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禅修》是对自己的善意和宽容,正念,让人每一秒活在当下;正念,助你重新认识和善待一生。正念理论正成为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它并非只是一种好的想法或聪明的技巧,而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它培养我们开放的心态和温和的坚持,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善待一生。
书中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却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打破焦虑、压力、不开心和疲惫等恶性循环。8周禅修训练指南,是一个连贯的体系,通过对呼吸的练习、身体的关注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觉察,让人集中涣散的精力,发现生活的真正乐趣,每一秒地活在当下。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生命都慢慢舒展清晰起来,并用值得信赖的方法来处理各种浮现的问题 ,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令人狂躁不安的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宝典。
《正念禅修》介绍的训练方法因其对抑郁症患者的显著疗效,已被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推荐为优先治疗方案。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没有抑郁的人也同样适用,因为正念实践对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快乐有着极大的影响,本书提供的科学和医学证据以一种极为深入浅出的方式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牛津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牛津正念研究中心(Oxford Mindfulness Center)的创始人,正念领域世界研究专家之一,牛津大学维康信托基金会主要成员。他参与开发了正念认知疗法(MBCT),一直是该学科发展与传播的开拓者。众多研究资料表明,该疗法可以大幅降低重度抑郁症的复发风险,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丹尼·彭曼(Danny Penman),生物化学博士,《每日邮报》专栏作者、评论家,曾任职于《独立报》和BBC英国广播公司。他帮助马克·威廉姆斯完成了这部有关正念禅修的重要著作。
序言(乔·卡巴金)
第1篇 无意义的忙碌
第2篇 为什么攻击自己
第3篇 认识你的生活
第4篇 8周正念禅修简介
第5篇 正念禅修第一周:认识自动导航状态
第6篇 正念禅修第二周:关注你的身体
第7篇 正念禅修第三周:迷宫中的老鼠
第8篇 正念禅修第四周:离开谣言工厂
第9篇 正念禅修第五周:直面困难
第10篇 正念禅修第六周:深陷过去,还是活在当下
第11篇 正念禅修第七周:你是从什么时候不再跳舞的
第12 篇 正念禅修第八周:喧嚣但珍贵的生活
第10篇 正念禅修第六周:
深陷过去,还是活在当下(节选)
如果你的正念练习一直坚持到现在,你也可能有这种经历。接受过去的“愧疚”与“恐惧”——将它们视作风中的稻草——可能让你的问题得到缓解。你将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安宁的绿洲。你可能还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回忆往事——过去,它们总会在你内心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你可能还会感觉到它们的痛苦,甚至可能更加强烈,但是你已经认识到这些事件已经过去,可以淡忘,应该将它们留给过去,那才是它们的归宿。
这是因为,随着一天天训练的深入,你已经找到了一种替代一直运行的“避战”思维模式。逃避使你的思维过度概括化,让你深陷过去不能自拔,同时也为你的未来笼罩了一层浓雾。葡萄干禅修,呼吸禅修,身体扫描,正念运动,效仿聆听声音关注你的想法,通过关注身体探索困境——所有这一切都让你明白,还有一种新的可能。通过培养一种非主观判断和富于同情的智慧,你将获得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教授正念禅修的课程中,我们见证了无数实例。当人们认识到,那些他们原以为永恒的东西实际是可以改变的,就会获得更多生活自由。但是,有的时候,尽管迄今为止你已经进行了很多练习,你的意识之中仍然有一个从未被触碰过的角落。事实上,很多人虽然可以正常训练数周、数月、乃至数年,但从未真正听信我们所讲的对自己友善的教诲。他们认为,禅修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善待自己
对自己,你到底有多么残酷和主观?善待自己,不再过分苛刻地评判自己,是在狂躁世界中获得安宁的基石。请看如下问题:9
我是否批评自己怀有不理性和不恰当的情感?
我是否告诉自己我现在心情不该是这样?
我是否认为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正常的或者糟糕的,我不应该那样想?
我是否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好与坏的评判?
我是否告诉自己不应该那样想?
我是否认为自己的一些情感是消极的或者错误的,我不应该有那样的感受?
当我的脑海中出现令人烦恼的想法和景象,是否会根据想法和景象对自己进行好与坏的评判?
当我怀有非理性思想时,我是否会自我批评?
如果你的情况与上面一项以上的问题非常吻合,很有可能是你对自己过于苛刻了。你能不能对自己多一些同情?这个问答表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你对自己是否过于严厉,但不希望你因此而批评自己。将你的回答当做了解意识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成功或失败的标志。
所以,如果你不仅想通过培养正念意识获得深入骨髓的安宁,还希望遭遇生活变故时仍能维持安宁的存在,你就需要再前迈一步。你需要通过善意和同情与世界建立联系,只有返璞归真,以深深的尊重、荣耀、认可和热爱才能接受自己。我们希望你进行的最后一个训练是友善禅修。在这个练习中你将发现,尽管同情他人并不容易做到,善待自己可能更为困难。
第六周训练帮助你将善意引入自己的生活——不仅对他人友善,也要善待自己。
第六周练习
这一周我们将进行一个新的禅修练习。它是一个10分钟的友善禅修练习,下文进行了详细介绍(光盘第7节)——以后7天内利用6天进行的练习。每次进行这一练习时,首先要静坐准备,利用光盘第一节或第四节作为指导(第一周和第三周)。当然,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可不借助任何光盘指导。
补充:
继续3分钟的呼吸空间练习,每天进行两次,也可以在感到必要时随时进行。
你也应该按本章结尾的推荐,选择一个习惯破除练习。
友善禅修
选择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用几分钟时间稳定精神状态,不受外界干扰,放松身心,集中精力。
确保姿势端正,思维清晰。如果采用坐姿,让脊椎保持有力支撑,双肩放松,胸部开敞,头部端正。
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然后扩展至全身并坚持几分钟,直到精神稳定下来。
当意识游移时,注意它转到了哪里。记住,你现在可以做一个选择:护送它返回你希望关注的焦点,也可以让注意力深入体内,探索你正在经受的困扰或忧虑。在准备过程中,你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任何禅修技巧。
准备好以后,让下面这些词句的一部分或全部进入自己的脑海,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修改其中的用词。这样,你可以让它们与自己联系起来,或者借助它们对自己释放深刻的友善信息:
愿我远离痛苦。
愿我尽可能地快乐健康。
愿我生活幸福。
从容利用时间,将每个句子想象成一颗落入深井的小石子。每次只向井中投放一颗,然后倾听思想、感受、知觉和冲动等反应。没有必要判断出现的反应,它们都是属于你的。
如果你发现难以善待自己,可以想象一个过去或现在无条件爱你的人(乃至宠物)。一旦你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疼爱之后,看你是否可以将这种爱释放到自己身上:愿我远离痛苦。愿我尽可能地快乐健康。愿我生活幸福。
尽量长时间地维持这一步后,再进入下一步。
在某个时间点,回想一个你爱的人,以同样方式祝福对方(请使用他、她、他们等人称):愿他(她/他们)远离痛苦。愿他(她/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健康。愿他(她/他们)生活幸福。
同样,当你在脑海中和内心中回想这个人并祝福他时,留心意识和身体发生的变化。另外,不要阻止反应的发生。慢慢来。每两个阶段之间短暂停留——注意倾听,注意呼吸。
现在,如果你做好了心理准备希望继续练习时,请选择一个陌生人。一个你经常遇到的人,可以是在大街上、汽车上或火车上经常遇到的。虽然你认识对方,但并不清楚他的名字,你对他的感受属于中性品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你并不了解他们,但是他们和你一样,对生活既有希望,也有恐惧。他们也像你一样,希望生活幸福。所以,在内心和脑海中想着他们,重复上面的句子,祝福他们。
现在,如果你希望进一步练习,可以选择一个让你感觉不舒服的人(过去的或现在的)。这个人不一定是生活中让你最不舒服的人,你可以自由选择。然后,有意识地让他进入你的内心和意识,承认他们也希望(或曾希望)快乐幸福,远离痛苦。重复上面的句子:愿他(她)远离痛苦。愿他(她)快乐健康。愿他(她)生活幸福。接下来,短暂停顿一下,认真倾听。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看是否可以在不压制或评判的前提下探索这些感受。
请记住,如果任何时候你感到压力过大,或者被强烈感受和思想转移注意力,可以重新实施呼吸练习,让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身体上,并以善意对待自己。
最后,将你的爱心和善意扩展到所有人,包括你爱的人、陌生人和让你不快的人。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将爱心和友善扩展到世界上的所有生命——请记住,所有生命也包括你自己!愿所有生命都远离痛苦。愿所有生命都快乐健康。愿所有生命都幸福。
在本训练即将结束时,花点儿时间进行呼吸和身体禅修练习,清醒关注当前一刻放松自己的意识。不论你在这一练习中经历如何,都要鼓起勇气,花时间以这种方式培养自己。
这可能很艰难……
真正对自己释放爱心、善意和友谊可能很难做到,探索这一训练需要一定的投入。不过,这一练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甚至在日常正式练习过程中,都能随时实施。慢慢地,你会意识到,不善待自己,就不可能善待他人。如果你总是以不够优秀为借口攻击自己,就不可能对他人真正有爱心。卡拉参加我们的一个训练课程后,就发现了这一事实:
卡拉说:“我从端正自己的心态开始练习。一会儿以后,我开始将那些祝福话语引入意识:‘愿我远离痛苦……’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脑海中有了感觉,忙碌生活给我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再次返回练习,但这种感觉不断浮现。于是,我不再躲避它,尝试是否可以将正念放在我的忙碌感上。”
那么,卡拉发现了什么感觉?事后,她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经历。“虽然我知道自己的生活非常忙碌,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会对我造成伤害——事实上,它的确给我带来了伤害。它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我听说过的句子——‘愿我远离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伤害’——我想,是的,这句话很对。以前,我一直认为导致我忙碌的因素全部来自外部: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整个外部世界。但是,现在我听到的却是:哦,是的,让我忙碌的还有我自己——我在自我伤害。我认为自己必须处于忙碌状态,而且这种想法非常根深蒂固。现在,当我进行‘祝福自己’的练习时,这种感觉出现了,进入了脑海之中。我想,嗯……这难道不正是我一直试图寻找的原因吗?
卡拉深心,她之所以忙忙碌碌就是为了生活幸福。但是,在进行爱心和善意训练时,她不仅深深感受到忙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还认识到她本身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之一。有趣的是,在她进行正念禅修时,并没有自我责备,只是安静地关注事实。后来,作为她练习的一部分,她为自己写下了5个考虑的问题:
我如何滋养自己?
我如何让忙碌的生活慢下来?
我如何后退一步?
我如何选择?
我如何对自己好一点儿?
慢慢地,卡拉认识到,友善是内心一个非常安静的声音。它很容易被嗓门更大的恐惧和内疚所淹没。对她来说,对失败的恐惧试图“保护”她,让她免受爱心的伤害。这种恐惧告诉她,如果心肠太好就会遭遇失败。它警告说,如果她不时刻保持强势心态,就会吃亏,被自己周围的人欺骗、利用和侮辱。于是,它警告卡拉要对世界怒目而视。它一直提醒卡拉,“你是最重要的,所以应该不计代价努力向前”,“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实情”以及“没有人关心这些”。
卡拉来参加正念禅修课程时,她对恐惧导致的剧烈反应已经感到羞耻。此前,她进行的所有练习已经慢慢使她有能力以更为友善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思想和身体。现在,友善练习使她意识到,她对待自己的方式导致了严重影响。
此外,卡拉还意识到,她也强化了自己的痛苦。这不仅体现在她暗示自己:“我必须忙碌”,还在于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过去与现在有很大不同。现实很残酷,一切都不可能再与过去一样了。”她发现,这些和其他一些想法在她与世界之间产生了严重隔阂。它们慢慢使她疏远了家人、朋友和同事。她的生活与她最恐惧的情形极其相似——这种情形是建立在激愤与仇恨之上的。她的内心非常孤独,使她与所有不认同她观念的人隔离开来——甚至包括她自己。卡拉意识到,即使躺在床上或者牵着狗散步时,她都会用这些话暗示自己。最后,出现了新的变化:她发现,当她躺在床上,她的确有了“躺在床上”的感觉,不再念念不忘自己的工作。“现实是残酷的”这种想法虽然很顽固,但是她能够放弃,无论它以何种面目伪装自己!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环保纸张,触感温润而沉静,配合着书名那几个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泛着低调却不失庄重的美感。内页的排版也看得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营造出一种疏朗、不拥挤的视觉体验。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标题的处理上,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装饰,而是用了一种非常古朴的字体,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向内收敛的力量。尤其是扉页那几句引言,似乎不是直接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更像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轻声地引述着什么古老的智慧,让人在正式进入正文之前,心绪就已经被悄然地引导入一种沉思的状态。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容器,它在邀请你,放下外界的喧嚣,准备好进入一个更深、更纯粹的空间。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读物”,而是那种你会愿意放在床头柜上,时不时地去触摸、去感受它材质的,具有一定“物件感”的作品。我甚至觉得,仅仅是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散发出来的某种宁静的气场,都与周围那些色彩斑斓、信息量爆炸的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像是一个锚点,将周围的浮躁轻轻地固定住了。
评分那本关于十八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变迁的画册,简直是视觉艺术的盛宴,我简直是被那些繁复的蕾丝、绸缎和金属配饰的细节给“钉”在了沙发上。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特别是那些描绘洛可可时期女性裙撑结构的插图,色彩的饱和度、光影的过渡,都精准得像是直接从当时的油画上拓印下来的一样。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研究了路易十五时期宫廷礼服的袖口设计,那些层叠的荷叶边和精巧的刺绣,每一个针脚似乎都在诉说着手工制作的艰辛与极致的审美追求。更有趣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当时的私人信件摘录,揭示了这些华美服饰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和社交压力——比如,某位公爵夫人在信中抱怨,为了穿上那件最新款的“帕尼埃”裙子,她几乎要牺牲掉半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轻快,它不是严肃的考据,更像是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奢华的“时装周之旅”,让你领略到在信息匮乏的年代,视觉符号是如何被推向权力表达的巅峰。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现在对“极简主义”的推崇,是否只是对那种过饱和的、需要巨大社会资源支撑的美学的一种矫正性反应。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的学术专著,那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得令人发指,简直就是一部微缩版的城市发展史的实证研究。作者从宏观的区域经济学模型入手,层层递进地分析了上世纪中叶以来,几种典型的“单位制”社区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的结构性缺陷。书中大量引用了定量分析数据,比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以及不同收入群体对公共交通依赖度的交叉对比,这些数据图表密集得让人需要反复对照附录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在讨论“第三空间”的缺失时,作者并没有停留于感性的描述,而是引入了社会资本理论,详细剖析了社区活动中心功能异化背后的权力分配机制。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它只是极其冷静、近乎冷酷地解剖了问题的骨架,让你明白,想要重塑一个健康的城市肌理,需要面对的是多么复杂、多么根深蒂固的系统性挑战。读完之后,我走在街上,看那些新建的小区和老旧的街巷,眼光完全变了,不再是简单的美丑之分,而是能看到地下那些看不见的管线、看不见的经济动因是如何共同塑造成眼前的一切。它是一次对现实世界运行机制的彻底“除魅”过程,让人清醒得有些头痛,但绝对值得。
评分我最近在啃一本关于深海生物发光机制的科普读物,那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独特,作者似乎对传统的“标准科普文体”嗤之以鼻。他的叙述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和近乎诗意的想象,比如描述某种深海蠕虫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冷光时,他用了“宇宙初开时遗落在海沟里的星尘”这样大胆的比喻。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它没有试图把所有未知都填满,而是坦然地承认了目前科学观测的局限性,很多章节都在探讨“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的边界。书中对光合作用效率低下海洋区域的生态系统做出了精彩的推测,很多基于现有化石记录的推论,读起来就像是高智商的侦探小说。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实验数据时的处理方式,不是直接罗列冰冷的长串数字,而是将其融入到场景描述中,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戴着潜水头盔,亲眼目睹那些奇特的生命体在黑暗中闪烁。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是知识的增加,而是对“未知”本身的敬畏,它让你意识到,在地球最深处的角落,存在着一个完全脱离了我们日常经验的、物理法则被重新定义的奇妙世界。
评分手头这本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贸易货币演变史的专著,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令人叹服。作者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贝壳和布匹开始,细致地梳理了从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到中亚地区流行的罗马金币,再到唐宋时期发行的交子、会子等早期纸币的流变过程。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罗列了多少历史事件,而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跨越文明的金融网络模型。例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特定时期,产自西亚的沥青如何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定价权,这种跨学科的视角非常新颖。为了佐证观点,作者甚至引用了大量墓葬出土的钱币组合分析报告,从金属纯度变化中反推当时的政治稳定程度。读这本书就像是拆解一个巨大的、由黄金、丝绸、香料和信仰构成的精密时钟,你看到每一个齿轮(每一种货币)是如何在不同力量的驱动下,精准地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运转。它让我深刻理解到,那些我们今天视为理所当然的“金融常识”,其实是经过了数千年的血与火的磨砺和不同文明间的妥协、竞争才最终定型的。这本书是真正的硬核历史研究,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但回报是巨大的认知升级。
评分好书 好书 好书
评分禅修入门的作品吧:不错
评分正版,还不错,第一本 CD是烂的,又重新发了一本新的。
评分书收到,快递很快,包装印刷都不错?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送货速度特别快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质量不错,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