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生 畅销十年,考生一致好评,网友和各大培训机构强烈推荐的考试用书。业内知名专家编写,对考试命题趋势把握精准到位。分析历年考试情况,提供复习指导与答题技巧。汇集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2005~2016年考试真题,根据知识点进行分类解析,对考试重复题目均有详细标注。
报名时间:2017年5月
考试时间:2017年9月23-24日
内容简介
《2017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 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解析与模拟试卷 给水排水专业》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历年考试真题为原型,结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组织富有长期教学、培训经验的教师,经认真分析、综合编写而成。为便于考生训练,本书附有模拟试题。本书所有题目均附答案及解析,为考生掌握基本理论、熟悉考试模式、短时间内找到复习重点、查找个人知识短板提供便利条件。
本书适合参加2017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专业基础课给水排水专业的考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冯萃敏,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多年从事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方面的培训。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 1
1.1 水文学基本概念 1
1.2 径流 2
1.3 设计洪水 3
1.4 地下水储存 6
1.5 地下水运动 8
1.6 地下水的分布特征 10
1.7 地下水资源评价 10
第2章 水处理微生物学 12
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2
2.2 细菌的生理特征 13
2.3 其他微生物 19
2.4 水的卫生细菌学 21
2.5 废水生物处理 23
第3章 水力学 25
3.1 水静力学 25
3.2 水动力学理论 27
3.3 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29
3.4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路 31
3.5 明渠均匀流 32
3.6 明渠非均匀流 35
3.7 堰流 36
3.8 其他 37
第4章 水泵及水泵站 39
4.1 叶片式水泵 39
4.2 给水泵站 47
4.3 排水泵站 48
第5章 水分析化学 51
5.1 水分析化学过程的质量保证 51
5.2 酸碱滴定法 54
5.3 络合滴定法 57
5.4 沉淀滴定法 58
5.5 氧化还原滴定法 59
5.6 吸收光谱法 62
5.7 电化学分析法 64
第6章 工程测量 66
6.1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66
6.2 控制测量 67
6.3 地形图测绘 68
6.4 地形图的应用 69
6.5 建筑工程测量 69
6.6 补充知识 70
第7章 职业法规 73
7.1 我国有关基本建设、建筑、城市规划、环保、房地产方面的法律规范 73
7.2 工程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 73
模拟试题 77
参考答案与提示 82
参考文献 86
精彩书摘
前言/序言
本书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历年考试真题为原型,结合《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组织富有长期教学、培训经验的教师,经认真分析、综合编写而成。为便于考生训练,本书附有模拟试卷。本书所有题目均附答案及解析,为考生掌握基本理论、熟悉考试模式、短时间内找到复习重点、查找个人知识短板提供便利条件。
本书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第1章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 侯立柱
第2章 水处理微生物学 曹亚莉
第3章 水力学 王文海
第4章 水泵及水泵站 冯萃敏
第5章 水分析化学 汪长征 岳冠华
第6章 工程测量 陆 立
第7章 职业法规 杨 举
本书可作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考试的复习资料,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考用书。
感谢刘丹丹、尹晓星、米楠、谢寒、王晓彤、张欣蕊、郭栋、杨童童、蔡志文等对本书编写工作提供的帮助!感谢梁瑶编辑为本书进行的精心策划!
感谢历年考生在考试之后回忆的考题,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数据支撑!感谢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电力出版社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
受编者学识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电子信箱为feng�玻悖酰椋恚椋睿溃螅铮瑁酹保悖铮怼S泄乇臼榈娜魏我晌省⒁饧�及建议,欢迎加入QQ群进行讨论,QQ群号为166802610。
编 者
城市生命线:供水排水系统设计与实践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城市供水排水系统设计、建设与运行的专业著作,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工程师、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全书围绕“保障城市健康运转,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核心目标,层层深入,从宏观的城市发展战略到微观的具体技术细节,力求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内容详实。 第一章:城市供水排水系统概述与发展趋势 本章首先对城市供水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定位及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我们将追溯供水排水系统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革新对系统布局、规模及运行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点聚焦当前及未来供水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这包括但不限于: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 强调水资源节约、雨水收集与利用、再生水回用等绿色化、生态化设计原则。 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 探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系统监测、调度、漏损控制、水质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构建智慧供水排水体系。 韧性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因素对供水排水系统的潜在威胁,提出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的设计与管理策略。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供水排水: 探讨如何解决农村地区供水排水设施落后问题,实现城乡供水排水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新兴技术与材料的应用: 介绍新型管道材料、节能泵技术、高效净水工艺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城市供水系统设计原理与技术 本章将详细解析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过程。我们将从源头水厂的选址与工艺选择开始,探讨不同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的特点及处理要求。 水源地保护与优化: 讨论水源地水质监测、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等重要议题,确保供水安全。 净水处理工艺详解: 深入剖析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关键净水单元的操作原理、设备选型及运行控制要点。针对不同水质,介绍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及特殊处理工艺(如膜处理、臭氧消毒)的应用。 供水管网布局与水力计算: 阐述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原则,包括节点压力、流量分配、管径选择、水泵扬程计算等。重点介绍漏损控制技术,包括漏损监测、分区计量、爆管预警等。 储水设施与加压泵站设计: 详细讲解水塔、水池等储水构筑物的选址、容量计算及结构设计。分析加压泵站的类型、水泵选型、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确保供水压力稳定。 水质监测与保障体系: 介绍供水水质监测的关键指标、频率、方法,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的水质保障体系,从源头到用户端全程监控水质。 第三章: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原理与技术 本章将聚焦城市排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我们从雨水和污水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出发,探讨其设计要点。 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雨水径流计算与暴雨强度分析: 介绍不同汇水区雨水径流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当地暴雨强度确定排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雨水管网布局与结构设计: 探讨雨水管网的敷设原则、管径选择、坡度设计,以及常用的雨水排放构筑物(如检查井、雨水口、跌水井)的设计与布置。 雨水滞留、调蓄与利用: 介绍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以及雨水调蓄池、雨水泵站的功能与设计。 污水排水系统设计: 污水量预测与水质分析: 讲解如何根据人口、产业结构等因素预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合流制污水的设计流量,并分析其主要污染物构成。 污水管网布局与水力计算: 阐述污水管网的自流设计原则,包括最小流速、最大流速的控制,以及管径、坡度、起算标高等设计参数的确定。 污水泵站与提升系统: 介绍污水泵站的设置原则、设备选型、集水井设计及控制方式。 合流制与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析两种排水体制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 第四章:污水处理厂工艺与技术 本章将深入剖析现代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工艺与技术,这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局与设计: 探讨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原则、占地面积、构筑物布置及工艺流程设计。 预处理单元: 详细介绍格栅、沉砂池、隔油池等预处理构筑物的作用、结构形式及运行控制。 主要处理单元: 一级处理: 深入讲解沉淀池的设计原理、类型(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及其在去除悬浮物方面的作用。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 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本章将详尽介绍好氧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和厌氧生物处理(如厌氧消化)的工艺原理、微生物机制、设备选型、运行参数及控制要点。重点关注新一代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如MBR、SBR)。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介绍过滤(砂滤、微滤)、吸附(活性炭)、膜分离(超滤、反渗透)等深度处理技术,以及其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营养盐(氮、磷)方面的作用。 污泥处理与处置: 详细讲解污泥浓缩、脱水、干化、消化等工艺,以及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如制肥、发电)和安全处置方法。 消毒工艺: 介绍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氯消毒等常用消毒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 污水处理厂自动化与智能化: 探讨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线监测仪器以及数据分析在优化运行、降低能耗、提高出水水质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供水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本章将重点关注供水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与高效管理。 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运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水质管理与保障: 强调日常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管网运行与维护: 漏损监测与控制、爆管抢修、管道冲洗与清淤、管网巡检与更新改造。 泵站运行与维护: 水泵及附属设备维护保养、运行工况监测、能耗分析。 水厂运行与维护: 净水设备维护、药剂投加控制、滤池反冲洗、出水水质监控。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 生物池微生物状态监测、污泥排放与管理、设备日常维护、出水水质达标管理。 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 制定并演练各类应急预案,保障系统在突发事件下的安全运行。 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建立供水排水系统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行管理策略。 第六章:供水排水工程的法规、标准与政策 本章梳理与供水排水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相关政策。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 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详细介绍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相关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CJ)等。 政策导向与发展规划: 分析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各地城市供水排水发展规划。 环保要求与排放标准: 详细解读各类水体(地表水、地下水)的环保要求,以及污水、再生水排放的国家及地方标准。 第七章:供水排水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本章通过精选的国内外典型供水排水工程案例,结合实际工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挑战,进行深入剖析。 大型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案例: 分析其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水厂工艺选择与运行管理经验。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与内涝治理案例: 重点介绍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收集、滞留、调蓄与排放设施的设计与实践。 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案例: 剖析其先进工艺的应用、节能减排措施及污泥资源化利用模式。 供水排水管网漏损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案例: 分享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漏损率、提升管网运行效率的经验。 突发事件下的应急供水排水保障案例: 总结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中,如何快速响应、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的实践经验。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供水排水工程的各个环节,既有严谨的理论阐述,又有鲜活的实践案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深刻理解城市供水排水系统的运作机制,掌握其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的核心技术,从而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贡献力量。