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新技术和绿色施工的包容性做得非常不够。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对能耗计算、废料回收以及新型节能材料的量化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量的最终核算和成本控制。然而,翻遍全书,几乎找不到关于BIM模型直接导出量或与现代数字化管理工具对接的任何指导性说明。它似乎完全固守着传统的“尺子加卷尺”的测量思维定式,对于如何科学、精确地量化新兴技术应用所产生的工程量,这本书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以说是落伍了。阅读这份标准,让人感到时间似乎停滞在了十年前,这对于一个以“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和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灾难性的。纸张的厚度非常不均匀,有些页面的油墨印得浅得像要褪色一样,而有些地方又浓得让你觉得墨水要洇出来了。更别提索引部分了,完全是乱七八糟,根本找不到我想查的那个章节。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试图根据书名中提到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找到关于某种特定材料用量的计算方法,结果那部分内容在书中几乎找不到清晰的指引,更别提图例了,几乎没有。感觉这根本不是一本严谨的工程规范,更像是一份临时赶工出来的、未经仔细校对的草稿。对于一个需要依赖标准进行精确预算和施工的人来说,这样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折磨。我甚至怀疑这是否是正版印刷品,因为质量上存在着太多不专业、粗糙的痕迹,让人对其中包含的规范本身的权威性都产生了动摇。
评分从结构布局上看,这本书的逻辑跳跃性非常大,让人很难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它似乎是把所有与“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相关的量算规则一股脑地塞进了一本厚厚的册子里,缺乏清晰的主线和递进关系。例如,我正在查找关于幕墙玻璃安装工程量的章节,结果发现这部分内容被分散在了“主体结构测量”和“室内装饰面层”的两个不相干的章节的夹缝中,需要不停地翻阅目录和附录才能勉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流程。这种碎片化的组织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习和查阅的效率。对于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现场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导航功能几乎是无效的,与其说是“规范”,不如说更像是一本堆砌了大量条文的资料汇编。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晦涩难懂到了极致。它似乎是用一种极其书面化、充满了法律术语和工程界行话的口吻写成的,完全没有考虑普通项目经理或者初级工程师的理解需求。很多条款的表述都极其拗口,一个句子恨不得用上五个从句,读起来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对照着其他相关文件才能勉强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图。我尝试快速翻阅其中的“定额换算”部分,结果发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复杂的系数定义,但这些系数的来源和适用条件却解释得极其简单。这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给资深专家之间进行学术辩论时引用的文本,而不是一本指导一线操作的工具书。如果不能清晰、简洁地传达标准,那么它在推广和应用层面上必然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评分我原本是期待这本书能对当前国内建筑装饰工程量计算的最新灰色地带提供一个权威的、明确的界限。毕竟,不同施工队之间在这方面的理解和执行标准差异巨大,一本国家标准理应是解决这类争议的终极武器。然而,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在很多“边界模糊”的地方依然采取了含糊其辞的态度,或者干脆就是照搬了十几年前的一些陈旧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到近年来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普及。比如,对于某些预制构件的集成安装,规范中没有给出清晰的拆分和计算口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得参照各地的经验做法,这使得“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优势荡然无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一个更坚实的基础,反而是在既有的混乱中增加了一份官方的、但实用性不高的参考资料。
评分工具书,刚需~~~~~~
评分还好
评分书很好。信任京东
评分很好,应该是正版,内容和描述一致
评分书还还不错,应该是正版,太贵了持坚持,嘘嘘嘘嘘嘘。凤飞飞到底是
评分东西挺好的,希望京东的东西都是正品,希望自己买的东西都是正品,希望每个消费者都能买到正品。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好贵,而且发过来书的封面很脏。
评分还可以,就是页面稍微有点发黄,质量还是可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