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桑兵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219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72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5
字数:9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作者简介

  桑兵,男,河北威县人,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清代以来的教育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概念篇分说: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第一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第一节 “科学”人华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清末“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第一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第一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制不对称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问题的凸显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第九节 结语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37)
第一节 从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观
第四节 结语
学科篇分说:分科的学生与分科的历史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发源
第一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从“经济”到学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建立
第一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第一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第五节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第九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第一节 从国学到史学
第二节 经史致用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第四节 结语
教育篇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第十章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
第一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第一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二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第一节 政教的分与合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32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第五节 结语
文化篇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十三章 “以变通文字为最先”: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
第一节 文字与富强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
第六节 结语
第十四章 清季军、警、学冠服因革
第一节 清代冠服与礼制源流
第二节 清季新军改易西式制服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
第四节 文学堂冠服的以中纳西
第五节 军、警、学西化服饰推行中的阻碍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剪辫易服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剪辫易服
第八节 西潮与清季冠服变制
第十五章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第一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工夫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
第四节 粗谙九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
第七节 结语:知识体系的裂变
第十六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
第一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
第四节 型塑科学国医的困境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
第六节 结语: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
制度篇分说: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
第十七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
第一节 新知引介
第二节 局部尝试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
第四节 旧制排异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
第一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人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九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第三节 吏部裁撤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尽管梁启超认为以今语释古籍原不足为病,还是强调不应以己意增减古人之妍丑,尤其不容以名实不相副之解释致读者起幻蔽。而且梁启超现身说法,承认此意“吾能言之而不能躬践之,吾少作犯此屡矣。今虽力自振拔,而结习殊不易尽”,告诫“吾同学勿吾效也”②。可是,清季开始的教育变革到这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效应,正是大批新式学堂培养起来的青年,成为外化的学术最终升上主流位置的决定性因素。守成的学人在失去政治依托之后,又被剥夺了学术的话语权。今人对近代学术历史的认识,往往是通过主流派后来写成的历史,有意无意间将后者的看法当成了史实本身。
  制度体系的变异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体系的西化。生长于今日的环境,所得知识又是由学校的教科书教育灌输而来,现行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已经成为今人思维与行为的理所当然。换言之,今人基本是按照西式分科和西式系统条理过的知识进行思维,依据西式的制度体系规范行为,因而其思维行为与国际可以接轨,反而与此前的中国人不易沟通。这显然是用进化论的观念将人类文明和文化统一排列后得出的结果。可是,中国并不因此就能够成为理想中的西方,这种沟通一方面以牺牲文化传统为代价,另一方面,则以对西方认识的笼统模糊和似是而非为凭借,因而往往与西方形同实异,或是将不同的西方各取所需,杂糅混淆。这既体现了传统对现状的制约,又反映了国人对域外的陌生。
  民主、科学、革命等等概念,都是20世纪主导国人思维行为的重要语汇,它们不仅仅是观念,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法律、社会制度和行为方式。国人对这些约定俗成的概念的认识和解释,并不一致,与其来源的含义更是相去甚远。在内圣外王观念的主导下,近代中国的追寻民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在寻求可以成为民之主的内圣。这个概念本身开始的含义就是民之主,后来则演变成民主制推举出来的首脑。科学是另一个让国人半是糊涂半明白的概念。什么是科学,在不同的西方有着不同的内涵外延,如果以必须由实验验证为标准,则数学也不宜称之为科学。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学科能否称之为科学,争议更大。而科学本来的历史意义之一,就是分科治学。在这方面,近代中国受东学即日本的影响极大,背后则是德国学术的观念。概念本身的差异,使得中国很容易泛科学化,从而令科学的意义反而不易把握。今人使用这些概念,常常追究是否准确传达西文的原意,其实作为翻译语汇,误读错解是常态,用比较研究的办法探究其如何被创造、应用、传播和变异,才能接近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本意。
  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晚清尤其是五四以来,以西洋系统条理本土材料,已成大势所趋。今人所有的知识,几乎都是被条理过的。近代学人已有比附西学的偏向,今人治学,更加喜欢追仿外国。这虽然是学风不振所致,其知识架构已被西化,则是深层原因。而外人治学,虽然有现代学术的整体优势,治中国学问,还是要扬长避短,其问题意识,也主要是来自本国,并非针对中国。国人不查,舍己从人,既不能发挥所长,又容易误读错解方法和问题。长此以往,国人不可避免地只能跟随在欧美后面,亦步亦趋。学得越像,反而离中国历史文化越远。如果不能及时正本清源,找出理解中国固有的思维行为的门径,则虽有自己就是中国人的自信,对于中国的认识,反倒会出现依赖外国而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尴尬。
  ……

前言/序言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桑兵教授的大作,和课题相关,拜读一下。

评分

书很好,非常喜欢。

评分

好厚好厚 居然没锁线 担心啊

评分

支持桑老大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不错的书,点赞。不错。

评分

犹豫很久,这次买了。桑兵教授主编的,应该品质有保证

评分

我敬爱的老师编的一套书,绝对是好书,只是表面有点旧、有灰尘。

评分

冲着桑兵老师买的,部分内容很有启发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