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频繁波动、涨跌无疆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石油相关企业和航空公司等,常常利用石油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对冲油品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以期达到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目的。然而,由于我国石油金融市场的缺位、相关金融衍生交易品种的缺乏,国内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进行交易。在陌生的市场上面对陌生的对手,不少企业事与愿违,在海外石油衍生品市场上频频遭受巨额亏损。这不仅仅是相关企业自身应该反思的问题,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等也应该思考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企业在石油衍生品市场上遭受重大损失,固然存在相关企业风险控制不力、企业管理人员对石油衍生品场外交易缺乏足够了解、衍生品交易经验不足、合约法律风险意识薄弱等内部问题,但也更暴露出我国石油金融监管体系的严重缺失。
评分2004年,中国航油因交易员操作石油衍生品出现巨额亏损,时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的陈九霖,于2006年3月21日被新加坡法院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的徒刑外加35万新加坡币罚款。外界对此判决颇有微词,我亦对此心存质疑。陈九霖作为公司高管当然负有重要责任,但据我所知,他并未涉及侵占、挪用公司财产和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等刑事犯罪。这也只是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陈九霖没有任何个人犯罪动机,不能构成犯罪。对新加坡法院的判决,我深感震惊与困惑。作为一个中国的民法学者,我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水平去评论新加坡的法律和法院判决,但法的基本要义与价值是贯通的,这不能不使我产生质疑。比如,因母公司出售自己的股票,作为中国航油的总裁对股票承销商德意志银行唯一的一次口头陈述,能不能作为认定其构成欺骗罪的证据?是否充分考虑了中国航油集团售股拯救公司是法人行为而非中国航油总裁的个人行为?同样,披露亏损信息需要得到董事会的全体同意,岂能因公司没有适时披露而让总裁个人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呢?
评分评分
曾经的幸与不幸,都已成为过往,生命之路正长。本书既是博士学业的结晶,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授业之师,我希望他能继续发挥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勤勉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评分 评分 评分上述问题,可以由接触过石油衍生品交易的企业人去反思;也可以由具备相关知识的学术人士去研究。而本书作者陈九霖,则兼备上述双重背景,且在两个领域都有一定成就和研究。他所进行的思考和探讨,必当更为深刻与全面,值得关注与重视。
评分 评分陈九霖如今早已回到祖国,再去讨论上述问题似乎已无多大意义。但是,这对于我们认识他的人格品质和评断他的功过得失是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他是个坚强的人,虽然遭遇了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命运坎坷,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人生挫折,承担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但仍然乐观正向。我每一次见到他,他脸上都是挂满了笑容,没有任何抱怨,就好像从未有过牢狱之灾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