 狀態編碼
6.5.1 狀態位直接輸齣型編碼
6.5.2 順序編碼
6.5.3 一位熱碼編碼
6.6 狀態機剩餘狀態處理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quartus ⅱ工具應用初步
7.1 quartus ⅱ一般設計流程
7.2 quartus ⅱ設計實例
7.2.1 實例設計說明
7.2.2 模塊的層次劃分
7.2.3 創建工程
7.2.4 建立設計輸入文件
7.2.5 分析綜閤
7.2.6 布局布綫
7.2.7 建立約束重編譯
7.2.8 仿真
7.2.9 編程及配置
7.2.10 signaltap ⅱ邏輯分析儀實時測試

第8章 數字電子係統設計實踐
8.1 移位相加8位硬件乘法器設計
8.1.1 硬件乘法器的功能
8.1.2 硬件乘法器的設計思路
8.1.3 硬件乘法器的設計
8.1.4 硬件乘法器的波形仿真
8.2 十字路口交通管理器設計
8.2.1 交通管理器的功能
8.2.2 交通管理器的設計思路
8.2.3 交通管理器的設計
8.2.4 交通管理器的波形仿真
8.3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設計
8.3.1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功能
8.3.2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設計思路
8.3.3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設計
8.3.4 可編程定時/計數器的波形仿真
8.4 智能函數發生器設計
8.4.1 智能函數發生器的功能
8.4.2 智能函數發生器的設計思路
8.4.3 智能函數發生器各模塊設計
8.4.4 智能函數發生器的波形仿真
8.5 數據采集係統設計
8.5.1 數據采集係統的功能
8.5.2 數據采集係統的設計思路
8.5.3 數據采集係統各模塊設計
8.5.4 數據采集係統的波形仿真
8.6 乒乓遊戲機設計
8.6.1 乒乓遊戲機的功能
8.6.2 乒乓遊戲機的設計思路
8.6.3 乒乓遊戲機各模塊設計
8.6.4 乒乓遊戲機的波形仿真
8.7 數字頻率計設計
8.7.1 數字頻率計的功能
8.7.2 數字頻率計的設計思路
8.7.3 數字頻率計各模塊的設計和實現
8.7.4 數字頻率計的綜閤設計
8.7.5 數字頻率計的波形仿真
8.8.3 層電梯控製器設計
8.8.13 層電梯控製器的功能
8.8.23 層電梯控製器的設計思路
8.8.33 層電梯控製器的綜閤設計
8.8.43 層電梯控製器的波形仿真
8.9 計算器設計
8.9.1 計算器的功能
8.9.2 計算器的設計思路
8.9.3 計算器各模塊的設計和實現
8.9.4 計算器的綜閤設計
8.9.5 計算器的波形仿真
8.10 健身遊戲機設計
8.10.1 健身遊戲機的功能
8.10.2 健身遊戲機的設計思路
8.10.3 健身遊戲機的綜閤設計
8.10.4 健身遊戲機的波形仿真
8.11crc校驗設計
8.11.1 crc校驗編碼原理
8.11.2 crc校驗設計實例
8.12 綫性時不變fir濾波器設計
8.12.1 綫性時不變濾波器原理
8.12.2 綫性時不變濾波器設計流程
8.12.3 綫性時不變濾波器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這本書,是一部係統性介紹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及其廣泛應用的經典教材。本書旨在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和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工程技能,幫助他們掌握現代電子係統設計與驗證的核心工具和方法。 第一部分:EDA技術基礎 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EDA的本質和發展曆程。我們將從數字邏輯設計的基礎概念入手,迴顧並鞏固門電路、組閤邏輯、時序邏輯等基本單元電路的原理與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闡述硬件描述語言(HDL)的重要性,重點介紹Verilog HDL和VHDL兩種主流HDL的語法、語義和建模能力。通過大量實例,演示如何使用HDL來描述數字電路的功能,實現從概念到代碼的轉化。 接著,我們將詳細介紹EDA設計流程。這包括瞭設計輸入(如原理圖輸入、HDL代碼編寫)、邏輯綜閤(將HDL代碼轉化為門級網錶)、布局布綫(將門級網錶映射到實際的物理器件上)、時序分析(確保設計在特定時鍾頻率下可靠運行)以及仿真驗證(在不同階段對設計進行功能和時序的仿真)。我們將逐一剖析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和注意事項,使讀者對整個設計流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數字邏輯基礎 revisited: 盡管讀者可能已經接觸過數字邏輯,但本書會以EDA設計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些基礎。我們將強調邏輯抽象的層次,從晶體管到門電路,再到寄存器傳輸級(RTL)描述,為後續的HDL編程打下堅實基礎。邏輯函數化簡、卡諾圖、狀態機設計等經典方法將與HDL的並行化描述形成對比,讓讀者理解不同設計抽象層次的優劣。 硬件描述語言(HDL)的深度探索: Verilog HDL: 我們將詳細講解Verilog的各個方麵,包括數據類型、運算符、過程語句(`always`塊)、模塊實例化、參數傳遞、任務和函數等。重點在於如何編寫可綜閤(synthesizable)的Verilog代碼,使其能夠被邏輯綜閤工具正確地轉化為硬件。我們會通過大量不同規模和復雜度的示例,展示RTL建模的藝術,例如流水綫設計、握手協議實現、計數器與移位寄存器的不同風格建模等。 VHDL: 同樣,VHDL也將得到深入的介紹,包括實體(entity)、結構(architecture)、端口(port)、信號(signal)、變量(variable)、組件(component)、生成(generate)語句等。VHDL以其嚴格的類型檢查和模塊化設計而著稱,本書會引導讀者掌握其在大型項目中的應用。 EDA工具鏈的介紹: 雖然本書不以某個具體EDA工具為主要教學對象,但我們會介紹業界主流EDA工具(如Synopsys, Cadence, Mentor Graphics等)在設計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邏輯綜閤工具(如Synopsys Design Compiler, Cadence Genus)如何解析HDL代碼並生成優化後的門級網錶;布局布綫工具(如Synopsys IC Compiler, Cadence Innovus)如何將網錶映射到FPGA或ASIC的物理結構上。 邏輯綜閤的原理與實踐: 讀者將瞭解到邏輯綜閤不僅僅是將HDL代碼“翻譯”成門電路,它是一個高度優化的過程。本書會介紹一些基本的綜閤優化技術,如邏輯冗餘消除、並行化、寄存器復製等,以及綜閤過程中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如綜閤選項、約束文件的作用(時鍾頻率、I/O延遲等)。 時序分析的挑戰與對策: 高速數字電路設計中,時序問題是設計的生命綫。本書將詳細講解建立時間(setup time)和保持時間(hold time)的概念,以及它們與時鍾周期、組閤邏輯延遲、時鍾偏移(clock skew)等因素的關係。讀者將學習如何進行靜態時序分析(STA),並理解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如流水綫、管綫插入、寄存器重新定時)或調整物理實現來滿足時序要求。 仿真驗證策略: 仿真在EDA設計中占據核心地位。本書將區分不同類型的仿真,包括行為仿真(behavioral simulation)、RTL仿真(register-transfer level simulation)、門級仿真(gate-level simulation)和後仿真(post-layout simulation)。我們將探討仿真覆蓋率的概念,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測試平颱(testbench)來最大化驗證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FPGA設計與應用 本書將重點關注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這一主流的硬件平颱。讀者將學習FPGA的體係結構,包括邏輯單元(Logic Element)、查找錶(LUT)、觸發器(Flip-Flop)、DSP Slice、Block RAM等關鍵組成部分。通過對FPGA內部結構的理解,讀者能更好地優化自己的HDL設計,使其更高效地映射到FPGA硬件上。 FPGA開發流程詳述: 從項目創建、綜閤、實現(布局布綫)、時序約束設置到生成比特流文件(bitstream file),本書將詳細指導讀者完成整個FPGA開發流程。我們將介紹FPGA開發中常用的工具鏈,如Xilinx Vivado和Intel Quartus Prime,並結閤實際的開發闆(如Artix-7, Cyclone V等)進行案例演示。 IP核的利用與開發: 現代FPGA設計高度依賴於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本書將介紹如何查找、例化和配置現成的IP核,如DDR控製器、PCIe接口、網絡接口等,以加速設計進程。同時,也會簡要介紹IP核的開發方法,讓讀者瞭解其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 片上係統(SoC)設計入門: 隨著FPGA性能的不斷提升,將其作為片上係統(SoC)的載體越來越普遍。本書將介紹如何將硬核處理器(如ARM Cortex-A係列)與可編程邏輯相結閤,構建功能強大的SoC係統。我們將探討片上總綫(如AXI)的應用,以及軟件與硬件協同設計的流程。 FPGA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案例: 為瞭加深理解,本書將提供一係列FPGA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案例。這些案例將涵蓋但不限於: 數字信號處理(DSP): 如濾波器設計、FFT計算、圖像處理等。 通信係統: 如數字調製解調、高速數據采集、網絡協議處理等。 嵌入式係統: 如I/O接口擴展、自定義外設控製、實時數據處理等。 高性能計算: 如並行計算加速、特定算法的硬件實現等。 第三部分:ASIC設計基礎與流程 除瞭FPGA,本書還將觸及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 的設計基礎。讀者將瞭解ASIC設計與FPGA設計的根本區彆,以及ASIC設計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如流片(tape-out)的成本、功耗、性能優化等。 ASIC設計流程概述: 介紹ASIC從前端設計(RTL設計、綜閤、靜態時序分析)到後端設計(物理綜閤、布局布綫、版圖檢查、sign-off)的完整流程。 工藝庫(Technology Library)與標準單元(Standard Cells): 講解ASIC設計中使用的工藝庫,其中包含瞭不同邏輯功能的標準單元,如基本的門電路、觸發器等。理解標準單元的特性(如驅動能力、延遲、功耗)對ASIC設計至關重要。 物理設計(Physical Design)基礎: 介紹布局布綫的基本概念,如何將邏輯網錶轉化為物理版圖。重點在於如何考慮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以及如何優化設計以滿足性能、功耗和麵積(PPA)的目標。 版圖設計規則(DRC)與設計 for Manufacturability (DFM): 講解ASIC生産製造的物理約束,如最小綫寬、最小間距等,以及如何進行版圖檢查(DRC)和設計可製造性(DFM)的考量。 ASIC設計流程中的關鍵工具: 簡要介紹ASIC設計中常用的EDA工具,如Cadence Virtuoso for layout, Synopsys IC Compiler for place & route, Synopsys PrimeTime for static timing analysis等。 第四部分:高級EDA技術與發展趨勢 為瞭讓讀者站在技術前沿,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探討一些高級EDA技術和行業發展趨勢。 形式化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 介紹與仿真驗證互補的形式化驗證技術,如模型檢測(model checking)和等價性檢查(equivalence checking),它們能夠提供更強的驗證完備性。 低功耗設計(Low-Power Design): 探討在移動設備和物聯網設備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低功耗設計的重要性。介紹功耗的來源以及各種低功耗設計技術,如時鍾門控(clock gating)、多電壓域(multiple voltage domains)、動態電壓頻率調節(DVFS)等。 高級驗證方法學: 介紹麵嚮對象驗證方法學(OVM)、通用驗證方法學(UVM)等現代驗證方法學,它們能夠提高驗證的復用性和效率。 AI在EDA中的應用: 展望人工智能(AI)技術在EDA領域的應用,如AI輔助邏輯綜閤、AI驅動的布局布綫優化、AI輔助的設計驗證等,這些技術有望極大地提升設計效率和質量。 SoC集成與IP重用: 深入探討大型SoC係統的集成方法,以及IP重用在現代電子設計中的關鍵作用。 新興技術領域: 簡要介紹EDA在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5G通信、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應用和挑戰。 本書的編寫風格力求深入淺齣,理論聯係實際。每一章節都配有豐富的圖示、流程圖和代碼示例,幫助讀者理解抽象概念。同時,在每章的結尾,都會提供思考題和實踐項目,鼓勵讀者動手實踐,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閱讀和學習《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讀者將能夠掌握現代電子係統設計所必需的核心技能,為未來在電子設計領域的深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完全初學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入門門檻可能稍高,但它的內容非常紮實,適閤那些有一定電子基礎,想要係統學習EDA技術的讀者。它不像某些入門書籍那樣,隻停留在概念的介紹,而是能夠快速地將讀者帶入到實際的操作和設計中。我一開始接觸EDA的時候,覺得非常迷茫,不知道從何下手,很多東西都是零散地學的。但有瞭這本書之後,我感覺自己有瞭一個清晰的學習路綫圖。它在介紹基本概念的同時,也引入瞭一些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讓我一開始就能接觸到比較規範的設計流程。我特彆看重的是它在軟件工具的使用指導上。雖然我平時主要使用的EDA軟件不同,但書中對通用操作流程和邏輯的講解,讓我即使在學習特定軟件時,也能很快地理解核心概念。而且,它在講解過程中,會不斷地提醒讀者注意一些常見的陷阱和錯誤,這對於避免走彎路非常有幫助。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手把手地教你如何進行EDA設計,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我個人認為,對於想要深入理解EDA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是非常好的選擇。

評分

我個人對書中關於芯片驗證方法的討論非常感興趣。在實際的電子工程項目中,驗證工作占據瞭非常大的比重,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齣瞭相當詳盡的闡述。它不僅講解瞭靜態驗證和動態驗證的區彆與聯係,還深入分析瞭各種驗證平颱和方法論,比如UVM。雖然我目前對UVM的理解還停留在理論層麵,但書中提供的理論框架和一些基礎示例,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的驗證環境有瞭初步的認識。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驗證覆蓋率時,詳細說明瞭代碼覆蓋率、功能覆蓋率以及事務覆蓋率的重要性,並給齣瞭如何度量和提高覆蓋率的建議。這對於我以後參與實際項目,確保設計的正確性非常有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調試技巧的介紹也十分實用,各種斷點設置、波形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定位和修復bug的思路,都讓我覺得受益匪淺。我發現,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bug就可能導緻整個項目延期,而掌握有效的調試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我認為是它的一大亮點,非常貼閤工程實踐的需求。

評分

這套書的包裝真的驚艷到我瞭!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閃閃發光,書名“EDA技術及應用”幾個字顯得格外有分量,那種厚重感和專業性撲麵而來。封麵設計也很有科技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的電路圖紋理,仿佛蘊含著無限的計算能量。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光滑,印刷清晰,沒有一點暈染的痕跡,翻閱起來非常舒適,指尖滑過的觸感也很棒。我特彆喜歡它裝幀的設計,左右兩邊都有書簽綫,方便我標記重點和做筆記,而且每一頁的書頁邊緣都處理得非常整齊,這細節真的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內容,但光是這精美的外殼,就足以讓我對裏麵的知識充滿期待,感覺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我平時對電子信息類的書籍都有點挑剔,因為很多書的設計都比較粗糙,拿在手裏總覺得少瞭點儀式感,但這本《EDA技術及應用(第2版)》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讓我覺得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行距閤理,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甚至開始考慮把它擺在書架上作為一件裝飾品,它實在是太漂亮瞭!

評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我感覺非常有邏輯性。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EDA的定義、發展曆程,然後循序漸進地深入到具體的工具和技術。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其中關於FPGA設計流程的部分,這本書的講解我認為相當到位,從需求分析、係統設計,到HDL語言編寫、仿真驗證,再到綜閤、布局布綫以及最終的下載配置,每一個環節都描述得細緻入微。特彆是它在介紹Verilog和VHDL語言時,不僅給齣瞭語法規則,還結閤瞭很多實際的工程案例,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如何在實際項目中運用這些語言。書中對各個EDA工具的介紹也比較全麵,雖然我主要使用的是某幾款主流工具,但瞭解一下其他的,也能拓寬視野,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紹時序分析的部分,講解非常透徹,對於理解時序約束、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等概念非常有幫助,這對於設計高性能的數字電路至關重要。這本書並沒有迴避一些難點,而是用清晰的語言和圖示來解釋,這對於我這樣還在學習階段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感覺這套書的作者在編寫時,充分考慮到瞭讀者的學習麯綫,從易到難,層層遞進,讓我覺得學習起來不會那麼吃力。

評分

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在講解EDA工具的功能時,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一些底層的原理和優化技巧。比如,在講綜閤時,它詳細解釋瞭邏輯優化、寄存器復製、流水綫等技術是如何影響最終的門級網錶和時序的,這讓我不再僅僅是機械地操作工具,而是能更深入地理解工具背後的邏輯,從而更好地指導我的設計。另外,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低功耗設計的章節。在當今的電子設備對功耗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瞭解如何通過EDA技術來實現低功耗設計,比如時鍾門控、電源門控、動態電壓頻率調整(DVFS)等,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書中給齣瞭很多具體的實現方法和權衡取捨的考量,讓我對如何在性能、功耗和麵積之間做齣選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案例研究也很有針對性,涵蓋瞭嵌入式係統、通信係統等多個領域,讓我能看到EDA技術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落地情況,這對於我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嚮的選擇也很有啓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