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名著譯叢:公法與政治理論

公法名著譯叢:公法與政治理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馬丁·洛剋林 著,羅豪纔 編,鄭戈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36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13979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公法名著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公法名著譯叢:公法與政治理論》是一本專門針對英國公法而寫作的書,是一種闡釋理論的展開。它采用瞭一種“實用性的闡釋方法”,以揭示作為政府實踐之基礎的價值預設。它所引入的評價維度僅限於根據融貫性、一緻性和無矛盾性等批判性的標準來檢驗這些預設和實踐。采用這樣一種方法的目的在於確定什麼樣的預設和實踐在經驗上是令人滿意的。由於我們的經驗往往是含混不清和令人睏惑的,所以,在對它們進行理論分析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進入一個持續不斷的批評、創新、駁斥和提煉的過程。因此《公法名著譯叢:公法與政治理論》認為,一種闡釋性的理論是這種背景中具有獨特性的公法理論類型。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公法與科學探求
公法的獨特性
立法科學
公法中的分析方法
形式主義的興起
僅僅是聯係

二、公法與政治理論
政治理論的死亡與再生
政治理論的再生與公法研究
政治理論的價值
作為地圖的理論
我們的旅程

三、公法中的解釋
普通法心智與事物的秩序
公法教學與普通法心智
事實-價值之分
理論與實踐
解釋性方法

四、公法思想的結構
公法思想的不同風格
規範主義和功能主義的理想類型
理解公法思想的步驟

五、規範主義的基礎
保守主義維度
奧剋肖特與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認識論基礎
政治中的理性主義
政府與法律
國傢
奧剋肖特與保守主義
奧剋肖特政治理論的價值
自由主義維度
哈耶剋與政治思想
哈耶剋思想的知識論基礎
法律與政府
保守主義還是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的憲政理想
哈耶剋與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內部的緊張
規範主義的特點
……
六、功能主義的基礎
七、公法思想的傳統
八、當代公法思想
九、自由規範主義的勝利
十、麵嚮未來的公法

精彩書摘

  法律的存在畢竟是為瞭支持我們的政治傳統的價值,而不是為瞭顛覆它們。用柏剋的話來說,我們似乎必須維護“生活的優雅飾物”。這種客觀主義公法觀的展開由於法律實證主義被接受為正統的法律思想模式而得到強化。法律實證主義把公法概念從它們的根基上切割下來,因此有礙於我們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這種客觀主義的方法在實踐領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重新找迴意義(也就是把公法的語言同政治思想傳統聯係起來)的努力即使在法律理論的領域也未能得到展開。這好像是因為主流法理學從根本上是把法律思想作為一個自成一體的對象來加以研究的。任何其他學科的視角都被認為是邊緣的。
  不過,本書始終堅持這樣一個論點:要想真正理解公法,我們就應當采納這裏所呈現的視角。可能會有許多人堅持認為有許多重要的理由支持維持這一學科的神秘性。比如說,當我們的政治體係以復雜的方式來應對彌散的壓力之時,這種神秘性是我們得以保持對公認的政治理想的忠誠。但是,如果我們由於接受瞭這種取嚮而人為地給理解和認知設置許多障礙,那麼,我們就會麵臨嚴重的危險。特彆是,我們不應當忘記由關於這一學科的客觀主義學說所製造的神話可以被操縱來實現自利或剝削他人的目的。而且,我們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理由來支持采納本書所展示的研究視角。那就是,這些神話本身如今已經變得如此晦暗,以至於無法贏得並維持人們對政治製度的信任。即使是那些不以學者的角色來探索這一學科的幽暗領域的人們,現在也需要瞭解公法的基礎。
  ……

前言/序言

  我之所以在1990年代初寫作《公法與政治理論》一書,主要是齣於對當時英國公法學術的不滿。當時,政府的角色正發生著顯著的變化,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些變化對我們的非正式憲法安排的影響。但是,我們的公法學傢卻似乎未能對關於這些問題的反思性公共討論作齣多少貢獻。之所以會齣現這種局麵以及由此而導緻的混淆,主要是由於公法學者們普遍未能認識到:公法並不是一個具備自身獨特法律研究方法的自治和客觀的領域,相反,我們最好是把它看做一種相當特殊的政治話語形態。本書通過盡力揭示政治和法律文獻中所隱含的共同思維模式而探討和發展瞭這一理念。
  《公法與政治理論》一書是一種闡釋理論的展開。它采用瞭一種“實用性的闡釋方法”,以揭示作為政府實踐之基礎的價值預設。它所引入的評價維度僅限於根據融貫性、一緻性和無矛盾性等批判性的標準來檢驗這些預設和實踐。采用這樣一種方法的目的在於確定什麼樣的預設和實踐在經驗上是令人滿意的。由於我們的經驗往往是含混不清和令人睏惑的,所以,在對它們進行理論分析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進入一個持續不斷的批評、創新、駁斥和提煉的過程。我認為,一種闡釋性的理論是這種背景中唯一具有獨特性的公法理論類型。當然,我們也可以嘗試提齣一種規範性的公法理論,但是,這樣一種理論在所有的要素上都無法與一種政治理論區彆開來。
  由於這些原因,《公法與政治理論》是一本專門針對英國公法而寫作的書。我有意避免參照眾多的美國憲法和行政法文獻,因為,雖然英美兩國共享著普通法的傳統,但是,美國公法體係建立在一部以聯邦主義和不容動搖的人權為核心的成文憲法的基礎之上,這使其迥異於英國公法製度。同樣,歐陸各國公法體係也具有不同於英國的特徵,雖然我特彆有興趣地注意到:哈貝馬斯在其權威著作《在事實與規範之間》(此書也齣版於1992年)中采用社會學的法律觀和規範性的法律觀之間的張力作為其分析框架。這一框架在某些方麵類似於我在《公法與政治理論》一書中所探討的功能主義公法思想與規範主義公法思想之間的差異。
  自從本書齣版以來,規範主義公法思想的自由主義版本在學術界和司法界已經取得瞭較大的優勢。歐盟法律的發展、司法審查的成長以及在1997年大選中獲勝的工黨政府所推行的憲法改革方案都在這一發展趨勢中發揮瞭一定的作用。因此,如果今天要齣版一個新的版本的話,我可能會對自由規範主義的意義作更加深入的分析。不過,我希望本書目前這個版本能夠幫助中國讀者理解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末這一段時期英國公法發展曆程中所展開的意識形態討論。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

評分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由於英國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認識——公法關乎事物的秩序,而這種認識與古代憲法的觀念和“視法律為一種古老的、內蘊的、並非人為創造的東西的中世紀法律觀”(第61頁)緊密聯係,包含瞭將事實與價值二分的預設,由此給公法研究産生重大影響:將視角限定在事實上麵,將意義予以放逐。可以說,實證主義在英國的發展與此種因素很難截然劃清界限。

評分

作者開篇即語齣驚人:公法並不是一個具備自身獨特法律研究方法的自治和客觀的領域,最好將它看作是一種相當特殊的政治話語形態(中文版序言)。這樣就意味著他否定瞭公法學作為一門獨立自足的學科的存在,進而作者又道齣該書的真正用意在於“采用政治理論經典著作中的方法和洞見來探討我所認為的公法領域的基本問題,而非旨在單純地考察公法與政治理論這兩個不同學科之間的關係”(原書序言)。為瞭使自己的“通過考察政治話語來理解公法之屬性”的研究避免被彆人認為是“史無前例的或不尋常的”(第17頁),作者甚至還努力地迴溯到前麵所提到的18世紀的“立法科學”去尋求支持,認為“在社會發展的語境中錶述和闡明公法問題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智識活動”(第9頁)。或許在作者看來,公法這一學科的獨特性恰恰在於它是“一種復雜的政治話語形態,其領域的爭論隻是政治爭論的延伸”(第8頁),而非居於主導地位的理論以公、私法二分作為起點所述說的那樣。另外,針對公法類型化研究方法所采用的將事實與價值二分的進路,作者也極力反對,認為“知識必須到意義中去尋求,知識是關係性的”(第71頁),並作齣“不存在關於英國憲法的價值無涉的事實”(第72頁)的論斷,認為事實與價值並不能夠細分,由此主張把描述與價值結閤起來進行研究。

評分

  《公法與政治理論》一書是一種闡釋理論的展開。它采用瞭一種“實用性的闡釋方法”,以揭示作為政府實踐之基礎的價值預設。它所引入的評價維度僅限於根據融貫性、一緻性和無矛盾性等批判性的標準來檢驗這些預設和實踐。采用這樣一種方法的目的在於確定什麼樣的預設和實踐在經驗上是令人滿意的。由於我們的經驗往往是含混不清和令人睏惑的,所以,在對它們進行理論分析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進入一個持續不斷的批評、創新、駁斥和提煉的過程。我認為,一種闡釋性的理論是這種背景中唯一具有獨特性的公法理論類型。當然,我們也可以嘗試提齣一種規範性的公法理論,但是,這樣一種理論在所有的要素上都無法與一種政治理論區彆開來。

評分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範是法律規範,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錶現為製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傢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傢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係、橫嚮配置、縱嚮配置、國傢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係。(三)公法關係。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係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評分

非常不錯呀非常不錯呀

評分

羅科林的書非常適閤作為基礎閱讀書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